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类特殊的拓扑空间——θ-复形
1
作者 潘虹 周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3-16,共4页
发展了Dikranjan构造若干个Hausdorff非正则的想法,给出了一类特殊拓扑空间——θ-复形的定义,并列举了几个典型例子进行说明.
关键词 S(n)-分离 非正则点 商空间 θ-复形 Tychonoff板
下载PDF
碳分子筛对CH_4/N_2混合气的变压吸附分离试验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进华 李兰廷 +4 位作者 郭昊乾 车永芳 刘畅 李小亮 王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为了评价碳分子筛的吸附分离性能,在四塔变压吸附装置上进行了CH4/N2混合气浓缩分离试验,研究了BM1404碳分子筛对不同浓度的CH4/N2混合气的提浓效果,以及不同吸附时间、成品气排气流量对CH4浓度、回收率和原料气处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评价碳分子筛的吸附分离性能,在四塔变压吸附装置上进行了CH4/N2混合气浓缩分离试验,研究了BM1404碳分子筛对不同浓度的CH4/N2混合气的提浓效果,以及不同吸附时间、成品气排气流量对CH4浓度、回收率和原料气处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为150 s,成品气排气流量为4.20 m L/min时,分离效果最佳,可以将煤层气中的CH4含量从35%提浓到68.10%,回收率达到67.30%;BM1404碳分子筛是一种适于CH4/N2混合气变压吸附分离的吸附剂,可以将体积分数18%甲烷直接提浓到45.25%,将体积分数35%甲烷平均提浓到68.10%,将体积分数71%甲烷平均提浓到86.80%,对低中高浓度煤层气均有较佳的浓缩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BM1404碳分子筛 变压吸附 CH4/n2浓缩分离
下载PDF
递归分布表示与N_组分分离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安石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介绍数据的递归分布表示同时,以N_组分混合物分离方法为模型,构造及分析了它的递归分布表示,实现了分离方法的递归算法,并与矩阵-子列式分离方法的实现作了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比较.
关键词 递归分布表示 n-组分分离 算法
下载PDF
神府丝炭制备分离CH_4/N_2的炭分子筛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德超 杨志远 +2 位作者 刘娇萍 廖宏斌 杨根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2-86,共5页
以神府煤丝炭(SFF)为原料,采用炭化-KOH活化-苯气相碳沉积方法制备用于变压吸附分离CH_4/N_2所用的成型炭分子筛(FCMS),活化过程的最优条件为:碱炭质量比=3∶1,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90 min;碳沉积过程最优条件为:碳沉积温度为800... 以神府煤丝炭(SFF)为原料,采用炭化-KOH活化-苯气相碳沉积方法制备用于变压吸附分离CH_4/N_2所用的成型炭分子筛(FCMS),活化过程的最优条件为:碱炭质量比=3∶1,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90 min;碳沉积过程最优条件为:碳沉积温度为800℃,碳沉积时间为5 min,苯流率为3 m L/min,在此条件下,FCMS的碘吸附值和比表面积分别为985.23 mg/g和1 195.52 m2/g,微孔孔容占63.18%。利用FCMS进行了CH_4和N_2吸附量测试和Langmuir吸附模型的拟合,得出CH_4为强吸附组分,CH_4/N_2在FCMS上的分离系数为2.50。单塔穿透实验表明,CH_4在FCMS上的穿透时间延迟了171 s,证实了FCMS吸附甲烷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分子筛 变压吸附 CH_4/n_2分离 穿透实验 分离系数
下载PDF
煤层气回收及CH_4/N_2分离PSA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杨江峰 赵强 +2 位作者 于秋红 董晋湘 李晋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3-801,共9页
我国煤层气蕴藏丰富,在面临能源危机时代煤层气可作为天然气能源的有效补充。本文介绍了低浓煤层气回收即CH4/N2分离几种常见技术:低温技术、水合物技术、溶解技术、膜分离和变压吸附技术(PSA)的分离原理、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现状,并分析... 我国煤层气蕴藏丰富,在面临能源危机时代煤层气可作为天然气能源的有效补充。本文介绍了低浓煤层气回收即CH4/N2分离几种常见技术:低温技术、水合物技术、溶解技术、膜分离和变压吸附技术(PSA)的分离原理、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现状,并分析了各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多孔材料,如活性炭、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和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等对CH4/N2吸附分离效果的研究进展,由于MOFs材料的吸附性能随温度或压力的改变出现飞跃,预示了其在PSA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CH4/n2分离 变压吸附 吸附材料 金属有机骨架
下载PDF
煤层气提纯用碳分子筛的研制及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进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145,共5页
以无烟煤为原料,采用一步炭化-气相碳沉积工艺制备了煤层气提纯用碳分子筛,研究了碳沉积时间对碳分子筛分离性能的影响。用CO2吸附(273 K)和电子天平分别对样品的孔结构参数和气体吸附能力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变压吸附装置对样品的CH4/N2... 以无烟煤为原料,采用一步炭化-气相碳沉积工艺制备了煤层气提纯用碳分子筛,研究了碳沉积时间对碳分子筛分离性能的影响。用CO2吸附(273 K)和电子天平分别对样品的孔结构参数和气体吸附能力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变压吸附装置对样品的CH4/N2混合体系的分离性能,并和商品碳分子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碳沉积时间为60 min时,制备的碳分子筛性能较好,经济性最优,验证了0.4~0.7 nm的孔结构是影响碳分子筛表现出CH4/N2位阻效应的主要因素,同时发现0.8~1.5 nm的孔及总孔孔容是影响碳分子筛处理原料气能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碳分子筛 变压吸附 碳沉积 无烟煤 CH4/n2分离
下载PDF
PDMS/PVDF复合膜分离VOC/N_2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秋 周浩力 +1 位作者 刘公平 金万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1,共7页
采用涂布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膜,并用于VOC/N2体系(正己烷/N2、环己烷/N2、正庚烷/N2二元混合气体)的分离,系统地考察了原料气浓度、原料气流速、操作温度对PDMS/PVDF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采用涂布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膜,并用于VOC/N2体系(正己烷/N2、环己烷/N2、正庚烷/N2二元混合气体)的分离,系统地考察了原料气浓度、原料气流速、操作温度对PDMS/PVDF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原料气浓度的升高、流速的增大,VOC的渗透率及选择性均增大,而随着操作温度的升高,VOC的渗透率和选择性有所降低.连续运行三个月,膜分离性能稳定,正庚烷的渗透率为1.2×10-6 mol/(s·m2·Pa),选择性可达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PVDF复合膜 VOC/n2分离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CH_4/N_2吸附模型拟合效果比较及吸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德超 杨志远 +2 位作者 刘娇萍 廖宏斌 李智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2-199,共8页
为给煤层气中甲烷与氮气的变压吸附分离提供相关的模型和热力学数据,采用静态体积法测试了温度298.15、313.15、328.15 K时,CH4/N2在自制炭分子筛上的吸附量,使用Langmuir等9个吸附模型对吸附量进行了非线性拟合,通过比较各吸附模型的... 为给煤层气中甲烷与氮气的变压吸附分离提供相关的模型和热力学数据,采用静态体积法测试了温度298.15、313.15、328.15 K时,CH4/N2在自制炭分子筛上的吸附量,使用Langmuir等9个吸附模型对吸附量进行了非线性拟合,通过比较各吸附模型的拟合精度,得出最优化体积填充模型DA拟合效果最好,经验方程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最差,Langmuir、Sips和Toth等模型拟合效果适中,同种模型对于N_2的拟合程度好于CH_4。同时对各模型的拟合参数进行了分析,BET方程不适合描述CH_4、N_2在该炭分子筛上的吸附,Langmuir、Toth、E-L等模型中饱和吸附量qm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温度变化对于N_2的饱和吸附量影响较大;E-L模型、Toth模型和Sips模型中反映吸附剂表面能量不均匀性的参数n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F-L模型中分形维数D的增大表明温度升高增加了炭分子筛表面不均一性。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该炭分子筛对于CH_4、N_2的平均等量吸附热分别为11.80、9.06 k J/mol,均属于物理吸附;随着吸附量的增大,N_2的等量吸附热变化范围大于CH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CH4/n2分离 吸附模型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变压吸附分离CH_4/N_2用沸石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志远 王德超 刘娇萍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为了实现低浓度煤层气中CH4/N2高效、经济的变压吸附分离,对变压吸附分离CH4/N2用沸石分子筛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A型和X型、离子交换型、钛硅分子筛及其他类型。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利用沸石分子筛在变压吸附分离CH4/N2中实验及研究工作,... 为了实现低浓度煤层气中CH4/N2高效、经济的变压吸附分离,对变压吸附分离CH4/N2用沸石分子筛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A型和X型、离子交换型、钛硅分子筛及其他类型。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利用沸石分子筛在变压吸附分离CH4/N2中实验及研究工作,认为研究重点应放在提高沸石分子筛的吸附量及稳定性方面,同时展望了沸石分子筛在变压吸附分离煤层气CH4/N2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分子筛 CH4/n2分离 变压吸附 煤层气
下载PDF
活性炭的微孔结构对其选择性吸附CH_4/N_2混合气中CH_4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艳敏 徐绍平 +3 位作者 王吉峰 刘万祝 肖荣林 欧阳少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4,共6页
活性炭因其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和吸附容量已被广泛应用于CH4/N2的吸附分离研究,影响活性炭选择吸附性和吸附容量的主要物理参数之一是其微孔结构,准确地表征活性炭的微孔结构并阐明其与活性炭选择性吸附CH4/N2混合气中CH4的内在联系... 活性炭因其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和吸附容量已被广泛应用于CH4/N2的吸附分离研究,影响活性炭选择吸附性和吸附容量的主要物理参数之一是其微孔结构,准确地表征活性炭的微孔结构并阐明其与活性炭选择性吸附CH4/N2混合气中CH4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为此,结合常温气体吸附法和分子探针技术,采用吸液驱气法表征了6种活性炭的微孔孔径分布,结合动态法测量得到CH4/N2分离因子,并借此分析了活性炭的微孔结构对其选择性吸附CH4/N2混合气中CH4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77K条件下N2吸附法测试结果相比,吸液驱气法能够测量到活性炭中更小尺寸的孔;②活性炭样品微孔孔径分布不同,其CH4/N2分离因子也不相同;③活性炭孔径小于0.48nm的微孔对其选择性吸附混合气CH4/N2中的CH4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认为,吸液驱气法可为研发吸附分离CH4/N2的吸附剂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液驱气 微孔孔径分布 动态法 CH4 n2分离 吸附
下载PDF
MIL-101(Cr)/GO复合吸附剂的O2/N2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洋 夏潇潇 +1 位作者 谭媛元 李松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变压吸附(PSA)制取O2的核心是吸附剂.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MOFs)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吸附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IL-101(Cr)/氧化石墨烯(GO).结果表明,MIL-101(Cr)/GO-15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3486m2·g-1)和更大的孔体... 变压吸附(PSA)制取O2的核心是吸附剂.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MOFs)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吸附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IL-101(Cr)/氧化石墨烯(GO).结果表明,MIL-101(Cr)/GO-15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3486m2·g-1)和更大的孔体积(2.39cm3·g-1),因此也表现出更高的O2吸附量(0.54mmol·g-1).进一步根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预测了其在O2/N2体积比为1:4混合气体中的O2/N2选择性为1.2,相比MIL-101(Cr)提高了17.65%.同时,MIL-101(Cr)/GO-15的循环利用性能更佳,经过三次O2吸脱附循环后,依然拥有高达80%的O2吸附量,具有较好的循环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n2分离 金属有机骨架 MIL-101(Cr)/GO 循环再生性能
原文传递
Fuzzy拓扑空间中分离性的一点注记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玉英 宣立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9-43,共5页
在Fuzzy拓扑空间中引入了N-T0,N-T1分离性概念,这不仅使分明的T0,T1拓扑空间分别成为N-T0,N-T1拓扑空间的特款,而且揭示了在Fuzzy拓扑空间中的T0,T1分离性与层次分离性(T-1),N-T0,N-T1间的分解关系.文中还讨论了这两个分离性的性质.
关键词 FUZZY拓扑空间 n-T0分离 n-T1分离 远域 层次分离 整体分离 n-T0空间 n-T1空间
下载PDF
ZIF-78膜的制备及其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静 徐荣 +4 位作者 姜伟华 陈若愚 钟璟 黄维秋 顾学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3-850,共8页
采用反应晶种合成方法,在ZnO撑体(锌源)上制备ZIF-78膜,用XRD,TGA,SEM对合成的粉末和膜进行表征。将制备完整的ZIF-78/ZnO膜用于油气分离实验,考察了操作压力,进料浓度,操作温度及切割比对ZIF-78膜分离n-C6H1gN2体系性能的影... 采用反应晶种合成方法,在ZnO撑体(锌源)上制备ZIF-78膜,用XRD,TGA,SEM对合成的粉末和膜进行表征。将制备完整的ZIF-78/ZnO膜用于油气分离实验,考察了操作压力,进料浓度,操作温度及切割比对ZIF-78膜分离n-C6H1gN2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膜的分离因子随进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分别在0.06MPa、20℃和切割比θ=0.2时达到最大值;膜的渗透系数均随操作压力、进料浓度、操作温度和切割比的增加而增大。实验研究了烷烃(C5~C7)/N2模拟油气体系在不同压力下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操作温度20℃,操作压力0.06MPa,进料浓度30%(V)的条件下,n-C5H1JN2、n-C6H1VN2和n-C7H16/N2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45、2.27和2.13,渗透性分别为9.20×10^-8、6.22×10^-8。3.96×10^-8mol.(m^2.S.P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78/ZnO膜 烷烃(C5~C7)/n2分离 油气回收 操作条件
下载PDF
基于玉米秸秆的氮掺杂多孔碳制备及其对CO_(2)吸附和CO_(2)/N_(2)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涛 王彬彬 李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4-180,共7页
为解决大气中日益增加的CO_(2)含量问题,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和KOH活化处理,通过控制KOH活化强度,制备出一系列具有发达孔道结构的氮掺杂多孔碳样品(CPH-0,CPH-0.5,CPH-1)。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表征、N2吸-脱附等温线测试... 为解决大气中日益增加的CO_(2)含量问题,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和KOH活化处理,通过控制KOH活化强度,制备出一系列具有发达孔道结构的氮掺杂多孔碳样品(CPH-0,CPH-0.5,CPH-1)。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表征、N2吸-脱附等温线测试及元素分析,获得多孔碳孔道结构发展、N含量与KOH活化强度的关系。通过CO_(2)吸附测试分析可知,多孔碳的CO_(2)吸附量在低压(<15 kPa)时受N含量影响,在常压(100 kPa)下由超微孔(<1 nm)孔体积决定。样品CPH-0的N含量最多,在低压范围表现出优异的CO_(2)吸附能力。样品CPH-0.5的超微孔孔体积最大,在25°C,100 kPa条件下,对CO_(2)的吸附量可达3.97 mmol/g,同时还表现出较好的CO_(2)/N_(2)选择性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该法制备的多孔碳在CO_(2)吸附和CO_(2)/N_(2)分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多孔碳 水热碳化 KOH活化 CO_(2)吸附 CO_(2)/n_(2)分离
下载PDF
用于CO2/N2分离的氧化石墨烯量子点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彦晶晶 陈丙晨 +1 位作者 白云翔 张春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94,共5页
将氧化石墨烯量子点(GOQDs)引入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分散性能和界面结合性能的PEBA/GOQDs混合基质膜,研究了GOQDs添加量对混合基质膜理化性质及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QDs可均匀分散在PEBA聚... 将氧化石墨烯量子点(GOQDs)引入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分散性能和界面结合性能的PEBA/GOQDs混合基质膜,研究了GOQDs添加量对混合基质膜理化性质及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QDs可均匀分散在PEBA聚合物基质中,提高了混合基质膜的力学性能;GOQDs含有大量的羟基和羧基,亲和能力强,对CO2有强吸附作用,显著提高了混合基质膜的CO2/N2渗透性能。当GOQDs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时,PEBA/GOQDs混合基质膜的CO2渗透系数为184.32Barrer,CO2/N2选择性达到了63.56,与纯PEBA膜相比分别提高了241%和2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量子点 聚醚嵌段共聚酰胺 混合基质膜 CO2/n2分离
下载PDF
Sr改性椰壳炭吸附分离CH_4/N_2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东祝 李坚 +3 位作者 王洪明 郭连杰 何洪 梁文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0-173,共4页
针对甲烷气体(煤矿乏风瓦斯)的富集与分离,研究Sr改性椰壳炭在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过程中的性能。结果表明:1)Sr改性椰壳炭的比表面积明显减小,主要是由于Sr在椰壳炭表面的负载导致孔道堵塞和高温焙烧产生的孔道坍塌;2)在常温变压吸附测... 针对甲烷气体(煤矿乏风瓦斯)的富集与分离,研究Sr改性椰壳炭在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过程中的性能。结果表明:1)Sr改性椰壳炭的比表面积明显减小,主要是由于Sr在椰壳炭表面的负载导致孔道堵塞和高温焙烧产生的孔道坍塌;2)在常温变压吸附测试中,Sr改性椰壳炭对CH4的吸附量急剧降低,Sr(NO3)2改性椰壳炭下降了62%,SrCO3改性椰壳炭下降了67%,分离系数也由原来的4.7分别下降至3.0和2.7;3)在程序升温脱附测试中,Sr改性椰壳炭对CH4和N2的吸附峰都减弱,但S(CH4)/S(N2)从1.0升至3.2和4.4;4)Sr改性椰壳炭适合变温吸附分离CH4/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Sr改性 CH4/n2分离 变压吸附 程序升温脱附
下载PDF
核桃壳活性炭炭化条件及其对CH_4/N_2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玉德 潘红艳 +2 位作者 林倩 郑蓓蕾 赵敏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6,共6页
研究不同炭化条件对核桃壳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探讨其与CH4/N2吸附分离性能的关系。利用N2吸附等温线、FT-IR和Boehm滴定法测定活性炭的孔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质,扫描电镜分析形貌结构,ASAP2020M型物理吸附仪测定活性炭... 研究不同炭化条件对核桃壳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探讨其与CH4/N2吸附分离性能的关系。利用N2吸附等温线、FT-IR和Boehm滴定法测定活性炭的孔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质,扫描电镜分析形貌结构,ASAP2020M型物理吸附仪测定活性炭对CH4/N2等温吸附线。结果表明,炭化温度250℃、炭化时间60 min时,制备所得活性炭AC-T250具有较大BET比表面积(1 786.68 m2/g)、微孔孔容(0.534 cm3/g),以及较大表面总碱量,使其对CH4吸附量提高,在100 k Pa,298 K时CH4吸附量达1.2185 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核桃壳 炭化 CH4/n2分离
原文传递
用于CH_4/N_2分离的高效活性炭制备及其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林 杨颖 +2 位作者 刘程琳 李平 于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9-458,494,共11页
以椰壳为活性炭原材料,通过高温炭化、对KOH活化条件进行优化,制备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采用CO_2二次活化提高微孔材料对CH_4/N_2的吸附选择性,研制出高效吸附分离CH_4/N_2的椰壳活性炭。采用磁悬浮热天平测量了303~363K、0~1 000kPa下... 以椰壳为活性炭原材料,通过高温炭化、对KOH活化条件进行优化,制备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采用CO_2二次活化提高微孔材料对CH_4/N_2的吸附选择性,研制出高效吸附分离CH_4/N_2的椰壳活性炭。采用磁悬浮热天平测量了303~363K、0~1 000kPa下CH_4和N_2在所制备的高效椰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采用Toth模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获得模型参数和吸附热等动力学参数。建立等温、无动量损失的双分散二级孔结构扩散模型,采用稀释穿透曲线法研究了CH_4和N_2在此高效椰壳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最后,通过固定床吸附分离CH_4/N_2的实验,研究了椰壳活性炭动态吸附分离CH_4/N_2机理,为优化设计CH_4/N_2吸附分离过程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基活性炭 CH4/n2分离 吸附平衡 吸附动力学 非常规天然气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Ni_(x)/Mg_(1-x)-MOF-74 for highly efficient CO_(2)/N_(2) separation
19
作者 ZHANG Xin LI Guoqiang +7 位作者 HONG Mei BAN Hongyan YANG Lixia LIU Xingchen LI Feng Ekaterina Vladimirovna Matus LI Congming LI Lei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5-1758,共14页
To enhance the separation selectivity of Mg-MOF-74 towards CO_(2) in a CO_(2)/N_(2) mixture,a series of Mg-MOF-74 and Ni_(x)/Mg_(1-x)-MOF-74 adsorbents were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synthesis in this paper.It was foun... To enhance the separation selectivity of Mg-MOF-74 towards CO_(2) in a CO_(2)/N_(2) mixture,a series of Mg-MOF-74 and Ni_(x)/Mg_(1-x)-MOF-74 adsorbents were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synthesis in this paper.It was found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g-MOF-74 for CO_(2) could be effectively increased by optimizing the amount of acetic acid.On this basis,the bimetal MOF-74 adsorbent was prepared by metal modification.The multi-component dynamic adsorption penetration analysis was utilized to examine the CO_(2)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CO_(2)/N_(2) selectivity of the diverse adsorbent materia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0.11/Mg0.89-MOF-74 showed a CO_(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7.02 mmol/g under pure CO_(2) atmosphere and had a selectivity of 20.50 for CO_(2)/N_(2) under 15% CO_(2)/85%N_(2) conditions,which was 10.2% and 18.02% higher than that of Mg-MOF-74 respectively.Combining XPS,SEM and N_(2)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it was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 of the more stable unsaturated metal sites Ni into the Mg-MOF-74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metals.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simul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modulated th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strength and gradient of the material,which wa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adsorption of CO_(2) molecules with small diameters and large quadrupole moment.In addition,the Ni0.11/Mg0.89-MOF-74 showed commendable cyclic stability,underscoring its promising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capture Mg-MOF-74 CO_(2)/n_(2)separation adsorption breakthrough curv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1吸附分离CH_4/N_2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素英 韩新华 +3 位作者 曹运祥 高荔 孙道峰 阎子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48,共6页
以均苯三甲酸为配体,与金属离子Cu^(2+)自组装得到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1),并借助N2吸附-脱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SEM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气体吸附仪测量了CH4和N2的吸附等温线,采用克-克(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 以均苯三甲酸为配体,与金属离子Cu^(2+)自组装得到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1),并借助N2吸附-脱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SEM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气体吸附仪测量了CH4和N2的吸附等温线,采用克-克(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CH_4的吸附热,并运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来计算HKUST-1对CH_4/N_2的分离因子。结果表明:在0℃、101.325kPa和25℃、101.325kPa的条件下,HKUST-1的CH_4吸附量分别为25.1cm^3/g和15.2cm^3/g,N_2吸附量分别为8.0cm^3/g和3.9cm^3/g,所制备的HKUST-1对CH_4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HKUST-1对CH_4/N_2的选择性分离因子为6.8,对CH_4/N_2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HKUST-1对CH_4的吸附热为20kJ/mol左右,与分子筛类吸附剂相比吸附热较小,易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CH4/n2分离 吸附等温线 吸附热 分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