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8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568
1
作者 徐阳春 沈其荣 冉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96,共8页
通过设置在江苏省句容农科所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免耕及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1 6年 32茬稻—麦水旱轮作后 ,表土层 ( 0~ 5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比亚表层 ( 5~ 1 0cm)分别... 通过设置在江苏省句容农科所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免耕及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1 6年 32茬稻—麦水旱轮作后 ,表土层 ( 0~ 5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比亚表层 ( 5~ 1 0cm)分别高 2 7.5 %、43.6%和1 1 %。与常规耕翻相比长期免耕处理表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 5 .4%和 45 .4% ,而微生物生物量磷无明显变化规律 ;亚表层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免耕与耕翻两种耕作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尽管各施肥处理施用的氮、磷、钾数量完全相等 ,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却因肥料种类的不同而异。综合 0~ 5和 5~ 1 0cm土层 ,微生物生物量碳、磷为 :猪粪 +化肥 >秸秆 +化肥 >绿肥 +化肥 >化肥 >不施肥 ,微生物生物量氮则为 :猪粪 +化肥 >绿肥 +化肥 >秸秆 +化肥 >化肥 >不施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碱解氮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表明其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有机肥料 微生物 生物量碳 微生物氮 微生物磷
下载PDF
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572
2
作者 王方浩 马文奇 +4 位作者 窦争霞 马林 刘小利 许俊香 张福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4-617,共4页
通过对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和畜禽粪便排泄参数的确定,估算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并对由此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我国畜禽养殖业共产生31.90亿t粪便,是当年工业产生固体废物的3.2倍;畜禽粪便及其中的氮... 通过对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和畜禽粪便排泄参数的确定,估算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并对由此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我国畜禽养殖业共产生31.90亿t粪便,是当年工业产生固体废物的3.2倍;畜禽粪便及其中的氮、磷纯养分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24t/hm2,N107kg/hm2和P29kg/hm2.部分地区的畜禽养殖业已经对当地环境构成了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排泄参数 氮磷耕地负荷
下载PDF
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229
3
作者 宋祥甫 邹国燕 +2 位作者 吴伟明 金千瑜 应火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89-494,共6页
采用水域浮床无土种植方法,以人工模拟池为试验场所,在池内的富营养化水体(KN和TP含量分别为2084和0248mg/L)表面种植水稻,通过水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去除水体中的N、P元素,以实现变废为宝,净化水质,并... 采用水域浮床无土种植方法,以人工模拟池为试验场所,在池内的富营养化水体(KN和TP含量分别为2084和0248mg/L)表面种植水稻,通过水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去除水体中的N、P元素,以实现变废为宝,净化水质,并使水体产生良性循环.研究表明,在水深14m左右,水面的浮床覆盖率分别为20%、40%、60%条件下,通过水稻自分蘖至成熟历时84天的处理,对全池水体中KN的净去除率分别为290%、498%和587%,TP的净去除率分别为321%、420%和491%.试验结果为利用浮床陆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浮床 富营养化 水体污染 污染治理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23
4
作者 王伟妮 鲁剑巍 +2 位作者 何予卿 李小坤 李慧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5-653,共9页
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了3种肥料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 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了3种肥料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两种肥料配施。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改善部分米质性状,如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稻谷长宽比和精米直链淀粉含量;氮、磷肥的施用还可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降低青米率。施用氮、磷、钾肥后,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每100kg籽粒养分需求量显著增加,而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养分稻谷生产效率显著下降,且3种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氮、磷、钾肥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当肥料用量处于低中水平时,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肥料用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最大的交互作用分别是氮钾、氮磷和磷钾互作。总体来看,肥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应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磷、钾肥 互作效应 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利用
下载PDF
不同放牧率对草原植物与土壤C、N、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1
5
作者 李香真 陈佐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0-98,共9页
本文研究不同放牧率对草原植物土灌系统中C、N、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区地上生物量和0~60m土层的总根量显著大于各放牧处理(P<0.01),而放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区和1.33只羊/hm2处理植物的C含量显著大于... 本文研究不同放牧率对草原植物土灌系统中C、N、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区地上生物量和0~60m土层的总根量显著大于各放牧处理(P<0.01),而放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区和1.33只羊/hm2处理植物的C含量显著大于4只羊/hm2和6.67只羊/hm2,而后两个处理的N、P含量较高。4只羊/hm2处理的C/N和C/P最小。6.67只羊/hm2处理已使根系和根系中的N素明显向表层聚集。对照区0~10cm土层土壤有机C含量显著大于各放牧处理,而各放牧处理间差异则不显著。土壤有机C,N含量与报系生物量成显著正相关。0~10cm土层中无机N在4只羊/hm2处理中最大。土壤微生物量C、P含量在6.67只羊/hm2处理中显著降低,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中4只羊和6.67只羊/hm2处理的微生物N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率 土壤-植物系统 羊草小禾草草原
下载PDF
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9
6
作者 韩新忠 朱利群 +2 位作者 杨敏芳 俞琦 卞新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92-2199,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0、1500、3000、4500、6000kg.hm-2)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水稻分蘖数、株高、SPAD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对照),但是未全部达到显著性差异;5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0、1500、3000、4500、6000kg.hm-2)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水稻分蘖数、株高、SPAD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对照),但是未全部达到显著性差异;50%秸秆还田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理论增产10.2%,实际增产9.0%;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50%秸秆还田处理对微生物量碳、氮的提高作用最明显(P<0.05),分别较对照提高46.0%和90.0%;25%和50%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25%、50%和75%秸秆还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提高9.3%、12.1%和8.5%(P<0.05);与对照相比,50%秸秆还田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20.3%(P<0.05)。鉴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长期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影响的复杂性,合理秸秆还田量的选择还需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家庭赋权方案对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5
7
作者 张旭 任蔚虹 泮燕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对提高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及照顾准备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7月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6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对提高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及照顾准备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7月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6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3名,对照组31名。试验组接受家庭赋权方案干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应用脑卒中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评估问卷和照顾者准备度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主要照顾者综合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和照顾者准备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综合照顾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照顾者准备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赋权方案能有效提高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综合照顾能力及照顾准备度,使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在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中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赋权方案 卒中 主要照顾者 综合照顾能力 n n准备度
原文传递
洞庭湖湿地土壤碳、氮、磷及其与土壤物理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28
8
作者 彭佩钦 张文菊 +2 位作者 童成立 仇少君 张文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72-1878,共7页
以洞庭湖3类典型湿地的8个土壤剖面为代表,研究了土壤碳、氮、磷,微生物量碳、氮、磷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为19.63~50.20g·kg-1,微生物量碳为424.63~1597.36mg·kg-1,微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 以洞庭湖3类典型湿地的8个土壤剖面为代表,研究了土壤碳、氮、磷,微生物量碳、氮、磷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为19.63~50.20g·kg-1,微生物量碳为424.63~1597.36mg·kg-1,微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为3.17%~4.82%;土壤表层全氮1.85~4.45g·kg-1,微生物量氮57.90~259.47mg·kg-1,微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3.13%~6.42%;土壤表层微生物量磷含量顺序为:湖草洲滩地(200.99mg·kg-1)>垦殖水田(163.27mg·kg-1)>芦苇洲滩地(24.16mg·kg-1),微生物量磷占全磷的比例为1.09%~11.20%;土壤表层容重0.65~1.04g·cm-3;土壤表层粘粒(<0.001mm)26.24%~39.48%.土壤表层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的含量,湖草洲滩地>垦殖水田>芦苇洲滩地.土壤表层微生物量碳,垦殖水田和湖草洲滩地接近,而大于芦苇湿地;土壤表层容重,芦苇洲滩地>垦殖水田>湖草洲滩地;土壤表层<0.01mm、<0.001mm粘粒,湖草洲滩地、芦苇洲滩地>垦殖水田.湿地土壤剖面中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容重以及微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微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微生物量磷占全磷的比例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至一定深度稳定,而土壤全磷在剖面上下的差异很小.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容重与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氮、磷之间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湿地土壤<0.001mm粘粒与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呈极显著对数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 容重 粘粒 土壤剖面
下载PDF
不同供氮方式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4
9
作者 秦艳青 李春俭 +2 位作者 赵正雄 武雪萍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6-442,共7页
2005年5月至9月在云南玉溪采用田间试验和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2个施氮水平对烤烟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 120 kg/hm2的烟株在打顶以后以吸收土壤氮为主;施N52.5 kg/hm2的烟株在团棵期以后以吸收... 2005年5月至9月在云南玉溪采用田间试验和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2个施氮水平对烤烟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 120 kg/hm2的烟株在打顶以后以吸收土壤氮为主;施N52.5 kg/hm2的烟株在团棵期以后以吸收土壤氮为主,该施氮量能够保证烟株从移栽至打顶(即移栽后60 d)阶段的生长需要。但与施N 120 kg/hm2相比,植株氮素营养略有不足,烟株各部位及整株的干物重和氮素积累量略有降低;各时期干物重的分配比例没有区别。另外,打顶期和成熟期,两施氮处理植株所吸收的肥料氮绝对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施氮量越高,吸收量也越大。同时,施氮量越多,各个时期各部位和整株中肥料氮的比例越大,且均在团棵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施氮越多,下降幅度越小。两处理植株都呈现肥料氮比例随叶位上升而减少的规律,施氮量越高,部位间差异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烤烟 优化施肥
下载PDF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构间的关系 被引量:77
10
作者 毕思玮 刘树祥 《无机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3-426,共4页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构间的关系毕思玮*刘树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曲阜273165)关键词: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Ⅱ)稳定常数抗菌活性实验部分将10mmol氨基酸和0.56...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构间的关系毕思玮*刘树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曲阜273165)关键词: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Ⅱ)稳定常数抗菌活性实验部分将10mmol氨基酸和0.56g(10mmol)KOH溶于热的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水杨醛 席夫碱 抗菌活性 铜配合物
下载PDF
超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吸收、分配与运转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4
11
作者 韩燕来 介晓磊 +5 位作者 谭金芳 郭天财 朱云集 王晨阳 夏国军 刘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08-915,共8页
在小麦超高产攻关试验田内,研究 产9405kg.hm^-2的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分配与运转规律,结果表明: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三种养分均出现在分蘖初期,第二峰值氮磷出现... 在小麦超高产攻关试验田内,研究 产9405kg.hm^-2的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分配与运转规律,结果表明: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三种养分均出现在分蘖初期,第二峰值氮磷出现在起身期,钾则出现在拔节期;植株对三种养分的吸收速率呈多峰曲线型变化,其养分吸收的最大速率期、氮,钾出现在返青-孕穗末期,磷出现在返青-扬花期;小麦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吸收分配 运转规律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氮磷化学计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12
作者 刘超 王洋 +1 位作者 王楠 王根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05-1216,共12页
因化学功能的耦合和元素的不可替代性,植物对N、P的需求和利用存在严格的比例。植物N、P化学计量在不同功能群、生长地区、生长季、器官之间以及环境梯度下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多数研究从N、P浓度、N:P及N、P间异速指数等角度分析了植... 因化学功能的耦合和元素的不可替代性,植物对N、P的需求和利用存在严格的比例。植物N、P化学计量在不同功能群、生长地区、生长季、器官之间以及环境梯度下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多数研究从N、P浓度、N:P及N、P间异速指数等角度分析了植物化学计量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具体数值。为增进对植物响应全球变化的理解,该文综述了N、P化学计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拟重点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关系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稳态 n P 植物功能群
原文传递
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4
13
作者 周录英 李向东 +2 位作者 汤笑 林英杰 李宗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68-2474,共7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花生分别单独施用氮、磷、钾肥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积累量,以施N300...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花生分别单独施用氮、磷、钾肥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积累量,以施N300~450kg.hm-2、施P5O2150~225kg.hm-2、施K2O300~450kg.hm-2的效果最显著;对叶片光合性能的改善,氮肥的作用主要在前期,磷在中后期,钾肥前后期比较一致.施肥可显著提高花生荚果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花生产量显著提高,施磷、钾肥以中等施肥量(P5O2150kg.hm-2、K2O300kg.hm-2)花生产量最高,钾肥的增产作用大于氮、磷肥.少量施用磷、钾肥(P2O575kg.hm-2、K2O150kg.hm-2)可显著增加花生籽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少量施用氮肥(N150kg.hm-2)可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大量施用氮肥(N450kg.hm-2)才可显著增加脂肪含量;磷肥对提高籽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效果明显,氮肥对增加蛋白质含量作用较大,钾肥主要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施用氮、磷、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的赖氨酸、蛋氨酸和油酸、亚油酸含量,提高油酸/亚油酸比值,从而改善花生营养品质,延长花生制品的货价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氮、磷、钾肥 生理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氮肥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6个群落优势种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9
14
作者 宾振钧 王静静 +4 位作者 张文鹏 徐当会 程雪寒 李柯杰 曹德昊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1-237,共7页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氮肥添加试验,研究6个群落优势种在不同施氮(N)水平下叶片碳(C)、N、磷(P)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6个物种叶片N、P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黄花棘豆(...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氮肥添加试验,研究6个群落优势种在不同施氮(N)水平下叶片碳(C)、N、磷(P)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6个物种叶片N、P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最高,为24.5和2.51 g·kg–1,其叶片N含量低于而P含量高于我国其他草地的豆科植物;其余5个物种叶片N、P质量浓度分别为11.5–18.1和1.49–1.72 g·kg–1,嵩草(Kobresia myosuroides)叶片N含量最低,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叶片P含量最低,与我国其他区域的研究结果相比,其叶片N和P含量均低于我国其他草地非豆科植物。随氮素添加量的增大,6种群落优势种叶片的C和P含量保持不变;其他5种植物叶片N含量显著增加,黄花棘豆叶片N含量保持不变。未添加氮肥时,6种植物叶片N:P为7.3–11.2,说明该区植物生长更多地受N限制。随N添加量的增加,除黄花棘豆外,其他5种植物叶片N:P大于16,表现为植物生长受P限制。综合研究表明,青藏草原高寒草甸植物叶片N含量较低,植物受N影响显著,但不同物种对N的添加反应不同,豆科植物黄花棘豆叶片对N添加不敏感,其他5个物种叶片全N含量随着N添加量的升高而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甸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群落优势种 生态化学计量学 氮肥添加 n P
原文传递
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特点 被引量:97
15
作者 齐文增 陈晓璐 +7 位作者 刘鹏 刘惠惠 李耕 邵立杰 王飞飞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6,共11页
探讨超高产夏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为制定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在大田条件下,以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结果表明... 探讨超高产夏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为制定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在大田条件下,以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结果表明,超高产夏玉米DH661在成熟期内整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为33475.53 kg/hm2、369.76 kg/hm2、117.85 kg/hm2、285.78 kg/hm2,均显著高于ZD958,较ZD958分别高15.82%、23.72%、32.17%、21.89%。超高产夏玉米DH661的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在叶片和茎秆中的分配比例均低于ZD958,而籽粒和根系中的分配比例高于ZD958,因而具有较高的养分收获指数与偏生产力。整个生育期内,DH661各器官的养分吸收速率均显著高于ZD958,具有较高的养分吸收效率;茎、叶及根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在灌浆期前保持较高水平,之后下降较快,而籽粒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于灌浆期后增加较快。吐丝期后,DH661仍能吸收积累较多的养分,因此吐丝后适当追肥对于超高产夏玉米灌浆期养分充足供应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夏玉米 干物质 氮、磷、钾养分
下载PDF
Nitrogen Balance and Loss in a Greenhouse Vegetable System in Sou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92
16
作者 MIN Ju ZHAO Xu SHI Wei-Ming XING Guang-Xi ZHU Zhao-L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64-472,共9页
High rates of fertilizer nitrogen (N) are applied in greenhouse vegetable fields in southeastern China to maximize production;however,the N budgets of such intensive vegetable production remain to be explored.The goal... High rates of fertilizer nitrogen (N) are applied in greenhouse vegetable fields in southeastern China to maximize production;however,the N budgets of such intensive vegetable production remain to be explored.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nnual N balance and loss in a greenhouse vegetable system of annual rotation of tomato,cucumber,and celery at five N (urea) application rates (0,348,522,696,and 870 kg N ha-1 year-1).Total N input to the 0-50 cm soil layer ranged from 531 to 1 053 kg ha-1,and N fertilizer was the main N source,accounting for 66%-83% of the total annual N input.In comparison,irrigation water,wet deposition,and seeds in total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1% of the total N input.The fertilizer N use efficiency was only 18% under the conventional application rate of 870 kg N ha-1 and decreased as the application rate increased from 522 to 870 kg N ha-1.Apparent N losses were 196-201 kg N ha-1,of which 71%-86% was lost by leaching at the application rates of 522-870 kg N ha-1.Thus,leaching was the primary N loss pathway at high N application rates and the amount of N leached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N applied during the cucumber season.Moreover,dissolved organic N accounted for 10% of the leached N,whereas NH3 volatilization only contributed 0.1%-0.6% of the apparent N losses under the five N application rates in this greenhouse vegetabl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volatilization intensive production n input n leaching n use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 被引量:93
17
作者 杨恒山 张玉芹 +3 位作者 徐寿军 李国红 高聚林 王志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5-323,共9页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通过2009、2010年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下春玉米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通过2009、2010年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下春玉米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尤以吐丝后为甚,吐丝后干物质积累率较普通高产栽培高4.5%(2009)和3.2%(2010),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较普通高产栽培高8.5%(2009)和3.9%(2010)。超高产栽培春玉米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率为15.1%(2009)和14.9%(2010),转运量对产量贡献率为16.6%(2009)和18.5%(2010),确保了协调的源库关系。超高产栽培植株吐丝后氮、磷、钾的积累率及其对子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其中,氮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30.0%(2009)和16.3%(2010),磷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10.8%(2009)和6.0%(2010),钾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7.9%(2009)和8.2%(2010),在生育后期保持了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超高产栽培玉米茎鞘中氮、磷转运率均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叶片中氮、钾转运率低于普通高产栽培。其中,超高产栽培玉米叶片氮的转运率为41.0%(2009)和42.9%(2010),对子粒氮的贡献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超高产栽培使叶片在玉米生育后期维持了较高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春玉米 干物质 nPK养分 积累 转运
下载PDF
沈阳市公园绿地土壤养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1
18
作者 边振兴 王秋兵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4-290,共7页
本研究以沈阳市不同功能区中6个公园的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的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探讨了沈阳市绿地土壤有机质、氮、磷和钾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的变异性。结果表明,与周边非城区土壤比较,沈阳市城市绿地土壤的养分失衡,呈高度空... 本研究以沈阳市不同功能区中6个公园的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的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探讨了沈阳市绿地土壤有机质、氮、磷和钾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的变异性。结果表明,与周边非城区土壤比较,沈阳市城市绿地土壤的养分失衡,呈高度空间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市 公园 绿地土壤 养分特征 含量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中国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功能群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7
19
作者 张文彦 樊江文 +3 位作者 钟华平 胡中民 宋璐璐 王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3-509,共7页
氮(N)和磷(P)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生长、发育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而植物氮磷(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研究植物的养分利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N、P元素的系统研究将为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的限制元素及其对环境的适... 氮(N)和磷(P)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生长、发育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而植物氮磷(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研究植物的养分利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N、P元素的系统研究将为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的限制元素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以涵盖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区和青藏高原区主要草地类型的草地样带为平台,通过系统采集该样带上132个采样点的33个主要优势植物叶片,分析了中国典型草地植物叶片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样带上主要物种的N含量、P含量、N/P的均值分别为18.18±6.16 mg.g-1、1.25±0.64 mg.g-1和16.75±6.67。其中,N和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C3植物和C4植物的N、P含量无明显差异;双子叶植物、非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中生型植物的N、P含量分别高于相应的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非豆科植物、旱生型植物;C3植物、双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旱生植物的N/P分别高于相应的C4植物、单子叶植物、非禾本科植物、非豆科植物、中生植物。总之,高寒草地植物的N、P含量高于温性草地植物,但其N/P却低于温性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功能群 温性草原 高寒草原
下载PDF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86
20
作者 王晶苑 张心昱 +2 位作者 温学发 王绍强 王辉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7-1346,共10页
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和pH环境等的改变及其可能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生长点和科学研究前沿。以生态化学计量学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综述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 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和pH环境等的改变及其可能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生长点和科学研究前沿。以生态化学计量学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综述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的基本理论、最新进展、研究热点与难点,旨在促进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生态学的研究。氮沉降持续增加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加速,导致磷限制。氮沉降不但改变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比和降低土壤pH值,而且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以及影响碳氮磷分解的关键酶活性。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和无影响,其影响的差异可能来源于微生物效应的不同。叶片在凋落前有显著的氮磷养分回收,但是根无明显的养分回收,造成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DNA/RN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将促进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化学计量比改变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磷限制 分解 C n P计量比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