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块间跳频的高可靠SCMA系统设计与分析
1
作者 曾琦 杨坤 +4 位作者 方科 郝黎宏 牛宪华 钟俊 刘星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3-1131,共9页
传统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在固定时频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上传输信息,系统性能易受到信道污染(外在干扰和信道衰落)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资源块间跳频(Frequency Hoppin... 传统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在固定时频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上传输信息,系统性能易受到信道污染(外在干扰和信道衰落)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资源块间跳频(Frequency Hopping,FH)的SCMA系统(FH-SCMA系统)。借助跳频技术实现动态SCMA码字复用,使得各用户能够均匀、随机地使用所有资源块。同时,基于素数序列设计了一种动态码字正交复用的跳频策略(跳频码),提升了FH-SCMA系统容量以及抗干扰能力。该系统接收端采用对数域消息传递(MAX-log-MPA)多用户检测算法,推导了该FH-SCMA系统的理论误码率上界。对比传统的SCMA系统,该资源块间FH-SCMA系统能均匀化资源块被污染对用户性能的影响,使得每个用户的传输误码率达到可接受的程度;相比传统SCMA系统和采用完全随机跳频策略的FH-SCMA系统(干扰时频资源占比η=25%时),设计的跳频策略及FH-SCMA系统在误码平层处分别获得4 dB和8 dB的信噪比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ma系统 资源块跳变 高可靠传输 抗干扰设计
下载PDF
基于稀疏码多址接入技术的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研究
2
作者 黎博文 葛文萍 赵海鹏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5期1320-1327,共8页
5G新技术应用于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场景对系统容量以及频谱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 5G新技术应用于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场景对系统容量以及频谱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可作为解决方案。针对上述方案,搭建了VLC-SCMA系统,使得系统在相同的频谱资源下能够拥有更大的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同时为了降低系统复杂度,加快接收端进行多用户检测时的收敛速度,提出了基于串行改进下的部分外部信息传递的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 Based on Serial Strategy for Partial Extern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SPEIT-MPA)。通过在迭代过程中设置门限值过滤掉携带信息量较少的外部信息点,利用串行改进使得算法迭代过程进一步简化。在VLC-SCMA系统中的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原始算法,新算法可以在保证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损失较少的前提下拥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且算法复杂度随着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的增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多址接入 可见光通信系统 消息传递算法 门限值 串行改进
下载PDF
基于交替编码的SCMA码本设计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邓豪 何雪云 孙林慧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5,共8页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由于其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海量的用户接入数,低设备功耗和低数据传输时延的优点,带动了诸如远程医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其中,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文中在传统QAM调制的基础上...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由于其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海量的用户接入数,低设备功耗和低数据传输时延的优点,带动了诸如远程医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其中,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文中在传统QAM调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码本设计方式,即根据用户出现的次数来决定编码顺序,同时找到近似最优的星座图参数。仿真结果证明,相较于传统的QAM码本设计,文中提出的交替编码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接收端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的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ma系统 传统QAM编码 交替编码 消息传递算法 码本扩展
下载PDF
基于CP-free OFDM的上行SCMA收发机设计和性能分析
4
作者 周立 刘喜庆 《电信科学》 2021年第6期23-32,共10页
典型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采用带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OFDM实现抗多径衰落无线传输,其容量受限于CP开销。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预编码的稀疏码分多址(time domain precoding-OFDM SCMA,... 典型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采用带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OFDM实现抗多径衰落无线传输,其容量受限于CP开销。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预编码的稀疏码分多址(time domain precoding-OFDM SCMA,TDP-OFDM SCMA)上行接入方案。给出了发射机、接收机的主要结构并进行不同信道、不同过载率和不同信道估计误差下的系统容量以及误比特率性能仿真,最后对TDP-OFDM SCMA信号的功率效率展开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过载率下,TDP-OFDM SCMA系统容量较CP-OFDM SCMA最高可提升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ma MPA 上行 CP-free OFDM 系统容量
下载PDF
基于多项式模型的SCMA系统信道估计
5
作者 胡秋悦 刘广钟 陈红亮 《电视技术》 2019年第3期61-68,共8页
针对无线移动信道下的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SCMA)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插导频和自适应多项式的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使用ZC序列的导频信号模型,采用自适应多项式模型对信道进行拟合,从而能够显著提高信道估... 针对无线移动信道下的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SCMA)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插导频和自适应多项式的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使用ZC序列的导频信号模型,采用自适应多项式模型对信道进行拟合,从而能够显著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通过仿真,研究了SCMA信道估计性能和移动速度的关系,确定了拟合多项式阶数。仿真结果表明,在瑞利衰落信道前提下,该方法与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 LS)估计算法相比,能通过多项式模型,较好地拟合实际信道,因此更灵活地适用于高速移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多项式 稀疏码分多址系统 信道估计 高速移动
下载PDF
一种卫星SCMA系统接收机同步算法
6
作者 贾毅哲 王力男 《信息技术》 2021年第3期106-112,共7页
SCMA技术通过资源过载能够实现大规模用户的并发接入,非常适合物联网应用,但是SCMA解调性能受定时误差和载波频差影响较大。对此,文中通过基于导频的两阶段频差估计算法和ML相位偏差估计算法,实现大频差下的高精度频、相偏估计;通过SCMA... SCMA技术通过资源过载能够实现大规模用户的并发接入,非常适合物联网应用,但是SCMA解调性能受定时误差和载波频差影响较大。对此,文中通过基于导频的两阶段频差估计算法和ML相位偏差估计算法,实现大频差下的高精度频、相偏估计;通过SCMA和LDPC联合迭代,利用发送数据实现高精度定时误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在AWGN信道下,载波同步算法采用优化的帧结构后可以获得距理想性能不到0.25dB的优异性能,定时同步算法在1次迭代下获得了距理想性能仅0.2dB的性能,在3次迭代下获得了与理想性能一致的优异性能,能适应大频差、高动态的卫星信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scma系统 载波同步 定时同步 联合迭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