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uced graphene oxide-based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reactions 被引量:11
1
作者 Seokhoon Choi Changyeon Kim +1 位作者 Jun Min Suh Ho Won Jang 《Carbon Energy》 CAS 2019年第1期85-108,共24页
There have been ever-growing demands to develop advanced electrocatalysts for renewable energy conversion over the past decade.As a promising platform for advanced electrocatalysts,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has attra... There have been ever-growing demands to develop advanced electrocatalysts for renewable energy conversion over the past decade.As a promising platform for advanced electrocatalysts,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has attracted substantial research interests in a variety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reactions.Its versatile utility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such as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tunable electronic structure,and the feasibility of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Here,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is provided up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aterial 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rGO-based electrocatalysts for various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reactions(water splitting,CO2 reduction reaction,N2 reduction reaction,and O2 reduction reaction).Major advantages of rGO and the related challenges for enhancing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are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reduction reaction ELECTRoCATALYSIS N2 reduction reaction o2 reduction reaction reduced graphene oxide water splitting
下载PDF
CH_3S与O_2气相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少坤 张庆竹 +1 位作者 曹成波 顾月姝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2-437,共6页
在G3(MP2 )水平上 ,通过对CH3 S与O2 反应势能面 (PES)上关键驻点的能量计算 ,共找到 4种中间体 ,9个过渡态 ,6种产物通道 ,并对这些气相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同时应用TST RRKM理论对主要反应的速率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CH3 S与O2 反应... 在G3(MP2 )水平上 ,通过对CH3 S与O2 反应势能面 (PES)上关键驻点的能量计算 ,共找到 4种中间体 ,9个过渡态 ,6种产物通道 ,并对这些气相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同时应用TST RRKM理论对主要反应的速率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CH3 S与O2 反应在低温下以生成CH3 SOO为主 ,并与实验结果吻合 ;在中高温下以加成消去和抽提反应为主 ,分别生成CH3 +SO2 和CH2 S +HO2 ,其它产物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3S o2 气相反应 从头算方法 甲基硫自由基 TST-RRKM理论 反应机理
下载PDF
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铜(Ⅱ)配合物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 被引量:8
3
作者 沈孟长 罗勤慧 +6 位作者 朱守荣 屠庆云 戴安邦 刘安东 谷洪春 李凤梅 狄少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322-1326,共5页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配体的铜配合物12-(4~1-硝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合铜(Ⅱ)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求得其歧化速率常数K_(cat)为1.78×10~6 mol^(-1)·L·s^(-1)(pH=7.0)和1.06×10~6...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配体的铜配合物12-(4~1-硝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合铜(Ⅱ)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求得其歧化速率常数K_(cat)为1.78×10~6 mol^(-1)·L·s^(-1)(pH=7.0)和1.06×10~6 mol^(-1)·L·s^(-1)(pH=7.8)。其反应机理与超氧歧化酶有类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大环二氧四胺 o2^- 歧化
下载PDF
Pt掺杂氧化石墨烯在酸性介质中催化氧还原反应DFT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惠霞 闫任翔 席晓华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1-480,共10页
目前Pt基催化剂被公认为是最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我们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Pt掺杂5种不同氧化石墨烯和完美石墨烯在酸性环境中的氧还原反应机理,计算了氧还原反应中间体O_2、O、OOH、OH、H_2O和H_2O_2在不同掺杂石墨烯上的吸附性能... 目前Pt基催化剂被公认为是最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我们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Pt掺杂5种不同氧化石墨烯和完美石墨烯在酸性环境中的氧还原反应机理,计算了氧还原反应中间体O_2、O、OOH、OH、H_2O和H_2O_2在不同掺杂石墨烯上的吸附性能、反应步骤与反应相对能量变化.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在O_2的活化、中间体吸附、掺杂难度(缺陷形成能)、能带带隙以及在反应中相对能量的降低都优于完美石墨烯,我们的工作将有助于为将来在实验中选择和合成氧还原催化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反应 Pt掺杂氧化石墨烯 o2吸附 反应路径 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An ultra-sensitive biosensor for circulating microRNA detection with Fe single-atom enhanced cathodic luminol-O2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5
作者 Yudie Sun Yunxiang Han +3 位作者 Mingyue Wang Mingfu Ye Konglin Wu Kui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9期7926-7934,共9页
Circulating microRNAs(miRNAs)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and precise detection of them holds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lications.The development of luminol-b... Circulating microRNAs(miRNAs)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and precise detection of them holds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lications.The development of luminol-based luminophores in the field of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for miRNA detec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while their effectiveness is hindered by the instability of co-reactant hydrogen peroxide(H_(2)O_(2)).In this work,an iron single-atom catalyst(Fe-PNC)was employed for catalyzing the luminol-O2 ECL system to achieve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miRNA.Target miRNA triggers a 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HCR),result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a DNA product featuring multiple sticky ends that facilitate the attachment of Fe-PNC probes to the electrode surface.The Fe-PNC catalyst exhibits high promise and efficiency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i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The resulting ECL biosensor allowed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miRNA with a low detection limit of 0.42 fM and a wide linear range from 1 fM to 1.0 nM.Additionally,it demonstrates exceptional performance when evaluated using seru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AMI.This work expands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atom catalysis in ECL sensing and introduces novel perspectives for utilizing ECL in disease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ting miRNAs single-atom catalyst luminol-o2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原文传递
Au@Pt纳米粒子催化O_2还原反应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邓小聪 田向东 +6 位作者 温飞鹏 易飞 程美琴 钟起玲 颜佳伟 任斌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6-340,共5页
以100 nm的Au粒子为核,抗坏血酸为还原剂,H2PtCl6.6H2O为前驱体,合成了Pt包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Au@Pt)及其修饰的玻碳(GC)电极(Au@Pt/GC).采用旋转圆盘电极等常规电化学方法,比较了Au@Pt/GC和商用碳载铂(Pt/C)修饰的玻碳电极(Pt/C/GC)催... 以100 nm的Au粒子为核,抗坏血酸为还原剂,H2PtCl6.6H2O为前驱体,合成了Pt包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Au@Pt)及其修饰的玻碳(GC)电极(Au@Pt/GC).采用旋转圆盘电极等常规电化学方法,比较了Au@Pt/GC和商用碳载铂(Pt/C)修饰的玻碳电极(Pt/C/GC)催化O2还原反应活性及耐甲醇性能,发现Au@Pt纳米粒子在铂用量很低的情况下,其催化O2还原反应活性仍与商用Pt/C相当,而且还具有优良的耐甲醇性能;其催化O2还原反应机理按O2直接还原成H2O的四电子历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t纳米粒子 电催化 o2还原 耐甲醇性
下载PDF
CH_2+O_2反应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波珍 黄明宝 +1 位作者 苏红梅 孔繁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The mechanisms of the CH2+ O2→ H2O+ CO and CH2+ O2→ H2+ CO2 reactions have been studied by performing ab initio CAS(8,8)/6-31G(d,p) calculations, and five intermediates(IMn) and eight transitions(TSn) have been ... The mechanisms of the CH2+ O2→ H2O+ CO and CH2+ O2→ H2+ CO2 reactions have been studied by performing ab initio CAS(8,8)/6-31G(d,p) calculations, and five intermediates(IMn) and eight transitions(TSn) have been located along the reaction paths. The predicted path for the CH2+ O2→ H2O+ CO is: CH2+ O2→ TS1→ IM1→ TS2→ IM2→ TS3→ IM3→ TS4→ IM4a→ TS5→ H2O+ CO. For the CH2+ O2→ H2+ CO2 reaction, there are two paths: (i) CH2+ O2→ TS1→ IM1→ TS2→ IM2→ TS3→ IM3→ TS6→ H2+ CO2 and (ii) CH2+ O2→ TS1→ IM1→ TS2→ IM2→ TS3→ IM3→ TS4→ IM4a→ TS7→ IM4b→ TS8→ H2+ CO2, with the latter path more favorable energe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从头算方法 反应机理 CH2 o2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Ti, Sn)O_2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 by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Combination Technology 被引量:1
8
作者 Jingchang ZHANG, Qing LI and Weiliang CAO Institute of Modern Catalysis, The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ontrollable Chemical React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A series of TiO2-SnO2 nano-sized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containing Sn (9.3%-30.1%) were prepared from TiCI4 and SnCl4·5H2O by using sol-gel,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and solid-phase reaction (SCFD) combination ... A series of TiO2-SnO2 nano-sized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containing Sn (9.3%-30.1%) were prepared from TiCI4 and SnCl4·5H2O by using sol-gel,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and solid-phase reaction (SCFD) combination technology. Characterizations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showed that, in addition to anatase type TiO2, a new active phase (Ti, Sn)O2 (with particle size of 2.0-4.3 nm) formed, and there were no SnO2 crystals observed in the range of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studied.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of phenol was used as a model reaction to evaluate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obtained catalysts. Compared with pure TiO2 or Ti-Sn catalyst prepared with general sol-gel method, Ti-Sn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 thus obtained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atalytic activity.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ate of phenol could reach as high as 93.5% after 7 h.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f the new phase (Ti, Sn)O2 were investigated and its catalytic mechanism was proposed. The photo-catalytic particles prepared using SCFD combination technology exhibited small particle size, large surface area and high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ase Tio2 (Ti Sn)o2 Photo-catalytic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method Solid-phase reaction
下载PDF
二重态下反应HCCO(~2A″)+O_2(~3∑_g^-)的势能面理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元庆 王超 +1 位作者 方德彩 刘若庄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73-1378,FJ01,共7页
选用cc pVDZ ,cc pVTZ基组用密度泛函方法 (B3LYP)研究了基态羰游基自由基HCCO( 2 A″)与基态氧分子O2 ( 3 ∑ -g)反应的机理 ,在B3LYP/cc pVDZ优化的几何构型基础上 ,使用CCSD(T) /cc pVDZ方法进行了单点能校正 .此外 ,还采用基于B3LYP... 选用cc pVDZ ,cc pVTZ基组用密度泛函方法 (B3LYP)研究了基态羰游基自由基HCCO( 2 A″)与基态氧分子O2 ( 3 ∑ -g)反应的机理 ,在B3LYP/cc pVDZ优化的几何构型基础上 ,使用CCSD(T) /cc pVDZ方法进行了单点能校正 .此外 ,还采用基于B3LYP/6 3 1G 几何构型及振动频率的G3B3理论对所有驻点进行了更精确的能量计算 .结果表明 ,只需越过 6 3 1kJ/mol或6 2 3kJ/mol的位垒 ,氧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便很容易地与羰游基中紧邻氢原子的碳原子相结合得到两个总能较比反应物低 88 11kJ/mol或 84 85kJ/mol的开环中间体 ,此二开环中间体很容易发生C—C—O—O环合或C—O—O环合从而转化为更稳定的环式异构体 (总能较比反应物低 14 9 81kJ/mol和 5 4 97kJ/mol) ,转化位垒分别为 8 73kJ/mol和 86 44kJ/mol.该二环式异构体均很容易分解为反应的最终产物H +CO +CO2 .其它可能的通道也在本文中有所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羰游基自由基 氧气 势能面 自由基反应 乙炔 氧化反应 二重态
下载PDF
NO_2在石灰石浆液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10
作者 郭瑞堂 高翔 +4 位作者 潘卫国 任建兴 张晓波 李琦芬 冷雪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1-35,共5页
利用双搅拌釜反应器研究NO2在石灰石浆液中的吸收过程。对石灰石浆液浓度、反应温度、石灰石粒径分布、搅拌速率、NO2入口浓度及烟气中的含氧量等对NO2吸收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NO2的吸收过程中,石灰石的溶解影响显著;NO2的吸收速率随... 利用双搅拌釜反应器研究NO2在石灰石浆液中的吸收过程。对石灰石浆液浓度、反应温度、石灰石粒径分布、搅拌速率、NO2入口浓度及烟气中的含氧量等对NO2吸收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NO2的吸收过程中,石灰石的溶解影响显著;NO2的吸收速率随着搅拌速率、NO2入口浓度和烟气中含氧量的升高而升高,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NO2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 石灰石浆液 气液反应 吸收速率 烟气 含氧量 反应温度
下载PDF
CH和O_2反应势能面及反应速率常数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慧 方德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5-237,共3页
The geometries of the reactants, transition states, intermediates and products for the titled reactions are optimized with CAS(17,13)/cc pVDZ, CAS(9,7)+1+2/cc pVDZ and CAS(9,7)+1+2/cc pVTZ. All stationary points are c... The geometries of the reactants, transition states, intermediates and products for the titled reactions are optimized with CAS(17,13)/cc pVDZ, CAS(9,7)+1+2/cc pVDZ and CAS(9,7)+1+2/cc pVTZ. All stationary points are characterized with vibrational analysis, and the rate constants for the titled reaction are computed with transition state theory. The obtain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自由基 o2 自由基反应 势能面 反应速率常数 碳氢化合物 燃烧反应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氧浓度梯度对脉冲激光法试制纳米氧化铟粉体影响
12
作者 林绍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6-59,共4页
通过空气无对流影响试验和气体流速0.2m/s影响试验,研究了氧气浓度梯度对脉冲激光法试制纳米氧化铟粉体影响.结果表明:氧气浓度梯度是影响熔化铟发生氧化反应时刻的重要因素,0.2m/s的空气流速,消除铟表面氧气浓度梯度,提升熔化铟发生氧... 通过空气无对流影响试验和气体流速0.2m/s影响试验,研究了氧气浓度梯度对脉冲激光法试制纳米氧化铟粉体影响.结果表明:氧气浓度梯度是影响熔化铟发生氧化反应时刻的重要因素,0.2m/s的空气流速,消除铟表面氧气浓度梯度,提升熔化铟发生氧化反应的时刻的一致性;氧气浓度梯度是影响氧化铟粉体生长速率一致性的重要因素,0.2m/s的空气流速,消除铟表面氧气浓度梯度,纳米氧化铟粉体的形状、尺寸等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2o3 纳米粉体 脉冲激光 o2 浓度梯度 氧化反应
下载PDF
中学化学教学中2O_3(催化剂∥或hν)3O_2反应类型的探讨
13
作者 陈伟 张艳鸽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1期163-163,122,共2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多教师对2O3(催化剂∥或hν)3O2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深信不疑。文章从理论上对该反应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该反应应该是氧化还原反应。
关键词 氧化还原反应 o3 o2
下载PDF
氢化可的松催化超氧阴离子歧化及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勇 过玮 宋俊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15-1020,共6页
在O.1 mol@L-1NaHCO3介质中,用伏安法研究了超氧阴离子O2@-与糖皮质类甾体氢化可的松的化学反应.实验表明,氢化可的松清除O2@-的化学作用机制为氢化可的松催化O2@-的歧化反应,氢化可的松是O2@-的清除剂.氢化可的松催化O2@-歧化反应的速... 在O.1 mol@L-1NaHCO3介质中,用伏安法研究了超氧阴离子O2@-与糖皮质类甾体氢化可的松的化学反应.实验表明,氢化可的松清除O2@-的化学作用机制为氢化可的松催化O2@-的歧化反应,氢化可的松是O2@-的清除剂.氢化可的松催化O2@-歧化反应的速率对O2@-为零级表观反应,对氢化可的松则为二级表观反应,求得20℃时氢化可的松催化O2@-歧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为8.76×105L@mol-1@s-1.本结果为医学组织研究结果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在抗炎作用方面,氢化可的松除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从而间接阻止O2@-的产生外,还能直接化学清除产生的O2@-,认为氢化可的松的抗炎作用应是这种生物的和化学的综合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 氢化可的松 表观反应 清除作用 动力学 肾上腺皮质激素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催化 歧化反应 药理 抗炎药物
下载PDF
氟代次甲基与氧气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少学 鲁云洲 +1 位作者 石从云 周玉雯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2,205,共6页
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CF自由基与O2反应的微观机理.对反应势能面上的各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了全参数优化,且在QCISD/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研究发现CF+O2反应在高温过程中重要,有3个产... 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CF自由基与O2反应的微观机理.对反应势能面上的各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了全参数优化,且在QCISD/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研究发现CF+O2反应在高温过程中重要,有3个产物通道,即F+CO2、FCO+O和FO+CO,其中最有竞争力的通道为F+CO2,其次为FCO+O通道,FO+CO通道可能难发生.与CH+O2反应比较发现两者有相似的地方,如第一步都是CX(X=H或F)自由基进攻O2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形成链状过氧化物XCOO.两反应机理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HCO+O和FCO+O通道的形成过程有很大的不同;两反应速率也相差较大.CH+O2反应快,CF+O2反应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计算 CF自由基 氧气 反应机理
下载PDF
SO_2两转两吸流程中“ⅢⅠ-ⅣⅡ”和“ⅢⅡ-ⅣⅠ”换热情况浅析
16
作者 周跃花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85-88,94,共5页
通过工艺计算,定量分析比较 S O2 转化中“ⅢⅠ- ⅣⅡ”和“ⅢⅡ- ⅣⅠ”两种换热流程的差异,论证了就换热情况而言,“ⅢⅠ- ⅣⅡ”流程优于“ⅢⅡ- ⅣⅠ”
关键词 So2转化 两转两吸 流程 换热 触媒 换热器 转化器
下载PDF
高体积分数CO_2气氛下NO-煤焦反应特性
17
作者 张永春 张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3-548,共6页
以李家塔烟煤和锦界烟煤煤焦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系统,研究了高体积分数CO2气氛下煤焦异相还原NO的反应特性,分析了反应气氛、CO2体积分数、O2体积分数、NO初始体积分数和热解温度等对煤焦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气氛中高... 以李家塔烟煤和锦界烟煤煤焦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系统,研究了高体积分数CO2气氛下煤焦异相还原NO的反应特性,分析了反应气氛、CO2体积分数、O2体积分数、NO初始体积分数和热解温度等对煤焦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气氛中高体积分数CO2的存在不利于煤焦还原NO,且CO2体积分数越大,越不利于NO还原;当反应温度较低时,反应气氛中O2对煤焦还原NO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反应温度较高时则不利于NO还原;随着NO初始体积分数增大,NO还原率降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焦还原NO的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No还原 Co2体积分数 o2体积分数 反应气氛 热解温度
下载PDF
CH_2(X^3B_1)+O_2→CH_2O+O(~3P)自由基反应机理理论研究
18
作者 李顺来 冯文林 李宗和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9-81,92,共4页
采用相关能校正自洽场分子轨道MP2 / 6 311G 从头计算法 ,结合能量梯度法研究了CH2 (X3B1) +O2 →CH2 O +O的反应机理 ,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采用内禀反应坐标理论(IRC)计算了该反应的反应途... 采用相关能校正自洽场分子轨道MP2 / 6 311G 从头计算法 ,结合能量梯度法研究了CH2 (X3B1) +O2 →CH2 O +O的反应机理 ,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采用内禀反应坐标理论(IRC)计算了该反应的反应途径 ,得出该反应为一历经中间体的分步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2 o2 自由基 反应机理 理论研究 亚甲基 氧气 燃烧机理 自洽场分子轨道 从头算
下载PDF
氧气对非平衡等离子体脱除NO的影响
19
作者 曹春梅 丁庆伟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4-136,149,共4页
在非平衡等离子体脱除模拟气体系统NO-N2中NO的物理化学模型基础上,加入O2,通过对不同O2初始浓度下NO的脱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跟踪主要成分粒子NO、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O2初始浓度对系统中主要粒子浓度和NO脱除的影响规律。计算... 在非平衡等离子体脱除模拟气体系统NO-N2中NO的物理化学模型基础上,加入O2,通过对不同O2初始浓度下NO的脱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跟踪主要成分粒子NO、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O2初始浓度对系统中主要粒子浓度和NO脱除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O2的存在对非平衡等离子体脱除NO有负面影响,O2的加入导致NO的脱除率降低,O2浓度越高,NO的脱除率降低越多;O2的加入使产物中NO2的生成量增加,体系内所生成的NO2是非平衡等离子体和O2共存的产物;O2存在情况下,电子平均能量越高,导致的NO脱除率降低得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等离子体 o2 自由基反应 No脱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Ti,Na与O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20
作者 赵丽珍 吕文彩 +1 位作者 李晓平 秦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40-2447,共8页
基于MP2/6-311+G(d)水平,分别对过渡金属Ti和碱金属Na与O2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比较了Ti和Na分别以垂直O—O键和沿着O—O键的方向逼近O2,以及中性体系Ti/Na+O2和带1个负电荷的体系(Ti/Na+O2)-的情况.详细分析了不同反应路径的结合能和... 基于MP2/6-311+G(d)水平,分别对过渡金属Ti和碱金属Na与O2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比较了Ti和Na分别以垂直O—O键和沿着O—O键的方向逼近O2,以及中性体系Ti/Na+O2和带1个负电荷的体系(Ti/Na+O2)-的情况.详细分析了不同反应路径的结合能和电荷变化的曲线,预测了最佳反应方式.结果表明,垂直接近方式要比水平接近方式更具有优势;体系带一个负电荷(Ti/Na+O2)-有利于金属与O2的结合.同时,计算结果表明在Ti+O2和(Ti+O2)-体系中Ti容易与单态的O2结合;在中性体系中Na也容易与单态O2结合,而在(Na+O2)-体系中Na与三态O2的结合更稳定.在CCSD(T)/6-311++G(3df)//MP2/6-311+G(d)水平下,计算了Ti+O2和(Ti+O2)-的反应势能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NA o2 反应机理 势能面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