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锡林浩特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164
1
作者 施光海 苗来成 +3 位作者 张福勤 简平 范蔚茗 刘敦一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389,共6页
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南约10km处一面积约为45km^2的花岗岩体确定为晶洞A型花岗岩,是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构造带内新发现的一种岩石类型.该岩体具晶洞构造,条纹、文象和蠕英结构,主要组成矿物为条纹长石、石英和板柱状自形钠长... 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南约10km处一面积约为45km^2的花岗岩体确定为晶洞A型花岗岩,是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构造带内新发现的一种岩石类型.该岩体具晶洞构造,条纹、文象和蠕英结构,主要组成矿物为条纹长石、石英和板柱状自形钠长石和钾长石,晶洞矿物基本为石英.其化学成分显示高SiO2(76%~77%)、高K和Na(Na2O+K2O=7.75%~8.15%)、低Ca(CaO=0.20%~0.22%)、贫Fe和Mg;稀土配分显示强烈负铕异常(δEu介于0.24~0.28之间)的“海鸥型”特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其为A型花岗岩.高精度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76±2Ma,属造山后伸展事件的产物,该年龄与相邻构造带的A型花岗岩侵位年龄基本一致.其成因很可能与中亚造山带内俯冲板片的拆沉有关,该结果指示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构造带在早二叠世可能已进入造山后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洞A型花岗岩 shrimp锆石 内蒙古 区域构造 锡林浩特市 岩相学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胶东地区~2.7Ga TTG岩石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谢士稳 王世进 +5 位作者 颉颃强 刘守偈 董春艳 马铭株 任鹏 刘敦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74-2990,共17页
胶东是华北克拉通保存~2.7Ga岩石的主要地区之一。通过地质调查和锆石SHRIMP测年,我们在胶东5个地方识别出2.7Ga的岩石,这些岩石包括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以及片麻状高硅奥长花岗岩。SHRIMP测年结果显示,除样品QX12126外... 胶东是华北克拉通保存~2.7Ga岩石的主要地区之一。通过地质调查和锆石SHRIMP测年,我们在胶东5个地方识别出2.7Ga的岩石,这些岩石包括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以及片麻状高硅奥长花岗岩。SHRIMP测年结果显示,除样品QX12126外,其他样品中的锆石大多具有清晰的岩浆环带,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718~2743Ma,指示这些样品的原岩结晶年龄为~2.7Ga。样品QX12126中锆石大多遭受后期改造,核部获得的最老的207Pb/206Pb年龄(2710±11Ma)应最接近原岩的结晶年龄。根据地球化学结果,胶东~2.7Ga岩石可以分为两组。组1以高的(La/Yb)N、Sr/Y,低的Yb、Y为特征,并表现出无Eu异常或正Eu异常;组2则具有低的(La/Yb)N和Sr/Y,高Yb、Y的特征,并具有负的Eu异常。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组1可能来自以榴辉岩或斜长石很少的石榴角闪岩为残留的源区,而组2源区残留可能为几乎不含石榴石的角闪岩。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数据,我们认为组1可能起源于加厚的中太古代玄武质下地壳,榴辉岩下地壳发生拆沉作用,上涌的热的软流圈加热浅部残留的地壳物质,形成高HREE(组2)的TTG岩石。胶东与霍邱地区新太古代早期岩石成因、更早期地质记录存在相似性,两者可能为同一古老陆块。出露~2.7Ga岩石的地区在华北分布分散,不同地区~2.7Ga岩石的成因可能存在差异,在探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构造演化过程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 ~2.7Ga 岩石成因 shrimp锆石 胶东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北祁连川刺沟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建 谢亘 +1 位作者 施光海 王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57-1668,共12页
关于北祁连南蛇绿岩带蛇绿岩,前人多认为是形成于早古生代洋中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本次对川刺沟A型花岗岩和其周围超基性岩的研究,有助于较全面认识该区时代序列与构造格架。川刺沟A型花岗岩的组成矿物为碱性长石(~45%)、石英(~30%)... 关于北祁连南蛇绿岩带蛇绿岩,前人多认为是形成于早古生代洋中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本次对川刺沟A型花岗岩和其周围超基性岩的研究,有助于较全面认识该区时代序列与构造格架。川刺沟A型花岗岩的组成矿物为碱性长石(~45%)、石英(~30%)、斜长石(~15%)以及少量的霓辉石(~5%)等,发育条纹和显微文象等结构。岩石具有高SiO_2(72.58%~73.96%)和高Na_2O+K_2O(10.12%~10.39%),A/NK<1,10000Ga/Al值为2.59~3.49。微量元素型式显示该花岗岩富集Rb、Ba、Th、K,强烈亏损Sr、P、Ti、Nb、Ta,稀土元素型式呈明显负铕异常(δEu=0.56~0.60)的海鸥形。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点均符合A型花岗岩特征,进一步细分可将其归属于A_2型,形成于后造山环境。其周围的超基性岩稀土型式呈"U"型,富集Th、Zr、Hf,推测其经历过俯冲熔/流体交代。SHRIMP锆石U-Pb定年给出一组该A型花岗岩的谐和年龄501±5Ma,可以代表其侵位年龄。该年龄早于北祁连造山带陆-陆碰撞时间,晚于大陆裂谷发生时间。由于A_2型花岗岩后造山环境有两亚类:陆-陆碰撞后造山和活动大陆边缘拉张环境,本次研究结果更加倾向后者,即,该A型花岗岩为在中-晚寒武世俯冲作用影响下,活动大陆边缘弧前发生拉张,软流圈部分熔融产生幔源岩浆底侵形成。进一步推测该地区超基性岩可能与俯冲有关,为非经典定义的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早古生代 A型花岗岩 shrimp锆石 活动大陆边缘 蛇绿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