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乡村—城市关系的欧盟政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德鲁.库帕斯 黄勇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6,共7页
本文回顾了基于乡村—城市关系的欧洲政策思想的发展,也介绍了一些对于政策和管理概念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的反思。另一方面许多人认为欧洲地域的(经济和社会)空间组织正在改变,这种改变方式也是本文讨论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乡村—城市关系 合作 增长极 城市区域 社区导向地方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6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26
2
作者 韩俊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14,共10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迁,城乡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当前,中国农业基础地位尚不稳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缩小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差距任重道远,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尚未破除。加快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迁,城乡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当前,中国农业基础地位尚不稳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缩小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差距任重道远,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尚未破除。加快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需解决好农民土地权益如何有效保护、农业基础地位如何强化、信贷资金如何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如何发展壮大、新型农民如何培育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分割 土地流转 农村人力资本
下载PDF
乡村振兴的日本实践:背景、措施与启示 被引量:106
3
作者 曹斌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7-129,共13页
基于笔者实地调研及对日本乡村振兴政策的分析,本文认为,日本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业人口快速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业冲击加剧,乡村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以及地方政府税收减少。自1961年《农业基... 基于笔者实地调研及对日本乡村振兴政策的分析,本文认为,日本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业人口快速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业冲击加剧,乡村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以及地方政府税收减少。自1961年《农业基本法》施行以来,日本开始关注乡村振兴,先后采取了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扩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升乡村福祉水平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借鉴日本的经验,本文提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国情,统筹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通过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法律体系,以此调整相关的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乡村振兴 农业政策 城乡关系
原文传递
全球乡城关系新认知与人文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85
4
作者 刘彦随 龙花楼 李裕瑞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69-2884,共16页
全球化、城镇化作为驱动人地系统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和改变的关键过程,持续推动着城乡关系的转型与重塑。本文认为乡村孕育了城市,乡城关系实质上是母子关系,是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人文要素转移、人地关系转变、城乡发展转型的一种综合表征... 全球化、城镇化作为驱动人地系统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和改变的关键过程,持续推动着城乡关系的转型与重塑。本文认为乡村孕育了城市,乡城关系实质上是母子关系,是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人文要素转移、人地关系转变、城乡发展转型的一种综合表征,具体体现在不同发展阶段乡村与城市之间土地非农化、人口城镇化、产业园区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等诸多方面;传统的城乡关系认知忽略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多维联系,以及城乡融合系统这一重要地理综合体及其功能价值,成为产生乡村短板效应凸显、城乡发展权能受损、城乡地域功能紊乱等突出问题的根源;转变城市偏向发展观念,基于乡村母体思维,创新全球乡城关系新认知是破解当前全球化特别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现代人文地理学迫切需要强化与自然地理学、信息地理学交叉研究,创建天—空—地一体化人地系统协同观测体系,突出乡村人地系统的远程耦合性和系统综合性,重塑全球乡村观、乡城系统观,探究可持续的全球乡村人地关系、城乡融合关系、村镇居业关系。乡村人地系统研究应聚焦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及其复杂交互过程与效应,以多学科交叉、新领域拓展与新学科培育为支撑,创建人地系统协同观测技术与多源数据融合计算方法论,基于过程—机理—格局的研究思路和监测—模拟—决策支持的技术路径,探寻实现乡村人地系统耦合与乡城融合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全球共同治理的有机衔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乡村 乡城关系 乡村地域系统 城乡融合系统 人文地理学 人地系统科学
原文传递
迈向城乡共治: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演变解读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文斌 张志斌 +2 位作者 董建红 张怀林 公维民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3-896,共14页
城乡关系历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及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探究城乡关系及其治理逻辑,论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研究热点,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进而揭示城乡关系的脉络特征与治理变革... 城乡关系历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及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探究城乡关系及其治理逻辑,论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研究热点,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进而揭示城乡关系的脉络特征与治理变革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形成了"城乡关系向好发展—城乡关系再度失衡—城乡关系调整完善—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的演变脉络;折射出"打破城乡分割""偏向城市领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治理逻辑;十九大以来,城乡关系向着城乡融合的方向发展,迈向城乡共治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治理趋势。最后,文章从废除城乡二元体制、建立新的配套体制机制,打破学科界限、融合跨学科知识和实践交叉应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机结合等方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城乡共治进行了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热点分析 治理逻辑 城乡共治 CITESPACE
原文传递
城乡融合视角下农村闲置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的资本化效应——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忍 张菁 +1 位作者 徐茜 罗秀丽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土地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关键。土地整治和资本化作为提升土地质量、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各方探讨的热点。论文以广东省实施的农村拆旧复垦政策为切入点,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模式资本化效应的形成机制,梳理其与乡... 土地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关键。土地整治和资本化作为提升土地质量、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各方探讨的热点。论文以广东省实施的农村拆旧复垦政策为切入点,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模式资本化效应的形成机制,梳理其与乡村振兴、城乡联动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在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模式实施中,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弱关系"和土地流转为主的"强关系"分别在整治腾退建设用地和复垦农业用地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实现土地资本化的主要路径;其次,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模式主要通过结构重组、空间重构、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态环境优化等推动乡村振兴;最后,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模式以跨地区市场交易平台为载体,引导城乡之间土地、资金等要素流通,通过设置最低保护价和优先购买权等方式保障乡村的发展权利,实现城乡等价要素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土地资本化 乡村振兴 城乡联动 拆旧复垦
原文传递
珠三角“村改居”与反城市化现象探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翠玲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在对珠三角一个"村改居"社区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土地、计划生育和福利方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反城市化现象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当地居民反对的并不是城市化,而是城市化对他们利益的损害。对农业和非农户籍的争夺,反映了沿海... 在对珠三角一个"村改居"社区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土地、计划生育和福利方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反城市化现象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当地居民反对的并不是城市化,而是城市化对他们利益的损害。对农业和非农户籍的争夺,反映了沿海发达地区城乡关系的逆转,其实质是城市化进程中各相关群体利益博弈、协商的外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城市化 村改居 城乡关系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16
8
作者 叶超 庄良 吴佩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51,共9页
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长三角地区的城乡发展差异较大、非常典型,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经济、人口、社会三个维度构建的简明指标体系,从不同尺度评估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的进... 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长三角地区的城乡发展差异较大、非常典型,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经济、人口、社会三个维度构建的简明指标体系,从不同尺度评估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可以发现,长三角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与就业非农化、住房建筑面积、文教娱乐支出等人均指标上均有提升,也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城市尺度则凸显了“东南-西北”空间分异格局。长三角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亟需建立多尺度的区域联动机制,改善省际综合发展差异;突破圈层式空间分异格局,提升城乡经济收入水平;缓解二元性人口互流矛盾,创新城乡住房保障制度;激活多样化文教娱乐需求,增强城乡消费互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关系 空间分析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通向城市的阶梯——20世纪后期一个苏北村庄的教育志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玉林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41,共8页
燕鸣坊是苏北的一个村庄,这里的现代教育事业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该村教育事业在20世纪下半叶的曲折发展过程,折射出中国当代农村教育史的一般面貌。在国家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学校设施于50年代初在教育资源贫乏的当地扎下了根,从而... 燕鸣坊是苏北的一个村庄,这里的现代教育事业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该村教育事业在20世纪下半叶的曲折发展过程,折射出中国当代农村教育史的一般面貌。在国家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学校设施于50年代初在教育资源贫乏的当地扎下了根,从而扩大了农民子弟受教育的机会。但是,80年代以后学费的暴涨又使之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负。乡村教育的普及并没有明显地成为该村发展的动力。相反,在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格局的影响下,它的最突出的功能只能在于使村庄倾力培养的人才通过“高考”离开乡村,进而成为作为社会上升标志的城市社会中的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社会流动 城乡关系
原文传递
城乡接合部的摇摆:“土味视频”的意义指向 被引量:15
10
作者 顾明敏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28-33,共6页
“土味视频”是文化意义上城乡接合地带的社会交往和文化联系工具。它的流行反映出视听传播媒介从功能型消费到心理型消费的大致转型,以及大众流行文化的重心下移。在乡村重建的当下,“土味视频”传达的是阶层的区隔与相遇;同时,在城乡... “土味视频”是文化意义上城乡接合地带的社会交往和文化联系工具。它的流行反映出视听传播媒介从功能型消费到心理型消费的大致转型,以及大众流行文化的重心下移。在乡村重建的当下,“土味视频”传达的是阶层的区隔与相遇;同时,在城乡之间的关系性视野下,“土味视频”也呈现出新媒体技术介入中国当下城乡社会关系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土味视频 视听传播 俗文化
下载PDF
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时空关联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攀 余斌 武洁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62,共18页
探索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复杂性关联规律既是新时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前沿。以江汉平原为研究案例,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 探索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复杂性关联规律既是新时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前沿。以江汉平原为研究案例,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态面板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深入探究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之间的时序关联规律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乡村地域功能演化具有明显结构分异性,其中,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在时序上呈现阶段性变化,空间上呈现沿焦柳-长荆发展轴的倒“U”形分布格局向汉宜线-东部平原带的“T”形分布格局演化。(2)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时序关联上呈现复杂性特征,其中人口、经济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N”形曲线规律,土地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单调递增态势,但弹性系数值低于后期人口和经济城市化正效应值。(3)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空间关联上呈现明显规律性和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乡村地理学理论内涵,为案例地区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城市化 乡村地域功能 城乡关系 时空关联 江汉平原
下载PDF
社会侵蚀与乡土重建:论费孝通“乡土复员”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占锋 蒋晓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6,共10页
“损蚀”本是一个物理性的概念,费孝通先生为其赋予了社会属性,认为“乡土损蚀”也是一种“社会损蚀”抑或“社会侵蚀”。民国时期,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乡村出现了乡土社会的侵蚀,直接造成乡村中人员的离乡与财富的流失,而返回... “损蚀”本是一个物理性的概念,费孝通先生为其赋予了社会属性,认为“乡土损蚀”也是一种“社会损蚀”抑或“社会侵蚀”。民国时期,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乡村出现了乡土社会的侵蚀,直接造成乡村中人员的离乡与财富的流失,而返回的却是高利贷和地租的盘剥,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由此带来农工混合经济瓦解、城乡关系相克、双轨政治体系僵化、文化位育功能弱化等问题。基于“侵蚀-重建”的分析框架,费孝通建构了加强土地根基变革、发展新型乡土工业、促进技术知识下乡、组建农民合作组织等反侵蚀方案,并且阐明了这些方案之间的内在涵义与逻辑关联。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思考费孝通先生的“乡土复员论”有重要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侵蚀 城乡关系 乡村重建 “乡土复员”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道农业系统与优化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璩路路 李裕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52-3266,共15页
黄土高原沟道农业是现代人地关系耦合发展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人地系统科学原理阐述了沟道农业的概念内涵、科学认知、优化模式及其保... 黄土高原沟道农业是现代人地关系耦合发展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人地系统科学原理阐述了沟道农业的概念内涵、科学认知、优化模式及其保障政策。结果表明:(1)沟道农业可持续性应遵从“要素—系统”到“结构—功能”,注重“沟坡水土保持、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乡村振兴”的多目标有机结合。同时,处理好宏观与微观效益的关系以及不同尺度的沟道水土构型、农田景观、农业系统的层次体系,深化贯通式研究,全面揭示沟道农业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微观作用机理。(2)总结了沟道农业优化模式,搭建了不同模式的框架图,建议完善相关的技术与制度保障体系,以支撑实现区域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3)新时期黄土高原现代沟道农业高质量发展应立足于人地系统科学前沿,全面构建现代沟道农业系统理论与方法,深入探究优化沟道农业生产方式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的新途径。(4)基于要素流、产业链、流通网,面向SDGs目标和乡村振兴、粮食与生态安全,深入探究不同尺度沟道农业状态评估与情景模拟,服务支撑区域现代化建设决策。黄土高原沟道农业系统特征与优化模式研究,是推动农业地理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进而为黄土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农业 三生空间优化 可持续性 人地系统科学 优化模式 乡城关系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土地回报与资本流动——从善堂投资模式看清末南京城乡经济关系变迁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晓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7,共10页
明清时期,土地是城乡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城居地主在周边农村置买土地收取地租,而佃农则从城居地主处获得种子、耕具甚至农房沟渠维修等费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太平天国战争后,这种经济关系逐渐变化。... 明清时期,土地是城乡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城居地主在周边农村置买土地收取地租,而佃农则从城居地主处获得种子、耕具甚至农房沟渠维修等费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太平天国战争后,这种经济关系逐渐变化。从善堂对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城市与农村土地投资回报的差异,以及地方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度,可以揭示城乡经济关系变迁的原因。与农村土地相比,城内土地、市房以及金融业成为善堂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期 南京 城乡经济关系 善堂 投资方向
下载PDF
近代城乡关系的大致走向——以时人所论所行为中心的梳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敏玲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8-40,共13页
随着制度、经济与社会的变革,近代中国的城乡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日渐疏离。从二十年代市制建立、"都市化"的呼吁与忧虑、乡村调查与改造的行动,到三十年代的"乡村崩溃"的说法与读书人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以... 随着制度、经济与社会的变革,近代中国的城乡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日渐疏离。从二十年代市制建立、"都市化"的呼吁与忧虑、乡村调查与改造的行动,到三十年代的"乡村崩溃"的说法与读书人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及战后的"乡土重建",此一趋势愈加明显。"都市"与"乡村"在文本中也逐渐成为一组独立而对立的名词。本文侧重当时读书人的言论与行动,兼及制度变化与政府政策,尝试对这一走向作大致的梳理,并关注其变化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希冀能为此论题提供一个新的论述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城乡关系 乡村 都市 疏离
下载PDF
时代、社会与真正的知识分子——兼论许倬云先生的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超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96-1402,共7页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知识分子需要深入理解时代、社会与自身的关系。知识分子受时空和社会环境所制约和影响,但也存在思想超越时空和社会的可能性。以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为例,通过现身说法,深入阐发和延伸探讨了他所提出的知识分子的...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知识分子需要深入理解时代、社会与自身的关系。知识分子受时空和社会环境所制约和影响,但也存在思想超越时空和社会的可能性。以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为例,通过现身说法,深入阐发和延伸探讨了他所提出的知识分子的问题,指出知行合一与身体力行是知识分子的精神。真正的人文主义体现为对学术与人生的饱满热情和敏锐洞察,既有价值理念也有思想深度,并将知识内化为行动传递下去。只有发现并立足于真实的人性和生活,知识分子才有超越的可能性。认清世界和自我的限度,竭尽所能地突破或超越这种限度,其实就是在面向未来和创造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社会建构 城乡关系 人文地理学 时空
下载PDF
城乡关系演进下的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特征及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景帆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9年第4期90-96,共7页
纵观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城乡关系与农业发展绩效密切相关。城乡隔离,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则劳动生产率水平难以提升;城市吸引力大,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过快,则不利于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粮食... 纵观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城乡关系与农业发展绩效密切相关。城乡隔离,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则劳动生产率水平难以提升;城市吸引力大,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过快,则不利于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粮食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问题、农业污染问题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与现代农业对职业型农民的需求并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选择走高质量农业发展道路,重点从培育新型农业企业家、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农业和功能产品、实现生产方式多样化四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城乡关系的社会视角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丽玲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4-17,共4页
城乡关系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各种关系,其内容包括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关系,表现为社会中阶级、阶层及各类群体之间的关系,社会分工的关系或国民经济几大部门的关系,其表现形式可采取合作、协同、冲突... 城乡关系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各种关系,其内容包括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关系,表现为社会中阶级、阶层及各类群体之间的关系,社会分工的关系或国民经济几大部门的关系,其表现形式可采取合作、协同、冲突、对抗或对立以及统治、领导与服从、被领导等多种形式。不同时期的城乡关系往往有不同的社会内容。从社会的视角明晰城乡关系的基本内涵和不同时期的内容,可以为理解和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和谐 社会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