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隐喻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嘉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7,共15页
本文旨在探讨隐喻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语言现象。着重介绍了塞尔的《隐喻》、戴维森的《隐喻意谓什么》以及莱柯夫/约翰森的《我们依以生活的隐喻》,指出了他们的疑点和不足,提出了自己对隐喻概念的思考,尝试从根本上修正哲学传统中... 本文旨在探讨隐喻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语言现象。着重介绍了塞尔的《隐喻》、戴维森的《隐喻意谓什么》以及莱柯夫/约翰森的《我们依以生活的隐喻》,指出了他们的疑点和不足,提出了自己对隐喻概念的思考,尝试从根本上修正哲学传统中对隐喻的定义,把隐喻理解为通过已有的语词成形机制来规定另一些形式指引较不明确的经验。本文最后探讨了一般的隐合、蕴含概念,提出了语义条件等新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明喻 字面意义 语境 语义条件 修辞 词义 戴维森 形式化 语言 塞尔 莱柯夫 约翰森
下载PDF
浅谈广告英语中双关语、杜撰词、仿拟、明喻和暗喻的翻译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荣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5-78,共4页
英语修辞格是广告英语中经常使用的重要语言手段。如何对广告英语中的修辞进行翻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广告英语中的双关、杜撰词、仿拟。
关键词 广告英语 双关 杜撰词 仿拟 明喻 暗喻 翻译
下载PDF
立足喻体 把握喻底——论譬喻在汉英互译中的处理 被引量:24
3
作者 冯国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22,共6页
譬喻,质言之,乃“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譬喻之法,或征于外,或敛于内。征于外者明确,是谓明喻;敛于内者隐约,是谓隐喻。社会文化不同,语言类型有别,因而取譬设喻,有同有异。有鉴于此,在英语和汉语两门语言的互译中,必须立足... 譬喻,质言之,乃“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譬喻之法,或征于外,或敛于内。征于外者明确,是谓明喻;敛于内者隐约,是谓隐喻。社会文化不同,语言类型有别,因而取譬设喻,有同有异。有鉴于此,在英语和汉语两门语言的互译中,必须立足原文喻体,把握原文喻底,再现原文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譬喻 明喻 隐喻 喻体 喻底 互译
原文传递
“As X As Y构造”的认知研究——十论语言的体验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3,共7页
“As X As Y”是英民族基于互动性体验形成的一种固定构造,集明喻、隐喻和换喻于一身,体现了人们认知事物和理解世界的最基本认知方式之一。对国内外几本常用习语大词典穷尽性的检索共获得568例此类固定习语。本文分析了它们的喻体的分... “As X As Y”是英民族基于互动性体验形成的一种固定构造,集明喻、隐喻和换喻于一身,体现了人们认知事物和理解世界的最基本认知方式之一。对国内外几本常用习语大词典穷尽性的检索共获得568例此类固定习语。本文分析了它们的喻体的分布情况,并修补了Kvecses对喻体(始源域)所做的分类,同时还首次尝试分析了该构造的用词、语法、语义及用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X AS Y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明喻 隐喻
下载PDF
“像”的明喻计算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斌 于丽丽 +1 位作者 石民 曲维光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32,共6页
汉语隐喻计算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明喻由于带有明显的标志(比喻词)成为计算机自动识别的基础类型。该文着力于典型的比喻词"像"的比喻义及相关比喻成分的自动识别。首先,人工标注了1 586句语料,分析了明喻句的基本特点。然... 汉语隐喻计算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明喻由于带有明显的标志(比喻词)成为计算机自动识别的基础类型。该文着力于典型的比喻词"像"的比喻义及相关比喻成分的自动识别。首先,人工标注了1 586句语料,分析了明喻句的基本特点。然后,使用最大熵模型对"像"的比喻义和非比喻义进行分类,开放测试F值达到了89%。最后,用条件随机场模型识别出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F值分别达到了73%、86%和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隐喻计算 明喻 明喻识别
下载PDF
隐喻本质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明 陈瑶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540-545,共6页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与明喻的区别并不在于缺省了比喻标志词,而在于隐喻是直陈,明喻是修饰和形容。隐喻是利用结构比较清晰的概念来系统认识未成形的经验或概念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产生了隐喻的认知性。隐喻并不是表达现成的、明摆着...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与明喻的区别并不在于缺省了比喻标志词,而在于隐喻是直陈,明喻是修饰和形容。隐喻是利用结构比较清晰的概念来系统认识未成形的经验或概念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产生了隐喻的认知性。隐喻并不是表达现成的、明摆着的相似性的一种手段。隐喻相似性是人类认知创造性的结果。这种创造性使隐喻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手段。隐喻直陈性使隐喻意义不再依赖于隐喻表面包含的语义冲突,而完全依赖于语词的通常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明喻 相似性 语义冲突
下载PDF
明喻翻译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译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雪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29-35,共7页
明喻是一种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修辞方法。随着现代隐喻学的兴起和发展,明喻的研究备受冷落。同理,明喻翻译的有关研究也远远重视不够。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选取朱自清五篇代表性散文中的明喻作为研究对象,从明喻的结构、功能... 明喻是一种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修辞方法。随着现代隐喻学的兴起和发展,明喻的研究备受冷落。同理,明喻翻译的有关研究也远远重视不够。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选取朱自清五篇代表性散文中的明喻作为研究对象,从明喻的结构、功能和类型三个层面探讨明喻的翻译策略,结果表明,明喻在结构上越典型,在句中起后置修饰语的功能,且语义类比项之间的分离程度越高,直译策略或者保留原文意象的方法就越多,反之则翻译方法越多样。本研究旨在阐明明喻特征与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为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进行修辞翻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喻 翻译 朱自清散文
下载PDF
汉语歇后语英译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芸 于洁 《怀化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24-126,共3页
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就语言而言,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源语中独特的结构形式;就文化而言,莫过于独特的民族特性。而汉语歇后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翻译就更难了。就歇后语的构成、分类及其翻译策略分析、研究。
关键词 汉语 翻译策略 歇后语 英译 语言和文化 源语 民族色彩 克服 障碍 民族特性
下载PDF
常用生态模拟软件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婷 吴元宁 +3 位作者 张大伟 张伟 李广坡 孙晓勇 《农业网络信息》 2005年第11期98-101,104,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常用生态模拟软件的特点,例:Simile是个图形化的建模环境,主要用在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是一个公开的建模环境。Stella是生态建模中一个强有力的模拟软件,它运行在Macintosh和Windows环境... 本文主要介绍了常用生态模拟软件的特点,例:Simile是个图形化的建模环境,主要用在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是一个公开的建模环境。Stella是生态建模中一个强有力的模拟软件,它运行在Macintosh和Windows环境下,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生态模拟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已在许多方面的科研、设计以及运行工作中被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模拟 simile STELLA
下载PDF
论明喻和隐喻产生的先后顺序——一项以《诗经》为语料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宣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78,共9页
明喻和隐喻这两种修辞方式,在人类的认知历程上,其产生究竟孰先孰后?对《诗经》的研究发现,其中部分隐喻可能是经由明喻发展来的,但绝大部分隐喻可能直接来源于它们的一致式(非隐喻);在修辞上,有些隐喻和明喻连成一体,分别仅在“如”字... 明喻和隐喻这两种修辞方式,在人类的认知历程上,其产生究竟孰先孰后?对《诗经》的研究发现,其中部分隐喻可能是经由明喻发展来的,但绝大部分隐喻可能直接来源于它们的一致式(非隐喻);在修辞上,有些隐喻和明喻连成一体,分别仅在“如”字的有无上,但大量隐喻则不宜、甚至无法用明喻的方式加以置换。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类思维的隐喻特点,也表明人类的隐喻思维虽在有些情况下需借助明确的类比意识,但很多时候则是隐性的和潜意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喻 隐喻 认知映射 [(a)→(b)→(c)]模式 [(a)→(b)]模式
下载PDF
隐喻和明喻异质论的认知解读——以相似性特征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8
11
作者 龚玉苗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本研究采用句法倾向性评定任务考察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特征对比喻的表达句法形式的影响效应。调查采取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相似性特征,因变量是句法倾向性评定分数。结果表明,具有关系相似性的词对较倾向于通过隐喻形式表达,... 本研究采用句法倾向性评定任务考察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特征对比喻的表达句法形式的影响效应。调查采取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相似性特征,因变量是句法倾向性评定分数。结果表明,具有关系相似性的词对较倾向于通过隐喻形式表达,具有表面相似性的词对更倾向于通过明喻形式表达。本研究从相似性特征的角度对隐喻区别于明喻的认知机制进行了解读,为隐喻和明喻的差异论提供了实证佐证;调查结果可以通过关系范畴理论框架下的结构相似理论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明喻 相似性 关系相似性
原文传递
论明喻和隐喻的认知取舍倾向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爱萍 郝玫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42,46,共4页
基于现代隐喻范畴观,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明喻和隐喻取舍的认知依据。结果表明:话题和载体之间的"适宜性"问题在明喻和隐喻选择过程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适宜性越强,选择隐喻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适宜性越弱,明喻的... 基于现代隐喻范畴观,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明喻和隐喻取舍的认知依据。结果表明:话题和载体之间的"适宜性"问题在明喻和隐喻选择过程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适宜性越强,选择隐喻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适宜性越弱,明喻的选择性则会增强。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英文受试面对同样的载体和话题时,明喻和隐喻的选择却会有所不同,英语民族偏爱隐喻表达的地方可能汉民族更偏爱明喻表达,而英语民族偏爱明喻表达的地方汉民族却偏爱隐喻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观 适宜性 明喻 隐喻
原文传递
论欧·亨利小说的比喻特色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青松 倪勤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2-85,共4页
欧.亨利的小说运用比喻非常广泛,形形色色的人物,多姿多彩的景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常常披着比喻的外衣方才走进小说世界。他的比喻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特征关联多元化,内容丰富。意义多重,手法多样,为比喻修辞的运用拓展出新的空间。
关键词 欧·亨利 小说艺术 修辞 比喻 功能
下载PDF
家具产品设计中明喻与隐喻修辞格的再界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文金 杨一垄 唐立华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0,共4页
从语言系统中而来的明喻和隐喻这两个修辞格在家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极易被混淆,二者在设计的符号修辞结构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引入家具设计中后其修辞模式需要得到重新界定。本文借皮尔斯逻辑——修辞符号学理论的符号三分结构,结合中日... 从语言系统中而来的明喻和隐喻这两个修辞格在家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极易被混淆,二者在设计的符号修辞结构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引入家具设计中后其修辞模式需要得到重新界定。本文借皮尔斯逻辑——修辞符号学理论的符号三分结构,结合中日修辞学的修辞理念进行设计案例的分析,界定了家具产品设计中的明喻和隐喻的概念范围,归纳出明喻和隐喻在修辞结构上的不同在于对两造相似性的依赖与否。认为明喻着重对新发现、新感觉的认识而进行符号意义的连接,隐喻着重对已有意义的强化而选择与之相似的喻体意义进行类比。明喻和隐喻修辞在设计中的运用给出明确的分类方法,将为家具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更清晰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修辞 家具产品设计 明喻 隐喻 概念界定
下载PDF
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子句的语义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宇红 刘肯红 《中国外语》 2006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文将巴赫金的文艺理论(即对话理论)运用于对子句的语义研究。研究发现,对话理论对子句的人际功能、矛盾修饰法的语义结构、明喻与隐喻的解读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这3种语义现象分别体现了说话人与潜在听话人、说话人与“主人公”、“主... 本文将巴赫金的文艺理论(即对话理论)运用于对子句的语义研究。研究发现,对话理论对子句的人际功能、矛盾修饰法的语义结构、明喻与隐喻的解读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这3种语义现象分别体现了说话人与潜在听话人、说话人与“主人公”、“主人公”与“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对话理论 人际功能 矛盾修饰法 明喻 隐喻
原文传递
浅谈比喻造词 被引量:4
16
作者 殷梅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2-43,共2页
比喻造词是一种重要的造词法,具有鲜明形象的特点,传递了丰富的信息,因此汉语中运用此方法构造的词非常多。从本体和喻体的角度看,比喻造词可分为暗喻造词和借喻造词。
关键词 比喻造词 造词法 汉语 本体 喻体 借喻造词 比喻修辞
下载PDF
英汉明喻的区别差异——从motherly的辞格归属谈起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伶燕 《茂名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1-45,共5页
关于英语simile修辞格,英汉对比研究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而有些分歧并非是学术性的。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习惯从汉语译文的视角出发来判断和界定英语原文的比喻现象,这是造成分歧和辞格归属混乱和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 关于英语simile修辞格,英汉对比研究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而有些分歧并非是学术性的。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习惯从汉语译文的视角出发来判断和界定英语原文的比喻现象,这是造成分歧和辞格归属混乱和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漠视英汉之间存在的语言形式上的差异,把汉语区别明喻的法则应用到英语中来,忽视了英语自身的特点,忽略了英汉语比喻关系词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把英语的simile和metaphor与汉语的明喻和暗喻绝对地等同起来,没有认识到英语metaphor意义的广义性和范畴的宽泛性,这也是造成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汉语 明喻 暗喻 语言差异 比喻差异
下载PDF
比喻发生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芸 《楚雄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5-6,,27,,共3页
比喻是发话主体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在具体的修辞实践中发生的言语现象,也是发话主体的大脑及其感觉器官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活动状态的功能特性。它和原始思维、儿童思维有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为... 比喻是发话主体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在具体的修辞实践中发生的言语现象,也是发话主体的大脑及其感觉器官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活动状态的功能特性。它和原始思维、儿童思维有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为当外界不同事物的信息进入发话主体的感官并向大脑神经中枢传送时,因其具有某种可感觉的相似性,而发生在发话主体联想活动中的相异现象改辙换道以求同一的心理信息处理过程。因此,相似性和相异性是构成比喻缺一不可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意象 原始思维 儿童思维 修辞学 心理机制 相似性 相异性
下载PDF
英汉歇后语探析与对比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传芳 徐振忠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86-90,共5页
歇后语在英语语言学中还没有它的学名,但歇后语并非是汉语的专利,英语也有歇后语。从词语的理据、修辞手法、句法结构和文化意蕴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歇后语进行初步的探析与对比。
关键词 歇后语 理据 修辞手法 句法结构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从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看转喻与隐喻的特征
20
作者 束定芳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两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人类认知的两种方式,而非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认知语言学家对隐喻与转喻二者区别的讨论,早期基本集中在两者构成的依据和功能上。但是,有关转喻和隐喻与人类概念能力之...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两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人类认知的两种方式,而非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认知语言学家对隐喻与转喻二者区别的讨论,早期基本集中在两者构成的依据和功能上。但是,有关转喻和隐喻与人类概念能力之间的关系,隐喻和明喻两者之间的关系,等等,已有的研究并未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针对隐喻和转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对转喻和隐喻的理解和输出特点的描述和分析,发现转喻比隐喻出现得更早,使用更普遍,因此其功能也更加重要(或基本),更能体现人类思维对语言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儿童约在3岁左右开始大量使用明喻,这一方面说明儿童已经逐渐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可以对采用明喻表达的理由作出解释,即提供“喻底”。研究还发现,儿童的隐喻习得具有以下特点:1)建立在对事物形状上相似的基础上;2)与自我和与社会角色相关;3)转喻隐喻混合使用;4)多模态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语言习得 转喻 隐喻 明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