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混合废水 被引量:78
1
作者 沈耀良 王宝贞 +2 位作者 杨铨大 刘润芬 许甫庸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12,共3页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城市污水与垃圾渗滤液混合废水过程中的水解酸化作用及污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R可有效地改善混合废水的可生化性。进水BOD5/COD为0.2~0.3时,出水BOD5/COD可提高...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城市污水与垃圾渗滤液混合废水过程中的水解酸化作用及污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R可有效地改善混合废水的可生化性。进水BOD5/COD为0.2~0.3时,出水BOD5/COD可提高至0.4~0.6;容积负荷达4.71kgCOD/(m3·d)时,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粒径为1~5mm的棒状颗粒污泥,各隔室中的污泥浓度为20~38g/L。混合废水经ABR的预处理,大大促进了废水进一步好氧处理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水解酸化 混合废水处理 abr
下载PDF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综述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2
作者 赵立军 滕登用 +2 位作者 刘金玲 沈凤丹 栗毅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66,共9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沿革、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并对各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
关键词 厌氧反应器 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分阶段多相厌氧反应器 厌氧序排式反应器 LARAN工艺 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 综述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3
作者 王建龙 韩英健 钱易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90-498,共9页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is a new high efficient anaerobic treatment system. ABR has some advantages over other anaerobic reactors, such as simple design,inexpensive to construct,stable to hydraulic and organic...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is a new high efficient anaerobic treatment system. ABR has some advantages over other anaerobic reactors, such as simple design,inexpensive to construct,stable to hydraulic and organic shock loadings, and high treatment efficiency. Different types of ABR are described, the study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s prospected in this paper. Fig 2, Tab 2, R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 颗粒污泥 abr
下载PDF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洪斌 张国政 高廷耀 《中国沼气》 1999年第1期12-16,共5页
本试验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温处理豆制品废水,对其启动过程和提高负荷运行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ABR处理豆制品废水优势突出:其启动过程快,易培养出颗粒化的活性污泥;稳定运行时,容积负荷可达到14.3gC... 本试验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温处理豆制品废水,对其启动过程和提高负荷运行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ABR处理豆制品废水优势突出:其启动过程快,易培养出颗粒化的活性污泥;稳定运行时,容积负荷可达到14.3gCOD/(L·d),COD去除率能保持80%以上;具良好的抗冲击负荷和抗低pH的能力;MPN计数表明不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豆制品废水 厌氧处理 NPN计数
下载PDF
ABR的启动与颗粒污泥形成特征 被引量:38
5
作者 徐金兰 王志盈 +2 位作者 杨永哲 王磊 高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5-581,共7页
阐述了ABR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和颗粒污泥培养技术特征 .试验得出低负荷是ABR反应器成功启动的关键 .水流特性、适宜菌群、水力负荷、适宜碱度等是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条件 .有机负荷为 0 85kg(COD) (m3 ·d)到 1 5 0kg(COD) (m3 ... 阐述了ABR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和颗粒污泥培养技术特征 .试验得出低负荷是ABR反应器成功启动的关键 .水流特性、适宜菌群、水力负荷、适宜碱度等是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条件 .有机负荷为 0 85kg(COD) (m3 ·d)到 1 5 0kg(COD) (m3 ·d) ,水力负荷是 0 198m2 / (m3 ·h) ,出水碱度控制在CaCO3 5 0 0mg L以上 ,运行 6 0d左右能实现稳定的启动 ,并培养出颗粒污泥 .ABR各隔室条件不同 ,形成污泥形状不同 ,但不同颗粒污泥基本都有丝状菌、杆菌为核心菌连接成网络 ,吸附基质及其它惰性物质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颗粒污泥 形成特征 负荷 空穴 降解 多隔室厌氧反应器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水动力学及污泥特性 被引量:32
6
作者 赵丹 王承武 +1 位作者 沈濯良 王惠民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5,共4页
ABR作为一种新型的厌氧反应器工艺 ,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 ,如良好的水力条件及抗冲击能力、简单的构造、良好的生物种群分布及处理效果等。目前 ,其在不同废水处理中运行效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水动力特征 颗粒污泥 废水处理 abr 污泥特性
下载PDF
ABR反应器的水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沈耀良 赵丹 +1 位作者 王承武 王惠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共3页
 采用LiCl示踪法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在不同条件下的水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R是一种各格室趋于CSTR流态而整体趋于推流流态的复合流态反应器。进水有机物浓度及HRT对水力流态均有影响,而前者为主要因素。进水有机物浓度...  采用LiCl示踪法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在不同条件下的水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R是一种各格室趋于CSTR流态而整体趋于推流流态的复合流态反应器。进水有机物浓度及HRT对水力流态均有影响,而前者为主要因素。进水有机物浓度越高则各格室的混合流态越好,ABR可在较低的上升流速下运行。当各格室去除有机物量相同时,HRT越长则其混合流态越趋于CSTR流态。进水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器的分格数宜控制在3~4格;进水底物浓度较高时,宜将分格数控制在6~8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水力特征 CSTR 推流
下载PDF
ABR-接触氧化-化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显胜 黄继国 +2 位作者 邹东雷 汤洁 黄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5,69,共4页
以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应用ABR-接触氧化-化学氧化组合工艺进行处理.通过分阶段污泥培养驯化以及变容积负荷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有机负荷小于10 kg COD/(m3·d),好氧出水COD稳定在1 000~1 500 mg/L,去除率可以稳定在... 以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应用ABR-接触氧化-化学氧化组合工艺进行处理.通过分阶段污泥培养驯化以及变容积负荷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有机负荷小于10 kg COD/(m3·d),好氧出水COD稳定在1 000~1 500 mg/L,去除率可以稳定在80%~85%;好氧池出水经过Fenton氧化处理,出水COD小于100 mg/L.该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能够进行有效处理,运行效果较好,技术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接触氧化 COD 组合工艺 abr 化学氧化 出水 处理 方法研究 分阶段
下载PDF
ABR反应器结构对水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胡细全 刘大银 蔡鹤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9-374,共6页
ABR反应器的结构决定了反应器的流态 ,从而控制着可能达到的处理效率 .为进行反应器结构优化设计 ,首次研究了ABR的下、上向流室宽度比、折流板底端距底板距离和折流板折角等结构参数与ABR水力特性之间的关系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典... ABR反应器的结构决定了反应器的流态 ,从而控制着可能达到的处理效率 .为进行反应器结构优化设计 ,首次研究了ABR的下、上向流室宽度比、折流板底端距底板距离和折流板折角等结构参数与ABR水力特性之间的关系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典型结构由一系列相同结构单元串联组成 .反应器的水力特性可通过研究单个单元的水力特性推知 .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 (residencetimedistribution)方法研究了反应器各结构参数的变化对一个 5 .2 5L的ABR单元清水水力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R的死区较小 ,远低于其他厌氧生物反应器 ;流态接近理想推流式 ;下、上向流室宽度比不宜过小 ,最佳值为 1∶3;折流板底端距底板距离与死区在本试验所取范围内 (1~ 5cm)成正比关系 ;折流板折角以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结构 水力特性 死区
下载PDF
地塞米松经鼓室给药对豚鼠耳蜗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宏建 董明敏 迟放鲁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经鼓室给药途径对豚鼠耳蜗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45只豚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3组,正常组、生理盐水经鼓室给药组、地塞米松经鼓室给药组,每组15只。利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超氧化物歧...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经鼓室给药途径对豚鼠耳蜗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45只豚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3组,正常组、生理盐水经鼓室给药组、地塞米松经鼓室给药组,每组15只。利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力测定、耳蜗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测定、耳蜗铺片从形态与功能评价地塞米松经鼓室给药时对豚鼠耳蜗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3组动物ABR波形Ⅲ波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P=0.75);3组动物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5,P=0.96);3组动物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P=0.83);3组耳蜗坏死毛细胞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3,P=0.45)。结论地塞米松经鼓室给药没有对耳蜗造成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结构和功能 豚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药对 听性脑干反应 鼓室给药 oxide 统计学 给药途径 生理盐水 活力测定 一氧化氮 耳蜗组织 含量测定 功能评价 耳蜗铺片 含量差异 细胞数目 数字表 正常组 abr 动物 性差异 SOD
原文传递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清雪 华玉芝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3-14,共2页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BaffledReactor,简称ABR)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运行特点。在温度为25~28℃,水力停留时间为22.8~29.5小时,容积负荷4.74~19.1kgCOD/m3.d,ABR反应器COD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
关键词 厌氧 高浓度有机废水 abr
下载PDF
HRT对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效果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杜接弟 王毅力 +2 位作者 李炯 徐昕照 魏科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2-2029,共8页
采用效果检测、粒度分布与分形等方法,研究了ABR处理低浓度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其运行状况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RT从24h逐渐缩短到5h,反应器保持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运行稳定阶段的COD去除率多在90%以上,主要... 采用效果检测、粒度分布与分形等方法,研究了ABR处理低浓度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其运行状况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RT从24h逐渐缩短到5h,反应器保持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运行稳定阶段的COD去除率多在90%以上,主要承担COD去除的格室由反应器的前2格逐渐过渡到中间3格室;反应器后面格室颗粒污泥的MLSS值随着HRT的缩短总体也呈增加趋势,MLVSS/MLSS值先降低后升高,前3个格室的MLVSS/MLSS值高于后2个格室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分形维数和粒度的变化表明,HRT为24h和18h时,ABR中颗粒污泥呈现表面光滑、结构密实和粒径逐渐增大的特点;HRT为12h和8h时,形成大而中空、表面相对不规则的疏松颗粒污泥;HRT为5h时,水力扰动破碎、筛分以及微生物修补作用的综合影响导致颗粒污泥粒径减小、表面光滑、结构密实.在同一HRT下,ABR不同格室中颗粒污泥D1和D2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显示了沿着ABR格室,颗粒污泥表面变得光滑时对应的结构比较密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低浓度废水 水力停留时间 颗粒污泥 粒度分布 分形维数
原文传递
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种群组成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任随周 郭俊 +2 位作者 曾国驱 岑英华 孙国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297-2303,共7页
设计出一个由12个隔室组成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并将其应用于高浓度、高色度的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着重考察该反应器在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不同隔室的微生物种群构成,并分析与印染废水处理效率密切相关的具有脱色... 设计出一个由12个隔室组成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并将其应用于高浓度、高色度的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着重考察该反应器在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不同隔室的微生物种群构成,并分析与印染废水处理效率密切相关的具有脱色功能和苯胺降解功能的两类细菌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处理印染废水的ABR反应器中,可培养的优势菌群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水螺菌属(Aquaspirillum)为主,且在ABR的前段、中段及后段隔室中不同种类的优势菌群存在数量差异;好氧及兼性厌氧优势菌群的数量随着废水在ABR隔室中的折流前进而逐渐减少;厌氧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规律则是先增多,后减少;产甲烷活性在前段隔室中相对较低,后段隔室则相对较高。脱色菌在ABR的前段隔室中分布相对较多,后段隔室中分布相对较少;苯胺降解菌则呈现出在前段隔室中分布相对较少,后段隔室中分布相对较多的规律,这两类功能菌的分布与ABR不同隔室中色度下降、苯胺产生和消减之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微生物种群结构 脱色菌 苯胺降解菌
下载PDF
ABR-SBR组合工艺系统处理餐饮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胡志强 储茵 马友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5,共4页
研究了ABR-SBR组合工艺系统在冬季低温条件(10~15℃)下处理某餐饮废水的效果并探究其最佳运行参数。该系统是由厌氧处理单元,即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和好氧处理单元,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组合而成。活性污泥取自城市污水处理... 研究了ABR-SBR组合工艺系统在冬季低温条件(10~15℃)下处理某餐饮废水的效果并探究其最佳运行参数。该系统是由厌氧处理单元,即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和好氧处理单元,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组合而成。活性污泥取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在ABR中用餐饮废水驯化50 d,在SBR中驯化时间较短(7 d)。在这2个处理单元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结果表明,在ABR中HRT为14 h,SBR中好氧曝气7 h、缺氧搅拌2 h和沉淀50 min,系统处理效果最好,COD、氨氮(NH3-N)、总磷(TP)和总氮(TN)去除率分别达到86%、92%、85%和75%,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SBR 餐饮废水 最佳运行参数
下载PDF
ABR反应器工程设计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19
15
作者 耿亚鸽 张翔 +1 位作者 张浩勤 刘金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因其特殊的结构,具有水力条件好、抗冲击负荷、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等诸多优点,在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本身也在逐渐完善。例如,在反应室上部空间架设填料可提高污泥与气体分离效果;采用合适...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因其特殊的结构,具有水力条件好、抗冲击负荷、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等诸多优点,在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本身也在逐渐完善。例如,在反应室上部空间架设填料可提高污泥与气体分离效果;采用合适的挡板结构可加快传递过程;分段进水和出水回流等手段也提供了技术上的选择性。本文在总结了现有ABR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在工程应用中设计时需要考虑的结构形式、部件尺寸、操作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为ABR的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abr 工程设计 结构优化 操作条件
下载PDF
新生儿听力筛查(第1节)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振声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4期638-639,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 筛查 OAE abr
下载PDF
基于NS2的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的仿真与实现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勃兰 宋玲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2-164,共3页
在移动自组网路由技术的研究中,实际网络系统的实现往往是代价最高或不现实的;利用网络仿真器NS2对相关路由协议的仿真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研究方法,但目前的NS2还不能支持所有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的仿真;根据拓展仿真的原理和方法,对在... 在移动自组网路由技术的研究中,实际网络系统的实现往往是代价最高或不现实的;利用网络仿真器NS2对相关路由协议的仿真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研究方法,但目前的NS2还不能支持所有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的仿真;根据拓展仿真的原理和方法,对在NS2中添加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添加了基于关联度的路由协议ABR,对节点间数据传输率的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拓展后的NS2进行ABR协议的网络仿真,能方便用户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2 移动自组网 路由协议 abr 数据传输率
下载PDF
不同接种污泥ABR厌氧氨氧化的启动特征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海芹 王翻翻 +2 位作者 李月寒 陈重军 沈耀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16-2221,共6页
采用两套相同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分别接种厌氧絮状/颗粒污泥的混合污泥(R1)以及厌氧絮状污泥(R2).采用人工配水配制NH+4-N、NO-2-N负荷54.5~68.0 g·(m3·d)-1,在温度30~35℃,HRT为26 h,p H值7.5±0.5条件下,经过120 ... 采用两套相同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分别接种厌氧絮状/颗粒污泥的混合污泥(R1)以及厌氧絮状污泥(R2).采用人工配水配制NH+4-N、NO-2-N负荷54.5~68.0 g·(m3·d)-1,在温度30~35℃,HRT为26 h,p H值7.5±0.5条件下,经过120 d、125 d分别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两个反应器在氮素去除规律上基本相似,均经历了菌体水解期、活性停滞期、活性提高期和稳定运行期等4个阶段.在稳定运行期间,R1、R2反应器中NH+4-N、NO-2-N的平均去除率都高达90%以上,且NH+4-N、NO-2-N的平均去除负荷为57.3~67.9 g·(m3·d)-1,R1在NH+4-N的去除负荷上略高于R2.值得一提的是,90%以上的氮素都在ABR反应器的第一格室被去除.同时,随着水流的方向,污泥的颜色逐渐由少量红棕色、黄褐色向黑色转变,这与氮素去除规律一致.由此表明,接种污泥的不同并未造成A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规律和污染物去除特征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启动 接种污泥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脱氮
原文传递
听神经病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倪道凤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26-229,共4页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听神经病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言语识别能力 耳蜗微音电位 1996年 影像学检查 听力下降 纯音测听 纯音听力 纯音听阈 耳声发射 疾病命名 临床资料 反应阈 abr 记录
下载PDF
Math1基因内耳导入后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改变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伟 郭维维 +7 位作者 胡吟燕 孙建和 于宁 韩东一 翟所强 杨伟炎 何志洲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观察Math1基因内耳导入对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的影响,探讨Math1基因过表达对噪声损伤耳蜗的生物学效应,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经脉冲噪声致聋的豚鼠45只(各频率ABR阈值均≥95dB SPL),雌雄不限,实验开始时体重25... 目的观察Math1基因内耳导入对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的影响,探讨Math1基因过表达对噪声损伤耳蜗的生物学效应,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经脉冲噪声致聋的豚鼠45只(各频率ABR阈值均≥95dB SPL),雌雄不限,实验开始时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Ad-Math1-EGFP组(30只);Ad-EGFP组(5只);空白组(10只)。各组豚鼠在基因转导后4周、8周分别测试双耳ABR。测试完毕后处死动物,观察听泡及耳蜗无炎性病变者记录听阈结果。结果Math1导入后4周,导入耳各频率ABR阈值低于对照耳(右耳),也低于Ad-EGFP组及空白组,平均达到85dB SPL。Math1导入后8周,导入耳各频率ABR阈值低于对照耳(右耳),也低于Ad-EGFP组及空白组,与4周时比较,进一步好转,平均达到75dB SPL。结论Math1基因内耳导入可使噪声导致全聋的豚鼠听功能部分恢复,为噪声性聋的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导 噪声性聋 MATH1 豚鼠 ab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