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程度及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鑫玥 何蒲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基于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和融合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2个维度着手,构建湖北省农村三产融合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和综合评价,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以指标层中的20个指标进一步探讨农村三产融合对湖北省农业增产、农民增... 基于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和融合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2个维度着手,构建湖北省农村三产融合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和综合评价,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以指标层中的20个指标进一步探讨农村三产融合对湖北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联程度、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尽管目前湖北省农村三产融合有一定成效,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融合水平程度较低、层次较浅。因此需进一步开发农业多功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双方联结机制、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农村三产融合 熵值法 灰色关联法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国斌 董俊杰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71,共5页
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二者不可分割。产业结构优化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又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基于此,以吉林省为研究尺度,对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作... 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二者不可分割。产业结构优化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又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基于此,以吉林省为研究尺度,对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作用、可行性及路径选择进行具体分析,旨在更好地推进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研究认为: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应坚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积极作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等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农村三产融合 农业 吉林省
原文传递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统筹政策创新、路径模式与保障机制——基于北京市大兴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1 位作者 段锐峰 陈黎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80-288,共9页
加快县域用地统筹政策创新和路径机制创新,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普遍面临着供给约束过紧、需求增长无序和供需错位失衡等突出问题,运用实地调查法、类变量分析法、案例剖析法,系统分析乡... 加快县域用地统筹政策创新和路径机制创新,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普遍面临着供给约束过紧、需求增长无序和供需错位失衡等突出问题,运用实地调查法、类变量分析法、案例剖析法,系统分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需求,提出县域统筹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用地政策创新、路径模式和保障机制。研究发现:依靠区县推动、乡镇统筹、村集体领办、农户参与的多元主体联动,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统筹的政策创新;用地统筹的重点在于构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服务综合体,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统筹的路径创新;围绕创新服务综合体运营构建各类主体的利益保障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和决策协同机制,推动县域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统筹的保障机制创新,三者联动研究为大都市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的提供系统架构和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用地政策 县域统筹 政策创新 路径模式 保障机制
下载PDF
微观视角下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4
作者 郭皓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152,共6页
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20年农村家庭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微观视角出发,构建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在两种构建方法下均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分地区来看,东部... 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20年农村家庭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微观视角出发,构建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在两种构建方法下均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更高,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虽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更快增长速度的作用下,这一差距正逐渐缩小;分二级指标来看,相较于三产融合行为,三产融合绩效对于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增长的贡献更明显。通过创新视角为探讨农村三产融合问题提供理论参鉴,以期精准地反映相关政策导向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三产融合 融合水平 融合绩效 农村发展
下载PDF
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理论逻辑与实证分析
5
作者 邹悦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4期49-58,共10页
从收入结构的角度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基于2010—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效应,以城乡融合为门槛变量,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支持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1)农村三产融合能够... 从收入结构的角度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基于2010—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效应,以城乡融合为门槛变量,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支持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1)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拉动农民可支配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但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仍需加强。(2)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时,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更强,反之,该效应将被抑制,且城乡融合是农村三产融合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对此,应完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助力农民各收入协调增长,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城乡融合与产业融合的联动作用,培养引进新型治理人才、提升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三产融合 门槛面板模型 城乡融合
下载PDF
新形势下农村三产融合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敏 王桂荣 +1 位作者 张新仕 杨兰伟 《河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9-20,28,共3页
梳理了新形势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的概念和实现条件,阐述了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的路径,旨为各地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新形势下 农村三产融合 必要条件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农村三产融合、劳动力转移与乡村振兴 被引量:2
7
作者 蔡俣晖 陈灿煌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6-66,共11页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劳动力转移与乡村振兴三者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三产融合、劳动力转移均可对乡村振兴产生显著影响...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劳动力转移与乡村振兴三者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三产融合、劳动力转移均可对乡村振兴产生显著影响,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即农村三产融合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增的趋势,而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恰好相反;此外,农村三产融合以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对乡村振兴产生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比重大小呈现出自西向东递增的特点,且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而西部地区则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文章认为,在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还要处理好农村三产融合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三产融合 劳动力转移 乡村振兴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分析
8
作者 董鸿宁 欧阳金琼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4-9,18,共7页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基于2011-2020年新疆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计分法评价新疆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构建耦合度(C)、耦合系统综...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基于2011-2020年新疆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计分法评价新疆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构建耦合度(C)、耦合系统综合协调指数(T)以及耦合协调度(D)模型,分析各指标层对新疆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1-2020年新疆农村三产融合指数从2011年的0.168上升至2020年的0.784,增幅达366.67%。说明新疆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整体上发展态势良好;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服务业融合度、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经济繁荣6个二级指标的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幅程度差异较大。(2)2011-2020年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耦合度为0.960-0.997,处于高水平耦合发展阶段;耦合协调度呈稳步提升发展趋势,从2011年的0.284提高至2020年的0.625,发展历程为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其中2001-2017年处于失调状态;2018-2020年进入协调状态,说明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迅速,有效推动了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出加大财政投入与补贴政策、注重发挥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和协调性、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农村三产融合 熵值法 耦合协调
下载PDF
农村三产融合视角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
9
作者 南琼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第24期26-27,173,共3页
通渭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虽发展较快,但仍有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县、乡级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服务力量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现有的服务主要集中于产前等。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有效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对该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 通渭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虽发展较快,但仍有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县、乡级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服务力量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现有的服务主要集中于产前等。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有效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对该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该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三产融合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问题 影响因素 对策
下载PDF
农村三产融合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
10
作者 胡立君 王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77-88,共12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日益成为促进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动力。利用江苏2013—2022年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结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日益成为促进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动力。利用江苏2013—2022年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均以“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两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周边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提高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提高。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的提高既有效促进本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促进作用,并且这样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主要依靠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城乡融合传导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三产融合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农村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分工-交易-契约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小霞 李练军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4-80,共7页
【目的】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村三产融合的难点问题。【方法】从分工、交易、契约的视角构建了农村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深入考察了农村三产融合利益联结在分工内化、... 【目的】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村三产融合的难点问题。【方法】从分工、交易、契约的视角构建了农村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深入考察了农村三产融合利益联结在分工内化、费用节约、契约选择三个层面的现实表现与主要困境。【结果】研究发现,合理契约安排有利于产业分工内化和交易费用节约,产业分工深化与交易成本节约促使联结利益产生,合理契约方式选择保证利益合理分配降低联结风险,最终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利益稳定联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依据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密切分工,通过分工内化减少联合体内交易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商品契约、要素契约、服务契约、超市场契约等紧密型契约保证主体之间的利益合理分配,规避利益风险,实现主体间利益共享;主体之间依然存在分工地位不平等、要素供给不足、利益分配不均、风险约束不对等困境。【结论】需要密切主体分工协作机制,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完善主体交易融合机制,切实破解要素融合瓶颈;强化主体契约安排机制,有效降低联结利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三产融合 利益联结 分工-交易-契约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