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改性钒钛催化剂低温NH_(3)-SCR还原NO_(x)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航航 赵炜 +1 位作者 王谦 吴里程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9,共9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常用技术,其核心部件为催化剂.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催化剂为V_(2)O_(5)/TiO_(2)催化剂,但其存在一些缺点,如低温活性不佳、活性温度窗口较窄等.为了解决该催化剂存在的上述一系列问题,我们...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常用技术,其核心部件为催化剂.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催化剂为V_(2)O_(5)/TiO_(2)催化剂,但其存在一些缺点,如低温活性不佳、活性温度窗口较窄等.为了解决该催化剂存在的上述一系列问题,我们对V_(2)O_(5)/TiO_(2)催化剂进行改性处理.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B改性的V_(2)O_(5)/TiO_(2)催化剂,在标准工况下,在催化剂活性测试平台上对B改性后的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实验,采用XRD、BET和NH_(3)-TPD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B改性能有效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使催化剂表面弱酸量增加,进而表现出较高活性和稳定性.此外,研究了空速、氧气浓度、氨氮比以及SO_(2)和H_(2)O(g)对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硫、抗水中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改性 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活性 脱硝率
下载PDF
用于船舶尾气NO_(x)治理的蜂窝状整体式NH_(3)-SCR催化剂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铭玉 高婧 +4 位作者 肖萌 牛可 赵英杰 刘博群 崔少平 《水道港口》 2024年第4期560-567,共8页
随着船舶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船舶尾气带来的污染也愈发严重,氮氧化物(NO_(x))为其中主要污染物。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是目前最有效的脱硝方法,催化剂是技术的核心部分。整体式催化剂具有机械强度高和传热性能好等特点,是... 随着船舶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船舶尾气带来的污染也愈发严重,氮氧化物(NO_(x))为其中主要污染物。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是目前最有效的脱硝方法,催化剂是技术的核心部分。整体式催化剂具有机械强度高和传热性能好等特点,是应用最广泛的商业催化剂。文章综述了用于NH_(3)-SCR的船舶整体式催化剂载体的预处理方法、挤出成型法和涂层涂覆法及其优缺点,重点总结了浆料涂覆法的涂覆式催化剂研究进展。船舶排放尾气成分复杂,二氧化硫、水蒸气、颗粒物等都会对NH_(3)-SCR催化剂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催化剂耐中毒性能机理、催化剂的SCR活性和耐复杂污染物中毒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scr 船舶尾气 整体式催化剂 浆料涂覆法 scr活性 抗中毒性能
下载PDF
应用于船舶尾气NO_(x)去除的SCR催化剂涂覆工艺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崔少平 卫金秋 +4 位作者 肖萌 高婧 赵英杰 刘博群 郭铭玉 《水道港口》 2024年第4期568-577,共10页
涂覆工艺对于整体式涂覆型SCR催化剂至关重要。通过对催化剂浆料制备过程以及涂覆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的探究,考察了分散剂、增稠剂及对应添加量、pH和固含量对浆料涂覆效果及活性测试结果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涂覆方式、浆料搅拌时间... 涂覆工艺对于整体式涂覆型SCR催化剂至关重要。通过对催化剂浆料制备过程以及涂覆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的探究,考察了分散剂、增稠剂及对应添加量、pH和固含量对浆料涂覆效果及活性测试结果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涂覆方式、浆料搅拌时间、干燥温度及时间、成型焙烧温度及时间,对涂覆工艺进行过程优化选择。结果表明:通过最优方案制备的涂覆型催化剂在250~450℃的条件下反应活性均在85%以上,在315℃的条件下运行30 h脱硝活性仍能稳定在90%以上。系统地梳理了涂覆过程中关键参数的选择及应用,为整体式蜂窝状涂覆式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覆式催化剂 浆料 涂覆工艺 scr活性 船舶尾气 大气污染物
下载PDF
铁基分子筛活性位点的制备控制及对NH_(3)-SCR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于飞 马江丽 +4 位作者 任德志 赖慧龙 殷雪梅 赵云昆 常仕英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1-329,共9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通过不同制备条件制备Fe-beta分子筛,并探讨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位点和NH3-SCR活性的影响.通过UV-Vis分析,将不同位置的吸收峰归属于不同的铁活性位点,300 nm以下的高能谱区可以归属于孤立的Fe^(3+)位点,300~400 n... 采用离子交换法,通过不同制备条件制备Fe-beta分子筛,并探讨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位点和NH3-SCR活性的影响.通过UV-Vis分析,将不同位置的吸收峰归属于不同的铁活性位点,300 nm以下的高能谱区可以归属于孤立的Fe^(3+)位点,300~400 nm间归属于低聚的Fe_(x)O_(y)簇,而400 nm以上为Fe_(2)O_(3)大颗粒聚合物.对比不同催化剂的SCR活性发现,孤立的Fe^(3+)和低聚态的Fe^(3+)是主要的活性位点,这两种物种的所占比例高低直接影响了催化剂的活性.而大尺度的Fe_(2)O_(3)为非活性位点,应尽量控制并降低其所占比例.另外低聚态的Fe^(3+)所占比例越高,N_(2)O的生成量越高,N_(2)的选择性越差.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除了控制大尺度的Fe_(2)O_(3)含量外,还要尽量降低低聚态的Fe^(3+)的含量,以增加N_(2)的选择性.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Fe-beta催化剂,pH、交换温度、前驱体种类、硅铝比、煅烧条件等制备条件会对Fe-beta的活性位点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活性差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调控制备条件,可有效控制活性物种的分布,制备出具有高效NH3-SCR活性的铁基分子筛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位点 scr活性 Fe-beta分子筛 汽车尾气
下载PDF
Mn掺杂对磁性γ-Fe_2O_3低温SCR脱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信莉 王栋 +2 位作者 陈莲芳 路春美 熊志波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5-998,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Fe<sub>1-x</sub>Mn<sub>x</sub>O<sub>z</sub>(x为Mn物质的量比,x=0、0.1、0.3、0.5)磁性催化剂,考察Mn掺杂对γ-Fe<sub>2</sub>O<sub>3</sub>...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Fe<sub>1-x</sub>Mn<sub>x</sub>O<sub>z</sub>(x为Mn物质的量比,x=0、0.1、0.3、0.5)磁性催化剂,考察Mn掺杂对γ-Fe<sub>2</sub>O<sub>3</sub>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n掺杂能显著提高γ-Fe<sub>2</sub>O<sub>3</sub>的低温SCR脱硝活性,并拓宽其活性温度窗口;Fe<sub>0.7</sub>Mn<sub>0.3</sub>O<sub>z</sub>催化剂的低温SCR脱硝活性最高,在125<sup>2</sup>00℃其NO<sub>x</sub>转化率约为100%。N<sub>2</sub>吸附及XRD分析结果表明,Mn的掺杂能优化γ-Fe<sub>2</sub>O<sub>3</sub>催化剂的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增大其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并与催化剂中铁氧化物相互作用形成良好固溶体,从而提高γ-Fe<sub>2</sub>O<sub>3</sub>催化剂的低温SC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掺杂 磁性γ-Fe2O3催化剂 NO_x转化率 低温scr脱硝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