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对中国智者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亚丁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4-135,共12页
俄罗斯汉学家的"老子—智者"套话是在文化误读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们塑造的中国君王—智者形象中隐含着俄罗斯人的哲学家—国王理想;他们赞扬孔子的为政方略时隐含着影射当下政治文本的"春秋笔法";俄罗斯作家们塑造... 俄罗斯汉学家的"老子—智者"套话是在文化误读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们塑造的中国君王—智者形象中隐含着俄罗斯人的哲学家—国王理想;他们赞扬孔子的为政方略时隐含着影射当下政治文本的"春秋笔法";俄罗斯作家们塑造了具有仰慕或超越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向的中国智者形象。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中国智者形象是一种"社会总体想象物",它的建构与当时俄罗斯的价值重建、新欧亚主义被激活和俄罗斯缺乏远古精神文化资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中国智者 俄罗斯汉学家 俄罗斯作家
下载PDF
俄罗斯作家的美国情结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丽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8期99-100,共2页
美国自成立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主题也伴随国家的兴旺发达孕育而生。俄罗斯人素来对美国充满幻想,对美国崛起的惊叹,对"美国梦"的精神信仰,都会在俄罗斯作家笔下提及。通过溯源美国崛起的历史,并分析俄罗斯文学作... 美国自成立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主题也伴随国家的兴旺发达孕育而生。俄罗斯人素来对美国充满幻想,对美国崛起的惊叹,对"美国梦"的精神信仰,都会在俄罗斯作家笔下提及。通过溯源美国崛起的历史,并分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美国主题,进而阐释俄罗斯作家们的美国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梦 美国情结 俄罗斯作家
下载PDF
20世纪的俄国作家与宗教
3
作者 樊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9-52,共4页
通过对 2 0世纪俄国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宗教情感研究 ,揭示宗教与民众、宗教与知识分子、宗教与人性的复杂关系 ,并将中国作家的有关作品与之进行比较 。
关键词 俄国作家 宗教精神 20世纪 宗教 文学研究 宗教情感 文学作品
下载PDF
俄罗斯经典作家笔下的暴风雪主题 被引量:4
4
作者 段丽君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5年第4期46-58,共13页
暴风雪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个独特主题,它贯穿了19-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并一直延续至今。普希金、莱蒙托夫、列夫·托尔斯泰、勃洛克、帕斯捷尔纳克等经典作家不断拓展这一主题。在这些名家笔下,暴风雪被赋予多种文化含义:死亡、神秘... 暴风雪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个独特主题,它贯穿了19-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并一直延续至今。普希金、莱蒙托夫、列夫·托尔斯泰、勃洛克、帕斯捷尔纳克等经典作家不断拓展这一主题。在这些名家笔下,暴风雪被赋予多种文化含义:死亡、神秘力量、社会变革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雪主题 俄罗斯经典作家 文化含义
原文传递
“发现人身上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批评镜像中的同时代俄国作家
5
作者 季明举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2年第4期29-38,共10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批评是在根基派民族文化审美意识主导下,建立在自己丰富文学创作之上的经验之谈,具有非系统性、非逻辑性、未完成性等“作家批评”特点,但这并不妨碍其对同时代俄国作家批评话语上的真知灼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批评是在根基派民族文化审美意识主导下,建立在自己丰富文学创作之上的经验之谈,具有非系统性、非逻辑性、未完成性等“作家批评”特点,但这并不妨碍其对同时代俄国作家批评话语上的真知灼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评把作家能否实现“最高意义的现实主义”即“发现人身上的人”作为艺术创作成功的最显著标志。从这一评判尺度出发,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同时代俄国文学中或许仅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托尔斯泰等为数不多的天才作家在创作上接近“发现人身上的人”这一崇高的审美要求。陀思安耶夫斯基批评镜像中的同时代俄国作家是追求艺术俄罗斯性(“全人类性”)意义的审美人道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批评话语 “发现人身上的人” 同时代俄国作家
下载PDF
论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的叙事风格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俊翔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8,共6页
把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单列出来进行考察既是具有文学史依据的理性行为,又是对文学现实的直接呼应。在俄罗斯文学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大背景下,这一创作群体对历史展开多层级的文本建构,对当下进行多重开掘,从叙事资源的调... 把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单列出来进行考察既是具有文学史依据的理性行为,又是对文学现实的直接呼应。在俄罗斯文学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大背景下,这一创作群体对历史展开多层级的文本建构,对当下进行多重开掘,从叙事资源的调配、时空体和叙事视角的设置、言语调性的选择等方面着力,以多元的审美质素体现作品内涵,追求文本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岁一代”作家 现实主义 叙事风格
原文传递
后苏联小说中的自传性童年书写——以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俊翔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8,共10页
童年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文学的发生动力之一,不少作家都把自身的童年当作标志性的创作素材和重要的审美对象。本文以"三十岁一代"作家的小说为例,分析自传性童年书写的依据、类型和特征。该创作族群追忆童年,旨在基于纪实与... 童年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文学的发生动力之一,不少作家都把自身的童年当作标志性的创作素材和重要的审美对象。本文以"三十岁一代"作家的小说为例,分析自传性童年书写的依据、类型和特征。该创作族群追忆童年,旨在基于纪实与想象的交织、个人情志与集体记忆的融合表达对纯真本我的认同,揭露心灵的创伤。今昔关联的童年回忆机制在叙事层面体现为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转换,在意义层面既重塑个体的日常生活,又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注脚,凸显了生命话语的实质和社会话语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岁一代”作家 自传性童年书写 原型 情感基调 叙事视角
原文传递
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对历史的文本建构
8
作者 张俊翔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18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出生、成长于苏联,成名于后苏联时期,这一创作群体回避对既定历史观念的机械复制,基于超越性的思考表达自身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通过立体的叙事性阐释实现对历史的文本建构。他们经由重构童年记忆完成对个人... 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出生、成长于苏联,成名于后苏联时期,这一创作群体回避对既定历史观念的机械复制,基于超越性的思考表达自身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通过立体的叙事性阐释实现对历史的文本建构。他们经由重构童年记忆完成对个人成长史的诗性塑造,以个性取向作为历史书写的主要途径,并且立足于当下激活过往,采用与时下融通的历史叙述展开现实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岁一代”作家 历史 现实 童年记忆 个性化
下载PDF
“拉普”和中国左翼文学批评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国恩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0-35,共6页
“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和太阳社主要受前期“拉普”的影响。“拉普”在倡导“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同时,在文艺自身规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因此受到批判,被迫做了修正。“拉普”对中国左翼文学的积极影响是帮助克服了“革命的... “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和太阳社主要受前期“拉普”的影响。“拉普”在倡导“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同时,在文艺自身规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因此受到批判,被迫做了修正。“拉普”对中国左翼文学的积极影响是帮助克服了“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拉普”的解散主要是政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普” 中国左翼文学批评 历史反思
下载PDF
瓦西里.别列列申诗歌的中国书写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晓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5-47,共3页
瓦西里.别列列申是中国俄罗斯侨民作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在中国生活多年,游历了中国的江河山川,其诗中所表达的内容涉及中国的情和景、中国的人和事、中国的理和思,其创作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作品中常常用中国特有的元素来抒发... 瓦西里.别列列申是中国俄罗斯侨民作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在中国生活多年,游历了中国的江河山川,其诗中所表达的内容涉及中国的情和景、中国的人和事、中国的理和思,其创作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作品中常常用中国特有的元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侨民作家 别列列申 诗歌
下载PDF
小人物·历史·生态——三位哈尔滨俄侨作家的生平与创作
11
作者 荣洁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克里奥林、伊万诺夫和罗基诺夫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位哈尔滨俄侨作家。克里奥林熟知“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底层人物的日常生活,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是其创作的重要主题。伊万诺夫擅长描写远东地区的生活,他用独特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冷... 克里奥林、伊万诺夫和罗基诺夫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位哈尔滨俄侨作家。克里奥林熟知“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底层人物的日常生活,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是其创作的重要主题。伊万诺夫擅长描写远东地区的生活,他用独特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冷静地反思历史事件,在作品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大千世界的看法。罗基诺夫的小说充满哲理,语言优美、生动,其笔下的原始森林令人神往。三位作家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俄侨的精神生活,是中国俄侨文学,乃至整个俄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俄侨作家 克里奥林 伊万诺夫 罗基诺夫
下载PDF
1920-1930年代:异域神话与社会事件——1930年代苏联“拉普”与中国“左联”兼及鲁迅关于革命文学的种种
12
作者 张磊 《孝感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1-34,67,共5页
1920到1930年代经历的多个历史事件中,苏俄“拉普”的介入恰恰为鲁迅思想的成熟提供了一种机缘,使其在文学和革命、革命和政治、文学和政治的认识上带有某种思想上的“反常识性”。就鲁迅思想主体而言,苏俄文艺观及其本土化影响在某种... 1920到1930年代经历的多个历史事件中,苏俄“拉普”的介入恰恰为鲁迅思想的成熟提供了一种机缘,使其在文学和革命、革命和政治、文学和政治的认识上带有某种思想上的“反常识性”。就鲁迅思想主体而言,苏俄文艺观及其本土化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文学的意识形态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普 革命文学 反常识性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室内乐钢琴伴奏乐曲分析——俄侨音乐家钢琴室内乐综合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庆华 《黑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4-26,共3页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与经济的发展,大批才华横溢的俄侨音乐家移居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为中国较早接触到西方经典音乐文化的城市之一。俄侨音乐家为哈尔滨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俄侨音乐家在钢琴室内乐演奏、演出乐曲分析、室...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与经济的发展,大批才华横溢的俄侨音乐家移居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为中国较早接触到西方经典音乐文化的城市之一。俄侨音乐家为哈尔滨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俄侨音乐家在钢琴室内乐演奏、演出乐曲分析、室内乐培训三个方面建树巨大,俄侨音乐家对哈尔滨钢琴室内乐的肇始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 哈尔滨 钢琴室内乐 伴奏乐曲
下载PDF
论俄侨作家阿尔弗雷德·黑多克的短篇小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亚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59,共6页
黑多克作为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创作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与风格。作品浸透着作者对俄罗斯前途的担忧、对俄罗斯侨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中国百姓的同情和对中国文化的谙熟与深爱。同时,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视角与具有中国... 黑多克作为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创作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与风格。作品浸透着作者对俄罗斯前途的担忧、对俄罗斯侨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中国百姓的同情和对中国文化的谙熟与深爱。同时,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视角与具有中国韵味的写作风格。作品中提出并思考的种种人生哲理问题,对当代社会也不无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作家 阿尔弗雷德·黑多克 中国文化
下载PDF
在华俄侨作家А.П.黑多克“诡秘”写作探析
15
作者 万红 石金焕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126-128,共3页
在华俄侨作家А.П.黑多克因在中国东北生活了20多年,东北地域的山丘、大漠、戈壁、峡谷、山脉、丘陵等都成为他文学抒写的对象。在具体文本的生成上,作家侧重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将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这些景物描写相结合,从而体现... 在华俄侨作家А.П.黑多克因在中国东北生活了20多年,东北地域的山丘、大漠、戈壁、峡谷、山脉、丘陵等都成为他文学抒写的对象。在具体文本的生成上,作家侧重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将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这些景物描写相结合,从而体现了虚实相映的特征。在其笔下粗犷之景与人性欲望的彰显相互映衬,幽静之景与凄婉情怀的倾诉相呼应,鬼魅之色与灵魂深处的恐惧相对照,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丰富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作家 情景交融 虚实相映 中西文化交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