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1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区烤烟中主要潜香型物质对评吸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2
1
作者 杨虹琦 周冀衡 +3 位作者 杨述元 王勇 周清明 罗泽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中国不同烤烟产区 C3F 烟叶为材料,对烤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形成的中性香气物和多酚类化合物绿原酸、芸香苷等潜香型物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烤烟产区烟叶中上述潜香型物质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烤烟在类胡萝卜素和绿原酸... 以中国不同烤烟产区 C3F 烟叶为材料,对烤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形成的中性香气物和多酚类化合物绿原酸、芸香苷等潜香型物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烤烟产区烟叶中上述潜香型物质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烤烟在类胡萝卜素和绿原酸、芸香苷含量较高时,其香气质和香气量也较高.当烤烟中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降解物各组分之间的含量协调平衡时,烤烟在抽吸时具有较高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潜香型物质 类胡萝卜素 绿原酸 芸香苷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实验条件研究 被引量:147
2
作者 魏永生 王永宁 +1 位作者 石玉平 卢挺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1-63,共3页
通过对NaNO2 -Al(NO3 ) 3 -NaOH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实验步骤的详细研究 ,指出了该方法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结出一种快速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芦丁
下载PDF
苦荞麦中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4
3
作者 张琪 刘慧灵 +1 位作者 朱瑞 陈建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3-116,共4页
本文通过对苦荞麦中总黄酮的比色测定方法和芦丁的HPLC的方法研究,初步确定了对苦荞麦的质量控制的标准,从而确定了一种简单、快捷、准确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苦养麦 总黄酮 比色法 芦丁 HPLC法 质量评价 标推 测定
下载PDF
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及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7
4
作者 宫长荣 王爱华 王松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316-2320,共5页
研究了河南不同产烟区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及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在烘烤开始后的前24h呈增加趋势,之后则降低,至72h降到最低,72h后又迅速升高直到烘烤结束;绿原酸含量在烘烤0~24h也呈上升趋势,其最低... 研究了河南不同产烟区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及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在烘烤开始后的前24h呈增加趋势,之后则降低,至72h降到最低,72h后又迅速升高直到烘烤结束;绿原酸含量在烘烤0~24h也呈上升趋势,其最低值出现在60h或72h处,之后则缓慢上升至烘烤结束;芸香苷含量随烘烤进程的推进,呈递增趋势,中间稍有起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反。在烘烤过程中芸香苷的含量变化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2),与淀粉、烟碱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烘烤 总酚 绿原酸 芸香苷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竹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72
5
作者 冯涛 曹东旭 吕晓玲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2年第6期85-87,35,共4页
以芦丁为标准样品,建立了芦丁标准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C(μg/ml)=96.838A-2.8675,相关系数为r2=0.9951,利用甲醇——索氏抽提法测定并计算出了每克竹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3.65mg/g,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每克竹叶中总黄酮含量基本相符,并通... 以芦丁为标准样品,建立了芦丁标准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C(μg/ml)=96.838A-2.8675,相关系数为r2=0.9951,利用甲醇——索氏抽提法测定并计算出了每克竹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3.65mg/g,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每克竹叶中总黄酮含量基本相符,并通过重现性、回收率和稳定性实验,验证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叶总黄酮含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总黄酮 测定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The Tartary Buckwheat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Rutin Biosynthesis and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被引量:61
6
作者 Zhang, Lijun Li, Xiuxiu +18 位作者 Ma, Bin Gao, Qiang Du, Huilong Han, Yuanhuai Li, Yan Cao, Yinghao Qi, Ming Zhu, Yaxin Lu, Hongwei Ma, Mingchuan Liu, Longlong Zhou, Jianping Nan, Chenghu Qin, Yongjun Wang, Jun Cui, Lin Liu, Huimin Liang, Chengzhi Qiao, Zhijun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224-1237,共14页
Tartary buckwheat (Fagopyrum tataricum) is an important pseudocereal crop that is strongly adapted to growth in adverse environments. Its gluten-free grain contains complete proteins with a well-balanced composition... Tartary buckwheat (Fagopyrum tataricum) is an important pseudocereal crop that is strongly adapted to growth in adverse environments. Its gluten-free grain contains complete proteins with a well-balanced composition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and is a rich source of beneficial phytochemicals that provide significant health benefits. Here, we report a high-quality, chromosome-scale Tartary buckwheat genome sequence of- 489.3 Mb that is assembled by combining whole-genome shotgun sequencing of both Illumina short reads and single-molecule real-time long reads, sequence tags of a large DNA insert fosmid library, Hi-C sequencing data, and BioNano genome maps. We annotated 33 366 high-confidence protein-coding genes based on expression evidence. Comparisons of the intra-genome with the sugar beet genome revealed an independent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that occurred in the buckwheat lineage after they diverged from the common ancestor, which was not shared with rosids or asterids. The reference genome facilitat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ny new genes predicted to be involved in rutin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aluminum stress resistance, and in drought and cold stress responses. Our data suggest that Tartary buckwheat's ability to tolerate high levels of abiotic stress is attributed to the expansion of several gene families involved in signal transduction, gene regulation, and membrane transport. The availability of these genomic resources will facilitate the discovery of agronomically and nutritionally important gen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Tartary buck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tary buckwheat de novo genome assembly rutin biosynthesis aluminum resistance abiotic stress whole genome duplication
原文传递
苦荞麦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55
7
作者 赵玉平 肖春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64-266,共3页
通过对苦荞麦各器官中黄酮含量的研究显示,荞麦根含量为0.51%,茎含量为1.25%,叶含量为5.39%,花含量为6.28%,籽含量为2.13% ,粉含量为2.31%,壳含量为1.06%。使用C18柱用(0.45% H3PO4)(55:45)作流动向,在260nm下用紫外检测器,采用HPLC对... 通过对苦荞麦各器官中黄酮含量的研究显示,荞麦根含量为0.51%,茎含量为1.25%,叶含量为5.39%,花含量为6.28%,籽含量为2.13% ,粉含量为2.31%,壳含量为1.06%。使用C18柱用(0.45% H3PO4)(55:45)作流动向,在260nm下用紫外检测器,采用HPLC对不同器官及其组织中的芦丁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芦丁是苦荞麦中最主要的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总黄酮 芦丁物质 HPLC
下载PDF
三白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2
8
作者 张忠立 左月明 +2 位作者 徐璐 屈晓晟 罗永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研究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全草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金丝桃苷(1)、槲皮苷(2)、异槲皮苷(3... 目的研究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全草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金丝桃苷(1)、槲皮苷(2)、异槲皮苷(3)、槲皮素(4)、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α-L-鼠李糖-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结论化合物2、5~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 黄酮类 槲皮苷:槲皮素 芦丁
原文传递
槲皮素及异槲皮素、芦丁抗自由基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7
9
作者 金越 吕勇 +3 位作者 韩国柱 孙慧君 鱼红闪 金凤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8-412,共5页
目的评价3种黄酮类同系化合物槲皮素及其单糖苷异槲皮素和双糖苷芦丁的体外抗自由基作用,进一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方法采用H2O2/Fe2+体系,通过Fenton反应生成羟自由基(·OH);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阴离子(O2-)。利用·OH... 目的评价3种黄酮类同系化合物槲皮素及其单糖苷异槲皮素和双糖苷芦丁的体外抗自由基作用,进一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方法采用H2O2/Fe2+体系,通过Fenton反应生成羟自由基(·OH);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阴离子(O2-)。利用·OH造成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以及红细胞膜破裂,观察受试化合物的保护作用,并计算IC50。结果在以上4种体外模型中,3种药物均表现出极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在·OH以及O2-清除实验中,抗氧化活性顺序为芦丁>异槲皮素>槲皮素;在抑制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及红细胞膜破裂实验中,抗氧化活性顺序为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结论3种受试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十分强大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糖基结构依赖性,在不同的实验体系中其抗自由基活性强弱顺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化合物 自由基 槲皮素 异槲皮素 芦丁
下载PDF
芦丁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曹永刚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1-53,共3页
槐米用^(60)Co 产生的γ射线照射使芸香酶灭活,用硼砂作缓冲剂,亚硫酸氢钠为抗氧剂,以饱和石灰水提取,所得产品芦丁含量>95%,提取率85%。
关键词 芦丁 提取 槐米 工艺
下载PDF
山豆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1
11
作者 邓银华 徐康平 +1 位作者 章为 谭桂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山豆根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过理化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L 高丽槐素( 1)、红车轴草苷( 2 )、槲皮素( 3)、芦丁( 4 )和异鼠李素 3 芸香糖甙( 5 )。其中化合物3。
关键词 山豆根 L-高丽槐素 红车轴草苷 槲皮素 芦丁 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药用植物
下载PDF
相溶解度法测定β-环糊精-芦丁包合物的形成常数 被引量:40
12
作者 双少敏 郭祀远 +2 位作者 李琳 蔡妙颜 潘景浩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64-567,共4页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和芦丁形成包合物的包合作用,测定了其形成常数。结果表明:芦丁分子被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增加,并将实验获得的包合形成常数与文献值作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相溶解度法 芦丁 环糊精 分析 包合物 维生素P
下载PDF
槲皮素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苏俊锋 郭长江 +2 位作者 韦京豫 杨继军 李云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 :测定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 ,进一步观察槲皮素灌胃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变化 ,并与芦丁、维生素C、维生素E相比较。方法 :总抗氧化力采用Fe3 + 还原法 ,槲皮素、芦丁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相同浓... 目的 :测定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 ,进一步观察槲皮素灌胃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变化 ,并与芦丁、维生素C、维生素E相比较。方法 :总抗氧化力采用Fe3 + 还原法 ,槲皮素、芦丁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相同浓度条件下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显著强于芦丁 ,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槲皮素 4 0mg/kg灌胃 1h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力及槲皮素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 )较灌胃前升高最为明显。维生素C也有显著提高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作用 ,芦丁与维生素E未表现出显著作用。血浆高效液相分析表明槲皮素灌胃后未出现明显的槲皮素吸收峰 ,而与其峰相邻的两个未知峰的面积增大。结论 :槲皮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强于芦丁 ,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 ;槲皮素吸收后经代谢形成衍生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体内 抗氧化作用 比较研究 体外 芦丁 维生素C 维生素E 总抗氧化力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芦丁和槲皮素 被引量:35
14
作者 孙莲 孟磊 +3 位作者 陈坚 马季 胡瑞 贾殿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5-397,共3页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了新疆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不同品种的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的含量。以含有体积分数为 15 %甲醇的 10mmol/L的磷酸二氢钠 2 0mmol/L的硼砂溶液 (pH 8 6 2 )为电泳缓冲液 ,采用压力进样方式 ,...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了新疆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不同品种的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的含量。以含有体积分数为 15 %甲醇的 10mmol/L的磷酸二氢钠 2 0mmol/L的硼砂溶液 (pH 8 6 2 )为电泳缓冲液 ,采用压力进样方式 ,在 2 5℃ ,2 0kV恒压下进行电泳分离 ,并在 2 45nm波长处检测。结果表明 ,桑叶中的两种目标组分在 12min内完全分离 ,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芦丁和槲皮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5 6 4%和99 36 % ,其RSD分别为 2 2 5 %和 1 79% (n =6 )。方法简单、准确、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芦丁 槲皮素 桑叶 分析 植物药 黄酮类成分 测定
下载PDF
5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54
15
作者 范金波 蔡茜彤 +3 位作者 冯叙桥 侯宇 于晓凤 姜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83,共7页
文中以VC、BHT和EDTA为对照,通过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铁离子还原能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等5种体系对咖啡酸、芦丁、白藜芦醇、根皮素和根皮苷等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 文中以VC、BHT和EDTA为对照,通过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铁离子还原能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等5种体系对咖啡酸、芦丁、白藜芦醇、根皮素和根皮苷等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咖啡酸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0.023±0.004)mg/mL]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为最高,在浓度为0.1 mg/mL时总抗氧化能力达到(1.873±0.022)mg VC eq/mg;白藜芦醇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50(0.056±0.006)mg/mL],极显著高于阳性对照BHT和VC(P<0.01);芦丁的金属离子螯合能力最强,白藜芦醇次之,其他多酚类化合物不具备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咖啡酸、芦丁、白藜芦醇、根皮素和根皮苷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芦丁 白藜芦醇 根皮素 根皮苷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芦丁的资源、药理及主要剂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6
作者 李玉山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3年第3期13-16,共4页
芦丁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植物如槐米、苦荞麦、尤曼桉中,在医药、日化、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芦丁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各个器官均有保护作用,如清除自由基、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降低血糖、抑制结肠癌和前... 芦丁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植物如槐米、苦荞麦、尤曼桉中,在医药、日化、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芦丁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各个器官均有保护作用,如清除自由基、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降低血糖、抑制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等。本文对芦丁的资源来源、药理作用和剂型进行了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生药资源 生物活性 剂型
下载PDF
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中药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51
17
作者 裴咏萍 李维林 张涵庆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9年第4期58-60,共3页
目的以改进三氯化铝(AlCl3)比色法测定中药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70%乙醇为溶剂,AlCl3比色法测定几类具典型结构的黄酮类含量的最佳条件。结果最佳测定条件为:以70%乙醇为溶剂,1mL0.2mg/mL样品液中加入0.5... 目的以改进三氯化铝(AlCl3)比色法测定中药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70%乙醇为溶剂,AlCl3比色法测定几类具典型结构的黄酮类含量的最佳条件。结果最佳测定条件为:以70%乙醇为溶剂,1mL0.2mg/mL样品液中加入0.5mL0.1mol/L的AlCl3,20℃~30℃下显色15min。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中药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l3比色法 总黄酮 芦丁
下载PDF
黄芩甙和芸香甙对·OH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谭廷华 刘爱芳 +1 位作者 王新英 何西利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41-43,共3页
用荧光法研究了黄芩甙、芸香甙、苦杏仁甙、丹皮酚和百里香酚对Fenton反应生成的·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的清除作用均强于·OH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EC50=6.7mmol/L),以黄芩甙、芸香甙的清除作用特别显著,其E... 用荧光法研究了黄芩甙、芸香甙、苦杏仁甙、丹皮酚和百里香酚对Fenton反应生成的·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的清除作用均强于·OH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EC50=6.7mmol/L),以黄芩甙、芸香甙的清除作用特别显著,其EC50分别为0.039mmol/L和0.069mmol/L,根据清除剂对荧光的抑制,推导了清除剂与·OH反应的速率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甙 芸香甙 羟自由基 FENTON反应
下载PDF
芦丁和维生素C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杜德国 孙素琴 +2 位作者 周群 梁曦云 杨显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4-476,共3页
首次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了复方芦丁片的主组分芦丁和维生素C混合样品的含量 ,所建立的预测方程对样品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99 75 %,芦丁和维生素C定标标准差分别为 0 3 63 %和 1 0 78%。该方法... 首次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了复方芦丁片的主组分芦丁和维生素C混合样品的含量 ,所建立的预测方程对样品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99 75 %,芦丁和维生素C定标标准差分别为 0 3 63 %和 1 0 78%。该方法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维生素C 定量分析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下载PDF
蒲公英提取物黄酮类物质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陈景耀 龚祝南 +2 位作者 宰学明 刘华 常俊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1年第3期22-23,共2页
蒲公英全草干粉经乙醇回流提取 ,聚酰胺柱层析 (polyamidepole)得到的黄酮类提取物 (totalflavonoid)的纯度为 6 7.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其中的芦丁 (Rutin)占 5 .49% ,槲皮素占 1.2 2 % ,另外还有其他黄酮类物质。经NBT法... 蒲公英全草干粉经乙醇回流提取 ,聚酰胺柱层析 (polyamidepole)得到的黄酮类提取物 (totalflavonoid)的纯度为 6 7.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其中的芦丁 (Rutin)占 5 .49% ,槲皮素占 1.2 2 % ,另外还有其他黄酮类物质。经NBT法测定的结果表明 ,蒲公英黄酮类提取物和其中的芦丁均有较强的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 (O·-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提取分离 黄酮类物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