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4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 被引量:245
1
作者 潘丹 应瑞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37-3845,共9页
生态效率是衡量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基于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的考量,在对传统DEA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并给出了农业生态效率的改善途径... 生态效率是衡量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基于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的考量,在对传统DEA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并给出了农业生态效率的改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9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虽然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除北京、上海、海南、重庆外,其余省市都需要改变投入和产出来优化农业生态效率;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物的过量排放是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量和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农业生态效率改善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非期望产出 sbm模型
下载PDF
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7
2
作者 钱争鸣 刘晓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109,共6页
绿色经济效率是一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后的综合经济效率。本文运用DEA效率模型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值的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区域差... 绿色经济效率是一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后的综合经济效率。本文运用DEA效率模型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值的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区域差异,然后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依次递减;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整体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偏低;未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时,传统经济效率指标高估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而低估了西部地区的效率;绿色经济效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都存在,但影响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其他因素在三大区域却各有差异。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各地区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效率 sbm模型 非期望产出 区域差异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51
3
作者 贾洪文 张伍涛 盘业哲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60,共11页
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战略举措,探究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对于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8-201... 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战略举措,探究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对于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科技创新能够矫正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效应,从而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重路径,即科技创新不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直接效应,而且存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高质量发展 sbm模型 联立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空间溢出效应测度 被引量:124
4
作者 赵良仕 孙才志 郑德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1997-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基于经济—空间距离函数的空间权重矩阵,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1997-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基于经济—空间距离函数的空间权重矩阵,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利用绝对β趋同模型验证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趋势存在绝对β趋同,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达到1/2趋同程度的时间分别约为52.6和5.6年;运用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空间自回归系数ρ分别为0.278和0.507,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中国各省市的教育经费、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用水比重因素正向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用水量、降水总量因素负向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4)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中国各省市的劳均GDP因素较大正向显著影响,而交通基础设施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因素变为不显著影响;(5)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对中国水资源真实利用情况出现偏差估计及对政策制定产生误导,考虑环境因素到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sbm模型 非期望产出 空间效应 空间Durbin计量模型 溢出 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4
5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曹芳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150-7160,共11页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作为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是衡量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借助SBM模型测算了中国省际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利用ESDA和GWR方法分析了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作为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是衡量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借助SBM模型测算了中国省际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利用ESDA和GWR方法分析了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现缓慢提升态势,但总体水平仍较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和以西北省份为中心的低值集聚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格局演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经济规模对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较强;城镇化的促进作用逐步减弱,且在多数省份开始产生抑制作用;技术效应的提升作用高值区从中东部转移至华北和东北地区;旅游业产权结构对南部地区的推动作用也逐步凸显;结构效应主要对西南地区起促进作用。这为优化和提升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碳排放效率 时空异质性 sbm模型
下载PDF
中国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96
6
作者 关伟 许淑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0-992,共13页
能源生态效率兼顾能源利用中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对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效率的度量。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1997-2012年省际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度,从空间格局规模、格局强度与格局纹理三个方面分析能源生态效率的空... 能源生态效率兼顾能源利用中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对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效率的度量。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1997-2012年省际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度,从空间格局规模、格局强度与格局纹理三个方面分析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中国省际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能源生态效率整体偏低,低效率省份约占40%,广东、海南、福建位于能源生态效率值的最前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为主要的低能效地区。全国能源生态效率总体上呈U型演变格局,局部地区主要有增长型、波动型、突变型和平稳型等4种演变类型;2中国能源生态效率在省际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全局与局部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空间格局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高低集聚区与低高集聚区,其中又以京津冀地区的集聚类型演变最为显著;3中国能源生态效率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效应,某一地区的能源生态效率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程度均强于相邻地区的误差冲击对该地区的影响程度;在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空间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生态效率 sbm模型 空间格局 空间计量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DEA-ESDA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93
7
作者 郑德凤 郝帅 孙才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9-427,共9页
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甘肃省各县(区)2000~2014年的农业生态效率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考虑非期望产出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生态效... 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甘肃省各县(区)2000~2014年的农业生态效率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考虑非期望产出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生态效率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2)在研究期内甘肃省农业生态效率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整体效率偏低;空间变化趋势呈现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态势,但南北差异小于东西差异。(3)从全局空间分异来看,除2001~2003年外,甘肃省各县(区)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特征,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处于空间正相关地区数量在研究期内逐渐下降,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的集聚现象减弱。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及甘南地区,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向邻接地区扩散的趋势;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中部地区,空间分布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sbm模型 探索性数据分析 空间分异 甘肃省
下载PDF
基于SBM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中国海洋经济效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93
8
作者 赵林 张宇硕 +2 位作者 焦新颖 吴迪 吴殿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1-475,共15页
通过对海洋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可以掌握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投入产出状况,为推动海洋经济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01-2012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的海洋经济效率... 通过对海洋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可以掌握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投入产出状况,为推动海洋经济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01-2012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的海洋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其跨期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刻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海洋经济效率的演化阶段及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海洋经济效率值明显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效率值,考虑非期望产出对于经济效率的测度具有明显影响;2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格局上呈现由2001年研究初期的南北高、中部低的特点演进为2012年研究末期的北部围绕天津、中部围绕上海、南部围绕广东的三极格局;时序演化方面,2001-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效率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效率类型呈现由无效向有效转变的特征;3沿海各省区的海洋经济效率区域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省际海洋经济效率演变特征各异,可以划分为平稳型、上升型、下降型和波动型四种类型;4海洋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效率均呈缓慢上升,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明显,省际间除广西、河北和江苏外,其余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呈上升趋势;52001年以来中国海洋经济效率演化经历了波动下降(2001-2005年),转型(2005-2008年)和提升(2008-2012年)三个阶段,各演进阶段的驱动机制不同,分别受海洋资源驱动、政策驱动和市场技术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效率 非期望产出 sbm模型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的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6
9
作者 李静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35,共12页
本文比较了非期望产出处理的相关DEA模型的优缺点,通过引入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测算了1990-2006年我国各省区环境效率。结果显示,环境变量的引入明显降低了中国区域的平均效率水平,中西部地区对环境变量的引入较东部地区较为敏感。同... 本文比较了非期望产出处理的相关DEA模型的优缺点,通过引入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测算了1990-2006年我国各省区环境效率。结果显示,环境变量的引入明显降低了中国区域的平均效率水平,中西部地区对环境变量的引入较东部地区较为敏感。同时,本文实证考察了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等因素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效果,发现这些因素对对于三大地区的作用机理存在差别,并据此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效率 非期望产出 sbm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碳约束下中国物流业效率的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4
10
作者 刘承良 管明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05-1814,共10页
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表征物流业,引入SBM-Undesirable模型,考虑低碳约束下的物流效率,对中国(除港澳台和西藏)的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4年物流业效率进行测度,基于格局-过程-机理框架系统揭示了低碳约束下物流业效率的空间演... 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表征物流业,引入SBM-Undesirable模型,考虑低碳约束下的物流效率,对中国(除港澳台和西藏)的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4年物流业效率进行测度,基于格局-过程-机理框架系统揭示了低碳约束下物流业效率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低碳约束下物流业效率总体偏低,空间分异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带性分异态势。(2)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地方依赖性,效率高值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呈现由"大集中、小分散"向"条带状集聚"变化的特征,而低值区高度锁定于西北和西南半壁。(3)空间集聚性较弱,不断趋于收敛,高效率集聚区表现出"北扩西移"的演化趋势。(4)物流业高效率区与高产值区呈现显著的空间同配性。(5)物流业效率的空间演化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产业集聚、信息化水平、政府调控对物流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源强度则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对物流业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提高物流业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约束 物流业效率 空间演变 影响因素 sbm-Undesirable模型 空间计量
下载PDF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实证研究 被引量:78
11
作者 聂玉立 温湖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09-413,共5页
本文运用DEA效率模型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并分析了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性差异,发现沿海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表现出全面领先优势,中部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最低;在此基础上,建立受限因变量(Tobit)... 本文运用DEA效率模型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并分析了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性差异,发现沿海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表现出全面领先优势,中部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最低;在此基础上,建立受限因变量(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U型"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外资利用、科技投入提高对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效率 sbm模型 非期望产出
下载PDF
环境效率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5
12
作者 刘勇 李志祥 李静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92,共9页
文章给出了已有文献对环境效率度量的6种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比较了它们各自对非期望产出处理的特性和缺陷,并以安徽43家企业为例,对其度量结果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度量结果显示,只有基于松弛测度的SBM模型对企业环境效率的... 文章给出了已有文献对环境效率度量的6种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比较了它们各自对非期望产出处理的特性和缺陷,并以安徽43家企业为例,对其度量结果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度量结果显示,只有基于松弛测度的SBM模型对企业环境效率的差异识别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效率 非期望产出 DEA sbm模型 方向性距离函数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演化及其驱动因素——水足迹与灰水足迹视角 被引量:73
13
作者 王圣云 林玉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0-301,共12页
将水足迹与灰水足迹指标纳入农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Tobit面板模型对1990—2016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①1990—2016年,中国农业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明显上升;中国... 将水足迹与灰水足迹指标纳入农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Tobit面板模型对1990—2016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①1990—2016年,中国农业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明显上升;中国高农业水足迹的区域重心北移,主要由长江流域转移至黄河下游地区。中国高灰水足迹地域范围明显扩大,整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②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明显降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华南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最高。东北区、西北及长城沿线区、青藏区和西南区的农业生态效率较低,这些区域是中国农业污染治理防控的重点区;③中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空间上越来越趋于集聚。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集聚格局较为稳定,呈空间依赖与路径锁定特征;④中国七大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演变的驱动因素存在异质性。提出中国提高农业生态效率要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为促进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sbm模型 灰水足迹 农业水足迹 TOBIT模型
下载PDF
化肥污染对粮食作物生产的环境惩罚效应 被引量:65
14
作者 陆文聪 刘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88-1994,共7页
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在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测量了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区小麦、玉米和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环境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化肥污染对粮食作物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 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在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测量了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区小麦、玉米和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环境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化肥污染对粮食作物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作物的环境效率呈现出波动中稳步上升的趋势,尤其2003年之后上升态势更加明显,粮食作物环境效率的整体水平较低,主产区粮食作物的环境效率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环境效率;化肥污染对粮食作物环境效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化肥污染量每增加1%,小麦、玉米和水稻的环境效率分别下降10.38%、13.45%和13.19%,这表明化肥污染对粮食生产过程存在显著"环境惩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惩罚 化肥污染 环境效率 sbm模型 动态面板GMM
下载PDF
中国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时空差异和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62
15
作者 谢花林 王伟 +1 位作者 姚冠荣 刘志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27-1338,共12页
基于SBM模型分析了2002-2012年中国6个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然后用Malmquist指数揭示工业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动态变化,并对其做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工... 基于SBM模型分析了2002-2012年中国6个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然后用Malmquist指数揭示工业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动态变化,并对其做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高,但TFP却出现衰退趋势;京津冀、成渝、关中—天水和中原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低,但TFP却出现增长趋势。各经济区都存在工业用地粗放利用、工业劳动力过剩以及工业经济产出不足的情况。工业用地TFP的收敛性分析表明仅有长三角经济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各经济区都存在条件收敛。影响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为提高工业用地TFP,长三角经济区需要适当减小工业劳动力和工业产值占总体劳动力和经济产值的比重,珠三角经济区需要提高城市化率,京津冀经济区需要适当提高工业产业层次并积极引导转移工业剩余劳动力,成渝经济区需要适当减小工业劳动力比重;所有经济区都需提高工业用地利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经济区 效率 收敛性 sbm模型 城市 中国
原文传递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 被引量:60
16
作者 程丹润 李静 《财贸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13-17,66,共6页
非期望产出的存在会对效率评估产生巨大的影响,忽略环境污染代价计算出的经济效率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用非径向和非角度(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并用此方法分析中国区域环境效率状况、差异以及演进规律,结果显示,环境变量的引入明显... 非期望产出的存在会对效率评估产生巨大的影响,忽略环境污染代价计算出的经济效率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用非径向和非角度(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并用此方法分析中国区域环境效率状况、差异以及演进规律,结果显示,环境变量的引入明显降低了中国区域平均效率水平,中西部地区对环境变量的引入较东部地区更为敏感,西部地区处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效率 非期望产出 sbm模型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空间均衡性及格局演变特征 被引量:61
17
作者 王耕 李素娟 马奇飞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98-2209,共12页
研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分布状态及格局演变特征,有利于厘清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差异机理,对于缩小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基于"自然—经济—社会"(Nature-Economy-Societ... 研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分布状态及格局演变特征,有利于厘清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差异机理,对于缩小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基于"自然—经济—社会"(Nature-Economy-Society, N-E-S)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目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2003-2015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Theil指数、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均衡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在研究期内(2003-2015年)空间非均衡性表现为先逐渐缩小后又逐渐扩大的动态演变特征;由三大区域的Theil指数均值可知,西部地区空间非均衡程度最大(0.1174),东部次之(0.0365),中部最小(0.0223)。(2)从重心移动轨迹来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重心位于河南境内,历经了先向东南再向东北移动的过程,重心移动的方向表明位于该方向上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有所提升。(3)从标准差椭圆来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空间分布呈现出偏东北—偏西南格局,并且这种格局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效率 空间均衡性 格局演变 sbm模型 核密度估计 重心—标准差椭圆
原文传递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关联特征 被引量:53
18
作者 王凯 邵海琴 +1 位作者 周婷婷 刘浩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3-482,共10页
科学测度与分析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对于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SBM模型测算2000~2015年中国省际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其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 科学测度与分析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对于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SBM模型测算2000~2015年中国省际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其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东高西低是发展常态,且目前多数省区仍处于非效率水平;核密度曲线显示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处于增长态势,随着时间推进呈现由"单峰"到"三峰"再到"双峰"分布的动态演进过程,面临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最后,构建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中国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各省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一省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不仅受本省自身特点的影响,还与其邻近省区的发展情况相关联,具体表现为:各省旅游业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显著促进本省及邻近省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旅游业产权结构对本省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对邻近省的影响不明显;旅游业经济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邻近省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外部性;受教育程度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sbm模型 Kernel密度估计 空间Durbin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地区差异研究——基于SBM和Tobit模型的两阶段分析 被引量:52
19
作者 李根 刘家国 李天琦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87,共12页
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面临重构,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本文考虑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将制造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纳入产出变量,首先构建SBM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市... 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面临重构,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本文考虑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将制造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纳入产出变量,首先构建SBM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对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地区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采用Tobit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历年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44,总体处于中低等发展水平,省际差异显著。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统计期内东部地区综合效率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规模效率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分别为0.079、0.123、0.172和0.104。除经济发展水平外,研发投入、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均不相同。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能源生态效率,缩小空间差异,总体上应采取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等,而各地区应依据综合效率分解结果及各因素影响效应采用相适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能源生态效率 地区差异 sbm模型 TOBIT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1
20
作者 李成宇 张士强 +1 位作者 张伟 廖显春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75-1883,共9页
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1~2015年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研究,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误差模型对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总体水平较高,但呈现出下降态势;各省... 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1~2015年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研究,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误差模型对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总体水平较高,但呈现出下降态势;各省市之间差异性明显,仅有北京、上海等6个省市实现有效,其他省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效率状态;区域之间也存在差异性,总体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分布格局。②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明显的集聚状态。③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技术进步、绿化程度、社会性支出、医疗水平、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福利绩效 sbm模型 空间自相关 空间误差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