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棫《韵补》音系与早期官话音特点(三)——《韵补》入声韵及其音系特点讨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民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2期59-71,共13页
《韵补》入声韵的演变主要是语音形态上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收-k尾的梗摄入声与曾摄入声合流,然后合并于收-t尾的臻摄入声中(三四等韵),同时收-p尾的深摄缉韵也并合于其中,使得自《切韵》以来-p、-t、-k三大入声韵类彼此对立的结构关... 《韵补》入声韵的演变主要是语音形态上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收-k尾的梗摄入声与曾摄入声合流,然后合并于收-t尾的臻摄入声中(三四等韵),同时收-p尾的深摄缉韵也并合于其中,使得自《切韵》以来-p、-t、-k三大入声韵类彼此对立的结构关系处于解体之中,且整个闭口韵的入声也处于消变状态之中。在韵类分合上,入声韵与阳声韵的变化平行一致,可以说明《韵补》的语音系统性。本文最后探讨了早期官话音形成时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提出了"语音结构平衡"理论和"雅俗相互制约"说,试图从理论上解释宋金时期汉语语音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韵 -p -t -k韵尾合并 语音结构平衡 雅俗相互制约
下载PDF
“入声非声”献疑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0-51,69,共3页
对于入声的性质,岑麒祥先生曾提出"入声非声说"。但从声调的性质以及入声调与入声韵的关系两方面来看,岑说似非。
关键词 入声 音高 音长 入声韵
下载PDF
中古入声韵在安泽境内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变亲 邢宵瑜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9-94,共6页
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入声韵,与晋东南晋语及现河南林州方言的入声韵相比有同有异。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咸摄、曾摄入声韵主元音与晋东南晋语入声韵保持一致;山摄、宕摄、江摄入声韵主元音则是延续源方言入声韵的特色;深摄、臻摄、梗... 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入声韵,与晋东南晋语及现河南林州方言的入声韵相比有同有异。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咸摄、曾摄入声韵主元音与晋东南晋语入声韵保持一致;山摄、宕摄、江摄入声韵主元音则是延续源方言入声韵的特色;深摄、臻摄、梗摄和通摄入声韵主元音的演变既有对源方言的保留,同时也受晋东南晋语和普通话的辐射。这种同异现象是受源林州方言、晋东南晋语及普通话共同影响的结果。对安泽河南林州移民方言入声韵的研究可以为山西移民方言学提供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方言 安泽方言 移民方言 入声韵
下载PDF
莆仙方言的入声舒化现象考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9-41,74,共4页
处于闽东和闽南交界地界的莆仙话是闽东话对闽南话长期影响和渗透的产物,但往往体现出其自身独立发展演变的特征。入声舒化现象是莆仙方言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征之一,即部分白读的入声已舒声化,阳入白读混入阳平,阴入白读混入阳去。这种... 处于闽东和闽南交界地界的莆仙话是闽东话对闽南话长期影响和渗透的产物,但往往体现出其自身独立发展演变的特征。入声舒化现象是莆仙方言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征之一,即部分白读的入声已舒声化,阳入白读混入阳平,阴入白读混入阳去。这种分化以文白读和古韵摄为条件。其产生于一百多年前,产生原理是喉塞韵尾-弱化消失,音节延长,单独成调,在语言系统的经济性原则的作用下,并入调值和调类相近的舒声类。这种入声调的演变过程在闽语的其他方言点及南部吴语和徽语中也同样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方言 入声舒化 单独成调 考察
下载PDF
安徽贵池方言古入声韵今读卷舌韵母——再论安徽江淮官话边音韵尾的形成机制
5
作者 徐建 《语言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305-321,407-408,共19页
安徽贵池方言深臻曾梗摄入声韵逢知三章组声母今读卷舌韵母[ɚ],[ɚ]与安徽江淮官话的边音尾韵存在语音对应关系,是桐城方言边音尾韵随清末移民扩散到贵池之后产生的弱化形式。桐城、枞阳方言边音韵尾的形成与洪巢片江淮官话的影响有关,... 安徽贵池方言深臻曾梗摄入声韵逢知三章组声母今读卷舌韵母[ɚ],[ɚ]与安徽江淮官话的边音尾韵存在语音对应关系,是桐城方言边音尾韵随清末移民扩散到贵池之后产生的弱化形式。桐城、枞阳方言边音韵尾的形成与洪巢片江淮官话的影响有关,形成的时间不早于十七世纪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池方言 江淮官话 卷舌元音 入声韵 边音韵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