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涉外法治话语生成与实践逻辑——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视角 被引量:17
1
作者 吕江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共16页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已成为当前指导中国开展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指针和发展方向。而"一带一路"建设正是这一话语生成的重要实践场所。从其发展演变来看,"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实践不仅...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已成为当前指导中国开展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指针和发展方向。而"一带一路"建设正是这一话语生成的重要实践场所。从其发展演变来看,"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实践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以及公平公正意识,而且亦形成了反制、竞争与合作的具体实践路径。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治理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都揭示出新的国际法命题。因此,未来"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实践应紧密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涉外法治战略布局,形成强有力的涉外法治保障体系,以期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重塑国际法治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涉外法治 “一带一路” 法治话语
原文传递
论涉外法治关系的法理结构及实践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莫纪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法理视角来阐释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法理视角来阐释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的“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政策术语演变背后的法理依据,并对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之一的“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法理内涵进行了创新意义上的解读,其基本分析方法就是打破了传统法理学使用的法律关系概念的逻辑界限,用法理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的法治关系的概念来分析“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关系中的各种法律问题,主张应当把制定法规则与法律秩序效果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性地判断一个主权国家的法治状态,不能仅仅将研究视野停留在制定法规则占优势的传统法理上。本文在分析法治关系概念的建构功能时指出,在涉外法治关系体系中,法治关系的构成要素至少应当分为九个方面,包括法律规则要素、法律关系主体要素、法律关系客体要素、法律关系内容要素(主要是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时空要素、法律关系手段要素、法律关系目的要素、法律关系效力要素和法律关系秩序要素。上述九个方面的法治关系构成要素只要其中一个类型的要素中包含“涉外”因素,那么,这种法治关系就具有了“涉外法治关系”的特性,就必须从整体上来协调法律关系中的法律规则与法律秩序之间的价值要求,统筹基于传统法律关系理论形成的“国内法治”与根据法治关系理论产生的“涉外法治”,以具有实效性的“法治”价值来保证涉外法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律工作 涉外法律关系 涉外法治工作 涉外法治关系 国内法治 涉外法治 国际法治
下载PDF
涉外法治:属性解读与完善进路 被引量:4
3
作者 韩秀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6-137,共12页
涉外法治是我国法治体系中的“弱项”,其属性的明确无疑是推进涉外法治的基础和关键。涉外法治具有混合属性,在不同属性之下,涉外法治的完善路径和完善内容亦不相同。国内法治属性立基于国内层面的法治运行,国际法治属性侧重于国际层面... 涉外法治是我国法治体系中的“弱项”,其属性的明确无疑是推进涉外法治的基础和关键。涉外法治具有混合属性,在不同属性之下,涉外法治的完善路径和完善内容亦不相同。国内法治属性立基于国内层面的法治运行,国际法治属性侧重于国际层面的法治活动,交叉属性强调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互动,对外关系法治属性则集中反映了涉外法治的主要内容。不同属性汇聚于涉外法治一身,看似矛盾,但辩证地看,这恰恰反映了涉外法治的混合属性。只有基于混合属性、兼顾不同路径,才能构建完善的涉外法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混合属性 国内法治 国际法治 对外关系法治
下载PDF
论中国对外关系法体系的构建
4
作者 刘仁山 张淋鑫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20-40,共21页
中国对外关系法体系,应当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下文简称《对外关系法》)为基础的、完备的、有机联系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国对外关系法体系的构建,是指以《对外关系法》为基础,构建由中国对外关系领域调整各类对外关系的法... 中国对外关系法体系,应当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下文简称《对外关系法》)为基础的、完备的、有机联系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国对外关系法体系的构建,是指以《对外关系法》为基础,构建由中国对外关系领域调整各类对外关系的法律法规组成的有机法律体系。这一独特的法律体系,必须是完备的、内部协调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推进和保障涉外法治建设要求、促进和保障中国对外交往的法律体系。为此,有必要全面梳理中国对外交往领域的法律规范,认识对外关系法体系之现状,框定中国对外关系法体系的范围,厘清不同主体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对外关系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衔接关系,以及对外关系法体系的内部关系,并发挥《对外关系法》的统筹作用。在该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方向,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统领,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是中国对外关系法体系的目标理念和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对外关系法体系区别于美国和欧盟对外关系法体系的本质特征。尽管构建中国对外关系法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但我们应深刻认识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国际法治 对外关系法 对外关系法体系 多边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中国法院发展国际规则的逻辑进路与实践取向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卡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7-196,共10页
在全球治理背景下,中国法院正日益成为国际规则的发展者和提供者。中国法院发展国际规则的直接动因是服务与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深层动因是加强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良性互动,推动国际规则发展上中国国家利益与全球共同利益的融合。... 在全球治理背景下,中国法院正日益成为国际规则的发展者和提供者。中国法院发展国际规则的直接动因是服务与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深层动因是加强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良性互动,推动国际规则发展上中国国家利益与全球共同利益的融合。中国法院发展国际规则是特定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其实现路径主要体现为中国法院在解释、适用国际规则过程中的“创造性维度”,具体有确定、填补、演变和创设等方式。通过加强中国法的域外适用,优化国际条约解释规则的运用,重视国际习惯的生成,并强化中国司法成果的国际传播,中国法院可在国际规则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院 国际规则 涉外法治 国际法治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海外投资人权风险的治理不足与法治优化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志鹏 崔鹏 《人权法学》 2023年第6期1-17,127,128,共19页
人权风险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一种新型风险。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仅面临着直接的人权风险,还需要应对间接的人权风险。然而,在海外投资人权风险的治理实践中,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都存在不足之处。涉外法治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应对涉外... 人权风险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一种新型风险。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仅面临着直接的人权风险,还需要应对间接的人权风险。然而,在海外投资人权风险的治理实践中,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都存在不足之处。涉外法治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应对涉外法律风险,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战略。以涉外法治理念和原则应对海外投资人权风险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适格性。在以往的涉外工作中,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践行法治以应对海外投资人权风险的工作仍需加强,因此,需要更好地发挥涉外法治工作的价值,优化海外投资人权风险的治理路径。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完善良法,以良法保障善治,优化善治,以善治落实良法;提升涉外法治水平,处理好斗争与合作的关系,综合运用涉外法治合作与斗争双重范式;培养风险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人权风险,事先积极主动预防,事后及时依法救济,做到有备无患和救济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投资 人权风险 治理 涉外法治
下载PDF
新时代涉外警务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9
7
作者 熊安邦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0-30,共11页
涉外警务人才是涉外法治人才队伍的一部分,加强涉外警务人才培养,有利于在新发展格局下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涉外警务人才作为涉外法治人才的一类,除了要具备一般法治人才和警务人才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养... 涉外警务人才是涉外法治人才队伍的一部分,加强涉外警务人才培养,有利于在新发展格局下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涉外警务人才作为涉外法治人才的一类,除了要具备一般法治人才和警务人才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养、警体警务战术技能外,还应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家国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法学根底和公安学专业知识等。目前涉外警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招生规模有限、学科专业不够成熟、师资队伍不足等方面的挑战。为提高涉外警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我们需要加强涉外警务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创新涉外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涉外警务教学方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警务 涉外法治 人才培养 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被引量:9
8
作者 黄瑶 《政法学刊》 2022年第1期5-10,共6页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是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在法治领域的体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是这一论断的意涵之一,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是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在法治领域的体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是这一论断的意涵之一,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开展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亟需着力培养国际法律人才,需要国家从战略储备的高度加大扶持力度,并鼓励高校国际法教师的外文发表,因为许多国际法职业律师都兼具学者和从业者两种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涉外法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涉外法治人才
原文传递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涉外法治思政教育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曾蓉 《成才之路》 2022年第27期29-32,共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国开展涉外法治建设的理论根基,是高校涉外法治思政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依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中国典范,为国际法治进步提供中国方案,为涉外法治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当前我国高校涉外法治思政教育存在对国际法...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国开展涉外法治建设的理论根基,是高校涉外法治思政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依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中国典范,为国际法治进步提供中国方案,为涉外法治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当前我国高校涉外法治思政教育存在对国际法治环境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具有中国学派的全球法治理论知识、新兴国际法领域教材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要创新高校涉外法治思政教育理念,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理论教学中的互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第二课堂的融入,丰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实践课程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政治教育 涉外法治 全球法治
下载PDF
论构建我国临时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及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迁 程颖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60-563,647,共5页
在涉外商事领域构建临时仲裁制度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强国的重要举措。为加速临时仲裁制度的真正落地,我国可暂停适用仲裁协议的生效条款;让仲裁机构和司法机构适度介入,辅助和监督临时仲裁的运行,及时解决程序问题;设立仲裁员机构名... 在涉外商事领域构建临时仲裁制度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强国的重要举措。为加速临时仲裁制度的真正落地,我国可暂停适用仲裁协议的生效条款;让仲裁机构和司法机构适度介入,辅助和监督临时仲裁的运行,及时解决程序问题;设立仲裁员机构名册与仲裁员备案名册平行的名册管理机制;制定临时仲裁专门性示范规则,让临时仲裁尽快落地、经历实践检验,再逐步完善修改配套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仲裁 仲裁法 涉外法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涉外反垄断工作中的应用——从“维生素C反垄断案”说起
11
作者 王帷韬 孟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6-50,共5页
“维生素C反垄断案”是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垄断第一案,该案件为中国涉外反垄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诸多思考。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中国涉外反垄断工作应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竞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国... “维生素C反垄断案”是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垄断第一案,该案件为中国涉外反垄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诸多思考。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中国涉外反垄断工作应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竞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国内竞争法治和涉外竞争法治,正确处理政策制定与法律实施、经济改革与竞争法治以及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的关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维生素C反垄断案 反垄断 涉外法治
下载PDF
涉外法治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路径——基于浙江地区展开的分析
12
作者 谢军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2年第1期92-105,共14页
浙江省是外向型经济大省,繁荣的外向型经济为涉外法治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全省涉外法治服务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既难以适应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掣肘了自身转型升级。特别是“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贸易保护主义的日趋抬头,... 浙江省是外向型经济大省,繁荣的外向型经济为涉外法治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全省涉外法治服务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既难以适应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掣肘了自身转型升级。特别是“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贸易保护主义的日趋抬头,叠加全球疫情的持续不确定性,为涉外法治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都要有关部门精准把脉涉外法治服务存在问题及其背后的生成机理,从而有效回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涉外法治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切实维护浙江省“走出去”企业和群众在海外的正当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涉外法治 涉外法治服务 职业共同体
下载PDF
加强涉外领域立法的理论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敬东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17,共15页
加强涉外领域立法,是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的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涉外法律体系从建立走向成熟,涉外领域立法保持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 加强涉外领域立法,是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的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涉外法律体系从建立走向成熟,涉外领域立法保持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当前中国涉外领域立法工作以国家安全为重点,以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目标,不断强化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有机衔接并持续推动中国法的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同时,涉外领域立法工作中仍存在着国际条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尚未明确、国内法的域外管辖权制度相对保守以及法律责任单一等问题。为更好地回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国内立法的需求,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国际法治话语权,中国需要加快出台《对外关系法》,将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奉行的对外关系基本立场、方针政策以法律形式予以体现;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立法,加大对境内外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强反制裁、反干涉立法,出台配套措施以确保相关立法发挥功效;在对外经贸领域相关立法中积极采纳高标准国际经贸新规则,以法律形式固定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形成的可复制推广的法律规则;完善现有管辖权制度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制度,并加快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报告 涉外领域立法 涉外法律体系 涉外法治 国内法治
原文传递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涉外法治建设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瀚 《法学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21-28,共8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法治大国的战略高度,坚持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建设。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提出,对贯彻我国法治理论和依法治国理念有重大意义,能够促成我国通过涉外法治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稳健地参与全球...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法治大国的战略高度,坚持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建设。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提出,对贯彻我国法治理论和依法治国理念有重大意义,能够促成我国通过涉外法治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稳健地参与全球秩序构建,更有力地破解单边主义,应对相关摩擦。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挖掘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理论内容,统筹推进中国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切实加强涉外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对涉外法治人才实行专门的单独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提高涉外法治人才综合素质,将国际法学科建设和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的标准,纳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估的议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法治 国内法治 涉外法治 外法治人才培养
下载PDF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要点解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熊光清 《国家治理》 2022年第22期9-14,共6页
当前,我国涉外法律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有效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及国家的利益,迫切需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明确涉外法治工作的着力点,加强涉外法治的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要不断加强涉... 当前,我国涉外法律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有效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及国家的利益,迫切需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明确涉外法治工作的着力点,加强涉外法治的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要不断加强涉外立法工作、加强涉外执法与涉外司法的国际合作,完善涉外法治体系建设;要增强运用法治手段处理涉外民商事纠纷的能力,有效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的正当权益;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国内法治 涉外法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外贸、外资与经济再全球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业鹭 《中国发展》 2024年第3期37-65,共29页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再全球化,我国外贸外资和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面临新的困难、机遇与挑战。通过材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十个城市的外贸外资和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情况,了解到各地方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再全球化,我国外贸外资和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面临新的困难、机遇与挑战。通过材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十个城市的外贸外资和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情况,了解到各地方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开展制度型开放试点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国际贸易纷争增多、国内企业内卷所致外贸产品质量下降、部分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够、跨境数据流动国际规则差异等十个问题。综合调查研究,该文提出十点政策建议,包括:积极参与经济再全球化过程,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力量;强化优势产品及供应链保障,占领全球市场制高点;构建相关评估体系,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水平;探索跨境数据流动便利,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制定外资认定流程标准,完善市场准入清单;积极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改善政府监管模式,发挥行业协会功能;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维护海外中国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国际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知识产权贸易 数字贸易 涉外法治
下载PDF
国际法治中的跨国司法对话与中国的因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珮茹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伴随着全球司法议题的变化和司法理念的革新,跨国司法对话越来越广泛地发生于法院之间。根据参与对话的法院在国内和国际法律体系中的相对地位高低,跨国司法对话可分为横向对话、纵向对话和混合型对话三大类。跨国司法对话能够促进国际... 伴随着全球司法议题的变化和司法理念的革新,跨国司法对话越来越广泛地发生于法院之间。根据参与对话的法院在国内和国际法律体系中的相对地位高低,跨国司法对话可分为横向对话、纵向对话和混合型对话三大类。跨国司法对话能够促进国际义务的接受和执行,并提升国内判决的说服力。在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我国司法被赋予了积极参与构建涉外法治的新使命。为扩大中国法院及其判决的国际影响力,应当完善中国法院开展跨国司法对话的实践路径,具体包括:深化通过跨国司法对话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不断提升我国涉外案件的国际影响力和鼓励中国法院积极与外国法院开展互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司法对话 中国法院 涉外法治
下载PDF
中国与东南亚合作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策略优化:结构性错位与现代化融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杰 《东南亚纵横》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种全新的高智商高科技型犯罪,当前各国犯罪侦破和司法审查仍处于经验积累阶段。近年来,部分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电信网络诈骗案发数量骤增。中国公安机关会同海关总署等部门通过与缅甸等国家执... 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种全新的高智商高科技型犯罪,当前各国犯罪侦破和司法审查仍处于经验积累阶段。近年来,部分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电信网络诈骗案发数量骤增。中国公安机关会同海关总署等部门通过与缅甸等国家执法部门开展大规模反电诈行动,在缅北等地区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仍有较大活动空间,且有向司法监管薄弱国家或地区转移的趋势,这种以境外第三国为犯罪源头,专门针对境内外中国公民财产为诈骗目标的新型网络犯罪亟需予以持续关注。新型网络电信诈骗团伙对社会经济安全、公民财产安全产生持续系统性威胁。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组织具有高科技化、善变多变和反侦查意识强等特征,电信诈骗犯罪在各国间面临罪与非罪的差异、罪名与刑罚的差异,各国间法治差异、应对的不对称性和结构性错位问题给跨国电信诈骗治理带来障碍,同时也存在跨境证据收集原则差异与证据转化难问题。文章提出按照预防为先的应对思路,加快构建涉外法治体系为切入,共同推进国家间涉外法治现代化融合发展,深化跨境侦防一体化建设与完善跨境诉讼制度。通过跨境“侦查—防范”体系的涉外法治与国际法治保障相结合,立法上扩大跨境技术侦查的证据来源范畴,优化跨境证据转化和有效利用,统筹协调预防犯罪,密切双边法治合作基础,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大数据警务合作发展,共同提升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 电信网络诈骗 跨境侦查防范体系 涉外法治
下载PDF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视角下我国海洋自然保护的规范建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天宝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60,共18页
伴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更艰巨复杂的挑战,未来应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战略背景下,对我国海洋自然保护的目标实现进行阶段、程度、时空的区分解构和规范建构。就国... 伴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更艰巨复杂的挑战,未来应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战略背景下,对我国海洋自然保护的目标实现进行阶段、程度、时空的区分解构和规范建构。就国内法面向来看,应结合我国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既有成就,在整体系统观指导下促进“陆海统筹”战略在海洋自然保护领域的法律化表达。就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衔接面向来看,应紧密结合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增强软实力的诉求,在立足中国特色、维护国家主权权益的前提下对国际海洋法治先进经验进行移植。就参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重建、融入国际海洋法治建设的面向来看,我国应秉持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之理念投身全球及区域海洋综合治理,实现从国际海洋规则的“接受者”向“制定者”的身份转变。未来,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宜紧扣“硬法”“软法”的法律制度设计与治理主体及参与模式构造的“法”与“治”两条线索,在“陆海统筹”“海洋强国”“海洋命运共同体”三重面向中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地有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海洋自然保护 陆海统筹 海洋强国 海洋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涉缅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路径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红春 徐敏慧 《法学教育研究》 2020年第1期158-174,共17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特色涉外法律体系建设层面的人才培养计划由"卓越法律人才"升级为"卓越法治人才",但现有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对"一带一路"诉求下精通国别法与区域法,以及熟悉五通与...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特色涉外法律体系建设层面的人才培养计划由"卓越法律人才"升级为"卓越法治人才",但现有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对"一带一路"诉求下精通国别法与区域法,以及熟悉五通与重点投资行业的培养目标没有清晰的理解,导致对涉外卓越法治人才作用存在认识上的错位。加之,我国目前已有的成效显著的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得到全面推广,联合培养平台搭建、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企业合规意识强化以及国际事务综合处理能力提升等培养机制的欠缺,难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构筑坚实的法治屏障。本文以对缅投资法律服务实证调研为基础,通过检视培养目标、培养平台、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评估体系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涉缅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五个有效路径,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的培育提供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涉外法治 卓越法治人才 协同育人 对缅投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