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2
1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孙传旺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8-182,共15页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采用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量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并通过SDA方法考察了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均...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采用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量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并通过SDA方法考察了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均出现大幅的增长,但生产侧排放明显高于消费侧排放,"入世"后二者差距呈迅速扩大趋势;中国大量的生产碳排放服务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最终需求,即存在突出的"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问题,而中国消费侧排放主要发生在国内。结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主要是由国内最终需求规模的增长和生产部门投入结构变化带来的;而国内生产部门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则是有效抑制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但这种抑制作用近年来有减弱趋势。此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前向产业关联、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最终需求来源地结构的变化及其需求规模的增长也是导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国际碳排放责任分配和国内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侧排放 消费侧排放 贸易转移排放 MRIO模型 sda方法
原文传递
贸易增加值视角下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事实与解释 被引量:62
2
作者 彭水军 袁凯华 韦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0,共18页
研究目标:把握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基于MRIO模型的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结构分解分析。研究发现:如果考虑中国贸易的二元结构,则制造业服务化悖论并不存在,1995~201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增加值占比由33.... 研究目标:把握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基于MRIO模型的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结构分解分析。研究发现:如果考虑中国贸易的二元结构,则制造业服务化悖论并不存在,1995~201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增加值占比由33.54%上升至33.74%,上升幅度很小,但国内服务增加值对于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创造的重要性在快速提高,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呈现出"以国内服务替代国外服务"的趋势;从不同贸易方式来看,制造业加工出口的国内服务化水平较低但其提升幅度大大超过了一般贸易出口;市场分割弱化了国内产业关联、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服务部门增加值系数下降,以及来自于亚太地区出口市场的低端俘获,这些都是抑制一般贸易出口的国内服务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研究创新:利用OECD-ICIO区分加工贸易的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增加值进行再测算,并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贸易方式下国内服务化转型的变动趋势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价值:为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利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制造业服务化 加工贸易 MRIO模型 sda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3
作者 潘安 魏龙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9,共14页
本文基于技术异质性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采用WIOD提供的数据计算1995-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从地区和行业两个维度来分析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结构特征,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考察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 本文基于技术异质性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采用WIOD提供的数据计算1995-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从地区和行业两个维度来分析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结构特征,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考察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出口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区,进口隐含碳排放则集中于韩国、中国台湾、俄罗斯等地区;贸易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重制造业、轻制造业、能源工业等工业行业,仅能源工业和农业的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为负;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起到了主导的正效应,技术效应有利于抑制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但结构效应并未发挥出应有的负效应。中国未来在贸易增长的趋势下,有利于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途径包括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推进雁阵式产业升级、发挥地区合作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碳 MRIO模型 sda方法 碳减排
原文传递
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姜延书 何思浩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0-51,共12页
根据WIOD数据库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核算,并通过SDA方法考察各种结构性因素变化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变化的影响。发现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速度最快且总额最大;但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整体趋势是... 根据WIOD数据库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核算,并通过SDA方法考察各种结构性因素变化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变化的影响。发现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速度最快且总额最大;但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整体趋势是下降的,且下降程度最大;其他样本国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贡献力度整体大于中国对其他样本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贡献。SDA结果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业前向国际产业关联变动和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系数变化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增长的两大抑制力。而其他四种因素的变动总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增长,尤其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来源地规模增长和中国纺织服装业后向国际产业关联加强。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构建更加安全的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服装业 贸易增加值 sda方法 夏普利值分解法
原文传递
供需双循环测度与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被引量:9
5
作者 侯俊军 岳有福 叶家柏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7,共15页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一个理解双循环的分析框架,从企业间中间产品供给循环和对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循环视角测度了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循环,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方...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一个理解双循环的分析框架,从企业间中间产品供给循环和对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循环视角测度了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循环,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方法探究了双循环视角下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显著特征,国内循环占比超过74%。供给端双循环中,内资企业间循环和内外资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上升,而国内外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下降,但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需求端双循环中,国外对国外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仅次于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SDA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国内循环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始终保持在76%以上,尤其是需求端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和供给端内资企业间循环的贡献度表现突出。和内资企业一样,外资企业也在促进内外经济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内外资企业间循环不仅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也为解释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 供给循环 需求循环 sda方法 经济平稳增长
下载PDF
内资与外资的共生共赢——基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的价值链新核算框架分析
6
作者 彭水军 李之旭 黄鑫 《管理世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46,共20页
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实现内外需、内外资的高水平协调发展,是中国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关键所在。本文使用OECD跨国企业活动分析数据库提供的区分内资和外资的国际投入产出表,提出了一个新的反映两... 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实现内外需、内外资的高水平协调发展,是中国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关键所在。本文使用OECD跨国企业活动分析数据库提供的区分内资和外资的国际投入产出表,提出了一个新的反映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的国内价值链分解框架,定量分析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特征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面临外部风险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内需潜力的逐渐释放是内外资实现增加值收益增长的重要支撑,相比外需而言,更具稳定性与可靠性;制造业外资企业倾向于在中国布局封闭式产业链,这一现象在中、高研发强度制造业中更为明显,但内外资合作分工模式占比在持续上升,这反映出内外资“竞争合作关系共存、分工合作逐步深化”的趋势。本文进一步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重点分析内外需市场变动、内外资企业关联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内需市场的规模扩大与结构优化对于促进内外资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之后内外资企业关联效应对于外资和内资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逐渐增大,为新时期促进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和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本文结合结构路径分析(SPA)方法,围绕需求侧潜力释放与结构优化以及供给侧国际要素资源流入与内外资联动,探讨了促进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与协调发展的关键增加值流转路径。本文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分内资和外资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 内外资联动的国内价值链 sda方法 SPA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产业部门如何走出“气候赌场”——基于CGE模型的隐含碳定价机制探析
7
作者 胡剑波 麦骏南 周宗康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40,共9页
基于CGE模型和SDA方法分析模拟了8种碳定价机制对宏观经济、减排目标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由于碳税和碳交易的价格形成过程不同,开征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更大,需要制定配套的税收返还措施,以有效弥补部分社会福利损失;... 基于CGE模型和SDA方法分析模拟了8种碳定价机制对宏观经济、减排目标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由于碳税和碳交易的价格形成过程不同,开征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更大,需要制定配套的税收返还措施,以有效弥补部分社会福利损失;价格-数量混合型碳定价机制对产业关联性较强部门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建筑业”和“化石能源”等部门的降碳效果更为显著;碳排放强度效应和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是促进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且不同驱动因素对不同产业部门的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应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着力构建碳税与碳交易协同互补的碳定价机制,助力中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定价机制 产业部门 CGE模型 sda方法
下载PDF
技术效应降低了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吗? 被引量:4
8
作者 吴肖丽 潘安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65,共8页
通过构建MRIO模型和使用SDA方法,考察技术效应对1995—2011年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并对碳排放技术效应和中间生产技术效应的差异化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总体上降低了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碳排放技术效应和中... 通过构建MRIO模型和使用SDA方法,考察技术效应对1995—2011年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并对碳排放技术效应和中间生产技术效应的差异化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总体上降低了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碳排放技术效应和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分别对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产生了负效应和正效应;技术效应对分行业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而该行业正是出口隐含碳排放水平最高的行业;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对来自金砖国家、欧盟国家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进口隐含碳变化产生了负效应,但对来自东亚及其他地区进口隐含碳变化产生了正效应。中国GVC分工地位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碳 技术效应 sda方法 全球价值链
下载PDF
最终需求模式演变、产业结构变迁与CO_2排放——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SDA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宋爽 樊秀峰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3-83,共11页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2010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对CO2排放的拉动规模,使用SDA方法对CO2排放增量进行影响因素分解,并对最终需求模式在CO2排放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类最终需求在拉动CO2排放...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2010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对CO2排放的拉动规模,使用SDA方法对CO2排放增量进行影响因素分解,并对最终需求模式在CO2排放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类最终需求在拉动CO2排放中的作用存在很大差异,从污染的绝对量来看由大到小依次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从污染的增量来看依次是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一现象与产业结构变动密切相关,消费增长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动有利于降低碳排放,而投资增长的效应则相反。要同时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低碳发展两大目标,必须进行最终需求模式调整,建立以居民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最终需求模式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分析 sda方法
原文传递
农业氮污染:责任与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腊芳 蔡正平 岳有福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36,共14页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利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15年全球N2O污染总量和分布格局,重点分析了中国供给侧和需求侧N2O排放的国际占比、国别流向和部门分布,并对其构成进行分解;通过引入贸易隐含N2O排放差额的概念,分析了不...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利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15年全球N2O污染总量和分布格局,重点分析了中国供给侧和需求侧N2O排放的国际占比、国别流向和部门分布,并对其构成进行分解;通过引入贸易隐含N2O排放差额的概念,分析了不同责任原则下的排放差异,并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视角初步解释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应用SDA'两级分解平均法'研究了N2O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全球N2O排放增长率虽不大,但其所造成的潜在温室效应已超过2014年和2015年全球CO2排放量之和,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呈持续增长态势,其中,农业部门是N2O排放主体。中国供给侧和需求侧N2O排放均位居全球第一位,虽然内需排放占主导,但外需排放比重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地,农产品最终需求规模的扩张和前向国际产业关联效应的增强是N2O排放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而抑制N2O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优化农业氮排放强度及其最终需求产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污染 供给侧排放 需求侧排放 MRIO模型 sda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附加值进出口额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基于MRIO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葛明 林玲 赵素萍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4,共12页
基于最终消费品价值来源分解的视角,利用WIOD数据和MRIO模型,本文从总量、国别、产业等三个视角测算和分析了中国1995-2011年附加值进、出口规模,并应用SDA方法考察了附加值贸易额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附加值进、出口额及顺差... 基于最终消费品价值来源分解的视角,利用WIOD数据和MRIO模型,本文从总量、国别、产业等三个视角测算和分析了中国1995-2011年附加值进、出口规模,并应用SDA方法考察了附加值贸易额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附加值进、出口额及顺差额均快速增长;贸易对象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为主,但新兴经济体所占份额快速提升;进、出口主要集中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以电子及光学设备为代表,而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的进口大幅度增长。附加值进口额的增长主要源于中国需求规模的扩大,而出口额的提高则主要归因于世界其他经济体需求规模的扩大、目的地国别需求结构的调整以及中国中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三类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附加值贸易 MRIO模型 sda方法
原文传递
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基于IO-SDA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47
12
作者 顾阿伦 吕志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5,共9页
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出了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经济结构自身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本文基于1992、1997、2002、2007、2010... 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出了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经济结构自身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本文基于1992、1997、2002、2007、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采用IO-SDA方法(Input-Output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将碳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增加值效应、Leontief逆矩阵效应、最终需求效应,从而得到经济结构历史变化对于CO2排放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能源消耗导致的排放增加主要是最终需求效应与Leontief逆矩阵效应;除2002-2007年,能源强度效应始终为负,且为促进CO2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我国终端能源结构除了1997-2002年得到了优化,其他阶段却一直在朝着高碳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构建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和碳排放感应度系数对各个部门的评价结果显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行业大多是高耗能的行业,未来节能减排重点需要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但在具体部门层次上应制定有所区别的政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部门应保持一定的比重,不可一味降低,可更多从技术进步方面制定节能政策;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部门可以考虑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改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部门可以在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上来尽可能地降低比重;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第二产业部门及房地产业至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部门应大力提高其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sda方法 碳排放 Leontief逆矩阵效应 最终需求效应
下载PDF
调结构、促内需能否降低中国的贸易转入排放?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5,共11页
本文首先采用MRIO-SDA方法识别2004-2011年间结构变动和外需拉动对中国贸易转入排放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贸易开放格局设计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方案组合,并利用GTAP-E模型模拟分析调结构、促内需能否促进中国的经济和贸易... 本文首先采用MRIO-SDA方法识别2004-2011年间结构变动和外需拉动对中国贸易转入排放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贸易开放格局设计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方案组合,并利用GTAP-E模型模拟分析调结构、促内需能否促进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与碳排放增长脱钩。结果发现:单独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将促进中国经济总量上升、碳排放量和转入排放量下降,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和贸易的转型;调结构、促内需政策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总量,并带来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同步上升,但外需向内需转移有利于减少中国转入排放,降低其对外贸易的碳排放成本。较之进一步自由化情形,在现行开放格局下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碳排放量更高,但对转入排放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扩大内需 贸易转入排放 MRIO-sda方法 GTAP-E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