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知识服务的技术平台 被引量:54
1
作者 曾民族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从科技环境的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的推动和科技信息资源的演变等方面 ,论述了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介绍了美国、欧盟等科技先进国家构建 2 1世纪科技基础设施的动向及其可资借鉴的经验 ;探索了面向知识服务的基本模... 从科技环境的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的推动和科技信息资源的演变等方面 ,论述了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介绍了美国、欧盟等科技先进国家构建 2 1世纪科技基础设施的动向及其可资借鉴的经验 ;探索了面向知识服务的基本模式和基本特征 ,提出了构建知识服务基础平台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服务 信息技术 信息服务 科技进步 科技信息资源 科研工作
下载PDF
文化记忆资源的知识融通:从异构资源元数据应用纲要到一体化本体设计 被引量:43
2
作者 夏翠娟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5,共13页
[目的/意义]探索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GLAM)中多源异构文化记忆资源跨领域跨机构的知识融通解决方法和路径。[研究设计/方法]在“元数据应用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体应用纲要”的概念,以上海图书馆手稿档案元数据... [目的/意义]探索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GLAM)中多源异构文化记忆资源跨领域跨机构的知识融通解决方法和路径。[研究设计/方法]在“元数据应用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体应用纲要”的概念,以上海图书馆手稿档案元数据应用纲要扩展为本体应用纲要为例,阐述了本体应用纲要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流程;以历史人文“数据基础设施”进一步构建了一体化本体及其知识融通模型,并验证基于本体应用纲要在一体化本体框架下的扩展以实现跨领域知识融通的方法。[结论/发现]元数据应用纲要为文化记忆资源的知识融通提供了结构化数据储备,本体应用纲要兼顾了特定资源类型的个性化需求,一体化本体的知识融通模型则用于保证知识建模的统一性和知识表示的一致性。[创新/价值]基于多种本体应用纲要的一体化本体设计方法和关联数据与知识图谱技术结合后,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组织方法,为跨机构跨领域的知识融通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应用纲要 知识融通 文化记忆 数字人文 数据基础设施
下载PDF
海绵城市理念演变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翟慧敏 程启先 +3 位作者 李书覃 张迁 夏圆向 张华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0,共7页
对各国海绵城市开发模式进行梳理,运用Citespace对海绵城市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绘制文献数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与研究关键词等科学知识图谱。结果表明:海绵城市的建设与研究进入了常态化阶段,文献数量呈现先增后缓特点;研究作者、机构... 对各国海绵城市开发模式进行梳理,运用Citespace对海绵城市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绘制文献数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与研究关键词等科学知识图谱。结果表明:海绵城市的建设与研究进入了常态化阶段,文献数量呈现先增后缓特点;研究作者、机构等均较为分散,文献关键词主要是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等;研究热点主要有风景园林、城市化、绿色基础设施,尤其是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新方向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知识图谱 CITESPACE 理念演变 可视化分析 绿色基础设施 低影响开发
下载PDF
宏观创新系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魏江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1-145,共5页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始被纳入创新研究的范畴,本文旨在从宏观层面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构筑国家创新系统和全球创新系统中的功能,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不但承担了宏观创新系统中知识扩散子系统的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始被纳入创新研究的范畴,本文旨在从宏观层面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构筑国家创新系统和全球创新系统中的功能,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不但承担了宏观创新系统中知识扩散子系统的功能,还扮演了知识基础设施的重要角色。为此,如何系统考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宏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如何构筑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宏观创新系统,成为宏观创新系统设计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国家创新系统 全球创新系统 知识基础设施
下载PDF
图书馆产生特点与演进路径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子舟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4,共6页
最初的图书馆大多是与神庙伴生的,它表征出了自身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传递出了人类超越自己的"仿神"意识。图书馆从古到今的演变,经历了从知识保存机构到社会教育工具再到知识基础设施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当今社会现实中,图书... 最初的图书馆大多是与神庙伴生的,它表征出了自身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传递出了人类超越自己的"仿神"意识。图书馆从古到今的演变,经历了从知识保存机构到社会教育工具再到知识基础设施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当今社会现实中,图书馆是体现人类平等、自由价值观的最成功的一种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史 神庙图书馆 知识保存机构 社会教育工具 知识基础设施
下载PDF
Effects of regula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on anxiety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11
6
作者 Beibei Yang Jinbao Wei +1 位作者 Peijun Ju Jinghong Chen 《General Psychiatry》 CSCD 2019年第2期59-67,共9页
Background Anxiety symptoms are common in mental diseases and a variety of physical disorders, especially in disorders related to stress. More and more basic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gut microbiota can regulate bra... Background Anxiety symptoms are common in mental diseases and a variety of physical disorders, especially in disorders related to stress. More and more basic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gut microbiota can regulate brain function through the gut-brain axis, and dysbiosis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was related to anxiety. However, there is no specific evidence to support treatment of anxiety by regula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Aims To find evidence sup porting improvement of anxiety symptoms by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Methods This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was searched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atabases: PubMed,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 OVID, Web of Knowledg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Wanfang Data, VIP databases and SinoMed. The retrieval time dated back to 25 July 2018. Then we screened research literatures based on established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Quality evaluation for each included study was done using the Cochrane risk of bias and the Jadad scale. Results A total of 3334 articles were retrieved and 21 studies were included which contained 1503 subjects. In the 21 studies, 15 chose probiotics as interventions to regulate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six chose non-probiotic ways such as adjusting daily diets. Probiotic supplements in seven studies contained only one kind of probiotic, two studies used a product that contained two kinds of probiotics and the supplements used in the other five studies included at least three kinds of probiotics. In the studies that used treatment as usual plus interventions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IRIF) as interventions (five studies), only non-probiotic ways were effective (two studies), which means 40% of studies were effective;in the studies that used IRIF alone (16 studies, 11 studies used probiotic ways and 5 studies used non-probiotic ways), 56% of studies could improve anxiety symptoms, and 80% of studies that conducted the non-probiotic interventions were effective, while 45% of studies that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ULA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XIETY SYMPTOMS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下载PDF
未来二十年,图书馆是什么模样?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建中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图书馆事业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面临转型与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图书馆正在从信息处理与服务向更广范围的学术交流与研究的方向拓展,其服务重心从面向馆内读者向回应社会(社区)...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图书馆事业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面临转型与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图书馆正在从信息处理与服务向更广范围的学术交流与研究的方向拓展,其服务重心从面向馆内读者向回应社会(社区)发展需求转变。另一方面,近二十年开放获取运动的稳步前行为图书馆向知识基础设施的方向演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未来二十年里,图书馆将在知识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科学进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者以连接、导航和创造三个关键词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第一,图书馆员要成为连接的推进者和领导者,发挥组织、协调及动员各类资源的能力;第二,图书馆员要积极参与开放科学发展的进程,并发挥其在资源管理、数据利用以及咨询服务方面的导航能力;第三,图书馆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用户创新与创造的环境,助力经济与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图书馆 图书馆转型 知识基础设施 开放获取 开放科学
下载PDF
知识基础设施视角下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网络化的知识生产及其传播实践 被引量:7
8
作者 束开荣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7,共8页
文章基于数字媒介语境,以知识基础设施为概念视角,考察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知识生产及其传播实践。研究发现:其一,商业数据库与开放存取、时间常规与可接近性构建了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作为知识基础设施的基本架构与基本特征,二者... 文章基于数字媒介语境,以知识基础设施为概念视角,考察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知识生产及其传播实践。研究发现:其一,商业数据库与开放存取、时间常规与可接近性构建了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作为知识基础设施的基本架构与基本特征,二者勾勒出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兼具商业数据库的学术知识垄断以及多元化、有限度开放存取的基本状态;其二,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在知识基础设施视域下表现为多元行动者的网络化知识生产,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在聚合机制、供求关系、量化数据三个方面形塑了中国学术知识生产的关系秩序;其三,网络化知识生产的传播实践挑战、分化并重构了学术期刊在印刷出版时代建立起来的文化权威,学术期刊积极适应数字媒介语境下的知识生产及其传播实践,为其修补文化权威提供了新的路径。从知识基础设施视角来考察学术知识生产及其传播实践,有助于拓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的理论路径,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学术社群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 学术期刊 知识基础设施 知识生产 传播实践
下载PDF
网络中心战的知识基础设施构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峻峰 张维明 +1 位作者 肖卫东 唐九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3-113,共11页
从建立网络中心战的知识基础设施、获取知识优势出发,以战场空间本体作为网络中心战的知识基础设施,提出了一种战场空间本体构建方法BOCA;应用BOCA方法构建了一个想定的空中态势本体示例以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对于相关工作进行了... 从建立网络中心战的知识基础设施、获取知识优势出发,以战场空间本体作为网络中心战的知识基础设施,提出了一种战场空间本体构建方法BOCA;应用BOCA方法构建了一个想定的空中态势本体示例以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对于相关工作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给出了结论和下一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中心战 本体 知识基础设施
原文传递
基础研究、科技基础设施与区域专利产出——基于省域高校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卓玲 梁剑莹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年第5期559-568,共10页
基础研究是区域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科技基础设施是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运用2003—2016年我国30个省区相关数据,基于经典生产函数形式,实证分析高校基础研究投入、科技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得出结论如下:从... 基础研究是区域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科技基础设施是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运用2003—2016年我国30个省区相关数据,基于经典生产函数形式,实证分析高校基础研究投入、科技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得出结论如下:从全国范围看,高校基础研究和科技知识基础设施对区域专利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科技物力基础设施则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效应,高校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对区域专利产出产生影响效应确实存在。从各地区看,基础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对不同地区专利产出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基础研究和科技物力基础设施对各地区专利产出均产生显著正向协同影响效应,且东、中部优于西部。基础研究和科技知识基础设施对各地区具有正向协同影响效应,西部影响系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科技物力基础设施 科技知识基础设施 专利产出
下载PDF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i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江 TOIVONEN Marja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6年第4期417-423,共7页
In order to find the roles of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 in the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focus on three perspectives. First, we find that KIBS possess good prerequisites to function as veh... In order to find the roles of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 in the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focus on three perspectives. First, we find that KIBS possess good prerequisites to function as vehicles in innovation distribution,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 and the facilitators of innovation in their client firms. Second, we further discuss KIBS as the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infrastructure of society in parallel with the research, educational and other public institutions. Third, we present some research policies and agenda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KIBS. It is regarded that much remains to be studied both in the use of KIBS and in their own activities, including integrating and networking the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into the client companies, the convergence of various services and closer connection with the client companies' strategy, and the national policies to connect the KIBS to the different se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research agenda
下载PDF
中国市域数字经济创新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万水 古恒宇 +1 位作者 周麟 沈体雁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文章基于2006—2020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据,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单元,对比全部创新活动,探讨了中国的数字经济创新活动时空格局特征,并从知识生产函数视角构建空间面板数据引入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 文章基于2006—2020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据,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单元,对比全部创新活动,探讨了中国的数字经济创新活动时空格局特征,并从知识生产函数视角构建空间面板数据引入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创新日益成为创新活动中的重要领域,并呈现显著的空间不平衡特征,空间集中度相对全部创新活动更高;(2)数字经济创新水平与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正向耦合关系,中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是引领数字经济创新的主要力量;(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水平受到创新要素投入和创新活动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共同作用。其中,大学、数字基础设施等非流动性要素仅对本地数字经济创新具有促进效应,而知识、人力资本等流动性要素的促进作用还会溢出到邻近城市。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国数字经济区域创新格局、完善创新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变为发展效能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 发明专利 知识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数字基础设施 外商直接投资
原文传递
数字阅读基础设施:元概念、方法论与意义场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立兵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8,共8页
作为当代阅读活动的外部环境与底层结构,数字阅读基础设施不仅涵盖互联网硬件设备、设施与物理环境,还包括数字平台的数据、程序及规范体系,且指向诸多阅读行动者间的互动互构关系。文章以基础设施倒置的研究方法,揭示出数字媒介平台并... 作为当代阅读活动的外部环境与底层结构,数字阅读基础设施不仅涵盖互联网硬件设备、设施与物理环境,还包括数字平台的数据、程序及规范体系,且指向诸多阅读行动者间的互动互构关系。文章以基础设施倒置的研究方法,揭示出数字媒介平台并非被动、中立且不可见的实践背景,其蕴藏的能动性深刻影响着阅读意义的生成模式、象征机制与时空结构,重塑了作者、读者、文本、介质等要素之间的构序法则。同时,作为数字阅读基础设施的意义冗余,其潜在的信息超载、过度联结、“信息茧房”等负面效应,将给人类知识生产的独立性与创新性带来巨大风险。如何克服数字阅读的“熵增”现象,开启知识创新的“负熵”进程,是阅读研究必须回应的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阅读 阅读实践 知识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转向 活力物质主义
下载PDF
试论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被引量:2
14
作者 申静 孙荣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3-786,共4页
通过论述知识型服务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建设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框架和发展措施。
关键词 知识型服务业 知识基础设施 知识管理 中国
下载PDF
面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集成的商务智能系统框架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旻 徐晓飞 邓胜春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95,共4页
商务智能系统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体,提出了面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集成的闭环商务智能系统框架,商务智能系统的生命周期和信息、知识在其中的作用。以及通过现有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商务智能系统,通过商务智能系统达到持续优化的方法,使... 商务智能系统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体,提出了面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集成的闭环商务智能系统框架,商务智能系统的生命周期和信息、知识在其中的作用。以及通过现有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商务智能系统,通过商务智能系统达到持续优化的方法,使用包含企业本体论、商务过程模型、元数据仓库的企业元模型和两级映射模式对集成过程中的语义一致性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智能系统 数据仓库 知识发现 信息基础设施 语义 集成
下载PDF
以开放研究为引领,推动大学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
16
作者 吴建中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2,共9页
以文化的视角研究开放科学的问题,以开放研究作为开放科学的具体实践与行为规范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研讨:第一部分讨论了《旧金山研究评估宣言》和《开放研究信息巴塞罗那宣言》等在克服学术评价偏见及封闭型专有商业数据库形成的科学鸿... 以文化的视角研究开放科学的问题,以开放研究作为开放科学的具体实践与行为规范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研讨:第一部分讨论了《旧金山研究评估宣言》和《开放研究信息巴塞罗那宣言》等在克服学术评价偏见及封闭型专有商业数据库形成的科学鸿沟等方面的作用,认为阻碍开放研究实现的不只是技术和规范的问题。第二部分聚焦研究文化,并通过分析爱丁堡大学推进研究文化的案例认为,推进开放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过程,不是靠几个工程、几场攻坚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整体推进、广泛参与,更重要的是文化变革。第三部分提出图书馆要在推进开放研究中有所作为,在对外拓展中增强合作力,在研究数据创建中提升创新力,在负责任出版中发挥领导力。图书馆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行政部门、科研团体以及各利益相关方一起,携手构建一个全面开放的知识基础设施,为学术回归公益,为学术无障碍传播作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开放研究 研究文化 知识基础设施 科学评价
原文传递
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基于中国275个城市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拉昌 赵彩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9-1488,共10页
从城市知识存量和知识基础设施2方面构建了城市知识环境指数,测度了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知识环境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知识环境指数空间格... 从城市知识存量和知识基础设施2方面构建了城市知识环境指数,测度了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知识环境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知识环境指数空间格局呈现东中西部依次下降,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及主要城市群的城市具有较高的知识环境指数;2)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因素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城市知识环境指数越高,创业活动越活跃;3)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的作用程度存在空间异质性,表现为东部城市高于中西部城市,同一地区的省会及以上级别的城市高于一般地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知识环境 创业活动 知识存量 知识基础设施 中国
下载PDF
网络安全评估工程中的知识基础设施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毛捍东 陈锋 +2 位作者 张维明 朱承 宋峻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5-90,共6页
从建立网络安全评估工程中的知识基础设施、获取知识优势出发,以网络渗透本体作为网络安全评估工程的知识基础设施,总结了网络安全评估的通用框架,提出了一种网络渗透本体构建方法NEOCA;应用NEOCA方法构建了一个想定的本体示例,说明该... 从建立网络安全评估工程中的知识基础设施、获取知识优势出发,以网络渗透本体作为网络安全评估工程的知识基础设施,总结了网络安全评估的通用框架,提出了一种网络渗透本体构建方法NEOCA;应用NEOCA方法构建了一个想定的本体示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对于相关工作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给出了结论和下一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评估 网络渗透 本体 知识基础设施
下载PDF
INTELLIGENT MECHANISM TO SUPPORT DFX ABILITIES IN AUTOMATED DESIGNER'S ENVIRONMENT
19
作者 乌兰木其 邓家堤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34-241,共6页
The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a computerized design environment to support product design practically. The authors solved this problem by taking the product life-cycle issues into consideration as more as possible durin... The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a computerized design environment to support product design practically. The authors solved this problem by taking the product life-cycle issues into consideration as more as possible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from the designer-oriented perspective of view. Design for X-abilities (DFX)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this philosophy. So the paper mainly presents the infrastructure of an intelligent DFX mechanism which is the essential part of the developed product design environment. At first the designer-oriented computer environment DesignerSpace is introduc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signer how to implement design activities and DFX method better. In order to integrate design knowledge from downstream aspects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the design decision-making, an intelligent DFX mechanism is developed to incorporate knowledge base, algorithm-base and monitoring/debugging tools. DesignerSpace is implemented with DFX abilities and applied to the blisk design of aircraft engine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is strongly int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t design product life cycle designer-oriented environment intelligent mechanism design knowledg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下载PDF
The Australian approach to geospatial capabilities;positioning,earth observation,infrastructure and analytics:issues,trends and perspectives 被引量:1
20
作者 Peter Woodgate Isabel Coppa +3 位作者 Suelynn Choy Stuart Phinn Lesley Arnold Matt Duckham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109-125,共17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ree of the key areas of geospatial science in Australia:positioning;earth observation(EO);and spatial infrastructures.The paper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that ...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ree of the key areas of geospatial science in Australia:positioning;earth observation(EO);and spatial infrastructures.The paper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that will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hree areas of geospatial science over the next decade and then profiles what each may look like in about 2026.Australia’s national positioning infrastructure plan is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wide,sub decimeter,real-time,outdoor positioning capability based on multi-GNSS and in particular the emerging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real-time kinematic(PPP-RTK)capability.Additional positioning systems including the ground-based Locata system,location-based indoor systems,and beacons,among others are also discussed.The importance of the underpinning role of a next generation dynamic datum is considered.The development of Australia’s first EO strategy is described along with the key national needs of the products of remote sensing.The development of massive on-line multi-decadal geospatial imagery data stores and processing engines for co-registered stacks of continuous base-line satellite imagery are explored.Finally,perspectives on the evolution of a future spati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SKI)emerging from today’s tradi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s(SDIs)are provided together with discussion of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geospatial analytics for transforming whole supply ch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tralia geospatial Information POSITIONING earth observation remote sensing spati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SKI) TRENDS ENABLE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