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性和超基性岩蛇纹石化的机理及成矿潜力 被引量:29
1
作者 黄瑞芳 孙卫东 +1 位作者 丁兴 王玉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336-4348,共13页
蛇纹石化是指基性岩(例如玄武岩)和超基性岩(橄榄岩、科马提岩等)在中、低温条件下产生的含蛇纹石的水热蚀变。蛇纹石化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例如大洋底、扩张洋脊和俯冲带。蛇纹石化的特别之处在于:蛇纹石化过程中产生氢气... 蛇纹石化是指基性岩(例如玄武岩)和超基性岩(橄榄岩、科马提岩等)在中、低温条件下产生的含蛇纹石的水热蚀变。蛇纹石化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例如大洋底、扩张洋脊和俯冲带。蛇纹石化的特别之处在于:蛇纹石化过程中产生氢气,这可能解释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问题;蛇纹石化生成磁铁矿;蛇纹石富水(可达13%);蛇纹石富Cl、Li、Sr、As等元素。蛇纹石在高温下(>700℃)脱水形成橄榄石,Li、Sr、As等元素富集在流体中,流体交代地幔楔可改变地幔的微量元素组成。此外,铁矿、金矿和银矿等可赋存于蛇纹岩中,矿床的形成可能和基性或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相关。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探讨蛇纹石化的机理:(1)蛇纹石化的产物,主要介绍和蛇纹石化相关的热液流体的组成,蛇纹石化过程中产生氢气的量,利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的形成条件,水镁石的形成条件,以及磁铁矿的形成;(2)蛇纹石化的反应速率;(3)蛇纹石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4)蛇纹石化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化 磁铁矿 利蛇纹石 叶蛇纹石 成矿
下载PDF
大洋橄榄岩的蛇纹岩石化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23
2
作者 汪小妹 曾志刚 +5 位作者 欧阳荷根 殷学博 王晓媛 陈帅 张国良 武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5-616,共12页
橄榄岩的蛇纹石化是大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地质过程,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大洋橄榄岩的蛇纹石化主要发生在洋中脊和汇聚板块边缘等环境中,大洋蛇纹岩典型的矿物组合包括:蛇纹石±磁铁矿±滑石±水镁石±角闪石。其中蛇... 橄榄岩的蛇纹石化是大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地质过程,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大洋橄榄岩的蛇纹石化主要发生在洋中脊和汇聚板块边缘等环境中,大洋蛇纹岩典型的矿物组合包括:蛇纹石±磁铁矿±滑石±水镁石±角闪石。其中蛇纹石根据其矿物的晶体结构特征可分为利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3种类型;偏光显微镜下可将蛇纹石结构划分为3类:假晶结构、非假晶结构和过渡结构。橄榄岩的蛇纹石化不仅会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导致岩石密度的减小和地震波速的降低、影响橄榄岩的磁性等,而且也会对橄榄岩的流变性产生重要影响。大洋超基性岩系热液系统的发现,进一步激发了研究者们对大洋橄榄岩蛇纹石化研究的兴趣。与橄榄岩蛇纹石化相关的喷口流体含有较高的H2和CH4含量,此外,蛇纹石化是一个放热反应,可以驱动热液循环,导致Lost City等中低温型热液系统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岩 蛇纹石化 矿物 岩石物理性质 热液系统
原文传递
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氢气和烷烃的形成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瑞芳 孙卫东 +2 位作者 丁兴 刘吉强 詹文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01-1907,共7页
蛇纹石化过程中形成氢气、烷烃和有机酸,为海底热液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可能对地球和其他行星早期生命起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目前关于蛇纹石化过程中氢气和烷烃形成的研究大多以橄榄石为初始物,且温度和压力较低(≤300℃,50... 蛇纹石化过程中形成氢气、烷烃和有机酸,为海底热液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可能对地球和其他行星早期生命起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目前关于蛇纹石化过程中氢气和烷烃形成的研究大多以橄榄石为初始物,且温度和压力较低(≤300℃,500bar)。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水热实验,研究300~500℃、1~3kbar时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橄榄岩、玄武岩以及玄武岩与橄榄岩混合物发生蛇纹石化反应后氢气和烷烃的生成。300℃、3kbar时,橄榄石蛇纹石化后产生的氢气远大于辉石蚀变后产生氢气的量。随着温度的增加,400~500℃、3kbar时,橄榄石蚀变程度极低,产生氢气的量低于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实验后没有发生蚀变,不产生氢气和烷烃。400~500℃、3kbar时,橄榄岩蛇纹石化后产生的氢气和烷烃远高于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玄武岩蛇纹石化后生成氢气和甲烷的量低于橄榄岩,但与玄武岩和橄榄岩混合物相当。这是因为玄武岩的单斜辉石蚀变后形成富铁的透辉石(~8.1%FeO),透辉石的Fe以Fe2+为主,这降低了Fe3+和氢气的量。以上表明,橄榄岩的蛇纹石化不同于橄榄石和斜方辉石。不仅是海底热液蚀变产生氢气和甲烷,洋壳俯冲过程中地幔楔橄榄岩蛇纹石化也会生成氢气和甲烷,但由于洋壳玄武岩的加入,氢气和甲烷的量会远小于橄榄岩蚀变时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化 氢气 甲烷 橄榄岩 玄武岩
下载PDF
Crustal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cross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continental margin: implications for lithology and mantle exhumation 被引量:11
4
作者 WenAi Hou Chun-Feng Li +2 位作者 XiaoLi Wan MingHui Zhao XueLin Qiu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19年第4期314-329,共16页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developed from continental rifting and breakup, is usually thought of as a non-volcanic margin. However, post-spreading volcanism is massive and lower crustal high...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developed from continental rifting and breakup, is usually thought of as a non-volcanic margin. However, post-spreading volcanism is massive and lower crustal high-velocity anomalies are widespread, which complicate the nature of the margin here. To better understand crustal seismic velocities, lithology, and geophysical properties, we present an S-wave velocity (VS) model and a VP/VS model for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by using an existing P-wave velocity (VP) model as the starting model for 2-D kinematic S-wave forward ray tracing. The Mesozoic sedimentary sequence has lower VP/VS ratios than the Cenozoic sequence;in between is a main interface of P-S conversion. Two isolated high-velocity zones (HVZ) are found in the lower crust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showing S-wave velocities of 4.0–4.2 km/s and VP/VS ratios of 1.73–1.78. These values indicate a mafic composition, most likely of amphibolite facies. Also, a VP/VS versus VP plot indicates a magnesium-rich gabbro facies from post-spreading mantle melting at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normal. A third high-velocity zone (VP : 7.0–7.8 km/s;VP/VS: 1.85–1.96), 70-km wide and 4-km thick in the 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 zone, is most likely to be a consequence of serpentinization of upwelled upper mantle.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s and also gravity anomalies indicate that mantle upwelling/ serpentinization could be the most severe in the northeasternmost continent-ocean boundary of the SCS.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smic velocity and degree of serpentinization suggest that serpentinite content decreases with depth, from 43% in the lower crust to 37% into the man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CONTINENTAL margin CRUSTAL structure converted S-WAVE VP/VS ratio LITHOLOGY serpentinization
下载PDF
氢气的制取与固体储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璐 金之钧 黄晓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4-136,共13页
氢气是一种优质燃料,也是一种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目前全球氢能发展已迈入新的阶段,欧美日韩和我国都在加紧战略布局。为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研究了氢气在地下的生成机制及分布、氢气的人工制... 氢气是一种优质燃料,也是一种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目前全球氢能发展已迈入新的阶段,欧美日韩和我国都在加紧战略布局。为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研究了氢气在地下的生成机制及分布、氢气的人工制取及储集尤其是固体储氢等若干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氢气在地下的生成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被认为主要与超镁铁质岩的蛇纹石化有关,此外也与水的辐射分解、断层机械摩擦等有关,氢气浓度高的气田主要分布在大陆裂谷系、火山岩广泛分布的沉积盆地等;②目前工业制氢主要采用甲烷气制氢和电解水制氢,而最理想的方法则应为太阳能制氢和生物制氢,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难以达成,实验室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可以通过橄榄岩的蛇纹石化得到氢气;③固体储氢是通过吸附氢气或使氢气与材料反应来达到储氢目的的方式,然后通过加热或减压方式来释放氢气;④固态储氢密度可达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气态储氢的1000倍左右,能很好地解决传统储氢密度低的问题且吸放氢速度适宜,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目前的固态储氢材料主要有碳质储氢材料、合金储氢材料和络合物储氢材料等。结论认为,氢能产业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成本是决定制氢和储氢的关键因素;基于现状,应将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机结合,以实现“灰氢”到“绿氢”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蛇纹石化 天然氢气 制氢 固体储氢 合金储氢 络合物储氢 储氢密度
下载PDF
蛇纹石化过程中铁活动性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瑞芳 孙卫东 +2 位作者 丁兴 王玉荣 詹文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3-890,共8页
蛇纹石化过程中铁的活动性影响铁氧化物的形成和体系的氧逸度。然而,关于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各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蚀变过程中铁的活动性仍没有详细的研究。本文报道了80~200℃、饱和蒸气压下,不同的初始流体、水岩... 蛇纹石化过程中铁的活动性影响铁氧化物的形成和体系的氧逸度。然而,关于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各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蚀变过程中铁的活动性仍没有详细的研究。本文报道了80~200℃、饱和蒸气压下,不同的初始流体、水岩比条件下,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铁的活动性。结果表明,蛇纹石化流体的铁含量较低(0.0~0.7mmol/kg),没有形成铁氧化物或铁氢氧化物,铁主要富集在蛇纹石和未反应的初始矿物中(例如,橄榄石和辉石)。由橄榄石蚀变形成的蛇纹石和由斜方辉石蚀变生成的蛇纹石化学组成相差较大,前者富铁而贫铝,后者贫铁而富铝。但当初始流体为碱性的0.5mol/L Na Cl(aq)时,两种不同来源的蛇纹石组成相差不大。尤为重要的是,单斜辉石蚀变生成的蛇纹石铁含量较高,8.1%~10.2%Fe O,远高于单斜辉石的铁含量(2.6%Fe O)。以上表明,低温蛇纹石化过程中,铁不能够大规模、长距离的运移,但在微米尺度上是活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蛇纹石化 橄榄岩 铁的活动性
下载PDF
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余星 初凤友 +2 位作者 陈汉林 董彦辉 李小虎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1期96-103,共8页
深海橄榄岩来源于上地幔,上地幔岩石在上升出露到海底的过程中,普遍与下渗海水发生蛇纹石化作用。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伴随着地幔、洋壳及海水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因而是研究上述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基础。基于前人... 深海橄榄岩来源于上地幔,上地幔岩石在上升出露到海底的过程中,普遍与下渗海水发生蛇纹石化作用。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伴随着地幔、洋壳及海水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因而是研究上述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基础。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蛇纹石化深海橄榄岩的分布、矿物组成及结构特征,讨论了蛇纹石化作用的温、压条件及蛇纹石化过程中的化学元素迁移,并探讨了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作用与热液活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橄榄岩 蛇纹石化 矿物组成 元素迁移 热液活动
下载PDF
大洋俯冲带的水岩作用——蛇纹石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丁兴 刘志锋 +2 位作者 黄瑞芳 孙卫东 陈多福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6年第3期258-268,共11页
蛇纹石化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岩作用之一。它的发生对于岛弧的形成、地震的产生、海底流体活动乃至生命起源、演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大洋俯冲带中洋中脊玄武岩和橄榄岩在俯冲过程中的相变和水岩相互作用,尤其是含水矿物的稳... 蛇纹石化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岩作用之一。它的发生对于岛弧的形成、地震的产生、海底流体活动乃至生命起源、演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大洋俯冲带中洋中脊玄武岩和橄榄岩在俯冲过程中的相变和水岩相互作用,尤其是含水矿物的稳定情况,揭示由于不同的地温梯度,冷、热俯冲带存在的含水矿物组合会有所不同,导致弧前、弧下或弧后深度的流体活动及蛇纹石化规模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蛇纹石化作用的代表性化学反应和相应产物,指出蛇纹石化作用主要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和角闪石等镁质端元的水岩交代,除了生成特征矿物蛇纹石以外,还可以产生磁铁矿、水镁石、滑石、透闪石、菱镁矿等矿物以及氢气、甲烷、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组分,同时可伴生铬铁矿、铁镍矿、自然铜等金属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俯冲带 水岩作用 蛇纹石化 MORB 橄榄岩
下载PDF
大洋板块俯冲带地震波各向异性及剪切波分裂的成因机制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圣思 嵇少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8-647,共20页
大洋板块俯冲带是许多重要地质作用(例如脱水、部分熔融、岩浆和地震活动)发生的场所。对位于俯冲带之上的地震台站所检测到的不同剪切波的数据解析,可以获得源于上覆板块、地幔楔、俯冲板块和板下地幔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关键信息。本... 大洋板块俯冲带是许多重要地质作用(例如脱水、部分熔融、岩浆和地震活动)发生的场所。对位于俯冲带之上的地震台站所检测到的不同剪切波的数据解析,可以获得源于上覆板块、地幔楔、俯冲板块和板下地幔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关键信息。本文系统总结了世界各地大洋俯冲带的剪切波分裂样式,对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大洋俯冲带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的主要成因模式(例如地幔楔拐角流、与海沟迁移有关的平行海沟的地幔流、橄榄石位错蠕变形成各类组构以及蛇纹石化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详尽地评述。由橄榄石(010)[100]、(010)[001]、(100)[001]、{0kl}[100]、(001)[100]和{110}[001]位错蠕变形成的晶格优选定向(LPO)分别称之为A型、B型、C型、D型、E型和F型组构,其中A型、D型和E型组构总是导致剪切快波的偏振方向()平行于地幔流的方向,而B型组构则导致垂直于地幔流的方向。C型组构虽然也能使平行于地幔流方向,但快慢波之间的延迟时间(δt)则不如同等条件下A型组构形成的那么大。F型组构导致剪切波在垂直于地幔流动面的方向上传播时几乎不发生分裂。叶蛇纹石是俯冲板块地幔和地幔楔中最主要的含水矿物,具极低的流变强度、很低的地震波速和很大的弹性各向异性。蛇纹石化程度越高,变形地幔岩的各向异性就越大,则弧前地幔楔的剪切波分裂愈强。只要蛇纹石的含量超过10%~20%,则变形地幔岩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特征将由蛇纹石的LPO主导。地幔楔的剪切波分裂特征主要取决于其蛇纹石化程度与俯冲角度,陡倾的俯冲和高程度的蛇纹石化有利于形成平行于海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俯冲带 地震波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橄榄石组构 海沟迁移 蛇纹岩化 地幔楔
下载PDF
蛇纹石化和俯冲带蛇纹岩变质脱水过程中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行为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凯 袁洪林 +1 位作者 吕楠 张丽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3,共13页
蛇纹石是大洋岩石圈和俯冲带内水和流体活动性元素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研究蛇纹石化和蛇纹岩变质脱水过程中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行为是认识俯冲带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蛇纹岩是指主要由蛇纹石类矿物构成的岩石,包括利蛇纹石、纤蛇纹石... 蛇纹石是大洋岩石圈和俯冲带内水和流体活动性元素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研究蛇纹石化和蛇纹岩变质脱水过程中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行为是认识俯冲带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蛇纹岩是指主要由蛇纹石类矿物构成的岩石,包括利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蛇纹石化过程中会造成流体活动性元素(B、Li、As、Sb、Pb、Cs、U、Sr和Ba等)的显著富集,并且由于原岩性质、流体成分和氧逸度等条件的不同,大洋岩石圈蛇纹岩和弧前蛇纹岩的特征也略有不同。例如,弧前蛇纹岩具有相对高的As、Sb、B和相对低的U,这反映了俯冲沉积物来源流体的贡献。在俯冲带蛇纹岩的变质脱水过程中,利蛇纹石向叶蛇纹石的转变伴随着矿物内超过50%F和Cl的释放,以及一些流体活动性元素(如B和Li)的迁出;此外,蛇纹石分解形成的变质橄榄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指示,蛇纹石脱水分解所产生的流体具有高于原始地幔几个数量级的Cl、Cs、Pb、As、Sb、Ba、Rb、B、Sr、Li和U含量。由于利蛇纹石中的Fe^3+含量较叶蛇纹石高,这种矿物相转变过程中也伴随着俯冲通道内的一系列氧化还原过程,从而影响流体性质和新形成的叶蛇纹石的成分。蛇纹岩与岛弧岩浆在流体活动性元素富集规律上的相似性说明蛇纹岩在俯冲带元素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蛇纹石矿物相转变过程中F、Cl、B等元素的释放,可能对于斑岩型金矿、蛇绿岩中的金矿和某些蛇纹岩作为赋矿围岩的硼矿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流体活动性元素 元素分异 蛇纹岩 蛇纹石化
下载PDF
陕西汉中玉(蛇纹石)矿物学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奇 陈龙 郭碧君 《矿产勘查》 2023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陕西汉中玉(蛇纹石)具有重要的美学和经济价值,其矿物成因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野外矿区实地考察、样品采集的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ICP-MS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陕西汉中玉(蛇纹石)的矿物组成、内部... 陕西汉中玉(蛇纹石)具有重要的美学和经济价值,其矿物成因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野外矿区实地考察、样品采集的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ICP-MS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陕西汉中玉(蛇纹石)的矿物组成、内部结构、地球化学成分、物相结构以及谱学特征做了系统研究,查明该区汉中玉主要矿物为蛇纹石,具有富镁贫硅的典型产地特征,形成于中酸性岩浆与碳酸盐接触的矽卡岩中,形成过程主要可分为两个期次,两期次蛇纹石在外观颜色、内部结构、化学成分有所差异。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汉中蛇纹石的产地鉴定以及矿床开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玉 利蛇纹石 富镁碳酸盐 蛇纹石化 陕西
下载PDF
蓝田玉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娟霞 罗保平 《陕西地质》 2002年第2期75-80,共6页
蓝田玉石矿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内 ,产于中元古界宽坪岩群之大理岩带中 ,在区域上属于秦岭褶皱系之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 ,横跨纸房—永丰褶皱束和太白—商县褶皱束。该矿床主要由蛇纹石化、绿帘石化的白云质石英大理岩组成 ,其成因为区域... 蓝田玉石矿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内 ,产于中元古界宽坪岩群之大理岩带中 ,在区域上属于秦岭褶皱系之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 ,横跨纸房—永丰褶皱束和太白—商县褶皱束。该矿床主要由蛇纹石化、绿帘石化的白云质石英大理岩组成 ,其成因为区域变质—接触交代变质共同作用而形成。蓝田玉颜色花纹丰富 ,主要玉石品种有墨玉、白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蓝田玉 成因 蛇纹石化 绿帘石化 白云质石英大理岩
下载PDF
蛇纹岩体中的硬玉岩与异剥钙榴岩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旭平 张立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77-1484,共8页
硬玉岩是一种稀少的岩类,常以构造岩包体和脉体的型式产出在蛇纹岩中。本文着重介绍与蛇纹岩化过程密切相关的硬玉岩。这类硬玉岩总是出现在洋壳俯冲碰撞带中,常常与蓝片岩、偶尔也与榴辉岩伴生。通过研究硬玉岩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和... 硬玉岩是一种稀少的岩类,常以构造岩包体和脉体的型式产出在蛇纹岩中。本文着重介绍与蛇纹岩化过程密切相关的硬玉岩。这类硬玉岩总是出现在洋壳俯冲碰撞带中,常常与蓝片岩、偶尔也与榴辉岩伴生。通过研究硬玉岩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综合世界各地硬玉岩产状,可将硬玉岩从广义的变质成因上分为三类,即:在蛇纹岩体中、或其它岩类包体中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硬玉岩脉体;蛇纹岩中的构造岩成因岩石包体经固相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块状硬玉岩: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由变质和交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硬玉岩。此外,还对交代成因的硬玉岩在蛇纹岩化过程中与异剥钙榴岩化作用的关系从流体及其化学成分演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海底和俯冲带上板片的构造背景下硬玉岩形成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玉岩 变质成因分类 异剥钙榴岩 蛇纹岩
下载PDF
海底氢能探测与开采技术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兆霞 李三忠 +1 位作者 索艳慧 吴立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0,共8页
在目前双碳政策背景下,国家对氢能等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橄榄岩蛇纹石化是海底广泛存在的水岩相互作用之一,氢气是该过程的主要产物,是海底氢气能源(简称海底氢能)的主要形成途径。因此,深海洋壳储存了极具前景的氢能,是缓解当前... 在目前双碳政策背景下,国家对氢能等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橄榄岩蛇纹石化是海底广泛存在的水岩相互作用之一,氢气是该过程的主要产物,是海底氢气能源(简称海底氢能)的主要形成途径。因此,深海洋壳储存了极具前景的氢能,是缓解当前双碳压力的重要突破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但是目前全球对海底氢能的探测与开采技术仍处空白,是未来海底能源探测的突破口和生长点。本文基于海底氢能的形成原理与分布特征,系统梳理了可用于海底氢能的探测技术和开采方法,提出通过海底多波束测深、磁力测量、重力测量、多分量地震勘探等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有望对海底可能的氢能储层进行探测。同时,借助水力压裂和微波加热等方法可对储层中的氢气进行开采。但是,囿于人们对海底氢能认知的匮乏和氢气自身储存和运移的特殊性,仍需要开发专门针对海底氢能的探测和开采技术,在该方向提前布局,为海底氢能开采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会带动和促进不同领域技术创新的革命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氢能 蛇纹石化 磁铁矿 氢气 海底多分量地震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silica on reaction rates and molecular hydrogen(H_(2))generation during olivin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被引量:1
15
作者 Ruifang HUANG Weidong SUN +3 位作者 Xing DING Yusheng ZHAO Yibing LI Xiuqi S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2-233,共12页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f olivine greatly influences geodynamics and the recycling of volatiles(such as water and carbon)in subduction zones.Silica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eological fluids,and its influence on ...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f olivine greatly influences geodynamics and the recycling of volatiles(such as water and carbon)in subduction zones.Silica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eological fluids,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f olivine remains poorly constrained.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experiments at 300–515℃ and 3.0 kbar(1 bar=10^(5)Pa)by reacting well homogenized mixtures of olivine and silica powders with saline solutions(0.5 mol L^(−1)NaCl).Silica greatly influences the reaction pathways,reaction rates,and molecular hydrogen(H_(2))formation during olivin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In experiments at 300℃ and 3.0 kbar with mixtures of olivine and 10 wt%silica,olivine was replaced by serpentine and talc.The proportions of serpentine and talc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standard curves based 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es.Around 6.5%serpentine and 12%talc were produced after an experimental duration of 7 days,which had no change after a longer period(14 days).Compared to the kinetics in silica-free systems,the rates of olivin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in experiments with 10 wt%silica are much lower.The overall reaction is:4.5Forsterite+5.5SiO_(2),aq+4H_(2)O=Serpentine+2Talc.With the addition of more silica(20 wt%and 40 wt%),olivine was transformed into talc.The rates of reaction were much faster,e.g.,for experiments with olivine and 20 wt%silica,43%of talc was produced after 14 days,which increased to 77%for experiments with 40 wt%silica over the same period.The overall reaction is:3Forsterite+5SiO_(2),aq+2H_(2)O=2Talc.In experiments at 400–505℃ and 3.0 kbar,the promoting effect of silica on olivin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was also observed,whic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Gibbs free energies of olivin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At 300℃ and 3.0 kbar,silica decreased H_(2)formed during olivin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by around an order of magnitude,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oxygen fugacity.Based on measured H_(2),we calibrated oxygen fugacities,ranging from 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ivin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SILICA serpentinization HYDROGEN serpentinE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富氢天然气地质调查与研究
16
作者 孙龙德 冯子辉 +1 位作者 江航 曾花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6,共10页
氢能是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与人工制氢相比,天然氢气的开采不仅具有成本上的优势,也是实现能源完全脱碳的关键。松辽盆地作为大型陆内裂谷盆地,具备勘探天然氢气的潜力。首次系统梳理松辽盆地北部中下部含油气组合和深部含气组... 氢能是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与人工制氢相比,天然氢气的开采不仅具有成本上的优势,也是实现能源完全脱碳的关键。松辽盆地作为大型陆内裂谷盆地,具备勘探天然氢气的潜力。首次系统梳理松辽盆地北部中下部含油气组合和深部含气组合中天然氢的含量,分析天然氢气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天然氢气的来源、形成机制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含氢天然气(φ(H_(2))>1.0%)在中央坳陷区普遍发育,氢体积分数为1.00%~85.54%,其中富氢天然气(φ(H_(2))>10.0%)主要在深部含气组合,试气产量在微量和1444 m^(3)/d之间,沿控陷断裂附近分布;松辽盆地天然氢气主要来源于深部富铁岩层的水-岩作用,氢气的形成和供给具有可持续性,具备形成天然氢气聚集的物质基础;基底以上富氢气藏的形成受沟通至地幔的控陷断裂、深大断裂控制,油藏和天然气藏对富氢气体有稀释和破坏作用,未来天然氢气藏的勘探应该避开油气充注的有利区;深化对盆地深部壳-幔结构及无机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认识,是未来松辽盆地天然氢气勘探的重要科学议题。研究成果可为松辽盆地天然氢气的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天然氢气 成因机制 水−岩作用 蛇纹岩化作用
下载PDF
蛇纹石化作用的气体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明峰 王先彬 +1 位作者 妥进才 吴陈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1-20,共10页
蛇纹石化过程可驱动热液系统并产生甲烷和氢气,还能够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和电子来源的分子氢。超基性岩蛇纹石化生成非生物成因烷烃与其他有机化合物,为化能自养微生物群落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初始物质,是生命起源最重要的变质水化反应。... 蛇纹石化过程可驱动热液系统并产生甲烷和氢气,还能够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和电子来源的分子氢。超基性岩蛇纹石化生成非生物成因烷烃与其他有机化合物,为化能自养微生物群落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初始物质,是生命起源最重要的变质水化反应。橄榄岩的蛇纹石化是大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地质过程,与热液系统相关的基性—超基性岩在大洋中是很普遍的,蛇纹石化过程可能驱动热液系统并产生甲烷和氢气异常。蛇纹石化作用气体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提供了非生物成因甲烷存在的证据,蛇纹石化作用被认为是地球内部形成非生物成因烷烃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研究现今地球上蛇绿岩套的水岩反应,可以类似地用来模拟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物环境,认为低温条件下蛇纹石化作用是火星上甲烷产生的可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超基性岩 水岩反应 蛇纹石化 甲烷 非生物成因气 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deep biosphere 被引量:6
18
作者 FANG JiaSong1,2 & ZHANG Li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College of Natural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s, Hawaii Pacific University, Kaneohe, HI 96744, USA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157-165,共9页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scientific drilling into sediments and rocks in the ocean and the continent ha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physiologically and phylogenetically complex microbial life in the deep subsurface. M...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scientific drilling into sediments and rocks in the ocean and the continent ha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physiologically and phylogenetically complex microbial life in the deep subsurface. Microorganisms, most of which have no cultured or known relatives in the surface biosphere,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sediments and rock at depth as deep as 1 km below the seafloor and more than 3 km deep in the continent. The deep biosphere probably represents the most voluminous part of the global biosphere and may constitute as much as 50% of the Earth’s biomas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and most recent advances in studying the deep biosphere and suggest directions in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biosphere Thomas Gold MICROORGANISM biomass DNA RIBOSOME ODP CARD-FISH dark energy LIPIDS serpentinization
原文传递
大洋橄榄岩的蛇纹石化过程:从海底水化到俯冲脱水 被引量:5
19
作者 章钰桢 姜兆霞 +2 位作者 李三忠 王誉桦 于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3-1080,共18页
蛇纹石化是海底最重要的水岩相互作用之一,指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和辉石等镁铁质矿物在相对低温条件下发生水热蚀变产生蛇纹石等矿物的热液变质作用。蛇纹石族矿物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利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低温状态蛇纹... 蛇纹石化是海底最重要的水岩相互作用之一,指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和辉石等镁铁质矿物在相对低温条件下发生水热蚀变产生蛇纹石等矿物的热液变质作用。蛇纹石族矿物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利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低温状态蛇纹石族矿物主要以利蛇纹石和纤蛇纹石的形式存在,高温状态下主要以叶蛇纹石的形式存在。影响大洋蛇纹石化过程的因素不容忽视,温度、氧化还原程度、pH值、水岩比(W/R)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的来说,地幔物质易出露在地壳减薄区域和断裂构造处,这有利于与流体充分接触反应,从而决定了大洋蛇纹石化作用发生的可能位置。对蛇纹石化程度的描述,当前人们大多通过岩石微观结构、地球化学指标来定性指示,磁学指标有望实现对蛇纹石化程度的定量解释。蛇纹石化作用对海底磁异常、地球生命演化进程、成矿作用等都有一定的贡献。此外,俯冲带脱水及弧岩浆的形成都与之有联系。总之,基性与超基性岩石蛇纹石化与俯冲带蛇纹岩脱水过程是地球水循环过程的重要机制,但未来揭示蛇纹岩的磁学性质和俯冲变质过程,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化 水岩作用 岩石磁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全球天然氢勘查开发最新发展态势分析
20
作者 王海华 薛迎喜 +3 位作者 张炜 房大任 王海华 王铭晗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随着氢气地表异常显示的广泛发现以及对地下氢气成因机制和成藏机理认识的逐步深化,天然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因其可能的巨大资源潜力和可再生性,有望成为全球实现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的关键能源。通过对全球天然氢勘查开发最新进展的跟踪... 随着氢气地表异常显示的广泛发现以及对地下氢气成因机制和成藏机理认识的逐步深化,天然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因其可能的巨大资源潜力和可再生性,有望成为全球实现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的关键能源。通过对全球天然氢勘查开发最新进展的跟踪研究认为:天然氢已成为全球地质与能源领域关注热点,多成因机制下资源调查发现呈点多面广特征,欧美强国持续投入带动全球发展,氢氦地质资源具有“兼探共采”潜力,等等。鉴于我国在天然氢资源发现方面取得的初步进展,以及对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带的初步评估,建议我国应尽快开展全国性天然氢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氢 白氢 金氢 清洁能源 深部脱气 蛇纹石化 水辐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