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R&D资助,企业R&D支出与自主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84
1
作者 解维敏 唐清泉 陆姗姗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9,共14页
西方文献普遍认为R&D活动的"市场失灵"是政府R&D资助存在的根本原因。随着近3年来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已较为普遍地接受了政府R&D资助,政府R&D资助有效性问题等关系到国家干预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评估研究,亟... 西方文献普遍认为R&D活动的"市场失灵"是政府R&D资助存在的根本原因。随着近3年来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已较为普遍地接受了政府R&D资助,政府R&D资助有效性问题等关系到国家干预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评估研究,亟待提供评价的经验证据。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2003至2005年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政府R&D资助与上市公司R&D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政府R&D资助是刺激还是挤出了企业R&D投资。实证发现,政府R&D资助刺激了企业R&D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R&D资助 企业R&D支出 挤出效应 刺激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DEA的地域R&D相对效率评价 被引量:69
2
作者 吴和成 刘思峰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2,128,共6页
对我国地域R&D效率进行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工具定量地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产出与投入在时间上的滞后关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了R&D产出相对R&D投入滞后的地域R&D相对效率的DEA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我... 对我国地域R&D效率进行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工具定量地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产出与投入在时间上的滞后关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了R&D产出相对R&D投入滞后的地域R&D相对效率的DEA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我国各地区R&D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许多地区的R&D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基于分析结果,就我国地域R&D资源系统高效利用,提出了一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 投入产出 效率评价 DEA方法
下载PDF
科技人才评价维度与方法进展 被引量:51
3
作者 李思宏 罗瑾琏 张波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79,共4页
科技人才评价和选拔是科技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现有的科技人才评价和选拔研究现状对于建立科技人才评价和选拔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国内外科技人才评价和选拔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基础上,从科技人才评价维度和评价方法两... 科技人才评价和选拔是科技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现有的科技人才评价和选拔研究现状对于建立科技人才评价和选拔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国内外科技人才评价和选拔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基础上,从科技人才评价维度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对科技人才评价和选拔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提出了改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评价纬度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变异系数加权的组合赋权模型及科技评价实证 被引量:51
4
作者 石宝峰 程砚秋 王静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通过R聚类剔除反映信息重复的指标,利用因子分析遴选对科技评价影响较大的指标,构建了能够反映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异系数对主观G1权重、客观余弦夹角权重进行组合加权,建立了基于变异系数加权的组合... 通过R聚类剔除反映信息重复的指标,利用因子分析遴选对科技评价影响较大的指标,构建了能够反映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异系数对主观G1权重、客观余弦夹角权重进行组合加权,建立了基于变异系数加权的组合赋权模型,并对中国14个典型的省份科技评价数据进行了实证。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变异系数对主观G1权重、客观余弦夹角权重进行加权,构建了变异系数加权后组合权重最大的目标函数,进而确定了主、客观权重的组合系数θ_1、θ_2,反映了组合赋权中主、客观权重分布变异性越大、权重越大的赋权思路。弥补了现有组合赋权中主、客观权系数相等,无法有效反映专家知识经验和客观数据差异的不足。二是实证研究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制约江西、广西两省科技发展较差的主要因素;科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偏弱是制约四川省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产出不足是制约黑龙江、山东、河南三省科技发展的瓶颈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赋权 变异系数 科技评价 G1赋权 余弦夹角赋权
原文传递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孙燕 杨健安 +1 位作者 潘鹏飞 孙敏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29,共5页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目前高校科技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知识创新能力和解决社会生产实际问题中的技术创新能力.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也应该包括这两个方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立起高校...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目前高校科技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知识创新能力和解决社会生产实际问题中的技术创新能力.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也应该包括这两个方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立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 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绩效与风险: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杜群阳 徐臻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71,共7页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如何科学评价此类并购活动的绩效与风险,已成为引发政界、学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事件研究法与财务分析法,富有新意地构建了一个综合的企业海外并购绩效与风险评价模型,并对2006-2...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如何科学评价此类并购活动的绩效与风险,已成为引发政界、学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事件研究法与财务分析法,富有新意地构建了一个综合的企业海外并购绩效与风险评价模型,并对2006-2008年间实施了海外并购的四家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四家公司在评价模型中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对四家公司海外并购活动的特征事实分析,研究了影响企业海外并购绩效与风险的具体因素,提出"企业的海外并购必须以丰富的国际运营经验为前提"、"鼓励对品牌、渠道和研发资源等轻资产的海外并购"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并购 绩效 风险 评价模型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青 王桂强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9,共8页
利用灰色关联方法,构建了地方政府层面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原理、体系、方法.以上海市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工作为例,介绍了开展关联评价的关键操作步骤,提供了部分结论,为开展类似工作的地区政府提供有关理论支撑和操... 利用灰色关联方法,构建了地方政府层面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原理、体系、方法.以上海市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工作为例,介绍了开展关联评价的关键操作步骤,提供了部分结论,为开展类似工作的地区政府提供有关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南,文中数据均来自上海市近年真实数据,可供决策部门直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科技投入 地方财政 绩效评价
下载PDF
国外科技评估的历史、现状及其启示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再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6-80,共5页
文章简述了国外科技评估的发展历史,主要从立法情况、机构设置、评估方法及评估种类等方面对国外科技评估进行介绍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科技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改善和推进中国科技评估工作需要借鉴的几个方面,以... 文章简述了国外科技评估的发展历史,主要从立法情况、机构设置、评估方法及评估种类等方面对国外科技评估进行介绍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科技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改善和推进中国科技评估工作需要借鉴的几个方面,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评估 科技管理 科技政策 启示
下载PDF
西方企业并购绩效理论研究评述 被引量:16
9
作者 文海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并购绩效的研究一直是并购研究的核心和难点之一,企业并购的发祥地是美国,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并购的研究也相对成熟,总结评价西方学者关于并购绩效的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企业并购理论研究及指导并购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方... 并购绩效的研究一直是并购研究的核心和难点之一,企业并购的发祥地是美国,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并购的研究也相对成熟,总结评价西方学者关于并购绩效的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企业并购理论研究及指导并购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方学者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理论的研究做了综述和评价,以期对我国并购绩效研究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理论 并购绩效 绩效评价
下载PDF
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改革科技评价 被引量:26
10
作者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年第4期407-410,共4页
7月6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做出全面部署,明确了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和任务,并提出开展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科技评价试点。中科院根据"创... 7月6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做出全面部署,明确了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和任务,并提出开展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科技评价试点。中科院根据"创新2020"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提出改革科技评价,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本文阐述了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改革科技评价的重要意义、重大成果产出的科学内涵,介绍了中科院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研究所评价体系。反映中科院作为科技国家队,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发挥先行探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重大成果产出 科技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指标靶”概念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模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桂强 张青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53,共5页
应对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分析工作的实际困境,提出了“指标靶”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模型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其中着重介绍了宏观指标的设计过程,并给出了一个特殊的“靶指标”验证实例。
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 地方政府 绩效评价 “指标靶” 评价模型体系 中国
下载PDF
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还是科学共同体的自治——对我国科技评价问题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杜鹏 李凤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1-646,667,共7页
科技评价已成为困扰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从科技管理的视角入手,通过对知识生产相关活动的特点及其管理过程分析发现,科学工作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它明显区别于其他领域,其控制由身处研究现场的实际操作者来实施,而非受控于外... 科技评价已成为困扰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从科技管理的视角入手,通过对知识生产相关活动的特点及其管理过程分析发现,科学工作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它明显区别于其他领域,其控制由身处研究现场的实际操作者来实施,而非受控于外部权力所建立的规则和管理体系,因此类似于行会式工作管理体系,声誉系统是对科学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核心,并由此认为,科学共同体内部管理未能有效发挥是我国科技评价问题的根源,而有效的科学家职业化市场的建立是解决科技评价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评价 不确定性 行会管理 声誉 市场
原文传递
利用CNKI和H指数评价大学科研绩效 被引量:25
13
作者 丁福虎 张水潮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97-100,共4页
利用CNKI(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源和H指数评价方法,一是评价了国内大学的学术水平分层,把国内大学初步划分为九个层级,每个层级抽样调查5所大学,以第一作者单位进行文献检索,之后对各类大学的H指数进行排名分析,表明大学分层与H指数存在着... 利用CNKI(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源和H指数评价方法,一是评价了国内大学的学术水平分层,把国内大学初步划分为九个层级,每个层级抽样调查5所大学,以第一作者单位进行文献检索,之后对各类大学的H指数进行排名分析,表明大学分层与H指数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二是对地方院校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了抽样评价,显示正教授群体发表的科学文献H指数平均为4.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指数 科研绩效 科技评价 大学排名 人才评价
下载PDF
我国科技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思路 被引量:24
14
作者 代涛 李晓轩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第6期750-755,共6页
科技评价已成为困扰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从政府和科学共同体的关系视角重新审视这一问题。通过我国科技发展历史梳理和国际对比分析认为,我国政府在科技管理中的缺位和越位以及科学共同体自身缺陷是造成当前科技评价问题的根源... 科技评价已成为困扰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从政府和科学共同体的关系视角重新审视这一问题。通过我国科技发展历史梳理和国际对比分析认为,我国政府在科技管理中的缺位和越位以及科学共同体自身缺陷是造成当前科技评价问题的根源。相应地,改革科技评价必须正本清源,从处理好政府和科学共同体的关系着手,而不能就评价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评价 科学共同体 政府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蔡元成 赵敏 《当代经济管理》 2011年第5期52-55,共4页
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构建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解释了... 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构建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解释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具有的优势及不足。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各省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效率评价 高新技术产业 对策建议 中部六省
下载PDF
美国科技评估的建构与实施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强 李晓轩 汪飙翔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6,120,共5页
自1914年美国成立国会服务部从事科技相关问题的分析评估以来,美国的科技评估围绕政府对科学研究的管理需求逐步拓展和深化,业已形成面向结果与绩效的管理理念,并越来越关注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与此同时,科技评估的组织已形成较为完... 自1914年美国成立国会服务部从事科技相关问题的分析评估以来,美国的科技评估围绕政府对科学研究的管理需求逐步拓展和深化,业已形成面向结果与绩效的管理理念,并越来越关注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与此同时,科技评估的组织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框架和科技政策体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评估已成为美国国会、联邦政府以及各类科研机构规范化、制度化的经常性工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评估 法律框架 科技政策体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要素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朱恬恬 胡霞 彭华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3-169,共7页
引入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评价了2011—2015年31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要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在考察的31所高校中,还有1/3左右高校的Malmquist指数小于1,导致所有高校的Malmquist指数平均值略小于1... 引入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评价了2011—2015年31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要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在考察的31所高校中,还有1/3左右高校的Malmquist指数小于1,导致所有高校的Malmquist指数平均值略小于1(0.983 0);B类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并不比A类高校逊色;农业类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高于综合类和工科类,而师范类高校相对较差;西部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优于东部高校,而东部高校优于中部高校;技术进步效率是各类高校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短板和未来继续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双一流 科技创新 效率评价
下载PDF
中国科学:发展水平与学科结构的思考——2010年SCI论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立英 周秋菊 +2 位作者 岳婷 金碧辉 丁洁兰 《科学观察》 2011年第1期23-50,共28页
该报告是自2003年开始对中国科学论文产出持续滚动监测的系列报告之八。报告基于WoS数据库和ES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从中国科学的年度整体表现和中国学科结构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结论表明:2010年中国科研产出实现稳步增长,国际排名... 该报告是自2003年开始对中国科学论文产出持续滚动监测的系列报告之八。报告基于WoS数据库和ES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从中国科学的年度整体表现和中国学科结构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结论表明:2010年中国科研产出实现稳步增长,国际排名从去年的第7名上升为第6名。中国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工程技术领域具有相对优势;中国的学科结构与印度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学科结构同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评价 学科结构 文献计量方法
原文传递
国内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以山东省科技计划科技报告为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乔振 高巍 吴艳艳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科技报告作为一种特殊文献,其质量的高低以及能否有效的积累、共享和交流,既反映我国当前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科技创新的程度。本文首先利用文献调查法从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控制... 科技报告作为一种特殊文献,其质量的高低以及能否有效的积累、共享和交流,既反映我国当前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科技创新的程度。本文首先利用文献调查法从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控制与评价方法 3个方面,对当前国内科技报告质量控制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总结,结合工作实际,以山东省科技计划科技报告工作为例,从上述的3个方面对山东省在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中的做法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报告 科技计划 质量控制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关于科技评价和科技评价改革的讨论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兆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1-617,共7页
目前,科技评价已成为我国科技界备受关注的问题,科技评价的改革也被提到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然而,什么是科技评价?科技评价要遵循哪些基本准则?如何理解评价的独立性?对于这些关于科技评价和科技评价改革的基本问题,目前各... 目前,科技评价已成为我国科技界备受关注的问题,科技评价的改革也被提到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然而,什么是科技评价?科技评价要遵循哪些基本准则?如何理解评价的独立性?对于这些关于科技评价和科技评价改革的基本问题,目前各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提出,为了推动科技评价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和当前科技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出发,可以将公共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绩效评价和学术评价中的价值导向问题作为科技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并针对公共R&D绩效评价的三个基本原则(独立性、可信性和有用性)进行了讨论.简要介绍了我国公共R&D绩效评价的成功案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重点分析该评估如何体现这三个基本原则.试图针对科技评价和科技评价改革的一些基本的、有争议问题的进行讨论,希望有助于促进科技管理者、科学家和评价专家之间的对话,并为推动我国科技评价的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评价 科技评估 公共R&D 绩效评价 公共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