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4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糯玉米淀粉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江宁 丁卫英 +1 位作者 张玲 杨春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22期87-88,共2页
糯玉米几乎100%是支链淀粉,具有较大的膨胀力、透明度和较强的黏滞性,介绍了糯玉米淀粉的改性种类及其增黏、保型、稳定作用,并列举了其在面制食品、肉类、酱类等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糯玉米 淀粉 应用 面食 肉类 酱类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 dominant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non-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shrimp sauces 被引量:4
2
作者 Ruichang Gao Huijie Liu +3 位作者 Ying Li Hongying Liu Yue Zhou Li Yua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233-241,共9页
Shrimp sauce,one of the traditional salt-fermented food in China,has a unique flavor that is influenced by the resident microflora.The quality of salt-fermented shrimp sauce was evaluated in this work by determining t... Shrimp sauce,one of the traditional salt-fermented food in China,has a unique flavor that is influenced by the resident microflora.The quality of salt-fermented shrimp sauce was evaluated in this work by determining the 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the amino acid nitrogen(AAN),organic acid,5’-nucleotide and free amino acids(FAA).Moreover,the dynamics of microbial diversity during processing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AN,TVB-N,organic acid,5’-nucleotide and FAA content were in range of 0.93-1.42 g/100 mL,49.91-236.27 mg/100 mL,6.65-20.68 mg/mL,3.51-6.56 mg/mL and 81.27-102.90 mg/mL.Among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found in the shrimp sauce,Tetragenococcus,Flavobacterium,Polaribacter,Haematospirillum and Staphylococcus were the predominant genera.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bacteria Tetragenococcus and Staphylococcus were important in the formation of non-volatile compounds.Tetragenococcu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 variety of FAAs;Staphylococcu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5’-nucleotides.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etragenococcus and Staphylococcus were the core genera affecting non-volatile component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e dynamics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non-volatile components inter-relationships during shrimp sauce fermentation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shrimp sau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sauces Non-volatile compounds Bacterial community Electronic tongue Correl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便携拉曼光谱快速无损定量检测酱料中山梨酸钾 被引量:1
3
作者 董一童 许润琦 +3 位作者 黄越 时逸之 曹慧娟 白龑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8-75,共8页
目的基于拉曼光谱技术(Raman spectroscopy)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以实现对酱料中山梨酸钾进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检测酱料中的山梨酸钾,并对比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进行模型性能评估,建立偏最小二乘法(p... 目的基于拉曼光谱技术(Raman spectroscopy)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以实现对酱料中山梨酸钾进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检测酱料中的山梨酸钾,并对比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进行模型性能评估,建立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回归模型。结果甜辣酱的光谱信息经S-G(5,2)卷积平滑处理后建立PLSR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为0.9670,预测相关系数为0.9616,预测集的残差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on deviation,RPD)达到5.0335;香辣酱的光谱信息经S-G(3,1)卷积平滑加一阶导数处理,建立PLSR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为0.9766,预测相关系数为0.9432,模型的RPDc值和RPDp值分别可以达到6.6727和4.1143,均大于3,定量效果良好。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便携式拉曼光谱技术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所建立的光谱定量模型获得酱料中关键成分的含量信息是可行的,该方法经过进一步优化有望用于酱料质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技术 酱料 分子光谱 化学计量学 质量评价
下载PDF
Mirror Exposure and High-Fat Sauces Consumption in a University Cafeteria
4
作者 Nicolas Guéguen Virginie Charles-Sire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1年第6期613-617,共5页
A host of health problems are associated with consumption of refined sugar. Sauces such as ketchup, mayonnaise... contained higher level of refined sugar. Using behavioural influence techniques it could be possible to... A host of health problems are associated with consumption of refined sugar. Sauces such as ketchup, mayonnaise... contained higher level of refined sugar. Using behavioural influence techniques it could be possible to encourage consumer to reduce their consumption of refine sugar. In this study, the mirror exposure procedure was used in order to decrease students’ sauces consumption in a university cafeteria. A mirror was stand or not in a self-service area with various sauces (mayonnaise, ketchup, mustard). People were unobtrusively observed and noticed which of the sauces was taken by each customer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the customer pressed on the sauce dispenser in order to obtain one dose of sauce. In the mirror exposure, the observers noted if the customer looked at the mirror when using the sauce dispenser. Results showed a decrease in consumption but only with individuals who look at them when using the sauce-dispensers. In a field sett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mirror technique i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decrease sauce consumption, and by extension, the consumption of refined sugar. The practical and the theoretical interest of this procedure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ROR EXPOSURE SELF-PERCEPTION Behavioral Change Diet sauces Refined SUGAR
下载PDF
常用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科 杜娟 +1 位作者 牟荣 包怀恩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27-132,共6页
为了观察常用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体外作用,研究组自亚洲带绦虫孕节收集虫卵,体外孵化至六钩蚴阶段,同时以地塞米松皮下注射昆明鼠30 d后,按5 000个六钩蚴/只对昆明鼠进行感染,于感染后60 d剖杀小鼠获取活囊尾蚴,... 为了观察常用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体外作用,研究组自亚洲带绦虫孕节收集虫卵,体外孵化至六钩蚴阶段,同时以地塞米松皮下注射昆明鼠30 d后,按5 000个六钩蚴/只对昆明鼠进行感染,于感染后60 d剖杀小鼠获取活囊尾蚴,将常用调料(食醋、10%食盐水、30%食盐水、酱油、100%生姜汁、100%大蒜汁、10%辣椒水和100%柠檬汁)、酒精饮品(白酒、啤酒和红酒)和饮料(鲜橙多、营养快线和可乐)于常温下按不同作用时间分别体外作用活囊尾蚴,将囊尾蚴与猪胆汁于37℃培养48 h观察头节翻出情况,测定并比较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在各时间点作用后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死亡率。结果显示,食醋和30%食盐水,酒精饮品中的白酒均可在作用5 min内杀灭全部囊尾蚴(P<0.05),酱油处理需15 min杀死全部囊尾蚴(P<0.05),10%辣椒水需30 min导致囊尾蚴全部死亡(P<0.05),100%蒜汁、100%姜汁和100%柠檬汁分别处理10、30和40 min后囊尾蚴死亡率达100%(P<0.05),而常用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影响不显著。因此得出结论,食醋、食盐水、食用酱油、生姜汁、大蒜汁、辣椒水和柠檬汁等常用调料于体外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均有杀灭作用,其中以食醋和食盐水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杀灭作用最佳;酒精饮品中的白酒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具有最佳杀灭效果;而常用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作用不显著。该研究为防治亚洲带绦虫感染导致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提供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囊尾蚴 调料 酒精饮品 饮料
下载PDF
SAUCES:模拟电路设计的灵敏度分析程序
6
作者 程毅 R.Fujii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4-22,共9页
本文提出了符号电路转移函数对每个电路元件的灵敏度以及符号电路转移函数的零、极点灵敏度的简单化导方法,并描述了以这些方法为基础而编制的电路灵敏度分析程序——SAUCES。该程序能够以有限的计算时间和存储量生成一个简化的符号电... 本文提出了符号电路转移函数对每个电路元件的灵敏度以及符号电路转移函数的零、极点灵敏度的简单化导方法,并描述了以这些方法为基础而编制的电路灵敏度分析程序——SAUCES。该程序能够以有限的计算时间和存储量生成一个简化的符号电路函数来进行符号电路分析,并利用符号电路分析的结果采用符号或数字来计算模拟电路的灵敏度。本文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以说明怎样应用 SAUCES 程序来改进电路设计,该程序的输出对设计者修正/改进电路设计是很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uces 程序 电路设计 灵敏度
下载PDF
基于GC-MS联用技术分析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分变化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悦齐 李春生 +5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陈胜军 吴燕燕 赵永强 魏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4-995,共12页
为探明鱼露在不同发酵时间点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及脂肪酸对传统鱼露的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鱼露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在5个不同发酵时间点的鱼露样品中共检测出... 为探明鱼露在不同发酵时间点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及脂肪酸对传统鱼露的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鱼露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在5个不同发酵时间点的鱼露样品中共检测出7大类56种挥发性化合物,并用内标法对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量。以OVA值为依据,从56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12种对鱼露风味轮廓贡献显著的主体呈香化合物如3-甲硫基丙醛等。鱼露的主体特征风味可描述为蘑菇香味、土豆香味、麦芽香味、香草味、水果香味和鱼腥味。鱼露中的脂肪酸主要分布范围为C15~C26,不饱和脂肪酸(UFA)相对含量高达67.23%。在鱼露发酵过程中,风味相关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变化较为显著,与主体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证明不饱和脂肪酸是鱼露发酵过程中产生特征风味的重要前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风味 脂肪酸 气质联用 发酵
下载PDF
不同品牌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冯军 陈海涛 +1 位作者 黄明泉 郑福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17-22,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对2种不同品牌郫县豆瓣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差别比较大,如川花牌豆瓣酱鉴定出86种,丹丹牌78种;2种品牌豆瓣酱挥发性成分都是酯类最多,其次是醇...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对2种不同品牌郫县豆瓣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差别比较大,如川花牌豆瓣酱鉴定出86种,丹丹牌78种;2种品牌豆瓣酱挥发性成分都是酯类最多,其次是醇类,然后是醛酮类等,其中含量较大的成分有3-甲基丁醇、糠醇、芳樟醇、苯乙醇、3-甲基丁醛、糠醛、苯乙醛、3-羟基-2-丁酮、乙酸乙酯、十六碳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十八碳酸乙酯、4-乙基苯酚、4-乙基-2-甲氧基苯酚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机 郫县豆瓣酱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酱油中羟脯氨酸的含量 被引量:18
9
作者 胡华 吕定 +2 位作者 杜青 张惟广 朱永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实验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酱油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醇提取,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试剂,采用GeminiC18(4.6×250mm,5μm)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为360nm。Hyp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在10~320mg/... 实验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酱油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醇提取,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试剂,采用GeminiC18(4.6×250mm,5μm)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为360nm。Hyp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在10~32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2。回收率为97.19%~110.18%,检出限为2.5mg/L。对实际样品中相对Hyp含量(表示为每克氨态氮中所含羟脯氨酸的毫克数)进行检测发现,纯酿造酱油在0.67~1.93mg/g之间,酸水解植物蛋白液在9.51~20.11mg/g之间,酸水解猪皮和猪肌肉分别为855.55,37.03mg/g,三类样品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上述结果提示,Hyp并非胶原蛋白中所特有,但通过检测酱油样品中Hyp含量有可能区分酱油中是否添加酸水解蛋白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脯氨酸 酱油 水解动物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
下载PDF
复合川菜调味料生产工艺的研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郭晓强 陈朝晖 +1 位作者 王卫 盛家武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传统川菜风味特色为基础,采用传统川味基础调味料实现了川菜调味料工业化生产.通过川菜菜品风味特点研究及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从众多川菜品种中筛选出"酸菜鱼"、"辣子鸡"、"回锅肉"、"鱼香肉... 以传统川菜风味特色为基础,采用传统川味基础调味料实现了川菜调味料工业化生产.通过川菜菜品风味特点研究及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从众多川菜品种中筛选出"酸菜鱼"、"辣子鸡"、"回锅肉"、"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火锅底料"、"麻辣香水鱼"和"宫保肉丁"等川菜调味料,对其生产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菜 复合调味料 生产工艺
下载PDF
酱油中3-氯-1,2-丙二醇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惠勤 张桂英 +1 位作者 黄芳 林晓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5-347,共3页
建立测定酱油中的痕量 3 氯 1 ,2 丙二醇 (3 MCPD)的方法。用PR小柱预分离试样 ,用苯基硼酸作为衍生化试剂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测定。其线性范围为 0 .0 0 1~ 1 0mg kg;相对标准偏差为 1 .5 % ;检测下限为0 .0 0 1mg kg。该方法已... 建立测定酱油中的痕量 3 氯 1 ,2 丙二醇 (3 MCPD)的方法。用PR小柱预分离试样 ,用苯基硼酸作为衍生化试剂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测定。其线性范围为 0 .0 0 1~ 1 0mg kg;相对标准偏差为 1 .5 % ;检测下限为0 .0 0 1mg kg。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酱油中痕量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酱油 3-氯-1 2-丙二醇 苯基硼酸 衍生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高盐稀态酱油酿造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庄婉菁 覃旋 +3 位作者 刘晓艳 钱敏 白卫东 黄汉聪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7期66-68,共3页
研究了酱油酿造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在整个酱油酿造过程中,pH值在前11d迅速下降到4.94,之后缓慢下降到4.81,在52d之后又少量上升;食盐的含量总体维持在18.8~20.0g/100mL;还原糖的含量在酱油发酵的前11d是上升的,11d之后还原糖含... 研究了酱油酿造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在整个酱油酿造过程中,pH值在前11d迅速下降到4.94,之后缓慢下降到4.81,在52d之后又少量上升;食盐的含量总体维持在18.8~20.0g/100mL;还原糖的含量在酱油发酵的前11d是上升的,11d之后还原糖含量开始快速下降,42d后还原糖含量下降变缓;总酸含量在发酵前11d快速上升,而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约在1.5g/100mL上下波动,52d之后总酸含量有小幅下降;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在酱油整个酿造的过程中是逐渐上升的,在酿造前11d氨基酸态氮转化率较高,发酵11d之后含量增长变缓。该结果为酱油酿造过程的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理化指标 动态变化 pH值 食盐 还原糖 总酸 氨基酸态氮
下载PDF
不同品牌甜面酱中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明泉 张璟琳 +2 位作者 王璐 孙宝国 陈海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0-334,共5页
以7种不同品牌甜面酱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酸水解和碱水解对甜面酱进行处理,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甜面酱中总氨基酸平均值为59.5mg/g,其中谷氨酸含量最多为19.6mg/g,脯氨酸含量仅次于谷氨酸为5.6... 以7种不同品牌甜面酱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酸水解和碱水解对甜面酱进行处理,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甜面酱中总氨基酸平均值为59.5mg/g,其中谷氨酸含量最多为19.6mg/g,脯氨酸含量仅次于谷氨酸为5.6mg/g。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是其必需氨基酸比例与氨基酸模式谱有一定差异,不能满足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理想模式。7种甜面酱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葱伴侣甜面酱第二限制氨基为蛋氨酸+胱氨酸,而其他6种品牌均为赖氨酸。不同品牌的氨基酸组成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氨基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发酵酱的演变 被引量:12
14
作者 魏艳丽 鲁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0,共4页
酱是我国传统的发酵调味品,因其独特的口味被广泛用于家庭烹饪与食品加工行业。传统发酵酱不仅影响了我国饮食文化,同时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饮食文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酱的出现与发展是人类认识及利用微生物的过程,是聪明才智的体现... 酱是我国传统的发酵调味品,因其独特的口味被广泛用于家庭烹饪与食品加工行业。传统发酵酱不仅影响了我国饮食文化,同时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饮食文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酱的出现与发展是人类认识及利用微生物的过程,是聪明才智的体现。该文综述了我国传统发酵酱的起源,并根据酱的原料对传统发酵酱的演变进行分类介绍,旨在对发酵酱历史充分了解与认识,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酱 豆酱 豆豉 甜面酱 演变
下载PDF
不同口味辣椒酱中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白露露 胡文忠 +3 位作者 刘程惠 姜爱丽 刘易伟 吕晓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49-353,共5页
以4种不同口味的辣椒酱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氨基酸组成,以FAO/WHO氨基酸评分为评价标准,对辣椒酱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辣椒酱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达7种,4种辣椒酱的总氨基酸含... 以4种不同口味的辣椒酱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氨基酸组成,以FAO/WHO氨基酸评分为评价标准,对辣椒酱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辣椒酱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达7种,4种辣椒酱的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达6.40%,不同口味辣椒酱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组成有一定差异,以牛肉香辣酱的氨基酸营养价值为最高。4种不同口味辣椒酱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酱 氨基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超高压灭菌技术在紫苏豆酱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海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83,共4页
试验研究了超高压灭菌技术(UHPP)在紫苏豆酱工艺中的应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杀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高压灭菌的操作压力对紫苏豆酱带菌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加压时间。紫苏豆酱最佳超高压灭菌技术参数:操作压力400MPa... 试验研究了超高压灭菌技术(UHPP)在紫苏豆酱工艺中的应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杀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高压灭菌的操作压力对紫苏豆酱带菌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加压时间。紫苏豆酱最佳超高压灭菌技术参数:操作压力400MPa,加压时间20min,单位处理量100g,在此条件下对紫苏豆酱灭菌效果最好,灭菌率达到99.94%,符合《酱的卫生标准》;且超高压灭菌处理的紫苏豆酱产品的可食性,感官品质及贮存期均优于热力杀菌,利用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紫苏豆酱 杀菌 贮存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QqQ-MS/MS)测定酱油中三氯丙醇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申中兰 郗丹 +4 位作者 盛建伟 鞠香 田其燕 孙立臻 张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3-76,共4页
建立了快速、高效的酱油中三氯丙醇的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QqQ-MS/MS)测定方法。0.5g酱油,加0.5mL饱和NaCl盐析,超声15min后经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无水乙醚洗脱,d5-3-MCPD为内标,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化,加饱和NaCl... 建立了快速、高效的酱油中三氯丙醇的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QqQ-MS/MS)测定方法。0.5g酱油,加0.5mL饱和NaCl盐析,超声15min后经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无水乙醚洗脱,d5-3-MCPD为内标,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化,加饱和NaCl 3mL混匀,有机层进GC-QqQ-MS/MS分析。净化时间少于20min。方法回收率为101.36%,线性范围在0.05-5.0mg/kg,线性相关系数R2=0.99997,方法检出限为0.005mg/kg,该方法对酱油中三氯丙醇的测定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固相萃取 酱油 三氯丙醇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酱油中3-氯-1,2-丙二醇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宝峰 刘平平 谢文兵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建立了酱油中3-氯-1,2-丙二醇(3-MCPD)残留量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利用SampliQ OPT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考察了乙醇、丙酮、乙醚、乙醚-正已烷(9:1,V/V)4种洗脱液对3-MCPD回收效果的影响。洗脱液在室温下经氮气吹... 建立了酱油中3-氯-1,2-丙二醇(3-MCPD)残留量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利用SampliQ OPT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考察了乙醇、丙酮、乙醚、乙醚-正已烷(9:1,V/V)4种洗脱液对3-MCPD回收效果的影响。洗脱液在室温下经氮气吹干后用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三甲基氯硅烷(BSTFA-TMS,99:1,V/V)衍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的选择离子模式(SIM:m/z116,147)进行定量测定。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1μg/L,添加浓度在0.025~0.1μg/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6%~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衍生物的峰面积与浓度在5.0~1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1 2-丙二醇 固相萃取 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 三甲基氯硅烷 气相色谱-质谱 酱油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深加工产品的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红 赵昕 +1 位作者 王永 程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6,共4页
由于转基因作物深加工产品中的DNA受到破坏,含量低、质量下降,提取困难,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转基因定性检测。为解决这一难题,以酱油和番茄酱为样本进行了原料DNA提取方法的试验。针对酱油中添加大量焦糖色素和番茄酱偏酸的特点,通过加入... 由于转基因作物深加工产品中的DNA受到破坏,含量低、质量下降,提取困难,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转基因定性检测。为解决这一难题,以酱油和番茄酱为样本进行了原料DNA提取方法的试验。针对酱油中添加大量焦糖色素和番茄酱偏酸的特点,通过加入样品预处理程序,有效地去除了酱油中的焦糖色素分子和调整了番茄酱沉淀的pH 值。利用大豆和番茄的内源特异参照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证明了利用该方法所提取的DNA完全能够满足转基因定性检测的需要,方法简单、快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番茄酱 DNA提取 特异内源基因 PCR扩增
下载PDF
天然调味料对鱿鱼腐败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婷婷 王阳光 宋茹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47-52,共6页
以鱿鱼自然腐败菌为指示菌,研究大葱、生姜、大蒜提取液以及陈醋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大蒜水溶性和醇溶性提取液、陈醋对鱿鱼腐败菌有强抑菌作用,生姜仅醇溶性提取液有抑菌活性,而大葱水溶性和醇溶性提取液抑菌活性不明显。经测定大... 以鱿鱼自然腐败菌为指示菌,研究大葱、生姜、大蒜提取液以及陈醋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大蒜水溶性和醇溶性提取液、陈醋对鱿鱼腐败菌有强抑菌作用,生姜仅醇溶性提取液有抑菌活性,而大葱水溶性和醇溶性提取液抑菌活性不明显。经测定大蒜水溶性提取液对鱿鱼腐败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原蒜液和原蒜液稀释4倍,陈醋的MBC和MIC分别为原醋液稀释16倍和32倍。在60-100℃下加热10-40 min,大蒜液的抑菌活性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陈醋的抑菌活性则在加热温度高于70℃,加热时间超过30 min后显著提高。不同比例的姜液、蒜液和陈醋混合液对鱿鱼腐败菌的抑菌效果不同,当复配液中陈醋相对含量高,而姜、蒜液相对含量低时抑菌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 腐败菌 天然调味料 抑菌活性 复配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