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欧阳康 陈仕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4-9,共6页
俄罗斯民族精神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俄罗斯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地域、历史和宗教特征,例如非欧非亚的独特性、鲜明的二律背反性、浓厚的宗教性和一定的前现代性等。探讨俄罗斯民族精神主要特性可以对理解民族国家现代化提供许多有... 俄罗斯民族精神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俄罗斯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地域、历史和宗教特征,例如非欧非亚的独特性、鲜明的二律背反性、浓厚的宗教性和一定的前现代性等。探讨俄罗斯民族精神主要特性可以对理解民族国家现代化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精神 宗教性 民族性 现代性
下载PDF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思想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伍维曦 《北方音乐》 2023年第3期27-34,共8页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一部经典的20世纪音乐文献。该文以“文艺学式”的评论手法,对这部杰作的意义做特定思想语境的阐发,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时,对其所产生的“长时段环境”、其风格和体裁要素的复...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一部经典的20世纪音乐文献。该文以“文艺学式”的评论手法,对这部杰作的意义做特定思想语境的阐发,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时,对其所产生的“长时段环境”、其风格和体裁要素的复杂关联性进行论述,继而对拉赫玛尼诺夫所代表的20世纪俄罗斯音乐家与西方现代音乐的关系,进行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协奏曲 浪漫主义 20世纪 俄罗斯精神
下载PDF
多极的俄罗斯精神结构——别尔嘉耶夫论俄罗斯精神 被引量:2
3
作者 耿海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1,共6页
别尔嘉耶夫对俄罗斯诸多典型的精神现象都进行过论述,并且认为这些精神现象都具有一个宗教性内核。根据他的剖析,我们可以建构起一个具有宗教品质的多极的俄罗斯精神结构——这个结构由"斯拉夫主义与西欧主义"、"社会主... 别尔嘉耶夫对俄罗斯诸多典型的精神现象都进行过论述,并且认为这些精神现象都具有一个宗教性内核。根据他的剖析,我们可以建构起一个具有宗教品质的多极的俄罗斯精神结构——这个结构由"斯拉夫主义与西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民粹主义、虚无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神正论与人正论"、"末日论与弥赛亚说"、"新基督教意识"等精神向度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尔嘉耶夫 俄罗斯精神 多极精神结构
下载PDF
俄国宗教哲学的寻神运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小桃 李尚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8-122,共5页
19-20世纪之交,俄国知识分子为致力于基督教意识、文化、政治、社会及个人生活观念的更新,于创新、张力、奋斗和挑战之中,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思想运动——新宗教运动。新宗教运动虽名称各异,其实就是20世纪初在俄知识分子中盛行一时... 19-20世纪之交,俄国知识分子为致力于基督教意识、文化、政治、社会及个人生活观念的更新,于创新、张力、奋斗和挑战之中,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思想运动——新宗教运动。新宗教运动虽名称各异,其实就是20世纪初在俄知识分子中盛行一时的宗教哲学的寻神运动。别尔嘉耶夫是主要倡导者之一。这次寻神运动的实质是基督教和多神教、灵魂和肉体、神和人的统一,它对弘扬俄罗斯传统文化,加强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神运动 基督教 俄罗斯精神
下载PDF
略论俄罗斯精神的特质与生成土壤
5
作者 宋瑞芝 宋佳红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87-92,共6页
俄罗斯精神曾经是一个“难解之谜”,迄今为止不少史家、学者都进行过探讨,但始终众说不一。其“难解”之原因就在于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两重性和悖论性。本文试就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这种特性及其形成的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着重从其自然地... 俄罗斯精神曾经是一个“难解之谜”,迄今为止不少史家、学者都进行过探讨,但始终众说不一。其“难解”之原因就在于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两重性和悖论性。本文试就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这种特性及其形成的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着重从其自然地理因素及历史的因素来剖析俄罗斯精神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精神 西欧派 斯拉夫派 东正教 彼得一世 地理环境
下载PDF
苦难孕育坚韧:俄罗斯十九世纪文学中的苦难性对国家精神的塑造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威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2期150-152,共3页
拟对俄罗斯文学中的苦难性进行提炼,并对其进行系统化、谱系化研究,梳理其苦难性的成因、特征、影响等因素,研究“苦难性”作为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抽象存在的具象作用。追本溯源,探究俄罗斯文学中“苦难性”的由来,从而形成逻辑链条,并深... 拟对俄罗斯文学中的苦难性进行提炼,并对其进行系统化、谱系化研究,梳理其苦难性的成因、特征、影响等因素,研究“苦难性”作为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抽象存在的具象作用。追本溯源,探究俄罗斯文学中“苦难性”的由来,从而形成逻辑链条,并深入探索“苦难性”对于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及国家精神的塑造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苦难性”之于俄罗斯民族性格及国家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苦难性 国家精神 塑造意义
下载PDF
恺撒王国与精神王国的对峙:重思伊万·伊里因的抗恶论
7
作者 唐子尊 《基督宗教研究》 2022年第2期290-307,共18页
俄国法哲学家伊万·伊里因曾提出的“强力抗恶论”,不仅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恶”论针锋相对,也是对“一个追求道德完善的人是否可以抗恶”问题的回答。该论调引起了俄国侨民知识界的大讨论,其中以俄国宗教哲学家别... 俄国法哲学家伊万·伊里因曾提出的“强力抗恶论”,不仅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恶”论针锋相对,也是对“一个追求道德完善的人是否可以抗恶”问题的回答。该论调引起了俄国侨民知识界的大讨论,其中以俄国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反对尤为激烈,主要原因在于它混淆了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根本原因在于它局限于恺撒王国的极权主义思想而违背了基督教原则和俄罗斯精神。伊里因的国家主义学说曾多次被写进普京的国情咨文中,对新时期俄罗斯的治国方略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也是重思伊里因强力抗恶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万·伊里因的抗恶论 教会与国家 目的与手段 恺撒王国与精神王国 俄罗斯精神
原文传递
20世纪的俄国作家与宗教
8
作者 樊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9-52,共4页
通过对 2 0世纪俄国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宗教情感研究 ,揭示宗教与民众、宗教与知识分子、宗教与人性的复杂关系 ,并将中国作家的有关作品与之进行比较 。
关键词 俄国作家 宗教精神 20世纪 宗教 文学研究 宗教情感 文学作品
下载PDF
论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少咏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0-72,共3页
莱蒙托夫是普希金之后俄国 1 9世纪又一位伟大诗人 ,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以精确、明晰、具体而富于形象性特征的语言 ,塑造出了一位“多余的人”的典型形象 ,并因而画出了俄罗斯 1 9世纪 30年代的精神画像 ,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非常... 莱蒙托夫是普希金之后俄国 1 9世纪又一位伟大诗人 ,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以精确、明晰、具体而富于形象性特征的语言 ,塑造出了一位“多余的人”的典型形象 ,并因而画出了俄罗斯 1 9世纪 30年代的精神画像 ,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非常珍贵的文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俄罗斯精神 多余的人
下载PDF
阿克萨科夫的语言哲学:形成、学说、评述
10
作者 程芸 姜宏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2年第1期11-18,共8页
阿克萨科夫作为19世纪俄国斯拉夫派的领军人物,同时还是该流派中优秀的语言哲学家,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国内相关哲学思想家的启示。他立足于爱国主义的研究,以经验主义为基本研究方法,采用多维... 阿克萨科夫作为19世纪俄国斯拉夫派的领军人物,同时还是该流派中优秀的语言哲学家,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国内相关哲学思想家的启示。他立足于爱国主义的研究,以经验主义为基本研究方法,采用多维视角对语言的起源与本质、语言的系统与功能、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民族的关系等语言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研究特色,为俄罗斯语言哲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萨科夫 语言哲学 俄语民族精神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的思想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华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文学是俄罗斯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最为集中、完整、深刻、形象地体现了其民族精神、社会文化、哲学思想、价值伦理、宗教情怀,也是其诸如戏剧、绘画、音乐、舞蹈、电影等各艺术门类的创作母题、形象原型、思想根基。这一切都有一个重要... 文学是俄罗斯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最为集中、完整、深刻、形象地体现了其民族精神、社会文化、哲学思想、价值伦理、宗教情怀,也是其诸如戏剧、绘画、音乐、舞蹈、电影等各艺术门类的创作母题、形象原型、思想根基。这一切都有一个重要来源,那就是18世纪以来俄罗斯作家所自觉肩负的责任伦理。他们直面现实,批判一切反文化现象。责任伦理使得俄罗斯文学具有了预测并引领未来的思想功能,文学经典成为时代思想和社会心态的风向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思想功能 责任伦理 批判精神
下载PDF
俄苏绘画艺术与铁凝文学创作
12
作者 雷梓燚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49-55,共7页
深受绘画艺术影响的铁凝,在创作时将俄苏现实主义绘画的思维方式和构图技法用于小说的色彩运用、形象塑造、结构布局等方面,在其中显示了她的艺术修养,其写实的创作精神也与俄苏画家的绘画精神高度契合。绘画元素融入文学创作后,铁凝小... 深受绘画艺术影响的铁凝,在创作时将俄苏现实主义绘画的思维方式和构图技法用于小说的色彩运用、形象塑造、结构布局等方面,在其中显示了她的艺术修养,其写实的创作精神也与俄苏画家的绘画精神高度契合。绘画元素融入文学创作后,铁凝小说呈现出色彩明艳、真实生动、趣意盎然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凝 俄苏 绘画艺术 绘画精神 写实
下载PDF
俄罗斯村社共同体与中国宗法家族共同体之比较
13
作者 朱达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104,共6页
村社共同体和宗法家族共同体分别是俄罗斯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基本社会结构,对中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村社共同体和宗法家族共同体在各自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俄罗斯村社孕育了村社精神,中国的宗法制度则孕育了宗法观... 村社共同体和宗法家族共同体分别是俄罗斯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基本社会结构,对中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村社共同体和宗法家族共同体在各自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俄罗斯村社孕育了村社精神,中国的宗法制度则孕育了宗法观念,二者有异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村社 村社精神 中国宗法家族 宗法观念
下载PDF
中国世界史研究译介时期的俄苏史
14
作者 于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译介时期”,是中国世界史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一译介时期,就没有中国世界史学科后来的迅速发展。以译介时期的俄苏史为例,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世界史研究始终如一的特点和优点,那就是...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译介时期”,是中国世界史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一译介时期,就没有中国世界史学科后来的迅速发展。以译介时期的俄苏史为例,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世界史研究始终如一的特点和优点,那就是关注现实,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历史感和现实感的完美结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明确这一点,对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译介 俄国史 苏联史 时代精神
下载PDF
浅析《日瓦格医生》背后的俄罗斯文化特质
15
作者 王淑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44-146,共3页
帕斯捷尔纳克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将自己及其小说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对俄罗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中。以往许多研究者把他的杰作《日瓦格医生》看成是一部知识分子命运史,而忽略了小说的俄罗斯独特性。该小说始终是与俄罗斯独... 帕斯捷尔纳克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将自己及其小说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对俄罗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中。以往许多研究者把他的杰作《日瓦格医生》看成是一部知识分子命运史,而忽略了小说的俄罗斯独特性。该小说始终是与俄罗斯独特的文化和命运紧密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捷尔纳克 《日瓦格医生》 俄罗斯精神
下载PDF
悲剧后面是喜剧吗?——对俄罗斯民族性的再认识
16
作者 孙燕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68-71,共4页
苏联解体是一个悲剧。随着新的俄罗斯的诞生 ,悲剧气氛依然笼罩着这个民族 ,不愿散去。其个中因素固然很多 ,但有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个民族、国家惟有保持本国文化的民族特性 ,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 ,我们在对俄... 苏联解体是一个悲剧。随着新的俄罗斯的诞生 ,悲剧气氛依然笼罩着这个民族 ,不愿散去。其个中因素固然很多 ,但有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个民族、国家惟有保持本国文化的民族特性 ,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 ,我们在对俄罗斯问题进行探究的同时 ,应对其文化传统进行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俄罗斯是一个充满特点、有着与众不同个性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民族性 民族精神 文化传统 民族主义 文化心理
下载PDF
俄罗斯的宗教意识:论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
17
作者 邓军 《郑州师范教育》 2018年第1期88-91,共4页
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一书中指出,弥赛亚精神与末日论是俄罗斯思想的底色。他认为19世纪到20世纪之初,俄罗斯的社会主义、虚无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等思想,都是弥赛亚精神扭曲的表现,俄罗斯的道路与命运只能是末日论的。别尔嘉耶夫的... 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一书中指出,弥赛亚精神与末日论是俄罗斯思想的底色。他认为19世纪到20世纪之初,俄罗斯的社会主义、虚无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等思想,都是弥赛亚精神扭曲的表现,俄罗斯的道路与命运只能是末日论的。别尔嘉耶夫的洞见提醒我们,宗教意识是理解俄罗斯历史和当下的最佳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尔嘉耶夫 《俄罗斯思想》 弥赛亚精神 末日论
原文传递
信仰与审美的互动:俄罗斯文学思想史的反思
18
作者 刘怡彤 《俄罗斯文艺》 2024年第3期60-70,共11页
翻开世界文学史的历史画卷,或许很少有国家的文学史像俄罗斯那样,如此紧密地与思想史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我国俄苏文学研究界,文学史几乎也成为了反映社会生活的思想史。从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征来看,信仰与审美的互动无疑是俄罗斯... 翻开世界文学史的历史画卷,或许很少有国家的文学史像俄罗斯那样,如此紧密地与思想史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我国俄苏文学研究界,文学史几乎也成为了反映社会生活的思想史。从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征来看,信仰与审美的互动无疑是俄罗斯思想史与文学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以张杰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ZDB092)的最终研究成果《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不仅重点研究了信仰与文学的关系问题,还从聚和性意识与文学经典、民族语言的双向融合互动中,描绘了民族信仰的形象化发展过程,探讨了俄罗斯国家形象构建的问题,揭示了俄罗斯文明发展的特征及其与西方文明之间的迥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文学思想史 国家形象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30年的中国比较文学
19
作者 纪建勋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28-148,共21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三十年往往被视作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薄弱时期,乐黛云、王向远、徐志啸、徐扬尚等将其定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沉潜期”“滞缓期”甚至“沉寂期”。“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三十年往往被视作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薄弱时期,乐黛云、王向远、徐志啸、徐扬尚等将其定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沉潜期”“滞缓期”甚至“沉寂期”。“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在这个特殊时期,依旧有部分学者以赤子之心在孤独中负重前行,为中国比较文学的赓续做出了贡献,创造了一个个独特的世界。因此,在所谓“沉潜期”内进行的研究即使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也不应被忽略。譬如处于“沉潜期”的中国比较文学,整体而言缺少系统论著,但在中印以至东方各国文学文化关系这一研究领域,以季羡林、吴晓铃、常任侠为代表的学者及其论著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缺陷有所弥补;而虽然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受到不同的政治制度影响,港台地区的学者们极力将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复兴发展,积极将中国比较文学纳入与国际比较文学的对话与互动;本时期内中俄文学文化的交流也值得重视,尤其鲁迅与俄苏文学的专题研究产出了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翻译领域,傅雷和钱锺书等人在翻译研究方法论上的创新成为这一时期比较文学一抹惊艳的亮色。这一个个独特的世界,值得我们今天在推进国际比较文学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工作中予以好好发掘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30年 东方文学 中俄文化 翻译文学 “神似”论 傅雷
下载PDF
漂泊的诗魂——莱蒙托夫诗歌宇宙观探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季明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42-46,21,共6页
莱蒙托夫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酷爱自由,享受孤独的永恒漂泊者。他们主动放逐自我,游离于上流社会圈子和官方秩序之外,时时处于紧张的精神求索之中,追逐着新的生命体验和冒险,这既是作者所处时代特定贵族精英文化现象,又是渴望形而上的... 莱蒙托夫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酷爱自由,享受孤独的永恒漂泊者。他们主动放逐自我,游离于上流社会圈子和官方秩序之外,时时处于紧张的精神求索之中,追逐着新的生命体验和冒险,这既是作者所处时代特定贵族精英文化现象,又是渴望形而上的俄罗斯民族精神个性的体现。莱蒙托夫以诗歌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独特的俄罗斯文化宇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宇宙观 流浪意识 俄罗斯文化精神 莱蒙托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