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杜程芳 杨欣欣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研究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干燥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等方法分离,应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鲜皮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白鲜碱(dictamnine,Ⅰ),酮(fraxinellone,... 目的:研究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干燥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等方法分离,应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鲜皮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白鲜碱(dictamnine,Ⅰ),酮(fraxinellone,Ⅱ),茵芋碱(skimmianine,Ⅲ),γ-崖椒碱(-γfagarine,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黄柏酮(obacunone,Ⅵ),柠檬苦素地噢酚(limonin disophenol,Ⅶ),fraxinellonone(Ⅷ),汉黄芩素(wogonin,Ⅸ),如忒文(rutevin,Ⅹ),kihadinin B(Ⅺ),dasycarine(Ⅻ)。结论:化合物Ⅸ,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Ⅷ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 芸香科 生物碱 柠檬苦素
下载PDF
佛手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尹锋 成亮 楼凤昌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对佛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 ,SephadexLH 2 0凝胶柱层析对佛手化学成分进行分离 ,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佛手中分离得到的 9个化合物 ,分别为 5 甲氧基糠醛 (Ⅰ ) ;5 羟基 2 ... 目的 :对佛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 ,SephadexLH 2 0凝胶柱层析对佛手化学成分进行分离 ,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佛手中分离得到的 9个化合物 ,分别为 5 甲氧基糠醛 (Ⅰ ) ;5 羟基 2 羟甲基 4H 吡喃 4 酮 (Ⅱ ) ;香叶木素 (Ⅲ ) ;香叶木苷 (Ⅳ ) ;黄柏酮 7 酮 (Ⅴ ) ;Aviprin(Ⅵ ) ;3 甲氧基 4 羟基苯丙烯酸 (Ⅶ ) ;3 甲氧基 4 羟基苯甲酸 (Ⅷ )和 3,4 二羟基苯甲酸 (Ⅸ )。结论 :化合物I为一新天然产物 ,化合物Ⅱ ,Ⅳ Ⅸ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化学成分 鉴定 分离 5-甲氧基糠醛 5-羟基-2-羟甲基-4H-吡喃4酮
下载PDF
花椒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袁海梅 邱露 +3 位作者 谢贞建 邹亮 郑瑾 付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573-4584,共12页
花椒属植物属芸香科灌木,全世界约有25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物碱是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主要包括喹啉类,异喹啉类和酰胺类,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血小板凝结,抗菌和抗氧化等活性。花椒属植物作为中药,广泛用于治疗... 花椒属植物属芸香科灌木,全世界约有25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物碱是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主要包括喹啉类,异喹啉类和酰胺类,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血小板凝结,抗菌和抗氧化等活性。花椒属植物作为中药,广泛用于治疗牙痛,泌尿道感染,妇科疾病,疝气,腰痛,风湿病等疾病。该文对花椒属植物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归纳,以期对花椒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的系统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科 花椒属 生物碱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两面针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胡疆 张卫东 +5 位作者 柳润辉 张川 沈云亨 徐希科 梁明金 李慧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689-1691,共3页
目的:对两面针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及精制,并利用^1H-NMR,^13C-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乙醇提取液的氯仿部分和正丁醇... 目的:对两面针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及精制,并利用^1H-NMR,^13C-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乙醇提取液的氯仿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嘧啶(2,4-dihydroxypyrimidine,1),紫丁香酸(syringicacid,2),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imethoxy-1,4-benzoquinone,3),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4),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paraben,5),顺-3-(2,3,4-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酸[(Z)-3-(2,3,4.trimethoxyphenyl)acrylica cid,6],5,6,7-三甲氧基香豆素(5,6,7-trimethoxycoumarin,7),stigmast-9(11)-en-3-ol(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两面针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是新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芸香科 化学成分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candidate plant DNA barcodes using the Rutaceae family 被引量:33
5
作者 LUO Kun1,2,CHEN ShiLin1,CHEN KeLi2,SONG JingYuan1,YAO Hui1,MA XinYe1,ZHU YingJie3,PANG XiaoHui1,YU Hua1,LI XiWen1,4 & LIU Zhen2 1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193,China 2College of Pharmacy,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1,China +1 位作者 3School of Bio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4Department of Chemistr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6期701-708,共8页
DNA barcoding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frontier technology that is gaining worldwide attention.Here,seven regions (psbA-trnH,matK,ycf5,rpoC1,rbcL,ITS2,and ITS) with potential for use as DNA barcodes were tested for the... DNA barcoding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frontier technology that is gaining worldwide attention.Here,seven regions (psbA-trnH,matK,ycf5,rpoC1,rbcL,ITS2,and ITS) with potential for use as DNA barcodes were tes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identify 300 samples of 192 species from 72 genera of the family Rutaceae.To evaluate each barcode’s utility for species authentication,PCR amplification efficiency,genetic divergence,and barcoding gaps were assessed.We found that the ITS2 region exhibited the highest inter-specific divergence,and that th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in the "DNA barcoding gap" assessment and Wilcoxon two-sample tests.The ITS2 locus had the highest identification efficiency among all tested regions.In a previous study,we found that ITS2 was able to discriminate a wide range of plant taxa,and here we confirmed that ITS2 was also able to discriminate a number of closely related species.Therefore,we propose that ITS2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barcode for plant species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BARCODING ITS2 rutaceae ide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吴茱萸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奇志 梁敬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U007-U010,共4页
对吴茱萸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研究概况予以综述 ,发现成分类别主要为吲哚类生物碱、喹诺酮类生物碱、苦味素、苯并色原酮和挥发油等。其中吲哚类生物碱 17个 ,喹诺酮类生物碱 17个 ,苦味素类化合物 12个 ,苯并色原酮类化合物 10个... 对吴茱萸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研究概况予以综述 ,发现成分类别主要为吲哚类生物碱、喹诺酮类生物碱、苦味素、苯并色原酮和挥发油等。其中吲哚类生物碱 17个 ,喹诺酮类生物碱 17个 ,苦味素类化合物 12个 ,苯并色原酮类化合物 10个。生理活性显示吴茱萸属植物具有扩张血管、降压、强心、止泻、收缩子宫、杀虫、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抗胆碱酯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科 吴茱萸属 吲哚类生物碱 喹诺酮类生物碱 苯并色原酮
下载PDF
黄皮叶中黄皮酰胺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被引量:29
7
作者 杨明河 曹延怀 +3 位作者 李伟勋 杨永庆 陈延镛 黄量 《药学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33-40,共8页
从黄皮叶中分得一种具有降SGPT活性的新的酰胺类化合物——黄皮酰胺,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推定其结构为(Ⅰ),并由单晶X衍射确证。
关键词 芸香科 黄皮 酰胺 黄皮酰胺
下载PDF
几种芸香科植物花粉形态观察 被引量:25
8
作者 邵邻相 范晓萍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佛手、代代、柚、柑橘和金橘等芸香科植物花粉进行形态观察。发现这几种植物的花粉在形态、大小、外壁纹饰、网孔等方面均有差异,其中3个佛手品种的花粉具网状纹饰,白衣秀士佛手和青衣童子佛手的网脊连续,而赤金王...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佛手、代代、柚、柑橘和金橘等芸香科植物花粉进行形态观察。发现这几种植物的花粉在形态、大小、外壁纹饰、网孔等方面均有差异,其中3个佛手品种的花粉具网状纹饰,白衣秀士佛手和青衣童子佛手的网脊连续,而赤金王子佛手的网脊不连续,其他4种芸香科花粉具穴状纹饰,代代和柚的花粉比柑橘和金橘的花粉大,而代代和金橘的花粉表面孔穴密度比柚和柑橘的花粉表面孔穴密度大。这些花粉表面微观形态的差异将为上述品种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花粉 芸香料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川佛手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26
9
作者 崔红花 高幼衡 +2 位作者 梁盛林 蔡鸿飞 魏志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研究川佛手Citrus medica var.sarcodactylis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川佛手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种已知成分,分别为柠檬内酯(limettin,Ⅰ)、6,7-... 目的研究川佛手Citrus medica var.sarcodactylis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川佛手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种已知成分,分别为柠檬内酯(limettin,Ⅰ)、6,7-二甲氧基香豆素(scoparone,Ⅱ)、5-异戊烯氧基-7-甲氧基香豆素(7-methoxy-5-prenyloxy-coumarin,Ⅲ)、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结论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芸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川佛手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佛手 芸香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中药枳实研究概况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文凯 甘晓兰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3年第12期55-56,共2页
文章对近年来对中药枳实的品种研究、化学研究、药理研究、炮制研究等进行了介绍和阐述。
关键词 中药 枳实 芸香科 品种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炮制方法
下载PDF
川佛手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23
11
作者 崔红花 高幼衡 +3 位作者 蔡鸿飞 魏志雄 梁盛林 何巧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研究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川佛手Citrusmedica var. sarcodactylis的化学成分,为该药材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果从川佛手中又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 目的研究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川佛手Citrusmedica var. sarcodactylis的化学成分,为该药材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果从川佛手中又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5-羟基-7-甲氧基-8-异戊烯基香豆素(sibiricol,Ⅵ)、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7-methylesculetin,Ⅶ)、佛手柑内酯(bergapten,Ⅷ)、Sigmasteryl acetate(Ⅸ)、5-甲氧基-糠醛(5-methoxyfurfural,Ⅹ)、柠檬苦素(limonin,Ⅺ)、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Ⅻ)。结论化合物Ⅵ、Ⅶ、Ⅸ为从芸香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佛手 芸香科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飞龙掌血中三萜酸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20
12
作者 黄平 Karagianis Gloria +1 位作者 韦善新 Waterman Peter G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04-408,共5页
从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中提取分离出4个新三萜酸,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2α,3α,19αtrihydroxy11oxo urs12en28oicacid(1),2α,3α,11α,19αtetrahydroxy urs12en28oicacid(2),2α,3αdihydroxy19oxo18,19sec o urs11,13(18)diene2... 从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中提取分离出4个新三萜酸,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2α,3α,19αtrihydroxy11oxo urs12en28oicacid(1),2α,3α,11α,19αtetrahydroxy urs12en28oicacid(2),2α,3αdihydroxy19oxo18,19sec o urs11,13(18)diene28oicacid(3)和2α,3β,19αtrihydroxy olean11,13(18)dien28oicacid(4)。还分离鉴定出已知成分野鸭春酸(5)、arjunicacid(6)、飞龙掌血素、勒钩内脂和β谷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龙掌血 芸香科 三萜酸
下载PDF
酸橙中一个新的香豆素苷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永勇 叶文才 +3 位作者 范春林 殷志琦 汪豪 赵守训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41-143,i001,共4页
目的:对中药枳实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技术、化学手段及文献对照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自枳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香豆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3... 目的:对中药枳实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技术、化学手段及文献对照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自枳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香豆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3,5-二羟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phlorin,Ⅱ)、新橙皮苷(neohesperidin,Ⅲ)、柚皮苷(naringin,Ⅳ)、异樱花素7-O-β-D-新橙皮糖苷(poncirin,Ⅴ)、红橘素(tageritin,Ⅵ)、柚皮素(naringenin,Ⅶ)、马尔敏(marmin,Ⅷ)、橙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hesperetin7-O-glucoside,Ⅸ)、腺苷(adenosine,Ⅹ)。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Ⅱ、Ⅹ为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D-吡喃葡萄糖苷 酸橙 乙醇提取物 羟基香豆素 二羟基苯基 新橙皮糖苷 化学成分 色谱技术 波谱技术 对照方法 结构鉴定 新橙皮苷 新化合物 化合物Ⅰ 化合物Ⅱ 分离 柚皮苷 柚皮素 橙皮素 枳实
下载PDF
枳实中一个新的酚苷成分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永勇 倪丽 +1 位作者 范春林 叶文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对枳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技术和化学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自枳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3,5-二羟基苯基1-O-(6′-O-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5-dihy... 目的对枳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技术和化学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自枳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3,5-二羟基苯基1-O-(6′-O-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5-dihydroxyphenyl1-O-(6′-O-trans-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橙皮素(hesperetin,)、4′,5,7,8-四甲氧基黄酮(4′,5,7,8-tetramethoxyflavone,)及柠檬苦素(limonin,)。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科 酸橙 酚苷
下载PDF
吴茱萸中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19
15
作者 胡传芹 杨鑫宝 +1 位作者 杨秀伟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571-2575,共5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吴茱萸70%乙醇溶液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该文报道其中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香叶木素-7-O-β-D... 目的:研究吴茱萸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吴茱萸70%乙醇溶液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该文报道其中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2),香叶木苷(3)和柯伊利素-7-O-芸香糖苷(4)。结论:化合物1,3,4均为首次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芸香科 黄酮苷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青花椒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蓉蓉 田书璎 +2 位作者 陈勇 胡琳珍 张勇慧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研究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重结晶、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法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 目的研究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重结晶、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法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青花椒根部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白藓碱(1)、茵芋碱(2)、青花椒碱(3)、6-甲氧基-呋喃喹诺酮(4)、(+)-(S)-异普拉得斯碱(5)、(+)-(S)-阿瑞罗甫碱(6)、(-)-(S)-日立宁(7)、加锡弥罗果碱(8)、(-)-(S)-丙酮基白屈菜赤碱(9)。结论化合物4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能够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长,对肿瘤细胞HL-60、SMMC-7721和A-549细胞株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科 花椒属 青花椒 生物碱 细胞毒活性 6-甲氧基-呋喃喹诺酮 (-)-(S)-丙酮基白屈菜赤碱
原文传递
花椒属植物苯丙素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袁海梅 邱露 +3 位作者 宋雨 邹亮 杨龙飞 付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5760-5772,共13页
苯丙素是花椒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主要包括简单苯丙素、香豆素和木脂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血小板凝结、杀虫、抗菌、抗病毒等活性。该文对花椒属植物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归纳,以期能为花椒属植物的临床应用和... 苯丙素是花椒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主要包括简单苯丙素、香豆素和木脂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血小板凝结、杀虫、抗菌、抗病毒等活性。该文对花椒属植物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归纳,以期能为花椒属植物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科 花椒属 苯丙素类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Two New Indole Alkaloids from Evodia rutaecarpa 被引量:13
18
作者 Guo Ying ZUO1,2 Xiao Sheng YANG 1 Xiao Jiang HAO1 (1 Laboratory of Phytochemistry.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2Kunming 43 Hospital. PLA, Kunming 650032)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7-128,共2页
Two new indole alkaloids. wuchuyuamide I and I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ruits of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关键词 rutaceae 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 indolinone alkaloids wuchuyuamides
下载PDF
柑橘属常用中药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与比较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永刚 林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660-2665,共6页
目的:建立芸香科柑橘属毛橘红、光橘红、陈皮、青皮、枳壳、枳实6种临床常用理气类中药黄酮类成分的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其指纹特征差异性,为柑橘属常用中药的谱效相关性研究和临床用药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C18色谱... 目的:建立芸香科柑橘属毛橘红、光橘红、陈皮、青皮、枳壳、枳实6种临床常用理气类中药黄酮类成分的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其指纹特征差异性,为柑橘属常用中药的谱效相关性研究和临床用药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C18色谱柱为分析柱,流动相甲醇-水(含冰乙酸)梯度洗脱,制备同一色谱条件下6种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6种常用中药按照植物化学分类学方法被分为柚皮苷型和橙皮苷型。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毛橘红、光橘红共标出15个共有峰;陈皮、青皮、枳壳、枳实共标出10个共有峰。全部药材共标出5个共有峰。毛橘红与光橘红色谱图与共有模式的整体相似度在0.928 5~0.996 2,相似度较高。陈皮、青皮、枳实三者色谱图与共有模式的整体相似度在0.922 1~0.997 3,相似度较高。而枳壳与共有模式的相似度仅为0.454 7~0.773 3。结论:建立的柑橘属6种常用中药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可以直观的比较出谱图间的差异,同时各特征峰峰高及峰面积也存有显著区别,与这6种药材在临床应用中理气功能异同的关联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科 柑橘属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柄果花椒酰胺的化学结构 被引量:8
20
作者 任丽娟 谢凤指 谢晶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70,共4页
前文报道从湖南地区采集的芸香科植物柄果花椒(Zanthoxylum podocarpum Hemsl.)树皮中分离并经鉴定的结晶有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ι-芝麻素、ι-细辛素、新棒状花椒酰胺、新木脂体柄果脂素和山萮酸为主的混合脂肪酸等。并从该植物... 前文报道从湖南地区采集的芸香科植物柄果花椒(Zanthoxylum podocarpum Hemsl.)树皮中分离并经鉴定的结晶有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ι-芝麻素、ι-细辛素、新棒状花椒酰胺、新木脂体柄果脂素和山萮酸为主的混合脂肪酸等。并从该植物中分得另一结晶(Ⅸ),本文报道结晶(Ⅸ)的化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酰胺 酰胺 柄果花椒 化学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