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马光重构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说献疑——与辛德勇先生商榷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216-222,共7页
辛德勇先生新近撰文指出,司马光采录王俭的《汉武故事》刻意建构了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武帝形象,《资治通鉴》对武帝末年史事的记载并不可信,田余庆等前辈学者因盲从《通鉴》得出了汉武帝晚年存在政治转向的错误结论。辛先生文中存在不少... 辛德勇先生新近撰文指出,司马光采录王俭的《汉武故事》刻意建构了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武帝形象,《资治通鉴》对武帝末年史事的记载并不可信,田余庆等前辈学者因盲从《通鉴》得出了汉武帝晚年存在政治转向的错误结论。辛先生文中存在不少史料误读现象,其结论不能成立:一是武帝末年的政治转向体现在悔过、劝农、休兵等一系列见诸《盐铁论》《汉书》的实际行动里,《通鉴》叙事与上述原始史料高度吻合,不存在重构现象;二是遍检《通鉴》全书,叙事绝不采《汉武故事》,温公仅将其作为史料异文和批判对象列入《考异》,原书俱在,不容置疑;三是历史阐释不等于历史重构,《通鉴》之叙事、议论仅是对公认史实不同视角的历史观察,司马光没有也不可能重构历史;四是《汉武故事》作者、年代迄无定论,辛文以刘宋比附西汉系悬拟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汉武故事》 汉武帝 政治取向 轮台诏
下载PDF
司马光独乐园景观及园林生活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劲韬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5期83-89,共7页
洛阳独乐园是中国文人园"园以人名"的典型案例,其园林实体早在元代就已荒废无存,但由于主人的声望和高雅的园中生活,独乐园一直为后人传颂近千年,成为中国古代园林史上最著名的文人园林。本文根据历史文献探讨了独乐园的园林... 洛阳独乐园是中国文人园"园以人名"的典型案例,其园林实体早在元代就已荒废无存,但由于主人的声望和高雅的园中生活,独乐园一直为后人传颂近千年,成为中国古代园林史上最著名的文人园林。本文根据历史文献探讨了独乐园的园林布局、造园手法和文人的园中生活,并结合《资治通鉴》的编撰以及独乐园向市民开放等史料,阐述了中国文人园林生活与城市生活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乐园 司马光 园中生活 《资治通鉴》
下载PDF
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及其理学精神 被引量:5
3
作者 于瑞桓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4,共6页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修撰与北宋理学思潮的兴起几乎同时同地 ,信仰、知识、思想上的相互认同 ,构成了这两项文化成果上的内在联系 ;司马光的史学活动 ,不但是理学思潮的源流之一 ,更重要的是 。
关键词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史学思想
下载PDF
论司马光《通鉴》史论的内容特点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司马光《通鉴》史论寓论于史,是《通鉴》全书的有机 组成部分。它的突出特点是,以“礼治”的思想为核心评论历史是非,以君臣为中心论述致 治之道,以“鉴古”“考今”为目的服务于社会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述史事。《通鉴 》... 司马光《通鉴》史论寓论于史,是《通鉴》全书的有机 组成部分。它的突出特点是,以“礼治”的思想为核心评论历史是非,以君臣为中心论述致 治之道,以“鉴古”“考今”为目的服务于社会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述史事。《通鉴 》从纪事到史论都围绕着取鉴“资治”的原则,但史论部分更直接地体现了司马光的思想观 点和撰史目的,是《通鉴》的点晴之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通鉴》 史论 内容特点
下载PDF
北宋礼学的转向——以濮议为中心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云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6,共8页
濮议是融礼仪、礼制、礼意、礼经为一体的礼学争议问题。从思想史角度考察其意义,可以获悉北宋儒学思想发展的新动向。司马光等人从维护皇权专制统治出发,强调"礼"具有的社会规范价值,以及对于维持尊卑等级结构的现实意义。... 濮议是融礼仪、礼制、礼意、礼经为一体的礼学争议问题。从思想史角度考察其意义,可以获悉北宋儒学思想发展的新动向。司马光等人从维护皇权专制统治出发,强调"礼"具有的社会规范价值,以及对于维持尊卑等级结构的现实意义。欧阳修等人则从"礼"赖以存在的基础着手,彰显"礼"的人性本质,突出"礼"的内在精神实质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相依关系。程颐从宇宙自然秩序入手,提出"天理"是"礼"的根本所在,坚守"礼"的伦常本位,对礼学融入理学的历史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议 礼学 理学 司马光 欧阳修 程颐
下载PDF
略论司马光的民族关系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78,共6页
司马光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怀柔优于征伐、“御之得其道”、先治其内而后立功于外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怀柔优于征伐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御之得其道”是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先治其内而后立功于外是其处理内政和边疆问题的基本... 司马光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怀柔优于征伐、“御之得其道”、先治其内而后立功于外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怀柔优于征伐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御之得其道”是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先治其内而后立功于外是其处理内政和边疆问题的基本原则。司马光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了儒家教义、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影响,又与其个人经历和北宋激烈的民族矛盾有关。不畏上的理论勇气、关注现实、全面与片面共存是司马光民族关系思想的显著特征。司马光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对儒家教义和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民族关系思想 特点
下载PDF
《资治通鉴》长编分修再探 被引量:6
7
作者 姜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5,共6页
关于《资治通鉴》长编分修的具体分工问题,历有争论。学者多惑于《宋史.刘传》谓专职汉史,及受传统叙述中“魏晋”连书的影响,忽略了《通鉴》之魏纪、晋纪长编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的可能性。而实际上两汉、魏纪长编由刘完成,两晋南北朝至... 关于《资治通鉴》长编分修的具体分工问题,历有争论。学者多惑于《宋史.刘传》谓专职汉史,及受传统叙述中“魏晋”连书的影响,忽略了《通鉴》之魏纪、晋纪长编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的可能性。而实际上两汉、魏纪长编由刘完成,两晋南北朝至隋之长编成于刘恕之手,范祖禹除了编修唐史长编外,还整理了刘恕遗留的五代史长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刘恕 刘攽 范祖禹
下载PDF
司马光儒门史学实践的内在冲突——兼论程颐、朱熹与司马光史观之差异 被引量:6
8
作者 孙颖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4-123,共10页
司马光既有明显的史家自觉,又将史学限定在儒学门庭之内,以求道作为治史的最高目标,并且高度认同史学的鉴戒价值,以史学实践自觉承担"经之常道落实在具体历史中帝王之一心"的任务。但其儒门史学蕴含的求道、求治、求真三重价... 司马光既有明显的史家自觉,又将史学限定在儒学门庭之内,以求道作为治史的最高目标,并且高度认同史学的鉴戒价值,以史学实践自觉承担"经之常道落实在具体历史中帝王之一心"的任务。但其儒门史学蕴含的求道、求治、求真三重价值目标,造成了史学实践中的内在冲突,即求道与求治的冲突、求道与求真的冲突。前者引起历史人物评价上与程颐(也包括朱熹)的分歧,后者引起历史编纂上与朱熹的分歧。从程颐、朱熹与司马光的分歧,不仅可以加深对儒门史学内在冲突的认识,而且可以了解宋代理学与史学的学术互动情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宋代史学 程朱理学 儒门史学
原文传递
略论司马光的礼学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建宏 《长沙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礼学家,其礼学思想是其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的基础。他以礼学思想为基础广泛地研究历史,评论历史人物,同时以礼学思想为基础,参与北宋的政治实践。
关键词 司马光 礼学思想 实践
下载PDF
论司马光“中和”学说及其在道学史上的意义与局限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晓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3,共6页
"中和"学说是司马光《中庸》诠释最重要的内容。司马光认为,君子之学贵在治心,治心之要在守心之"中","中"指的是"无过与不及"之德,学者的工夫就在于在人心"未发"之际,谨守这个"... "中和"学说是司马光《中庸》诠释最重要的内容。司马光认为,君子之学贵在治心,治心之要在守心之"中","中"指的是"无过与不及"之德,学者的工夫就在于在人心"未发"之际,谨守这个"中"字。然而,"无过与不及"之"中",本身就是心之"已发",如何于"未发"之际守此具有"已发"意义的"中",从道学的视野来看遂成为问题,程、朱诸子对此都提出了批评。进一步来说,司马光未能考虑到将"未发"之"中"放在一个"本体"的视域下加以诠释,有"用"而无"体",从而使得他在工夫层面上存在诸多不能如理的地方。然而,司马光所提出的问题,引导了道学的思考方向,在这一点上,司马光对后来道学思想的发展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中庸 中和 道学
下载PDF
《资治通鉴》史文勘误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云 《洛阳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资治通鉴》一书为我国古代重要史藉,影响巨大。但此书因内容浩繁,虽经历朝学者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仍偶有错讹。本文即对《资治通鉴》有关史文所作的厘正。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勘误 司马光 胡三省 史学著作 《考异》 《新注》
下载PDF
论司马光“独乐园”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美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4,共5页
传统士人园林对于其人生的完满与人格理想的构建意义重大,时至宋代,士人园林发展已极为成熟完备,地处华夏之中的洛阳更是荟萃了当时士人园林的精华,在众多园林中,独乐园虽小,却因有了司马光人品之涵养而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在传统士人园... 传统士人园林对于其人生的完满与人格理想的构建意义重大,时至宋代,士人园林发展已极为成熟完备,地处华夏之中的洛阳更是荟萃了当时士人园林的精华,在众多园林中,独乐园虽小,却因有了司马光人品之涵养而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在传统士人园林中占有一席之地。独乐园为司马光赋闲洛阳时所建,它蕴含着司马光的处世态度与价值观念。所谓"独"与"乐"别具一番深意,对司马光而言甚为重要,既反映了司马光当时的人生状态,也寄托着他的人格理想,即一方面是著书立说、上师圣人、下友群贤、徜徉山水的自在人生,另一方面,则省分知足、独善其身、坚持原则的人格操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乐园 司马光
下载PDF
洛阳北宋富弼夫妇墓志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振华 史家珍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2,共6页
洛阳富弼夫妇墓志2008年出土。墓志详细介绍了富弼夫妇的生平,内容丰富,涉及北宋中、后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是探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关键词 富弼夫妇墓志 韩维 苏轼 司马光
原文传递
论宋哲宗登基后的两次诏求直言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晓俭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0-24,共5页
宋哲宗于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登基后,分别于该年五月五日及六月二十五日两次下诏求言,由于两次诏求直言前后都伴随着新旧两党的明争暗斗,特别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推波助澜,借求言聚集旧党力量,这使得宋哲宗登基求言成为北宋历史上独... 宋哲宗于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登基后,分别于该年五月五日及六月二十五日两次下诏求言,由于两次诏求直言前后都伴随着新旧两党的明争暗斗,特别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推波助澜,借求言聚集旧党力量,这使得宋哲宗登基求言成为北宋历史上独特的政治风景,为旧党对新党的政治清算,即元祐更化进行了舆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哲宗 诏求直言 司马光 元祐更化
下载PDF
清白俭素传家范——司马光家世家风源流考
15
作者 刘一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0-59,共10页
“清白”和“俭素”是司马光关于建设优良家风的基本主张。以宋人所作碑传和现存司马氏家谱为主要史料,对司马光家世和家风的源流进行系统考辨,可以深入探究司马光家风建设理论的思想根源。司马氏“以官为氏”,起源于西周末年的程伯休... “清白”和“俭素”是司马光关于建设优良家风的基本主张。以宋人所作碑传和现存司马氏家谱为主要史料,对司马光家世和家风的源流进行系统考辨,可以深入探究司马光家风建设理论的思想根源。司马氏“以官为氏”,起源于西周末年的程伯休父。东周以后,司马氏一分为三,司马光家族源自迁往赵国的“河内司马氏”,尊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为始祖。北魏前后,该家族迁至夏县涑水乡,其后四五百年间“降在畎亩”,在宋代迎来再次兴盛。该家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清白尚义、树德崇俭、敦本务农、同居共爨等优良家风,成为司马光及其后人作为“君子之子”所承继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家族史 家风 思想根源
下载PDF
司马光《通鉴举要历》探析——基于国图藏《资治通鉴残稿》的考察
16
作者 郭桂坤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国家图书馆所藏《资治通鉴残稿》,其得名缘于古今学者多认为它是司马光手书的《资治通鉴》初稿。不过,近年已有学者分别从内证与外证的角度予以了否认。实际上,残稿中留存的所谓《谢人惠物状》,应是司马光为编写《书仪》所拟的一份草稿... 国家图书馆所藏《资治通鉴残稿》,其得名缘于古今学者多认为它是司马光手书的《资治通鉴》初稿。不过,近年已有学者分别从内证与外证的角度予以了否认。实际上,残稿中留存的所谓《谢人惠物状》,应是司马光为编写《书仪》所拟的一份草稿,也可以补证残稿并非《资治通鉴》草稿。根据晁公武、胡寅和朱熹等人的叙述,可知在进上《资治通鉴》和《通鉴目录》后,司马光还想删略出一部篇幅在二者之间的《通鉴举要历》来,残稿即由此而生。《通鉴举要历》的“举要”原则,大体可以概括为“详则略之,略则仍之”。当然,因司马光晚年精力实有不逮,《通鉴举要历》可能存在些微删略不当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它沿袭并放大了编年体割裂史事之弊,未能很好地满足士子的阅读尤其是应试需要。因此其传布不广,南宋以后即湮没无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资治通鉴残稿》 《通鉴举要历》 《通鉴节要》 《资治通鉴纲目》
原文传递
论司马光对《中庸》“性”与“诚”的诠释:从经学史与道学史的双重脉络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晓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7,共9页
司马光是宋代《中庸》诠释的儒家先行者之一,但其《中庸广义》一书佚失已久,学者鲜能了解到其具体的诠释思想与理论特色。笔者根据卫湜的《礼记集说》中所辑出的若干材料,与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中的相关材料相结合,从经学史与... 司马光是宋代《中庸》诠释的儒家先行者之一,但其《中庸广义》一书佚失已久,学者鲜能了解到其具体的诠释思想与理论特色。笔者根据卫湜的《礼记集说》中所辑出的若干材料,与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中的相关材料相结合,从经学史与道学史的双重脉络来具体讨论司马光对《中庸》"性"与"诚"这两个核心概念的诠释。从后来成为主流之道学的学术范式看,司马光对"性"与"诚"的论述都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但从另一方面看,司马光提出的诸多问题,不论其论"性"还是论"诚",都成为了后来道学的核心语汇。因而,不论是义理上还是经术上,司马光一方面承接着汉唐之旧传统,另一方面虽指向了宋明之新风气,但又尚未达到穷深极微、洞彻心性本体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中庸
原文传递
宋代尊扬思潮的兴起与衰歇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成国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8,共15页
宋代尊扬思潮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宋初至仁宗朝前期为第一阶段,尊扬思潮随古文运动的兴起及仁宗对术数的重视而发轫。扬雄被列入传承儒道的"五贤"谱系,成为以文明道的典范。《太玄》之学因之兴盛。嘉至北宋末为第二阶段... 宋代尊扬思潮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宋初至仁宗朝前期为第一阶段,尊扬思潮随古文运动的兴起及仁宗对术数的重视而发轫。扬雄被列入传承儒道的"五贤"谱系,成为以文明道的典范。《太玄》之学因之兴盛。嘉至北宋末为第二阶段。尊扬思潮发展至高峰,扬雄的若干思想因子被士人汲取,并融入意识形态的建构中。扬雄入祀孔庙,《太玄集注》《法言集注》问世。同时,对扬雄的批评和非议也在士人群体中扩展,成为尊扬思潮掩盖下的一股潜流。南宋为第三阶段。在宋金对峙的情势下,随着理学思潮的兴起,朱熹对扬雄及其著述进行了严厉批判,"莽大夫"的评价成为扬雄历史地位转折的关键,尊扬思潮衰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尊扬思潮 古文运动 王安石 司马光 《太玄》
原文传递
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从《资治通鉴补》对原作的改动说起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5,共14页
《资治通鉴》问世后,对其注释、订补、改写、续写之作不断出现。明代学者严衍的《资治通鉴补》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订补著作。在《资治通鉴》卷十六汉景帝后元三年、卷十七汉武帝建元元年这一段历史书写中,司马光采取了史实叙述与相关... 《资治通鉴》问世后,对其注释、订补、改写、续写之作不断出现。明代学者严衍的《资治通鉴补》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订补著作。在《资治通鉴》卷十六汉景帝后元三年、卷十七汉武帝建元元年这一段历史书写中,司马光采取了史实叙述与相关评论前后颠倒、错置,并对重要历史文献进行借用、删节以凸显己意的手法,用于表达自身的施政理念。严衍发现了这段文本中史实与评论颠倒、错置的问题,也发现了司马光对文献的删节使文献失去了原有意义,故在《资治通鉴补》中对这段文字进行了秩序调整,使之符合一般的书写逻辑。同时也将置于原书卷十六末尾一段借用自《史记·平准书》的文字删去,并根据《汉书》原文增补了卷十七开头经司马光删节的董仲舒《天人三策》。本文在分析、比较《资治通鉴》原文与严衍改订后的文字的基础上,指出《资治通鉴》中很多看似有"破绽"的地方,其实隐含了编纂者表达自身理念的深意。对其订补、改写反而消解了文本的原有写作语境,使作者力图借历史叙述予以表达的施政理念湮没不显,而成为一种单纯的历史叙述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严衍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补》
原文传递
当代语境下中国园林诗性的转译与园林意境的营造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隆琰 《设计》 2019年第5期56-58,共3页
为研究在当代语境下如何将中国园林所特有的诗性及意境美应用于园林设计。分析了如何从古代诗词文本、绘画图像中提取转译信息的方法,并加以两个实际设计案例具体说明。最后总结了在当代语境下营造传统园林意境的手法。得出了在当代语境... 为研究在当代语境下如何将中国园林所特有的诗性及意境美应用于园林设计。分析了如何从古代诗词文本、绘画图像中提取转译信息的方法,并加以两个实际设计案例具体说明。最后总结了在当代语境下营造传统园林意境的手法。得出了在当代语境下,中国园林诗性转译的内在逻辑及园林意境营造的设计方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代语境下的中国园林在进行艺术表达时,需要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经验,才可以在无需语义学的解释,使观者适应其中,并自觉感受到中国园林所特有的诗性及意境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独乐园 意境 转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