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面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89
1
作者 马建 赵祥模 +9 位作者 贺拴海 宋宏勋 赵煜 宋焕生 程磊 王建锋 袁卓亚 黄福伟 张健 杨澜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137,共17页
总结了路面检测重要研究成果,分析了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构造深度)和结构强度(弯沉)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了路面检测技术的不足与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路面检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从早期传统的人工检测... 总结了路面检测重要研究成果,分析了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构造深度)和结构强度(弯沉)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了路面检测技术的不足与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路面检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从早期传统的人工检测到20世纪末的半自动化检测,发展到目前的无损自动检测;无损自动检测的主要特点是快速与智能化,采用多源传感器协同工作,并且集成在多功能道路检测车上,能够同时检测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以及道路线形与沿线设施等;在路面损坏检测方面,采用数字图像检测技术,实现了路面裂缝的快速检测;在路面平整度检测方面,采用激光位移传感技术,实现了快速自动化检测;在路面车辙检测方面,采用激光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了非接触智能化检测;在路面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检测方面,建立了铺砂法与贝克曼梁法检测结果的相关关系,实现了基于激光技术的路面构造深度与弯沉快速检测;为了减少外界因素对现有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的干扰,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应该开发适合各种工况下的路面检测和数据处理方法,实现路面检测高效化与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检测 平整度 车辙 构造深度 裂缝 弯沉
原文传递
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与行车安全性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世法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分析了车辙深度对于车辆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并从行车安全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理论上的容许车辙深度.有关结论对于我国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与养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车辙 深度 安全性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试验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争奇 罗要飞 张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5,共10页
为规范使用汉堡车辙试验(Hamburg wheel-track device,HWTD)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水稳性能,科学地指导试验操作程序、相关数据处理和评价指标计算等,总结和探讨了HWTD相关的试验条件、圆柱型试件影响因素、车辙深度预测模... 为规范使用汉堡车辙试验(Hamburg wheel-track device,HWTD)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水稳性能,科学地指导试验操作程序、相关数据处理和评价指标计算等,总结和探讨了HWTD相关的试验条件、圆柱型试件影响因素、车辙深度预测模型、点位选取原则、评价指标的获取与计算方法等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性能评价,其试验温度、评价标准和荷载作用次数等的确定与选取应充分考虑沥青等级和环境气候的差异;并基于圆柱型试件拼接缝对混合料受力特性和车辙深度点位选取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相关评价指标计算模型的引入弥补了现有个别评价指标求取不明确的缺陷,为混合料性能的科学评价和区分提供指导,也为我国相关HWTD规范的制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汉堡车辙试验 车辙深度 作用次数
下载PDF
沥青路面车辙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家主 吴少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6年第3期463-466,共4页
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车辙破坏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温度、荷载、坡度、车速、湿度、路面层结构等.通过试验研究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并采用更能反映实际路面情况的全厚式车辙仪进行了动稳定度测定,得出了车辙动... 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车辙破坏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温度、荷载、坡度、车速、湿度、路面层结构等.通过试验研究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并采用更能反映实际路面情况的全厚式车辙仪进行了动稳定度测定,得出了车辙动稳定度、车辙深度随各因素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动稳定度 车辙深度
下载PDF
车辙深度对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影响性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刚 陈磊磊 +1 位作者 钱振东 陈道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6-40,共5页
对不同车辙深度对路面结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分别分析了不同车辙深度下车辆冲击荷载和面层厚度对路面结构内部力学响应和性能衰减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车辙深度在0~10 mm内,车辙深度变化对路面... 对不同车辙深度对路面结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分别分析了不同车辙深度下车辆冲击荷载和面层厚度对路面结构内部力学响应和性能衰减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车辙深度在0~10 mm内,车辙深度变化对路面结构冲击荷载响应的影响较大,冲击荷载效应对车辙深度变化的敏感性强,底基层层底疲劳寿命下降较快;车辙深度在0~5 mm内,冲击荷载效应最为明显,基层层底容易出现弯拉破坏。且荷载作用局部范围内的变形量和层底拉应力比离荷载作用区域较远的值大很多,随着离荷载作用面距离的增大而急剧减小。因此应控制沥青路面早期车辙的发展,及时采取罩面等预防性养护措施。从避免基层层底出现弯拉破坏的角度,早期车辙养护深度宜控制在5 mm之内;从底基层层底疲劳寿命维持的角度,早期车辙养护深度宜控制在10 mm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辙深度 路面结构性能 冲击荷载 力学响应 性能衰减 预防性养护
下载PDF
钢桥面浇注式+SMA组合结构车辙变形深度预估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民 肖丽 +2 位作者 胡德勇 梁乃兴 兰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8,共9页
为了阐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室内60℃车辙试验结果与实体工程应用中表现出的高温稳定性不一致的原因,揭示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SMA组合结构车辙变形发展规律,采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 为了阐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室内60℃车辙试验结果与实体工程应用中表现出的高温稳定性不一致的原因,揭示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SMA组合结构车辙变形发展规律,采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采用建设期现场铺装用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进行了40℃、60℃、70℃温度条件下、接地压强为0.5,0.7,1.0 MPa的组合结构车辙试验,建立了车辙深度与温度、接地压强、作用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试件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和混合料抗剪强度计算,提出了不同温度、接地压强条件下的抗剪性能参数,建立了与温度、荷载作用次数、抗剪性能参数相关的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同时,根据实桥温度场、轴载谱,分温度、荷载区间进行了轴载作用次数统计和车辙深度计算,并用实桥车辙对预估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车辙深度与荷载作用次数呈对数函数关系,与温度和抗剪性能参数呈幂函数关系,相关性显著;所提出的预估模型计算所得车辙累计深度与现场历年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该桥15年设计寿命期末的车辙深度预估值将达到2.354 mm;基于实桥结构、铺装材料、交通、气候条件所建立的预估模型,可实现车辙破坏深度的有效预估,对指导中国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钢桥面浇注式铺装 预估模型 车辙深度 抗剪性能参数 轴载谱
原文传递
基于ALF加速加载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标准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纪小平 郑南翔 +2 位作者 牛思胜 王莎 丛卓红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了确定与温度、交通量、结构层位、行车速度相关联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标准,依托ALF加速加载试验、室内车辙试验和理论分析展开研究。以3种路面结构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ALF加速加载车辙试验为主要支撑,建立用于求解车辙标准的车辙预估模型... 为了确定与温度、交通量、结构层位、行车速度相关联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标准,依托ALF加速加载试验、室内车辙试验和理论分析展开研究。以3种路面结构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ALF加速加载车辙试验为主要支撑,建立用于求解车辙标准的车辙预估模型;提出车辙分层预估的方法,并建立车辙深度R0与动稳定度(DS)标准的求解方法;以甘肃地区为例,求解5个分区典型路面结构在不同行车速度下不同层位的R0与DS标准。结果表明:车辙标准随行车速度减慢、路面温度升高、轴载作用次数增多而提高,且中、上面层的标准值远远高于下面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加速加载试验 动稳定度 车辙深度
原文传递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实用技术性能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波 《北方交通》 2020年第11期63-65,共3页
添加了高模量外加剂的沥青混凝土一般称之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使用数年后的高速公路路面车辙深度、开裂状况等进行现场检测,对比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与普通沥青混凝土、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普通沥青混凝土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车辙深度 开裂状况
下载PDF
基于线激光的自然条件下路面车辙实时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洪梓铭 陈昆 +1 位作者 荆根强 艾青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6,共8页
对路面车辙线激光实时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自然驾驶条件下,采用激光器向路面连续发射线激光,通过高分辨率相机动态获取路面车辙激光线的序列图像,并对路面车辙进行实时检测。针对路面复杂背景强干扰条件下的车辙激光线难以提取问题,... 对路面车辙线激光实时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自然驾驶条件下,采用激光器向路面连续发射线激光,通过高分辨率相机动态获取路面车辙激光线的序列图像,并对路面车辙进行实时检测。针对路面复杂背景强干扰条件下的车辙激光线难以提取问题,对路面车辙激光线图像进行了特征分析,给出了非负特征测度定义及非负强度计算公式,提出了基于非负特征和峰值连续性的路面车辙激光线提取方法。该方法不再采用图像处理常规方法,而是利用峰值连续性快速跟踪路面车辙激光线的显著脊点与非显著脊点,实现路面复杂背景车辙激光线的快速和精确提取。在不封路、不停车、不阻碍交通的自然运行条件下,进行了大量的路面车辙检测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解决了自然条件下路面车辙激光线的快速和精确提取问题,为路面车辙的自动检测及路面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检测 车辙深度 线激光 非负特征 峰值连续性
下载PDF
灌入式半柔性抗车辙路面在青岛G308公路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涛 胡治华 +2 位作者 赵勇 商士阳 邓成 《江苏建材》 2021年第4期20-22,共3页
针对青岛G308交叉路口车辙难处置的现状,在其大中修工程中采用了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技术。铺筑结果表明,通车12个月后半柔性路面车辙深度不超过1 mm,同时期铺筑的改性沥青AC-13路面已经出现2.5 cm车辙;半柔性路面路表构造深度在0.7~1.0 mm... 针对青岛G308交叉路口车辙难处置的现状,在其大中修工程中采用了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技术。铺筑结果表明,通车12个月后半柔性路面车辙深度不超过1 mm,同时期铺筑的改性沥青AC-13路面已经出现2.5 cm车辙;半柔性路面路表构造深度在0.7~1.0 mm,抗滑性能优异;半柔性路面渗水系数在2 mL/min以下,低于普通沥青路面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柔性路面 抗车辙 构造深度 渗水系数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室内车辙试验隆起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立寒 苏洲 陈建军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2-45,共4页
为了使室内车辙试验能够较好地模拟现场情况,分析了室内车辙板的隆起部分在整个变形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中车辙板的变形特征,提出了车辙板侧向隆起高度的量测办法和隆起系数KL的计算方法。通过方差分析,... 为了使室内车辙试验能够较好地模拟现场情况,分析了室内车辙板的隆起部分在整个变形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中车辙板的变形特征,提出了车辙板侧向隆起高度的量测办法和隆起系数KL的计算方法。通过方差分析,探讨了车辙试件空隙率,试验温度、轮压、试验时间及沥青混合料类型对隆起系数KL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因素中,只有试件空隙率对隆起系数有着显著的影响,且空隙率越大,隆起系数越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室内车辙试验隆起系数的建议值,对于现行规范中4%空隙率的车辙板而言,隆起系数可取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车辙试验 隆起系数 车辙深度
下载PDF
基于线结构光路面车辙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付峰 李筠 +3 位作者 杨海马 刘瑾 何施晶 周华东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23期132-136,共5页
针对二维图像测量路面车辙时复杂背景干扰的弊端,提出了基于局部逼近式的线结构光路面车辙测量的方法。检测车系统在自然驾驶过程中,向路面车辙投射红外线激光,并通过高速相机采集拍摄完成的图像数据,采用相应的图像处理的算法实现对路... 针对二维图像测量路面车辙时复杂背景干扰的弊端,提出了基于局部逼近式的线结构光路面车辙测量的方法。检测车系统在自然驾驶过程中,向路面车辙投射红外线激光,并通过高速相机采集拍摄完成的图像数据,采用相应的图像处理的算法实现对路面车辙的实时检测。首先介绍了路面车辙测量的三角形原理和线结构光条中心的不同提取方法,然后提出基于局部逼近式的车辙轮廓线深度信息的提取方法,并对比给出了测量不同类型车辙的深度信息。结果表明基于线结构光测量结果较传统人工测量车辙结果精度提高了3%以上,且对于不同类型车辙其测量结果提高各异,突显了线结构光法测量的准确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 光条中心 车辙测量 车辙深度
下载PDF
基于语义分割模型的三维沥青路面车辙异常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艾迪 郎洪 +3 位作者 丁朔 陆键 洪小刚 温添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车辙深度是路面状况评价和道路养护的一个重要指标。现有车辙深度测量方法未考虑复杂路况下坑槽、松散、裂缝和桥梁接缝等对车辙计算的影响,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受到了限制,测量结果的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有鉴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 车辙深度是路面状况评价和道路养护的一个重要指标。现有车辙深度测量方法未考虑复杂路况下坑槽、松散、裂缝和桥梁接缝等对车辙计算的影响,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受到了限制,测量结果的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有鉴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割模型的沥青路面车辙异常检测与校正方法。采用三维线激光技术采集道路横断面高程数据,利用包络线算法提取车辙深度。对于最大车辙深度超过10 mm的横断面,搭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框架,提出改进的DeepLabV3+网络对病害类型进行自动辨识和像素定位,并结合最大车辙深度高程点,设计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的校正规则来对异常车辙进行校正。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DeepLabV3+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识别和定位造成车辙检测异常的路面病害,其对5种路面特征和病害的综合检测准确率达81.63%,在均交并比(MIoU)和大部分交并比(IoU)上的表现均优于U-Net、PSPNet、DeepLabV3+模型。现场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方法不仅能够自动分析车辙异常的原因,还能通过对异常车辙的校正排除其他病害的影响,从而较大程度地还原实际车辙深度水平。文中研究成果可为路面预防性养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线激光技术 车辙异常检测 语义分割模型 车辙深度 异常值校正
下载PDF
半柔性抗车辙路面在昆山道路交叉口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后海 吉晓东 +3 位作者 邓成 金荣康 张天 石成 《江苏建筑》 2023年第6期98-100,共3页
文章针对昆山市机场路交叉路口车辙难处置的现状,在其车辙维修养护工程中进行了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技术的试用。试验段铺筑结果表明,经过半年的通车,半柔性路面没有车辙;半柔性路面试验段弯沉值比原沥青路面弯沉值降低约38.9%,较大幅度提... 文章针对昆山市机场路交叉路口车辙难处置的现状,在其车辙维修养护工程中进行了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技术的试用。试验段铺筑结果表明,经过半年的通车,半柔性路面没有车辙;半柔性路面试验段弯沉值比原沥青路面弯沉值降低约38.9%,较大幅度提高路面整体承载能力;半柔性路面路表构造深度在0.82 mm~0.98 mm之间,抗滑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柔性路面 抗车辙 弯沉 构造深度
下载PDF
基于汉堡车辙试验的沥青路面永久变形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锋 曹荣吉 +1 位作者 吴春颖 刘伟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20年第12期10-15,共6页
基于钻芯取样的方式,通过汉堡车辙试验实现对既有沥青路面材料的高温性能评价,建立基于汉堡车辙试验的车辙深度预估模型。通过建立国标车辙与汉堡车辙试验的相关性,将已有国标车辙数据转换为汉堡车辙数据,并结合既有路面材料开展的汉堡... 基于钻芯取样的方式,通过汉堡车辙试验实现对既有沥青路面材料的高温性能评价,建立基于汉堡车辙试验的车辙深度预估模型。通过建立国标车辙与汉堡车辙试验的相关性,将已有国标车辙数据转换为汉堡车辙数据,并结合既有路面材料开展的汉堡车辙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建立了基于温度、荷载、荷载作用次数、厚度4项参数的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并通过验证,表明建立的车辙深度预估模型精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辙深度 国标车辙试验 汉堡车辙试验 预估模型
下载PDF
极端高温下纳米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高温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曼曼 张洪亮 +1 位作者 吕建伟 张永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3,共7页
为减缓极端高温天气下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采用纳米ZnO、TiO_2和SBS对SK-70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对比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DSR及老化试验结果,提出对沥青高温性能改善最佳的纳米复合改性方案。进而根据AC-20和SMA-13沥... 为减缓极端高温天气下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采用纳米ZnO、TiO_2和SBS对SK-70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对比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DSR及老化试验结果,提出对沥青高温性能改善最佳的纳米复合改性方案。进而根据AC-20和SMA-13沥青混合料级配制备了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然后采用汉堡车辙试验仪对5种不同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60、67、75℃下的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ZnO+0.5%TiO_2+3.7%SBS改性方案能较好改善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提高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对极端高温天气地区,推荐使用采用3%ZnO+0.5%TiO_2+3.7%SBS改性方案制备的AC-20沥青混合料作为中面层铺筑料,以抵抗极端高温天气造成的中面层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纳米复合改性沥青 沥青混合料 汉堡车辙试验 车辙深度 极端高温
下载PDF
连续上坡沥青路面抗车辙材料组合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暘 关宏信 +1 位作者 张起森 周立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62-64,87,共4页
为有效解决沥青路面在连续上坡路段的车辙病害问题,通过不同路面结构组合在重载慢速条件下的全厚式车辙试验,分析比较了各组合结构的整体抗车辙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需要同时改善三层沥青面层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才能满足连续上坡重载沥... 为有效解决沥青路面在连续上坡路段的车辙病害问题,通过不同路面结构组合在重载慢速条件下的全厚式车辙试验,分析比较了各组合结构的整体抗车辙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需要同时改善三层沥青面层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才能满足连续上坡重载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要求,而使用改性沥青或添加抗车辙剂是改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有效手段。结合实体工程的车辙病害状况,推荐了连续上坡重载沥青路面面层抗车辙组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抗车辙性能 全厚式 上坡公路
原文传递
半柔性路面在市政道路车辙处治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谭建军 邓松 +3 位作者 龚明辉 丁千宁 熊子佳 吴文超 《中国市政工程》 2021年第3期102-104,115,129,共5页
基于南京市城市道路车辙处治工程,通过现场试验段研究,分析半柔性路面材料及不同路面结构路用性能,对比半柔性抗车辙路面用于不同层位对路面结构整体抗车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柔性路面材料动稳定度远高于常规沥青混合料,但将半柔... 基于南京市城市道路车辙处治工程,通过现场试验段研究,分析半柔性路面材料及不同路面结构路用性能,对比半柔性抗车辙路面用于不同层位对路面结构整体抗车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柔性路面材料动稳定度远高于常规沥青混合料,但将半柔性路面用于中面层并不能根治交叉道口车辙问题;半柔性路面平整度、构造深度、摆值与沥青路面相当;综合考虑施工效率和使用效果,在市政道路车辙处治方案中推荐采用8~10 cm半柔性路面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柔性路面 抗车辙 动稳定度 路用性能 构造深度
下载PDF
重庆地区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体系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民 王明明 +2 位作者 王滔 郑睿涵 彭祝涛 《公路交通技术》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重庆地区钢桥面铺装普遍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SMA10铺装结构体系,且已通车运营多年。为掌握该铺装体系的使用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自动化检测装备,对重庆地区8座大跨径钢桥面铺装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测和评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 重庆地区钢桥面铺装普遍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SMA10铺装结构体系,且已通车运营多年。为掌握该铺装体系的使用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自动化检测装备,对重庆地区8座大跨径钢桥面铺装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测和评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地区钢桥面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体系通车运营5~15年后,整体使用情况良好;2)该铺装体系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大部分车道车辙深度均在2 mm以内,说明该体系高温性能较好;3)该铺装体系抗滑性能较好,除C桥外,其余桥梁构造深度高于0.8 mm占比达80%以上,但其路面磨耗指数PWI较低,抗滑性能衰减较快,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面铺装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使用状况 路面破损状况指数 抗滑性能 车辙深度
下载PDF
半柔性抗车辙路面在鹤壁市G107公路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中原 邓成 +2 位作者 刘保全 张彦军 丁雷 《江苏建材》 2021年第3期21-24,共4页
针对鹤壁市G107交叉路口车辙难处置现状,在G107城区段中修工程中进行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车1年的半柔性路面没有车辙,而同时期铺筑的改性沥青AC-16路面已出现5 cm车辙;半柔性路面试验段弯沉值比原沥青路面弯沉值... 针对鹤壁市G107交叉路口车辙难处置现状,在G107城区段中修工程中进行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车1年的半柔性路面没有车辙,而同时期铺筑的改性沥青AC-16路面已出现5 cm车辙;半柔性路面试验段弯沉值比原沥青路面弯沉值降低约28.7%,较大幅度提高了路面整体承载能力;半柔性路面路表构造深度在0.78~1.06 mm,抗滑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柔性路面 抗车辙 弯沉 构造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