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迁移与俄罗斯国家品格的形塑
1
作者 张远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92-118,共27页
通过观察分析荟萃一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精华的首都来认识国家品格,可以作为国家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分支。纵观世界各国,很少有像俄罗斯一样曾经拥有两座首都的国家。18世纪初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至圣彼得堡,显示俄罗斯决心要走一... 通过观察分析荟萃一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精华的首都来认识国家品格,可以作为国家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分支。纵观世界各国,很少有像俄罗斯一样曾经拥有两座首都的国家。18世纪初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至圣彼得堡,显示俄罗斯决心要走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而新的首都圣彼得堡在之后通过不断地与以故都莫斯科为代表的旧传统相拮抗的方式,在关于“何处才是俄罗斯真正中心”的徘徊往复之中,与莫斯科共同形塑了俄罗斯的国家品格。本文首先考察了从俄罗斯帝国时期经苏俄、苏联时期再到俄罗斯联邦时期首都迁移的历程,指出迁都是一种精英人力、物质资源与权力象征的转移。然后通过对比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两座首都在建筑规划、风俗习惯与社会思潮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指出俄国一直存在着在“莫斯科式”与“圣彼得堡式”的身份认同与国家品格之间的纠结。最后,本文认为俄罗斯的国家品格与首都迁移和地缘政治格局的互动密不可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从早期分别代表俄罗斯“向内”的“陆地性”与“对外”的“海洋性”的面向,到当今完成了融合发展,这是俄罗斯近现代需要同时处理大陆问题与海洋问题的地缘政治格局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政治学 俄罗斯国家建构 俄罗斯地缘政治
原文传递
俄罗斯对外结盟的目标形成及影响因素-基于权力结构、地缘关系、意识形态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初智勇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6-194,共39页
俄罗斯对外结盟的目标是构建并维系国际体系的均势,在这一前提下,实施渐进式的局部扩张,逐步拓展势力范围,扩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缓冲带,以维护国家生存与安全。俄罗斯对外结盟目标的影响因素,包括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地缘环境与意识形... 俄罗斯对外结盟的目标是构建并维系国际体系的均势,在这一前提下,实施渐进式的局部扩张,逐步拓展势力范围,扩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缓冲带,以维护国家生存与安全。俄罗斯对外结盟目标的影响因素,包括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地缘环境与意识形态。在俄罗斯对外结盟目标形成过程中,对权力结构的计算居于主导地位,其他因素居于次要地位。巨大纵深、侧翼位置、领土流变构成俄罗斯地缘环境的主要特征。地缘特征有利于俄罗斯实施制衡联盟政策和局部扩张政策。俄罗斯对外结盟目标形成以权力政治逻辑为依归,意识形态因素基本上处于从属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地缘政治 俄罗斯对外结盟 俄罗斯领土变迁 俄罗斯与大国关系
原文传递
俄罗斯国家安全要素的互动与结构——地缘不安全语境下的循环与延续
3
作者 初智勇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78,共42页
开放性与陆权属性形成俄罗斯地缘特征的不安全性。局部扩张和对外制衡,是俄罗斯国家对外目标的两个基本方面。以扩张为防御手段,是俄罗斯解决地缘开放性问题的传统方法。由于俄罗斯处于弱势大国地位,对外制衡成为其维护国际均势、利用... 开放性与陆权属性形成俄罗斯地缘特征的不安全性。局部扩张和对外制衡,是俄罗斯国家对外目标的两个基本方面。以扩张为防御手段,是俄罗斯解决地缘开放性问题的传统方法。由于俄罗斯处于弱势大国地位,对外制衡成为其维护国际均势、利用均势机制维系国家生存与安全的必要手段。俄罗斯与外部世界处于程度较高的安全竞争之中,需要将大量的国内资源用于对外事务。在要素效率落后、经济资源不足的前提下,要求以集权式的社会(军事)动员体制超经济汲取社会资源,导致用于国内发展的资源受到挤占。加上集权体制对个人自由与创造性的压抑,发展的落后性将长期存在。而发展的落后性及安全环境的竞争性,又导致依赖通过局部扩张维持或扩大国家规模,以弥补经济资源的不足,并扩大防御纵深;通过对外制衡,维持国际均势结构,以维护国家生存与安全;通过集权体制以较高比例汲取社会资源并稳定国内秩序;从而出现安全逻辑结构的循环。地缘不安全与对外目标的稳定性,及其对集权体制的依赖,导致权威主义领导下的集体主义和契合对外扩张的救世主义思想,因仍具现实意义与思维惯性,而得以传承与存续。为了应对地缘不安全而形成的对外目标、动员体制、思想观念,因要素效率落后的传动机制,与发展的落后性形成互为因果、彼此强化的稳态循环,使俄罗斯的安全结构呈现出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地缘政治 俄罗斯安全政策 俄罗斯对外目标 俄罗斯对外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