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3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 被引量:594
1
作者 傅秋子 黄益平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84,共17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加入工具变量的面板数据回归,研究了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别农村正规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减少了农村生产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拥有智...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加入工具变量的面板数据回归,研究了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别农村正规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减少了农村生产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拥有智能手机的群体受影响更明显,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村消费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教育水平较高、有网购习惯的群体需求被激发较多,反映出数字金融提升效率、促进消费的多维度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需求正受到数字金融发展的深刻影响,可为未来农村金融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 异质性影响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量:224
2
作者 王芳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8,共10页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成败在于能否有效满足微观金融需求。与典型中国小农家族金融需求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情信贷、互助信用、民间信贷和国家农贷等传统金融安排。只有当公共保障机制取代家族保险功能,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现...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成败在于能否有效满足微观金融需求。与典型中国小农家族金融需求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情信贷、互助信用、民间信贷和国家农贷等传统金融安排。只有当公共保障机制取代家族保险功能,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现代商业性金融才可能引入广大农村。现阶段中国所需要的是一个多层次、梯度化的农村金融制度。在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提高农民收入,培育现代金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需求 金融制度
原文传递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 被引量:201
3
作者 谢平 徐忠 沈明高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39,共17页
从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到现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走过了近十个年头。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要借鉴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将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现有农村金融部门改造成既能商业可持续发... 从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到现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走过了近十个年头。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要借鉴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将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现有农村金融部门改造成既能商业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的有效资金需要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而商业可持续是农村金融机构能够有效满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前提。本文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分析目前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离这一目标还有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信贷支农 商业可持续
原文传递
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1
4
作者 许崇正 高希武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3-185,共13页
本文从历年的统计数据出发,通过对农民信贷投资、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户的就业结构、农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分析,挖掘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农村金融支持的密切关系,进而就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支持,增加农民收入,有针对性地... 本文从历年的统计数据出发,通过对农民信贷投资、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户的就业结构、农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分析,挖掘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农村金融支持的密切关系,进而就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支持,增加农民收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信贷支持
原文传递
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95
5
作者 谢平 徐忠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114,共9页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及其样本县农户和金融机构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得出了一些实证性的结论。一方面,贫困地区公共财政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无法建立;另一方面,将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农的工具,进一步扭曲了农村的金融体制...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及其样本县农户和金融机构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得出了一些实证性的结论。一方面,贫困地区公共财政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无法建立;另一方面,将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农的工具,进一步扭曲了农村的金融体制。分析表明,只有让公共财政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 金融支农 农村金融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 被引量:129
6
作者 田力 胡改导 王东方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本文对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运用戈德史密斯理论描述和测算了中国农村金融的理论融量和实际融量,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农村存在巨大的金融缺口,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种缺口在中国农村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经济和... 本文对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运用戈德史密斯理论描述和测算了中国农村金融的理论融量和实际融量,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农村存在巨大的金融缺口,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种缺口在中国农村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经济和体制根源。为此,提出了对中国农村经济和金融体制进行若干重大变革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融量 金融缺口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 被引量:166
7
作者 许圣道 田霖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5-206,共12页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金融排斥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研究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空间差异,并通过建立计数模型,解析影响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因素,提出如何实现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金融排斥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研究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空间差异,并通过建立计数模型,解析影响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因素,提出如何实现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体现了研究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排斥 社会排斥 农村金融 计数模型
原文传递
传统金融基础、知识门槛与数字金融下乡 被引量:168
8
作者 郭峰 王瑶佩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3,共15页
传统金融服务存在很多空白的地区和群体,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事业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新兴的数字金融被寄予厚望,希望可以填补空白,服务传统金融没有服务到的地区和群体。而文章研究显示,农户是否使用数字金融依赖于其对传... 传统金融服务存在很多空白的地区和群体,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事业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新兴的数字金融被寄予厚望,希望可以填补空白,服务传统金融没有服务到的地区和群体。而文章研究显示,农户是否使用数字金融依赖于其对传统金融的使用。具体而言,农户使用传统金融的频率越高,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就越大;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使用数字金融的概率也越高。传统金融基础与教育水平的交互影响以及其他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因此,在数字金融下乡中,要加大对农户金融基础知识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被引量:107
9
作者 姚耀军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14,共12页
反思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时首先要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依照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所提供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文章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农村货币化程... 反思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时首先要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依照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所提供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文章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农村货币化程度加深;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不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并且正规金融体系在中介功能上正逐渐被非正规金融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发展 评价
下载PDF
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67
10
作者 熊德平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3,共5页
孟加拉等国外乡村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模式及成功经验 ,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小额信贷 国际经验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以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重塑三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被引量:62
11
作者 陆磊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6-114,共9页
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领域的两个主要理论问题 :产权理论与资源配置理论 ,提出了农村金融发展各阶段与金融主体建设的相关性思路 ,在研究农村金融改革的现实成本的基础上设计了成本分担机制。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 ,控制权是农村金融... 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领域的两个主要理论问题 :产权理论与资源配置理论 ,提出了农村金融发展各阶段与金融主体建设的相关性思路 ,在研究农村金融改革的现实成本的基础上设计了成本分担机制。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 ,控制权是农村金融机构发挥职能的基础 ,是确保农户享有金融服务权利的制度前提 ,也是今后农村金融组织治理结构改革的出发点 ;第二 ,农村金融发展要解决公共品和私人品界限划分问题 ,以此作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户定位的基础 ;第三 ,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可以通过政策性投入实现突破 ;第四 ,比较三类涉农保险 ,寻求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道德风险、监督结构与农村融资机制设计——兼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被引量:101
12
作者 洪正 王万峰 周轶海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9-206,共18页
农民融资难是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由于农村普通缺乏抵押品,如何发展抵押品替代机制是农村融资机制设计的关键。我们的分析表明,组织化(或分散化)和监督有助于降低最低抵押品要求,是农村金融市场两个重要的抵押品替代机制。凭... 农民融资难是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由于农村普通缺乏抵押品,如何发展抵押品替代机制是农村融资机制设计的关键。我们的分析表明,组织化(或分散化)和监督有助于降低最低抵押品要求,是农村金融市场两个重要的抵押品替代机制。凭借现代农村转型中的组织化资源,通过农民自组织(合作化)以及他组织(中介化),充分利用农村各类金融资本(或新型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在资本提供、监督和/或技术咨询和担保上的优势,可以设计出有效的融资(监督)结构,实现农村各类金融资源的有效联结,从而改善农户融资条件。此外,改变农村政策环境如实施恰当的农村财政补贴政策和鼓励适度竞争的金融监管政策也有利于促进农户融资。本文从农村融资机制设计的角度为理解农村金融体系安排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分析结论对于当前我国小农经济现实背景下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风险 组织化 监督结构 融资机制 农村金融
原文传递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金融体系建设 被引量:85
13
作者 苏士儒 段成东 +1 位作者 李文靖 姚景超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7-180,共14页
当前,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已不仅仅是农村金融领域的“冰山一角”,比之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更贴近农户的生产生活,更符合以农户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本文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以宁夏3个县县城和乡村民间借... 当前,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已不仅仅是农村金融领域的“冰山一角”,比之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更贴近农户的生产生活,更符合以农户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本文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以宁夏3个县县城和乡村民间借贷发展状况、特征为研究基础,结合农村特殊的金融需求特征,对比农村正规金融,主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揭示农村非正规金融更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制度优势,及其对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经济绩效和制度绩效考察,本文指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应立足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现实,突破原有的正规金融渠道建设,把非正规金融发展纳入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非正规金融 制度变迁
原文传递
农村金融制度中的信贷担保物: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79
14
作者 高圣平 刘萍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4-72,共9页
物权法定主义之下,农村金融制度中的信贷担保物较受限制,房屋、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均不能作为担保物。在有关政策日益松动的情况下,以上不动产、权利均应允许作为担保物。因此,应对相关立法进行修改,不断扩大农村担保物的范围。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担保物 土地承包经营权 宅基地使用权
原文传递
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 被引量:82
15
作者 赵洪丹 朱显平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108,127-128,共13页
本文首先通过对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和结构的分析发现,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存在"路径依赖",农村贷款和财政支农的相对比例较低,这不利于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然而,中央政府能够适时改变发展战略,愈加... 本文首先通过对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和结构的分析发现,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存在"路径依赖",农村贷款和财政支农的相对比例较低,这不利于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然而,中央政府能够适时改变发展战略,愈加尊重市场的作用,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逐渐协调。然后,实证检验了1952-1977年、1978-1993年和1994-2012年三个不同的市场化进程阶段的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逐步显现,且作用的力度不断增强。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制度和结构的分析结论。最后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视角,进一步论证了只有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相互配合,破除阻碍市场功能发挥的体制性和行政性障碍,才能破解农村融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财政支农 农村经济发展 政府与市场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默会及养成 被引量:77
16
作者 孙玉奎 周诺亚 李丕东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0-95,共6页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基于责任认知和责任判断之上,个体对自身情感与经验默会整合的过程,体现着独特的内在人格、心理倾向及认知特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指在朋辈互动、自我管理、环境熏陶及社会实践过程中,充分激发其角色承担...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基于责任认知和责任判断之上,个体对自身情感与经验默会整合的过程,体现着独特的内在人格、心理倾向及认知特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指在朋辈互动、自我管理、环境熏陶及社会实践过程中,充分激发其角色承担与自我实现的默会能力,在润物无声中塑造"责任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默会性 养成教育
下载PDF
农村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经验和乡村振兴启示 被引量:77
17
作者 余春苗 任常青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下"三农"工作的重心,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点。从长期稳定脱贫的要求看,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实现内生性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农村金融是生计资本有效转化为...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下"三农"工作的重心,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点。从长期稳定脱贫的要求看,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实现内生性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农村金融是生计资本有效转化为经济资源并增值的重要保障,金融支持产业长效可持续发展是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以深度贫困地区吕梁山区L县的脱贫经验为例,农村金融在助力产业发展中存在明显的政策性金融供给主导金融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现象,由此引发内生动力不足、融资时间意愿错位、合作金融缺位和弱产业链制约融资渠道等问题,这种以政策执行为主导的金融安排引发了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支持才能保证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扶贫 农村金融 增能赋权 乡村振兴 政策供给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2
18
作者 张宏彦 何清 余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8,160,共6页
基于中国1983~2009年相关数据,本文利用VAR模型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格兰杰原因。VAR模型和脉冲响应... 基于中国1983~2009年相关数据,本文利用VAR模型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格兰杰原因。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原因在于农村资金外流和非正规金融发展力度不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从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和发展非正规金融这两方面着手,加大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VAR模型
下载PDF
利率浮动政策、差别定价策略与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 被引量:70
19
作者 马九杰 吴本健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5-168,共14页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构建了利率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决策影响的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利率及其变动对农户遭受信贷配给类型和程度的影响;然后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和多元Logit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利率变动与农户遭受的...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构建了利率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决策影响的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利率及其变动对农户遭受信贷配给类型和程度的影响;然后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和多元Logit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利率变动与农户遭受的信贷配给程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利率增加先减缓农户信贷配给,而后,利率进一步提升将会导致信贷配给程度的增强;当前利率已经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上,利率提升引发的信贷配给已相当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利率浮动政策 不完全信贷契约理论 信贷配给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转型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54
20
作者 陆磊 丁俊峰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共14页
本文从信贷市场的准入性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控制权自1977-2006年的近30年发展史中的变迁出发,论证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历次困境和突围所体现的制度含义。文章的分析立足于合作金融体制的演变,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经典的合作金融组织... 本文从信贷市场的准入性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控制权自1977-2006年的近30年发展史中的变迁出发,论证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历次困境和突围所体现的制度含义。文章的分析立足于合作金融体制的演变,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经典的合作金融组织具有三个制度特征:一是信贷可得性原则下单个农户的信贷需求满足导致全体农户信贷市场的局部均衡;二是股金与存款相异原则下的信贷有效需求持续上升;三是社员主权原则下的“大锅饭”激励。第二,中国30年农村金融改革因合作金融组织的商业化经营导致合作理想的破灭,其特点是治理结构上的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干预导致、信贷结构上的资金非农化、市场结构上的垄断性。第三,真正的金融合作以自发的融资合作和担保合作形式在各地形成。第四,作为延伸思考,本文提出合作金融的自发性与官办不相容;作为存量的信用合作社必须引进竞争而自发的增量性质的合作金融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合作的范围和资金来源必须局限于具有信任关系的经济主体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信用合作 信贷市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