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侵害虫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杜予州 顾杰 +3 位作者 郭建波 戴霖 鞠瑞亭 胡学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6,共8页
【目的】对红火蚁在中国大陆地区可能适生分布的地区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运用CLIMEX气候模型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和地点比较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8.3)对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与结论】CLIMEX预测入侵红火蚁... 【目的】对红火蚁在中国大陆地区可能适生分布的地区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运用CLIMEX气候模型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和地点比较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8.3)对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与结论】CLIMEX预测入侵红火蚁可以在中国大陆19省区的47个市、县(地区)生存,其中在温湿度较高、降雨量较多的华南地区最适宜生存;结合GIS的预测,该虫在中国的适生范围为16.32°N~41.33°N,91.46°E~122.01°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红火蚁 CLIMEX GIS 适生性分析 中国
下载PDF
严防危险性害虫红火蚁入侵 被引量:95
2
作者 张润志 任立 刘宁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0,F004,共6页
原产南美洲的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先后入侵美国和澳洲,最近又入侵中国台湾,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该文介绍了红火蚁的形态特征、与近源种的形态区别、生物学特性、入侵特性、危害以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最... 原产南美洲的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先后入侵美国和澳洲,最近又入侵中国台湾,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该文介绍了红火蚁的形态特征、与近源种的形态区别、生物学特性、入侵特性、危害以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最后提出我国大陆需要高度警惕,严防红火蚁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害虫 红火蚁 生物入侵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预防 控制
下载PDF
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和长距离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66
3
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曾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3-1063,共11页
【目的】研究红火蚁入侵中国大陆历史、局域及长距离传播扩散规律问题,为预防和控制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并分析华南地区多个红火蚁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建立并应用相关模型对红火蚁入侵历史、传播规律进行研究。... 【目的】研究红火蚁入侵中国大陆历史、局域及长距离传播扩散规律问题,为预防和控制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并分析华南地区多个红火蚁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建立并应用相关模型对红火蚁入侵历史、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对8个典型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扩散速度一般为110~190m·a-1。分别建立了疫区面积(Sq)、蚁巢分布面积(Sf)、蚁巢数量(Nm)、中心区蚁巢密度(Dm)等指标和入侵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别是Sq=166384e0.5345T、Sf=28997e0.5784T、Nm=59.966e1.1756T、Dm=6.4533lnT-0.9852。应用以上模型推测红火蚁入侵华南地区已有10年以上历史,其中入侵深圳、广州、吴川时间较早,入侵年份分别为1995年、1995年、1996年,1998~2005年扩展到其它20多个地区。目前,华南地区红火蚁空间分布特征呈明显的"2-2-2"型,即珠江三角洲、惠州、河源和粤西吴川、阳春、高州、电白、茂港两大块区域;东部的新罗、上杭、大埔、西部的岑溪、陆川、北流两小块;南宁、张家界两个空间跳跃点。红火蚁侵入县级区域数量和入侵后时间长度之间关系模型为Y1=2.6094X1.0368、Y2=4.1923X0.9699,年传播扩散距离为80km左右。【结论】红火蚁入侵华南地区历史较长,侵入区域多,局域扩散速度慢,长距离传播扩散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入侵历史 扩散速度 华南
下载PDF
基于控制我国红火蚁危害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1
4
作者 罗礼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针对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危害现状以及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本人对红火蚁研究的一些体会以及对美国红火蚁防治水平的总结分析,就如何控制和减轻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危害提出4点意见:立即对我国的红火蚁发生危害区域进行普查,为制定... 针对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危害现状以及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本人对红火蚁研究的一些体会以及对美国红火蚁防治水平的总结分析,就如何控制和减轻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危害提出4点意见:立即对我国的红火蚁发生危害区域进行普查,为制定科学的检疫、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严格和具操作性的检疫措施,防止红火蚁的人为扩散;普及红火蚁的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研究红火蚁的发生危害规律,监测措施和防治技术,改善、提高国内现有的监测、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学 红火蚁 生物入侵 生物学特性 检疫
下载PDF
中国大陆红火蚁远距离传播速度探讨和趋势预测 被引量:47
5
作者 陆永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0-72,I0001,共4页
根据资料绘制出不同年代中国红火蚁地理分布图,分析了分布特征,并应用面积开方法、直线距离法计算出目前中国大陆红火蚁长距离传播速度分别为26.5、48.1 km/年。建立了模拟入侵县级区域数量与入侵大陆时间长度之间关系的Gauss模型:NC=45... 根据资料绘制出不同年代中国红火蚁地理分布图,分析了分布特征,并应用面积开方法、直线距离法计算出目前中国大陆红火蚁长距离传播速度分别为26.5、48.1 km/年。建立了模拟入侵县级区域数量与入侵大陆时间长度之间关系的Gauss模型:NC=458013.8〔1-0.999989EXP(-0.000001D2)〕,并应用该模型预测出2023年中国大陆被入侵县级区域数量将达到36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传播速度 中国大陆 预测
下载PDF
红火蚁入侵对广东多种生境中蚂蚁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吴碧球 陆永跃 +1 位作者 曾玲 梁广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156,共6页
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研究了深圳红火蚁发生区和未发生区蚂蚁的类群多样性和相似性.结果表明:草坪和荒草地红火蚁发生区域的蚂蚁物种数明显减少,且草坪中蚂蚁种类减少的程度(6种)大于荒草地(3种).红火蚁入侵后荔枝园、荒草地和草坪的... 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研究了深圳红火蚁发生区和未发生区蚂蚁的类群多样性和相似性.结果表明:草坪和荒草地红火蚁发生区域的蚂蚁物种数明显减少,且草坪中蚂蚁种类减少的程度(6种)大于荒草地(3种).红火蚁入侵后荔枝园、荒草地和草坪的蚂蚁优势种发生了明显改变,红火蚁替代了原来的优势蚂蚁种类,在数量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荒草地和草坪这种优势种的改变更为明显.对蚂蚁类群指数的分析表明:红火蚁入侵荒草地和草坪后蚂蚁类群的多样性、均匀度降低,优势度明显增大;而荔枝园中蚂蚁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增大,优势度指数降低.荔枝园、荒草地和草坪的红火蚁发生区和未发生区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不同,分别为0.6316、0.5882和0.2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入侵 蚂蚁类群
下载PDF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生境类型、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宁东 陆永跃 +2 位作者 曾玲 梁广文 许益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6,共6页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1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抽样方法为:先选取具代表性的小面积地块,对发生密度进行初步估计,如密度较低,零星发生,调查面积要大一些,每点面积应在500m。以上;如密度较高,发生较普遍,根据理论抽样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点面积可在100-200m^2。一般每个类型的地点要调查3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活动蚁丘 生境 空间格局 抽样
下载PDF
多杀菌素对红火蚁的毒力及传导毒杀作用 被引量:32
8
作者 曾鑫年 熊忠华 +2 位作者 郭景 黄田福 吴上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9,共4页
室内测定了生物源杀虫剂多杀菌素对红火蚁的触杀及胃毒毒力,并根据红火蚁的取食生理学,设计出联杯法测定毒饵的传导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红火蚁工蚁的触杀LC50为3.44 mg/L,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氟虫腈的LC50值0.76 mg/L;而胃毒LC50... 室内测定了生物源杀虫剂多杀菌素对红火蚁的触杀及胃毒毒力,并根据红火蚁的取食生理学,设计出联杯法测定毒饵的传导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红火蚁工蚁的触杀LC50为3.44 mg/L,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氟虫腈的LC50值0.76 mg/L;而胃毒LC50为4.22 mg/kg,显著低于氟虫腈的LC50值6.19 mg/kg.联杯法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能通过工蚁的取食和交哺行为进行传导,传导毒力随供药工蚁取食毒饵的活性成分含量上升而增高;当毒饵活性成分为53.64 mg/kg时,处理后8 d受药试蚁死亡率达(64.70±2.37)%.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杀菌素对红火蚁具有高胃毒低触杀毒力,适合用于制备红火蚁毒饵的杀虫活性成分,其传导毒杀活性能用联杯法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多杀菌素 毒力 传导毒杀作用
下载PDF
四种毒饵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30
9
作者 黄俊 陆永跃 +2 位作者 梁广文 曾鑫年 曾玲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采用工蚁诱测法和挖巢观察法评价了4种国产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虫胺、胺菊酯、苯氧威、多杀霉素4种毒饵处理后,红火蚁工蚁诱集百分率均明显降低,处理5d后氟虫胺、胺菊酯的工蚁诱集率为0,而多杀... 采用工蚁诱测法和挖巢观察法评价了4种国产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虫胺、胺菊酯、苯氧威、多杀霉素4种毒饵处理后,红火蚁工蚁诱集百分率均明显降低,处理5d后氟虫胺、胺菊酯的工蚁诱集率为0,而多杀霉素处理10d后诱集率为0。施药后25d4种毒饵处理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100%、100%、50%和71.4%,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92.7%和100%。处理6周后蚁群级别分别降低了100%、100%、83.3%、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毒饵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红火蚁触角及其上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高艳 罗礼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6-990,i0001-i0002,共7页
应用扫描电镜对采自我国广东吴川和广西南宁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工蚁、有翅雌蚁和雄蚁触角的形态和感受器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蚁、雌蚁和雄蚁的触角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工蚁和雌蚁的触角为膝状,末端2或3节膨大为棒状... 应用扫描电镜对采自我国广东吴川和广西南宁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工蚁、有翅雌蚁和雄蚁触角的形态和感受器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蚁、雌蚁和雄蚁的触角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工蚁和雌蚁的触角为膝状,末端2或3节膨大为棒状,雌蚁的触角11节,比工蚁(10节)的多1节。雄蚁的触角为线状,12节,末端没有棒状结构。工蚁和雌蚁的触角上共有7种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曲毛形、锥形、腔锥形、坛形、刺形感受器和B hm氏鬃毛,前6种感受器大多集中在触角末端的棒节,棒节以外的各鞭节上主要是毛形感受器,B hm氏鬃毛则分布于柄节和梗节的基部,鞭节上无此感受器。雄蚁触角上也有7种感受器,但其分布与工蚁的有较大差异,B hm氏鬃毛的分布与工蚁和雌蚁的相同,锥形感受器分布在末端2节,坛形感受器分布在末端3节,其余的4种感受器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各鞭节,而不是聚集在端节。另外,新发现雄蚁中存在一种与已知的毛型感受器不同的超短毛状感受器,定名为超短毛感受器。最后,对红火蚁的触角及感受器在蚁群社会性行为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触角 形态 感受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红火蚁在云南的入侵风险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晓燕 马平 +3 位作者 余猛 李正跃 黄正鸿 桂富荣 《生物安全学报》 2014年第2期81-87,共7页
【背景】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设施、动植物和人类安全的重要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自2004年在我国大陆广东省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目前已扩散至南方多个省份。【方法】通过分析该虫... 【背景】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设施、动植物和人类安全的重要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自2004年在我国大陆广东省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目前已扩散至南方多个省份。【方法】通过分析该虫进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危害影响和危害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利用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红火蚁在云南的入侵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其入侵云南的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5。【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在云南属高度风险的有害生物,需在云南各口岸进境检疫中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分析结果可为云南省开展红火蚁的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 云南 风险分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区 被引量:21
12
作者 柳晓燕 赵彩云 +3 位作者 李飞飞 朱金方 高珂晓 胡妍玢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6,共7页
作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有害生物,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近年来在中国扩散迅速,严重威胁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产生活,为探究红火蚁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本文基于315个分布数据和气候、高程、土地利用等环境因子,通过调... 作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有害生物,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近年来在中国扩散迅速,严重威胁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产生活,为探究红火蚁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本文基于315个分布数据和气候、高程、土地利用等环境因子,通过调用ENMeval数据包调整MaxEnt模型参数,对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范围进行了预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训练数据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测试数据的AUC为0.909,模型预测结果较准确。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区范围为18.10°N^32.29°N、92.40°E^122.22°E,且集中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福建省、台湾地区等省份。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是影响红火蚁在中国适生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这为政府和地方组织加强红火蚁防控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MaxEnt模型 外来入侵物种 适生区
原文传递
外来物种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技术 被引量:17
13
作者 高希武 高洪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7,共4页
红火蚁的入侵已引起我国各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入侵红火蚁化学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按照化学防治策略可以分为以蚁巢为单元的局部处理和大面积全部处理,从施药技术角度可以分为浇灌和撒施毒饵两大类。浇灌技术主要是将药液灌入蚁巢内,其... 红火蚁的入侵已引起我国各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入侵红火蚁化学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按照化学防治策略可以分为以蚁巢为单元的局部处理和大面积全部处理,从施药技术角度可以分为浇灌和撒施毒饵两大类。浇灌技术主要是将药液灌入蚁巢内,其药液量是一个关键因子;毒饵适用的场所比较广泛,但是施药时间对控制效果影响比较大,一般在晚上施药效果较好,雨后不能马上使用毒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红火蚁 杀虫剂 施药技术
下载PDF
红火蚁多蚁后型种群有效蚁巢局域分布的空间相关性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陆永跃 李宁东 +1 位作者 梁广文 曾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红火蚁多蚁后型种群有效蚁巢的空间变异规律,建立了多个间隔距离与半方差值的球状模型.对吴川市调查样地的研究表明,多个样地不同方向上红火蚁有效蚁巢不同间隔距离上的半方差值呈明显规律性变化,表现为随着间... 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红火蚁多蚁后型种群有效蚁巢的空间变异规律,建立了多个间隔距离与半方差值的球状模型.对吴川市调查样地的研究表明,多个样地不同方向上红火蚁有效蚁巢不同间隔距离上的半方差值呈明显规律性变化,表现为随着间隔距离的增大,半方差值增大,具有空间依赖性.其5个球状模型的变程分别为9.1、7.6、23.5、7.5和14.5m,平均为12.4m.在这些距离内的抽样空间上任何两点红火蚁有效蚁巢数量间存在相关关系.所建模型块金常数占基台的比例,即空间不连续性较大,分别为0.7034、0.9247、0.4398、1.1196和0.4624,表明红火蚁有效蚁巢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随机性和结构性.深圳市的5块样地10个方向上有7个方向半方差值随间隔距离呈明显规律性变化,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变程分别为14.5、11.2、10.8、17.6、11.3、9.和12.8m,平均为12.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多蚁后型 有效蚁巢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下载PDF
红火蚁对荔枝园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席银宝 陆永跃 +2 位作者 梁广文 曾玲 许益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84-2099,共16页
对红火蚁发生区和对照区荔枝园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红火蚁发生区的荔枝园树冠、地面植被、地表及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都较对照区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群落结构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及各亚群落的物... 对红火蚁发生区和对照区荔枝园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红火蚁发生区的荔枝园树冠、地面植被、地表及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都较对照区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群落结构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及各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减小,优势度﹑优势集中性上升,群落由稳定走向波动,群落可侵入性进一步增强。在荔枝树冠,受红火蚁捕食或其它作用影响而明显减少的害虫种类主要是一些鳞翅目幼虫,天敌主要包括广斧螳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锥盾菱猎蝽Isyndus reticulatesSt、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ieder、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斜纹猫蛛Oxyopessertatus(L.Koch)及白条锯足蛛Runciniaal bostriata Boes.et Str.等。在地面植被上,受红火蚁影响的害虫种类主要是一些鳞翅目夜蛾科的幼虫,天敌种类主要包括中华大刀螳Tenodera aridifolia sinensis、丽眼斑螳Creobroter gemmata(Stoll)、中华草蛉Chrysopasinica Tieder、线纹猫蛛Oxyope slineatipes(L.Koch)及草皮逍遥蛛Philodromus cespitum(Walckenaer)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红火蚁轻度发生区,地面植被上的四斑月瓢虫Chilomenes quadriplaglata Swartz和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 Fabricius的种群数量却出现增加。在荔枝园地表及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中,以步甲﹑隐翅甲等作为生物指示物反映环境条件变化的物种受影响下降明显。但在红火蚁轻度发生区,一些种类(如独角仙Xylotrupes gideon L幼虫)与红火蚁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其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荔枝园有害生物防治的难度。相关分析的研究表明,红火蚁种群数量与荔枝园无脊椎动物群落各特征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与重度发生区地表及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各特征指数高度相关。红火蚁发生区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无脊椎动物群落 荔枝园
下载PDF
红火蚁感染白僵菌后体内保护酶和酯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龙江 吕利华 +1 位作者 谢梅琼 何余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2-286,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感染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后体内保护酶和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都发...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感染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后体内保护酶和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SOD和CAT的活性除在接种后12 h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各处理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POD的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在接种后的36 h其活性为12.33 U3,显著高于对照(10.13 U3),随后呈下降趋势;羧酸酯酶(CarE)的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接种后36 h活性最小(6.55 U4),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8.15 U4),之后不断上升;乙酰胆碱酯酶(AchE)比活力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接种后36 h时最高(9.24 U5),显著高于对照(6.65 U5),之后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球孢白僵菌 保护酶 酯酶
下载PDF
广东省草皮种植场和城市草坪红火蚁发生为害程度调查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慎磊 曾玲 +1 位作者 许益镌 陆永跃 《生物安全学报》 201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背景】在防控红火蚁的工作中,有效控制该虫传播途径、降低传播风险是预防的关键。随草皮调运传播是红火蚁扩散的重要方式之一。【方法】采用活蚁巢密度、诱集比率、诱集工蚁数量、发生率等多个指标,调查评价了广东省主要草皮种植地区... 【背景】在防控红火蚁的工作中,有效控制该虫传播途径、降低传播风险是预防的关键。随草皮调运传播是红火蚁扩散的重要方式之一。【方法】采用活蚁巢密度、诱集比率、诱集工蚁数量、发生率等多个指标,调查评价了广东省主要草皮种植地区广州石基、广州增城、深圳南山、惠州博罗等草皮种植场和城市绿化草坪红火蚁发生程度。【结果】广东省草皮种植场红火蚁发生普遍,携带该虫扩散传播的风险极大。不同地区草皮种植场红火蚁发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惠州博罗草场红火蚁发生程度最重,活蚁巢密度、诱集比率、诱集工蚁数量和发生率分别为0.0085个·m-2、56.75%、16.80头·个-1和83.60%;深圳南山发生程度最轻,各项指标分别为0.0011个·m-2、9.62%、0.92头·个-1和24.50%。城市绿化草坪红火蚁发生较为普遍。调查的3个城市中惠州发生程度最重,活蚁巢密度、诱集比率、诱集工蚁数量和发生率等均最高,分别为0.0149个·m-2、10.46%、14.30头·个-1和62.86%。不同品种草坪草红火蚁发生程度不同,以假俭草最高,以上4个指标分别为0.0140个·100 m-2、6.85%、5.57头·个-1和51.43%。城区类型不同红火蚁发生程度不同,老城区红火蚁发生较轻,新城区较重,发生点常在移植草坪、绿化苗木区域。【结论与意义】广东省主要草皮种植区和城市草坪红火蚁发生均较为普遍,运输携带该虫传播的风险极大,研究结果可为加强草皮检疫、防止携带红火蚁传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草皮 草坪 风险
下载PDF
红火蚁入侵草坪过程中蚂蚁类群变动趋势 被引量:17
18
作者 宋侦东 陆永跃 +3 位作者 许益镌 黄俊 梁广文 曾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7-1295,共9页
观察研究了红火蚁入侵草坪之后蚂蚁群落结构的变动趋势。对各处理区在不同时期的蚂蚁优势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红火蚁入侵后各处理区的蚂蚁优势种发生了明显改变,红火蚁替代了原来的优势蚂蚁种类,并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 观察研究了红火蚁入侵草坪之后蚂蚁群落结构的变动趋势。对各处理区在不同时期的蚂蚁优势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红火蚁入侵后各处理区的蚂蚁优势种发生了明显改变,红火蚁替代了原来的优势蚂蚁种类,并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而且各处理区的蚂蚁类群多样性、均匀度降低,优势度明显增大。通过分析红火蚁入侵过程中各处理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表明轻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25-0.50之间,为中等不相似;中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075-0.444之间,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重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0-0.222之间,为极不相似,这也说明了不同的红火蚁危害程度对本地蚂蚁类群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红火蚁种群数量越大,对本地蚂蚁类群的影响也越大,排挤或取代它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入侵 蚂蚁类群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志鹏 童应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了评价白僵菌和绿僵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寻找其生物防治菌株资源,采用浸液法测定了11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和9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ff)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 为了评价白僵菌和绿僵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寻找其生物防治菌株资源,采用浸液法测定了11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和9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ff)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10^7个孢子·mL-1接菌红火蚁工蚁,10 d后,白僵菌和绿僵菌对其校正死亡率范围分别为(6.47±0.98)%^(67.14±0.22)%和(35.13±1.25)%^(81.93±0.94)%;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对红火蚁的致病力较强,致死速度较快,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64±0.52)d和(4.78±0.46)d。测定不同浓度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以浓度1×10^8个孢子·mL^-1接菌后10 d,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59±0.5)%和(99.20±0.80)%,僵虫率为(63.24±0.51)%和(81.92±1.39)%,两菌株对红火蚁6 d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1×10^6和2.42×10^5个孢子·mL^-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两个菌株致死效应最强的时间均是接菌后3~5 d。综合分析,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在红火蚁生物防治中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球孢白僵菌 金龟子绿僵菌 致病力
下载PDF
3种药剂对红火蚁防治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华 黄鸿 +4 位作者 韩诗畴 李军 李志刚 欧剑峰 毛润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50-52,共3页
在野外分别采用95%氟虫腈配制的毒粉、毒饵、毒粉毒饵混剂3种药剂处理红火蚁蚁丘,并以速杀效果和持效性作为防治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毒粉毒饵混剂的速杀效果和持效性均较好,活动蚁丘减退率为91.73%;毒粉的速杀效果较好,但持效性... 在野外分别采用95%氟虫腈配制的毒粉、毒饵、毒粉毒饵混剂3种药剂处理红火蚁蚁丘,并以速杀效果和持效性作为防治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毒粉毒饵混剂的速杀效果和持效性均较好,活动蚁丘减退率为91.73%;毒粉的速杀效果较好,但持效性差;毒饵的速杀效果比毒粉慢,但持效性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毒粉 毒饵 氟虫氰 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