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errant expression of CD56 by circulating Sézary syndrome malignant T lymphocytes
1
作者 Nicolas Thonnart Caroline Ram-Wolff +2 位作者 Martine Bagot Armand Bensussan Anne Marie-Cardine 《World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3年第3期68-71,共4页
Sézary syndrome(SS) is an aggressive variant of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malignant T cells in the skin, peripheral blood and lymph nodes. The tumoral population typically display... Sézary syndrome(SS) is an aggressive variant of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malignant T cells in the skin, peripheral blood and lymph nodes. The tumoral population typically displays a CD3+ CD4+ CD45RO+ memory T cell phenotype. We report a case of SS with an aberrant CD56+ immunophenotype. This patient presented with a generalized erythroderma and palpable small axillary lymph nodes.SS(stage IVA) was diagnosed on histological criteria and by the detection of a major T cell clone in skin and blood, an elevated CD4/CD8 T cell ratio and Sézary cells count > 1000/mm3. Beside the Sézary cell marker KIR3DL2, immunostainings revealed that two third of the malignant cells expressed CD56 but no other natural killer(NK) cell marker such as CD16, CD160 or NKp46. This atypical expression was not linked to an activation-dependent process and remained stable during the time course of the disease. No loss of the panT-cell markers CD2, CD3 or CD4 was detected while a complete down-modulation of CD26 was observed. Despite several lines of treatment, no durable amelioration was observed and patient died after 10 mo of follow-up. Because this CD4+ CD56+ SS case is the only one reported so far,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CD56 expression remained difficult to assess in terms of aggressiveness and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s Sézary syndrome CD56
下载PDF
Mycosis fungoides and Sézary syndrome: Role of chemokines and chemokine receptors
2
作者 Stephen Chu-Sung Hu 《World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5年第2期69-79,共11页
Mycosis fungoides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 clonal expansion of malignant CD4+ T lymphocytes with skinhoming properties. Clin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mycos... Mycosis fungoides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 clonal expansion of malignant CD4+ T lymphocytes with skinhoming properties. Clin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mycosis fungoide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patch, plaque and tumor stages. The clinical course of mycosis fungoides is usually chronic and indolent, but a proportion of patients may develop progressive disease with peripheral blood, lymph node and visceral organ involvement. Sézarysyndrome is an aggressive leukemic form of CTCL characterized by a clonal population of malignant T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Various forms of skin-directed and systemic treatments are available for mycosis fungoides and Sézary syndrome. However, current treatments are generally not curative, and can only control the disease. Currently,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mycosis fungoides and Sézary syndrome are not well defined. Proposed mechanisms include chronic antigenic stimulation by infectious agents, expression of specific adhesion molecules, altered cytokine production, mutations of oncogenes and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nd avoidance of apoptosis. 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chemokine receptor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hemokine ligands have been found to contribute to the migration and survival of lymphoma cells in mycosis fungoides and Sézary syndrome, including CC chemokine receptor 4(CCR4), CCR10, 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 CCR7, CCR3 and CXCR3. Since chemokines and chemokine receptors have been found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ycosis fungoides and Sézary syndrome, they may be potentially useful targe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reatments for these diseas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OSIS fungoides Sézary SYNDROME Skinhoming CHEMOKINES CHEMOKINE RECEPTORS
下载PDF
Natural killer reprogramming in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 Facts and hypotheses
3
作者 Christian Schmitt Anne Marie-Cardine +1 位作者 Martine Bagot Armand Bensussan 《World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of Sézary cells, distinguish them from reactive skin-infltrating T-cells and improve disease treatmen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dentify molecular targets deregulated by th...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of Sézary cells, distinguish them from reactive skin-infltrating T-cells and improve disease treatmen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dentify molecular targets deregulated by the malignant process. From immunophenotypic analysis and subtractiv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experiments to pan-genomic studies, many approaches have been used to identify markers of the disease. During the last decade several natural killer (NK) cell markers have been found aberrantly expressed at the surface of Sézary cells. In particular, KIR3DL2/CD158k, expressed by less than 2% of healthy individuals CD4+ T-cells, is an excellent marker to identify and follow the tumor burden in the blood of Sézary syndrome patients. It may also represent a valuable target for specifc im-munotherapy. Other products of the NK cluster on chromosome 19q13 have been detected on Sézary cells, raising the hypothesis of an NK reprogramming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th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that may induce survival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ézary syndrome Mycosis fungoides Natural killer receptors KIR3DL2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
下载PDF
Sézary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4
作者 夏育民 余胜斌 +1 位作者 王巧玲 雷铁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8-690,共3页
目的归纳、分析S啨zary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S啨zary综合征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59岁,以全身皮肤潮红伴瘙痒为主要特征,外周血淋巴细胞达171.9×109/L,骨髓中异常淋巴细胞达33.5%,经... 目的归纳、分析S啨zary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S啨zary综合征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59岁,以全身皮肤潮红伴瘙痒为主要特征,外周血淋巴细胞达171.9×109/L,骨髓中异常淋巴细胞达33.5%,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缓解。1994年至今国内共报道11例S啨zary综合征患者,男性10例占90.9%,平均年龄56.9±19.1岁,以红皮病、剧痒为显著皮肤表现。结论S啨zary综合征是一种较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多见于老年男性,早期皮肤损害显著但不典型,易被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zary综合征 皮肤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Sézary综合征1例
5
作者 当增卓玛 陈伟 王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3-807,共5页
患者男,69岁,全身红斑伴瘙痒11个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肥厚,可见淋巴细胞亲表皮,数个Pautrier微脓肿,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其中较多细胞中等偏小、核型不规则。免疫组织化学示:CD2、CD3、CD5、CD4均阳性,CD7... 患者男,69岁,全身红斑伴瘙痒11个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肥厚,可见淋巴细胞亲表皮,数个Pautrier微脓肿,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其中较多细胞中等偏小、核型不规则。免疫组织化学示:CD2、CD3、CD5、CD4均阳性,CD7、CD8、CD20、CD30、CD68均阴性。诊断:Sézary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ézary综合征 蕈样霉菌病 淋巴瘤
下载PDF
常见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6
作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 马军 +1 位作者 朱军 赵东陆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6期321-328,共8页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PCTCL)是一组原发于皮肤的罕见非霍奇金淋巴瘤, 最常见亚型为蕈样肉芽肿, 其次为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虽然2022年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造血淋巴肿瘤分类已将Sézary综合征从PCTCL中划除,...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PCTCL)是一组原发于皮肤的罕见非霍奇金淋巴瘤, 最常见亚型为蕈样肉芽肿, 其次为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虽然2022年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造血淋巴肿瘤分类已将Sézary综合征从PCTCL中划除, 但基于其与蕈样肉芽肿的密切相关性, 依然有必要一起讨论。PCTCL的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专家组成员结合PCTCL的诊治现状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数据, 制定了该共识,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皮肤 蕈样肉芽肿 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 Sézary综合征 淋巴瘤样丘疹病
原文传递
皮肤T细胞淋巴瘤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诗琪 池诚 刘洁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大多属于惰性淋巴瘤,病情进展缓慢,患者确诊时多处于疾病早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在CTCL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包括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维A酸,放疗及光疗等。近年来,有... 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大多属于惰性淋巴瘤,病情进展缓慢,患者确诊时多处于疾病早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在CTCL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包括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维A酸,放疗及光疗等。近年来,有研究对CTCL传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重新评估。同时,新型CTCL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策略也不断涌现,如局部外用他扎罗汀、瑞喹莫特,紫外线A联合新型光敏剂的光化学疗法和光动力治疗等。本文对CTCL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蕈样肉芽肿 Sézary综合征 局部治疗 物理治疗
下载PDF
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在淋巴瘤性红皮病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莹 李思琪 +4 位作者 甘璐 孔英琪 李颜 陈浩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8-813,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在红皮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的29例红皮病患者,包括6例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EMF)、5例Sézary综合征(SS)及18例不同病因的炎症性红皮病(IE... 目的探讨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在红皮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的29例红皮病患者,包括6例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EMF)、5例Sézary综合征(SS)及18例不同病因的炎症性红皮病(IE),4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及克隆性,比较其在炎症性红皮病与淋巴瘤相关红皮病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组受试者的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CD4-CD8-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S患者T细胞比例(93.8%±3.4%)高于EMF(42.7%±6.4%)及IE(46.0%±6.8%,t=12.8、14.4,P<0.001),IE患者CD4-CD8-细胞比例(0.37%±0.40%)低于EMF(2.93%±0.84%)及SS(2.38%±0.74%,t=9.2、6.7,P<0.05)。健康对照及IE患者均未检测到克隆性T细胞受体可变区β链(TCR-vβ)表达;3例EMF及所有SS患者检测到表达克隆性TCR-vβ的细胞亚群,且TCR-vβ克隆性细胞均为CD4+CD7-CD26-表型。4组受试者CD4+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4、CXCR3、CCR5与皮肤淋巴细胞抗原(CLA)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IE患者表达CCR4、CLA、PD-1细胞比例低于SS及EMF患者(均P<0.001),表达CXCR3、CCR5细胞比例高于SS患者及EMF患者(均P<0.001)。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及克隆性,可为红皮病患者的病因诊断提供佐证,有助于淋巴瘤相关红皮病与炎症性红皮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皮肤 Sézary综合征 流式细胞术 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 炎症性红皮病 T淋巴细胞 表位 T淋巴细胞 T细胞受体可变区β链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仪在蕈样肉芽肿和Sézary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曾跃平 王宝玺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5期252-254,共3页
流式细胞仪具有快速、定量,同时分析多种细胞属性的优势,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流式细胞仪可通过T细胞表面抗原相应抗体和T细胞受体Vβ抗体分别检测肿瘤性T细胞的异常免疫表型及单克隆性,成为蕈样肉芽肿和Sézary综合... 流式细胞仪具有快速、定量,同时分析多种细胞属性的优势,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流式细胞仪可通过T细胞表面抗原相应抗体和T细胞受体Vβ抗体分别检测肿瘤性T细胞的异常免疫表型及单克隆性,成为蕈样肉芽肿和Sézary综合征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的重要工具,其在伴外周血受累的蕈样肉芽肿和Sézary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监测乃至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蕈样 Sézary综合征 流式细胞术 淋巴瘤 T细胞 皮肤
原文传递
Sézary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一鸣 李芬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8-1119,1121,共3页
患者男,86岁,全身反复红斑、脱屑伴瘙痒2年。2年前患者全身弥漫性红斑伴瘙痒,多次治疗病情反复。1周前右侧腰部出现一鸡蛋大小结节,红肿热痛。腹部皮肤病理见表皮内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广泛淋巴样细胞浸润,有Pautrier假脓肿形成;免疫组化... 患者男,86岁,全身反复红斑、脱屑伴瘙痒2年。2年前患者全身弥漫性红斑伴瘙痒,多次治疗病情反复。1周前右侧腰部出现一鸡蛋大小结节,红肿热痛。腹部皮肤病理见表皮内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广泛淋巴样细胞浸润,有Pautrier假脓肿形成;免疫组化见淋巴样细胞为CD3ε(+)、CD4(+)、CD8(-)。淋巴结病理活检见淋巴结结构破坏,大量异型的淋巴细胞弥漫增生;免疫组化见淋巴样细胞为CD3ε(+)、CD5(+)、CD4(+)、CD8(-)。外周血涂片:查见Sézary细胞。TCR-γ基因重排:提示有克隆性扩增峰。诊断:Sézary综合征。放弃治疗,3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ézary综合征 蕈样肉芽肿
下载PDF
光疗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栩悦 栾超 陈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4-767,共4页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T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目前针对CTCL的治疗主要为了控制症状及长期缓解,光疗及其联合疗法是重要手段之一。应用于CTCL的光疗方法包括长波紫外线加补骨脂素、窄谱中波紫外线、宽谱中波紫外线、体外光化学疗法、光...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T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目前针对CTCL的治疗主要为了控制症状及长期缓解,光疗及其联合疗法是重要手段之一。应用于CTCL的光疗方法包括长波紫外线加补骨脂素、窄谱中波紫外线、宽谱中波紫外线、体外光化学疗法、光动力疗法、长波紫外线1、308 nm准分子激光等。光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疾病分期、皮损部位、皮肤光反应类型等。在临床应用中,光疗包括清除、巩固、维持阶段,但维持治疗能否控制复发仍存在争议。了解各种光疗的机制、适应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皮肤 紫外线疗法 Sézary综合征 淋巴瘤样丘疹病 蕈样肉芽肿
原文传递
西达本胺联合干扰素α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ut78的协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12
作者 谷晓广 刘永生 +1 位作者 续言凤 李孟曙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西达本胺联合干扰素α(IFN-α)对蕈样肉芽肿及Sézary综合征相关的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ut78的协同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而为治疗蕈样肉芽肿及Sézary综合征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西达本... 目的研究西达本胺联合干扰素α(IFN-α)对蕈样肉芽肿及Sézary综合征相关的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ut78的协同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而为治疗蕈样肉芽肿及Sézary综合征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西达本胺和不同浓度的干扰素(IFN)-α以及西达本胺联合IFN-α分别作用Hut78细胞系24、48、72 h后,利用MTS[四唑化合物,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法检测Hut78细胞的生存率,利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CFC)检测西达本胺、IFN-α单独以及两者联合作用Hut78细胞24 h后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西达本胺、IFN-α以及两者联合作用细胞24 h后,Hut78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西达本胺、IFN-α以及两者联合作用Hut78细胞24 h后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Caspase3及Caspase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西达本胺和IFN-α均能有效抑制Hut78细胞的增殖,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西达本胺联合IFN-α比单药对Hut78细胞的增殖抑制、克隆形成、凋亡诱导作用更明显。西达本胺、IFN-α能使Fas、Caspase8、Caspas3表达明显增加,且西达本胺联合IFN-α比单药对上述基因表达增加作用更加明显,但对FasL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西达本胺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和促进细胞凋亡对蕈样肉芽肿及Sézary综合征起到治疗作用。与单独使用IFN-α相比,西达本胺联合IFN-α能明显提高蕈样肉芽肿及Sézary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减少IFN-α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Sézary综合征 西达本胺 Α-干扰素 细胞增殖 凋亡 克隆
下载PDF
Sézary综合征累及骨髓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张奕杰 杨万军 +3 位作者 晏子媛 刘俊 刘大虎 王代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7-1341,共5页
患者男,90岁,全身红皮病,伴顽固性瘙痒和脱屑3+年,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升高1+月。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达41.83×109/L。外周血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结果:T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约为56.5%,免疫表型为CD2(+),CD3(+),CD5(+),CD4(+),CD8(-... 患者男,90岁,全身红皮病,伴顽固性瘙痒和脱屑3+年,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升高1+月。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达41.83×109/L。外周血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结果:T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约为56.5%,免疫表型为CD2(+),CD3(+),CD5(+),CD4(+),CD8(-),CD7(表型丢失),CD4∶CD8>10。TCRγ基因重排检测(片段分析)检测到单克隆重排。骨髓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示:间质内见散在脑回状细胞(Sézary细胞)浸润,免疫表型为CD2(弱+),CD3(弱+),CD4(弱+),CD8(-),CD5(弱+),CD7(表型丢失),CD43(弱+),Ki-67增殖指数约35%。病理诊断为Sézary综合征累及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ézary综合征 骨髓
下载PDF
维布妥昔单抗治疗Sézary综合征一例
14
作者 张珂 邵世宏 +2 位作者 薛宏伟 陈官芝 肖淑欣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7期466-468,共3页
患者,男,41岁。全身弥漫性红斑伴严重瘙痒1年,多发淋巴结肿大3个月。PET/CT符合淋巴瘤;淋巴结病理: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伴不规则、扭曲、脑回样核;皮肤病理: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呈蕈样肉芽肿改变。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病理... 患者,男,41岁。全身弥漫性红斑伴严重瘙痒1年,多发淋巴结肿大3个月。PET/CT符合淋巴瘤;淋巴结病理: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伴不规则、扭曲、脑回样核;皮肤病理: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呈蕈样肉芽肿改变。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以及外周血T细胞基因重排均为阳性,诊断为Sézary综合征。给予化疗等一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更换为含有维布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红斑消退,瘙痒消失,淋巴结减小,达到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ézary综合征 皮肤T细胞淋巴瘤 维布妥昔单抗
下载PDF
独立生长因子1在Sézary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ézary细胞中的表达
15
作者 谷晓广 续言凤 +2 位作者 王艺萌 董晓龙 刘永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检测独立生长因子1(GFI-1)在Sézary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为开发针对GFI-1基因靶点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离纯化7例Sézary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CD4^+CD7-的Sézary细胞(SS细胞)作为实验... 目的检测独立生长因子1(GFI-1)在Sézary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为开发针对GFI-1基因靶点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离纯化7例Sézary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CD4^+CD7-的Sézary细胞(SS细胞)作为实验组,以10例正常人外周血CD4^+T细胞、Sézary综合征来源细胞系Hut78细胞和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为对照组。应用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GFI-1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FI-1蛋白表达。用干扰素α2b(IFN-α2b)诱导Hut78细胞凋亡后,采用MTS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qPCR检测GFI-1、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ézary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S细胞GFI-1mRNA表达水平高于Jurkat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CD4^+T细胞(P均<0.05)。SS细胞和Hut78细胞的GFI-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Jurkat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CD4^+T细胞(P均<0.05)。IFN-α2b能够抑制Hut78细胞增殖,且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IFN-α2b处理Hut78细胞12h和24h后GFI-1mRNA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降低,P21、TRAIL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IFN-α2b处理Hut78细胞12h和24h后细胞的凋亡水平增加(P<0.05)。结论 GFI-1基因在Sézary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S细胞中表达增加,IFN-α2b能抑制Hut78细胞GFI-1基因的表达,表明GFI-1基因可能在Sézary综合征患者SS细胞的肿瘤性增殖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ézary综合征 独立生长因子1 干扰素Α-2B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恶性肿瘤相关性红皮病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悦 陶娟 《皮肤病与性病》 2018年第4期493-494,共2页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综合征。内脏恶性肿瘤皮肤可出现多种表现,称为副肿瘤性皮肤病,包括恶性肿瘤相关性红皮病。尽管恶性肿瘤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恶性肿瘤相关性红皮病临床诊治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大多...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综合征。内脏恶性肿瘤皮肤可出现多种表现,称为副肿瘤性皮肤病,包括恶性肿瘤相关性红皮病。尽管恶性肿瘤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恶性肿瘤相关性红皮病临床诊治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大多数恶性肿瘤相关性红皮病主要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有关,尤其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包括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霍奇金氏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急性骨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网状细胞肉瘤、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慢性嗜酸细胞性白血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蕈样肉芽肿(MF)[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恶性肿瘤 肿瘤相关性 红皮病 Sézary综合征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敏 顾俊瑛 陈明华 《中国肿瘤》 CAS 2009年第10期854-856,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期蕈样肉芽肿(MF)/Sézary综合征(S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加深对其认识。[方法]总结华山医院皮肤科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236例MF/S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情况。[结果]236例中MF226例,男女比例为1.9∶1,诊... [目的]分析不同期蕈样肉芽肿(MF)/Sézary综合征(S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加深对其认识。[方法]总结华山医院皮肤科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236例MF/S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情况。[结果]236例中MF226例,男女比例为1.9∶1,诊断时年龄10~91岁,病程平均81.9个月。SS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诊断时年龄34~74岁。早期MF治疗有效率为单用光(化学)疗法93%,单用免疫调节剂92%,两者合用89%。随访至今的110例中,39例无病生存,48例带病生存,4例死于其他原因,19例死于本病。[结论]MF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男女比例接近2∶1,病程较长。早期MF主要行光(化学)治疗和免疫调节剂治疗,单独或联合应用有效率均较高。晚期MF和SS易诊断,但预后欠佳,治疗以系统性化疗辅以免疫调节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Sézary综合征 皮肤 T细胞性淋巴瘤
原文传递
Sézary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庆江 赵艳霞 张理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Sézary综合征 诊断 治疗 病例
下载PDF
携带一种新的FANCJ基因突变的Sézary综合征一例
19
作者 徐金环 关军 张义成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605-606,共2页
患者,男,29岁。因“反复皮疹伴瘙痒2年”于2018年5月1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屈侧近端一直径约2 cm的圆形淡红色皮疹,不高出皮面,其上有针尖大小紫癜,压之不褪色,伴剧烈瘙痒,未予重视,后皮疹渐增多,融合成片,泛发双小腿... 患者,男,29岁。因“反复皮疹伴瘙痒2年”于2018年5月1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屈侧近端一直径约2 cm的圆形淡红色皮疹,不高出皮面,其上有针尖大小紫癜,压之不褪色,伴剧烈瘙痒,未予重视,后皮疹渐增多,融合成片,泛发双小腿,遂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湿疹”,予外用药物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皮疹仍有新发,累及双侧大腿及臀腰部,瘙痒无缓解。至同济医院血液科就诊,门诊以“皮疹原因待查”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ézary综合征 FANCJ基因突变 家系
原文传递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Sézary综合征诊断及在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石晶 郑军 赵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2,共2页
探讨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散射图对Sézary综合征患者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Sézary综合征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 射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