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骨盆固定术中与术后骨盆入射角的变化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韦彪
马鸿儒
+11 位作者
胡宗杉
李劼
许彦劼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汤子洋
凌宸
刘昌伟
孙明辉
鲍虹达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9-296,共8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第2骶椎骶髂(S2 alar-iliac,S2AI)螺钉骨盆固定术中与术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后路矫形长节段融合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畸形患...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第2骶椎骶髂(S2 alar-iliac,S2AI)螺钉骨盆固定术中与术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后路矫形长节段融合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其中22例患者采用双侧S2AI螺钉固定至骨盆,男性3例,女性19例;年龄45~74岁(62.3±7.9岁)。术中使用计算机辅助下O型臂X线机导航系统引导螺钉置入。收集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I与LL差值(PI-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导出术中俯卧位下O型臂X线机导航系统扫描的患者骨盆矢状面图像,并测量PI、PT、SS。结果:22例患者内固定节段数为5~17个(11.1±2.21个),随访5~13个月(6.64±1.43个月)。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侧凸Cobb角分别为38.04°±21.12°、19.16°±12.49°、19.01°±11.99°,LL分别为28.48°±28.12°、40.61°±15.25°、39.25°±15.51°,SVA分别75.64±64.66mm、21.82±19.42mm、23.18±19.12mm,PI分别为55.55°±14.68°、50.47°±13.35°、53.94°±13.37°,PI-LL分别为27.10°±22.00°、9.86°±10.41°、12.92°±13.02°,PT分别为31.55°±10.25°、19.69°±7.7°、24.25°±8.28°,SS分别为24.00°±16.61°、30.78°±10.27°、29.55°±11.23°。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LL、SVA、PI、PI-LL、PT和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的PI和PT与术后1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PI、PT、SS分别为45.17°±14.20°、21.56°±6.71°、23.61°±12.86°,PT和PI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S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1例(95%)患者术中PI与术前比较减少大于5°,13例(59%)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畸形
骨盆固定
脊柱矫形
骨盆入射角
骶髂关节
第
2
骶椎骶髂螺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骨盆固定术中与术后骨盆入射角的变化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韦彪
马鸿儒
胡宗杉
李劼
许彦劼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汤子洋
凌宸
刘昌伟
孙明辉
鲍虹达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脊柱外科
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骨科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基金
南京市十三五青年人才第三人次(QRX171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2518)。
文摘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第2骶椎骶髂(S2 alar-iliac,S2AI)螺钉骨盆固定术中与术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后路矫形长节段融合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其中22例患者采用双侧S2AI螺钉固定至骨盆,男性3例,女性19例;年龄45~74岁(62.3±7.9岁)。术中使用计算机辅助下O型臂X线机导航系统引导螺钉置入。收集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I与LL差值(PI-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导出术中俯卧位下O型臂X线机导航系统扫描的患者骨盆矢状面图像,并测量PI、PT、SS。结果:22例患者内固定节段数为5~17个(11.1±2.21个),随访5~13个月(6.64±1.43个月)。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侧凸Cobb角分别为38.04°±21.12°、19.16°±12.49°、19.01°±11.99°,LL分别为28.48°±28.12°、40.61°±15.25°、39.25°±15.51°,SVA分别75.64±64.66mm、21.82±19.42mm、23.18±19.12mm,PI分别为55.55°±14.68°、50.47°±13.35°、53.94°±13.37°,PI-LL分别为27.10°±22.00°、9.86°±10.41°、12.92°±13.02°,PT分别为31.55°±10.25°、19.69°±7.7°、24.25°±8.28°,SS分别为24.00°±16.61°、30.78°±10.27°、29.55°±11.23°。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LL、SVA、PI、PI-LL、PT和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的PI和PT与术后1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PI、PT、SS分别为45.17°±14.20°、21.56°±6.71°、23.61°±12.86°,PT和PI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S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1例(95%)患者术中PI与术前比较减少大于5°,13例(59%)患者�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畸形
骨盆固定
脊柱矫形
骨盆入射角
骶髂关节
第
2
骶椎骶髂螺钉
Keywords
Degenerative
spinal
deformity
Pelvic
fixation
Spinal
correction
Pelvic
incidence
Sacroiliac
joint
S2
alar
-
illac
screw
分类号
R682.1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骨盆固定术中与术后骨盆入射角的变化
李韦彪
马鸿儒
胡宗杉
李劼
许彦劼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汤子洋
凌宸
刘昌伟
孙明辉
鲍虹达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