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菲律宾蛤仔莆田群体两个壳色品系生长发育的比较 被引量:57
1
作者 闫喜武 张国范 +1 位作者 杨凤 梁峻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6-269,共4页
于2004年确立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莆田群体斑马蛤和两道红壳色品系,并对不同品系D形幼虫的生长、存活和变态及稚贝期和养成期的生长与存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斑马蛤与两道红品系D形幼虫大小差异极显著(P<0.01),... 于2004年确立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莆田群体斑马蛤和两道红壳色品系,并对不同品系D形幼虫的生长、存活和变态及稚贝期和养成期的生长与存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斑马蛤与两道红品系D形幼虫大小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组间仅两道红组与对照组(混合壳色)D形幼虫大小差异显著(P<0.05);斑马蛤和两道红4日龄及7日龄幼虫的壳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但斑马蛤和两道红之间壳长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4日龄幼虫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变态率斑马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日龄时,斑马蛤壳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66日龄时,斑马蛤和两道红壳长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斑马蛤与两道红壳长差异不显著;135日龄时,两道红壳长明显大于斑马蛤和对照组(P<0.05),斑马蛤壳长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93日龄时,两道红壳长明显大于斑马蛤和对照组(P<0.01)。稚贝期和养成期的存活率均以斑马蛤最高,对照组次之,两道红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莆田群体 壳色 花纹 生长 变态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和栉孔扇贝的呼吸与排泄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芳 董双林 李德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2-257,共6页
对菲律宾蛤仔和栉孔扇贝的呼吸与排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贝体重对两种贝类的耗氧率和氨排泄率都有明显的影响,且两者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Qo,mg/g/h)和氨排泄率(QN,μg/g/h)与温度(T,℃)... 对菲律宾蛤仔和栉孔扇贝的呼吸与排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贝体重对两种贝类的耗氧率和氨排泄率都有明显的影响,且两者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Qo,mg/g/h)和氨排泄率(QN,μg/g/h)与温度(T,℃)和湿重(W,g)存在下列关系:Qo=0.307W-0.7381.004T,QN=7.841W-0,9100.990T;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氨排泄率与温度、湿重存在下列关系:Qo=0.040W-0.3491.079T,QN=57.401w-0.5610.992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栉孔扇贝 呼吸 排泄 湿重 温度
下载PDF
北黄海菲律宾蛤仔帕金虫流行病害的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梁玉波 张喜昌 +3 位作者 王立俊 杨波 张映 蔡春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2-511,共10页
20 0 0年 7— 1 1月 ,对我国北黄海沿岸滩涂增养殖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大规模死亡进行了研究 ,并对病害暴发与温度、盐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利用FTM培养和组织切片方法对病害流行海域的菲律宾蛤仔进行了检测。结果表... 20 0 0年 7— 1 1月 ,对我国北黄海沿岸滩涂增养殖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大规模死亡进行了研究 ,并对病害暴发与温度、盐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利用FTM培养和组织切片方法对病害流行海域的菲律宾蛤仔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蛤仔体内寄生了大量病原帕金虫Perkinsussp ,感染率为 2 0 %— 1 0 0 % ,感染强度为 3— 3 5 65 936cell ind或 2—1 670 61 5cell g组织。感染强度与蛤仔大小有关 ,个体越小 ,感染程度越轻。经感染试验 ,进一步确定了帕金虫大量繁殖是引起蛤仔大规模死亡的原因。病害始于 7月下旬 ,止于 1 0月下旬 ;最初暴发于庄河栗子房海域 ,尔后逐渐向东西两侧海域蔓延。病害暴发时机主要受温度影响 ,高于 2 0℃易于暴发帕金虫病害 ;流行范围主要受盐度影响 ,盐度为 2 0— 32海域适宜帕金虫病害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帕金虫 病害 黄海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对锌、铅的积累特征 被引量:32
4
作者 蔡立哲 洪华生 洪丽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9-322,共4页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AdamsetReve(Bivalvia:Veneridae))分别在不同系列Zn和Pb浓度下培养20d,每间隔5d测定菲律宾蛤仔体内Zn、Pb含量.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AdamsetReve(Bivalvia:Veneridae))分别在不同系列Zn和Pb浓度下培养20d,每间隔5d测定菲律宾蛤仔体内Zn、Pb含量.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在水体Zn浓度100μg/L以下Zn积累量低,在水体Zn浓度为200μg/L时Zn积累量高.菲律宾蛤仔在水体Pb浓度为32μg/L以下暴露5dPb积累量低,但在水体Pb浓度为32μg/L中暴露15d,菲律宾蛤仔体内Pb含量可达对照组的5倍.可见,菲律宾蛤仔对Zn、Pb的积累量不仅与水体中Zn、Pb浓度有关,而且与暴露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积累特征 水体污染 海洋
下载PDF
盐度和昼夜节律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吴桂汉 陈品健 +2 位作者 江瑞胜 杨圣云 沈锦兰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2-77,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 ,用流水系统测定盐度和昼夜节律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 .分别对 1 5、2 0、2 5、3 0、3 5这 5个盐度梯度 ,以及连续 2 4h的 0 0 :0 0、0 4:0 0、0 8:0 0、1 2 :0 0、1 6:0 0、2 0 :0 0这 6个时间点下菲律宾蛤仔的摄... 在实验室条件下 ,用流水系统测定盐度和昼夜节律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 .分别对 1 5、2 0、2 5、3 0、3 5这 5个盐度梯度 ,以及连续 2 4h的 0 0 :0 0、0 4:0 0、0 8:0 0、1 2 :0 0、1 6:0 0、2 0 :0 0这 6个时间点下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在1 5~ 2 5的盐度范围内 ,蛤仔的摄食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盐度 2 5时达到最大 ,而在 2 5~ 3 5盐度范围内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一个昼夜里 ,蛤仔的摄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 ,夜间的摄食率明显高于白昼 ,0 0 :0 0和 1 2 :0 0分别是两个极值 ;菲律宾蛤仔是一个有着明显昼夜节律性的底栖动物 ,并且对盐度有一个适应范围 ,盐度 2 5~ 3 0是其最适的盐度 .本实验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菲律宾蛤仔在贝类混养虾池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昼夜节律 盐度 摄食率
下载PDF
荧蒽、菲、芘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淑红 王新红 +2 位作者 陈荣 郑微云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三-四环多环芳烃(荧蒽、菲和芘)的混合物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污染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三种混合污染物对... 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三-四环多环芳烃(荧蒽、菲和芘)的混合物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污染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三种混合污染物对SOD活性的影响为一动态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诱导反应和抑制反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蒽 菲律宾蛤仔 超氧化物歧化酶 污染物
下载PDF
不同保活方法对菲律宾蛤仔保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殷邦忠 腾瑜 +1 位作者 刘淇 江尧森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76-81,共6页
采用低温、真空、麻醉3种方法对菲律宾蛤仔(下称蛤仔)的保活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温度是蛤仔保活的重要条件;低温法优于真空和麻醉法;乙醇、盐酸氯丙嗪均对蛤仔有促死作用。
关键词 蛤仔 保活法 存活率 低温 真空 麻醉 运输
下载PDF
胶州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袁伟 张志南 于子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5-150,共6页
2003年9月—2004年9月隔月在胶州湾西部的5个站位进行了7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取样.利用Brey经验公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年次级生产力平均值为47.34g.m-2.a-1.平... 2003年9月—2004年9月隔月在胶州湾西部的5个站位进行了7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取样.利用Brey经验公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年次级生产力平均值为47.34g.m-2.a-1.平均P/B值为0.58.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a是影响次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与南黄海鳀鱼产卵场、渤海及国外相关海域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在局域尺度上叶绿素a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但在区域尺度上次级生产力随水深增加而降低.分析对次级生产力影响最大的菲律宾蛤仔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现,该种群主要是由不足1龄、1龄和2龄个体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次级生产力 P/B值 菲律宾蛤仔 胶州湾
下载PDF
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的双列杂交 被引量:32
9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3 位作者 霍忠明 梁峻 杨凤 张国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4-875,共12页
于2006年秋,以"海洋红"(R)、白蛤(W)、斑马蛤(Z)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3×3的双列杂交。实验由3个自交组R×R、W×W、Z×Z和3个杂交组R×Z、W×Z、W×R,即6个正反交RZ、ZR、WZ... 于2006年秋,以"海洋红"(R)、白蛤(W)、斑马蛤(Z)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3×3的双列杂交。实验由3个自交组R×R、W×W、Z×Z和3个杂交组R×Z、W×Z、W×R,即6个正反交RZ、ZR、WZ、ZW、WR、RW组成,研究了子一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变态、存活的杂种优势及壳色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阶段,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程度不同。浮游期间,各杂交组幼虫生长优势(Hg)随着日龄而增大,存活优势(Hs)与日龄几乎无相关性,其值分别为Hg=6.20±2.43,Hs=14.83±0.28。W×Z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值分别为Hg w×z=8.50±2.79,Hs w×z=20.59±0.98,与R×Z、W×R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杂交有效地提高了变态率,缩短了变态时间;变态率的杂种优势为Hm=15.84,平均缩短变态时间2d。室内培育期间,刚刚完成变态的稚贝很快表现出生长优势,而后一段时间才表现出存活优势,其值分别为Hg=8.98±2.91,Hs=8.11±8.18;W×Z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为Hg w×z=15.93±6.47、Hs w×z=8.78±8.76,Hg w×z与R×Z、W×R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Hs w×z与W×R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养成期间,幼贝的杂种优势分别为Hg=12.77±1.20,Hs=49.85±1.93;W×Z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分别为Hg w×z=20.92±1.98,Hs w×z=61.60±1.38,与其它杂交组的显著性差异程度与稚贝期相同。从总体水平上分析,幼虫、稚贝、幼贝生长速度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5.06、17.40、15.77,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各阶段的杂种优势,3个杂交组的杂种优势大小顺次为:W×Z>R×Z>W×R。R×Z、W×Z、W×R的子一代的壳色分别表现为:红斑马、白斑马(左壳背部有一条深色条带)、中红(左壳背部有一条深色条带),且正反交的壳色表现一致,说明壳色表现形式与性别无关,为非伴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色 双列杂交 杂种优势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和阈值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姜朝军 乔庆林 +1 位作者 蔡友琼 徐捷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4期314-320,共7页
以食用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动力学富集实验方法,探讨双壳贝类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经过4d石油烃在贝体和水环境之间达到稳态平衡;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45;浓度为0.068mg/L的石油烃水体组。富集平衡... 以食用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动力学富集实验方法,探讨双壳贝类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经过4d石油烃在贝体和水环境之间达到稳态平衡;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45;浓度为0.068mg/L的石油烃水体组。富集平衡后贝体内的石油烃含量高于贝体内的石油烃异味阈值(25—30mg/kg)。参考USEPA、GB18421—2001等关于双壳贝类中石油烃限量的规定,根据石油多环芳烃的毒力机理。把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污染的安全阈值定为0.03—0.05mg/L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石油烃 污染动力学 阈值
下载PDF
重金属锌、铅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琼玉 洪华生 蔡立哲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研究了必需元素Zn及非必需元素Ph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急性毒性作用,得到Zn对其的48hLD50和96hLD50分别为147.91、16.40mg/m3;Ph对其的48hLD50和96hLD50分别为31.62、14.28mg/dm3。估算得到Zn、Ph对菲... 本文研究了必需元素Zn及非必需元素Ph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急性毒性作用,得到Zn对其的48hLD50和96hLD50分别为147.91、16.40mg/m3;Ph对其的48hLD50和96hLD50分别为31.62、14.28mg/dm3。估算得到Zn、Ph对菲律宾蛤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82、0.71mg/d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试验 菲律宾蛤仔 蛤仔 海洋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在高浓度锌铅水体中的金属积累 被引量:23
12
作者 蔡立哲 刘琼玉 洪华生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56-461,共6页
双壳类软体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在高浓度Zn、Ph(1~9mg/dm3)实验水体中短期(96h)暂养。测定了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除鳃以外的软体部,下同)的Zn、Pb含量。单项金属积累实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 双壳类软体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在高浓度Zn、Ph(1~9mg/dm3)实验水体中短期(96h)暂养。测定了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除鳃以外的软体部,下同)的Zn、Pb含量。单项金属积累实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Zn、Pb含量随实验水体中Zn、Pb离于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鳃对Zn、Pb的积累量总是较软体部高。这与两种器官的生理特性相一致。组是呼吸器官,与水体接触最为频繁,血液流经量大;软体部会内脏和肌肉等,血液流经量大于鳃。两种金属混合实验表明,水作中Zn、Pb迭加浓度接近菲律宾蛤仔的半致死浓度时,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会抑制对Zn、Pb的积累,甚至排出Zn、Pb。这表明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有主动积累和排出Zn、Pb的功能;另一方面,Zn、Pb也存在着相互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水体 金属积累
下载PDF
四种滤食性贝类滤食器官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芳 董双林 +1 位作者 范瑞青 高澜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240-244,共5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4种滤食性养殖贝类的滤食器官鳃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1、4种贝类的鳃纤毛是极其发达的,鳃丝内侧分布大量的粘液细胞;2、海湾扇贝、栉孔扇...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4种滤食性养殖贝类的滤食器官鳃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1、4种贝类的鳃纤毛是极其发达的,鳃丝内侧分布大量的粘液细胞;2、海湾扇贝、栉孔扇贝鳃丝的侧纤毛不如太平洋牡蛎和菲律宾蛤仔的发达,太平洋牡蛎鳃丝内侧纤毛很发达;3、4种贝类鳃丝之间的距离都大于20μm,鳃丝间距排序为菲律宾蛤仔<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从电镜观察的结果看,贝类的取食与鳃的结构及鳃丝上纤毛的运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贝类 扫描电子显微镜 滤食器官
下载PDF
镉和铅对菲律宾蛤仔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于庆云 王悠 +2 位作者 徐彦 周斌 唐学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4-512,共9页
为了研究亚致死浓度的重金属对海洋贝类的毒性效应,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在实验生态条件下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 pinarum)为目标生物,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d2+(0.0948、0.237和0.474mg·L-1)和Pb2+(0.... 为了研究亚致死浓度的重金属对海洋贝类的毒性效应,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在实验生态条件下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 pinarum)为目标生物,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d2+(0.0948、0.237和0.474mg·L-1)和Pb2+(0.276、0.690和1.380mg·L-1)对菲律宾蛤仔鳃和消化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鳃和消化腺中的抗氧化酶及MDA的变化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在胁迫初期,各浓度处理组菲律宾蛤仔鳃和消化腺组织SOD和CAT与对照组相比活性都显著升高(P<0.01),呈现出明显的诱导效应,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高浓度Cd2+(0.474mg·L-1)和Pb2+(1.380mg·L-1)处理组中SOD、CAT活性快速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低浓度处理组中的抗氧化活性虽然也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总体下降幅度不如高浓度组明显,并且所历暴露时间较长。各浓度处理组中MDA含量变化一致,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通过相关性分析,菲律宾蛤仔消化腺组织中的SOD活性与Cd2+浓度的相关性大于鳃组织,与Pb2+浓度的相关性则小于鳃组织;消化腺组织中的CAT活性与Cd2+、Pb2+浓度呈抛物线型相关,与鳃组织CAT活性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这说明消化腺组织中SOD活性对Cd2+的敏感性大于鳃组织,消化腺组织中CAT活性对Cd2+、Pb2+的敏感性大于鳃组织。因此,菲律宾蛤仔消化腺中SOD、CAT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反应敏感,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消化腺组织中SOD和CAT活性与其他敏感性指标一起可以作为指示早期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重金属 抗氧化酶活性 脂质过氧化 丙二醛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25
15
作者 毕克 包振民 +3 位作者 黄晓婷 王珏 方建光 刘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3-627,共5页
利用HOECHST33258荧光染料对已固定的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样品进行染色的方法,连续观察记录了菲律宾蛤仔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成熟未受精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 利用HOECHST33258荧光染料对已固定的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样品进行染色的方法,连续观察记录了菲律宾蛤仔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成熟未受精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结合于卵子周围并开始进行顶体反应;精子入卵后去致密并且激发卵子恢复两次成熟分裂,排放出第一及第二极体,完成成熟分裂;受精卵完全排放出第二极体的同时早期的精卵原核形成,随后二者相互靠拢,体积扩散膨大,在细胞中央位置形成各自的染色体组后完成联合;菲律宾蛤仔早期胚胎发育速度进程较快;在受精过程中存在极少数的多精受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受精 早期胚胎 荧光显微术
下载PDF
干露及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杨凤 谭文明 +1 位作者 闫喜武 张国范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3-146,共4页
于2004年3—5月研究了干露及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同种规格稚贝耐干露和淡水浸泡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相同温度下,不同规格稚贝耐干露能力随规格的增加而增大,耐淡水浸泡能力在稚贝壳长<9.... 于2004年3—5月研究了干露及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同种规格稚贝耐干露和淡水浸泡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相同温度下,不同规格稚贝耐干露能力随规格的增加而增大,耐淡水浸泡能力在稚贝壳长<9.5mm时,随规格增大而增大,当稚贝规格>9.5mm时,耐淡水浸泡能力随规格的增大而减小。(2)经干露和淡水浸泡的稚贝在开始7d内生长缓慢,生长速度远不及未经处理的稚贝,7d后各种规格的稚贝生长明显加快,达到、甚至超过未经处理稚贝的生长速度,存在补偿生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干露 淡水浸泡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4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的测定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吉桥 于晓明 +3 位作者 郝玉冰 张蒲龙 杨涛 刘海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7-221,共5页
用室内流水方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的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1)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的滤水率(叶绿素)分别为(0.390±0.098)L/(g.h),(0.362±0.064)L... 用室内流水方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的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1)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的滤水率(叶绿素)分别为(0.390±0.098)L/(g.h),(0.362±0.064)L/(g.h),(0.204±0.046)L/(g.h)和(0.041±0.008)L/(g.h);有机颗粒物(POM)分别为(0.4816±0.0821)L/(g.h),(0.3356±0.0305)L/(g.h),(0.1535±0.0428)L/(g.h)和(0.0790±0.0165)L/(g.h)。(2)每隔12 h出现滤食高峰和低谷,紫贻贝和菲律宾蛤仔到达高峰后下降慢,上升快,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则与之相反。(3)滤水率与体重呈负幂函数关系:CR'=aWb(b<0),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的b值分别为-0.4211,-0.3374,-0.3252和-0.3137;耗氧率分别为(1.453±0.124)mg/(g.h)、(0.653±0.083)mg/(g.h)、(0.066±0.011)mg/(g.h)和(0.022±0.010)mg/(g.h)。菲律宾蛤仔和太平洋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个体增大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水率 紫贻贝 菲律宾蛤仔 太平洋牡蛎 紫石房蛤
下载PDF
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梁健 王俊杰 +2 位作者 郭永军 李永仁 闫喜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7,共8页
随机选取繁殖时期的南方群体北方养殖菲律宾蛤仔(SN)、北方土著品种(NN)和南方群体南方养殖蛤仔(SS),测量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活体质量(mL)、软体质量(mM)和烘干后软体部干质量(mF),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理群... 随机选取繁殖时期的南方群体北方养殖菲律宾蛤仔(SN)、北方土著品种(NN)和南方群体南方养殖蛤仔(SS),测量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活体质量(mL)、软体质量(mM)和烘干后软体部干质量(mF),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表型性状对软体质量的作用效果,为菲律宾蛤仔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的形态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理群体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表型性状并不相同,南方群体北方养殖蛤仔群体的壳宽直接作用最大,壳宽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北方土著品种群体壳长是主要因素,壳长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南方群体南方养殖蛤仔群体壳高的直接作用是主要因素,壳长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对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进行删除,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SN群体,mM1=-4.276+0.211SH+0.116SW;NN群体,mM2=-2.806+0.088SL+0.087SH;SS群体,mM3=-3.101+0.290SH。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不同地理群体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决定系数分析
下载PDF
胶州湾养殖菲律宾蛤仔的清滤率、摄食率、吸收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1 位作者 孙松 赵俊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8-555,共8页
2003年6月,利用模拟现场流水系统采用生物沉积法对胶州湾养殖的菲律宾蛤仔的清滤率、摄食率、吸收效率及其与蛤仔规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清滤率在0.18—0.40L/h范围内,平均为0.31L/h(SD=0.068),个体清滤率... 2003年6月,利用模拟现场流水系统采用生物沉积法对胶州湾养殖的菲律宾蛤仔的清滤率、摄食率、吸收效率及其与蛤仔规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清滤率在0.18—0.40L/h范围内,平均为0.31L/h(SD=0.068),个体清滤率和摄食率随壳长增加而增加,但吸收效率与个体大小无关。蛤仔对颗粒有机物(PO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及叶绿素的吸收效率不同,对叶绿素的吸收效率最高,平均为(81.8±7.9)%,对POM、POC和PON的吸收效率分别平均为(64.2±10.7)%(、55.7±9.8)%和(53.9±9.6)%。结合胶州湾蛤仔的生物量和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春季养殖蛤仔对胶州湾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的摄食压力及可能对整个湾的物质循环的影响。根据本文的结果估算,菲律宾蛤仔对本实验海区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现存量的摄食压力分别为560%和90%。养殖的蛤仔通过滤食已经能够影响甚至控制养殖区的浮游植物的生长或初级生产力,甚至与整个胶州湾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相吻合,因为胶州湾叶绿素浓度冬、夏季高,春、秋季节低,而蛤仔的生长旺季刚好在春、秋两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清滤率 摄食率 胶州湾 吸收效率
下载PDF
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F_2的表型性状 被引量:22
20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3 位作者 霍忠明 孙焕强 杨凤 张国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1-709,共9页
于2007年9月,对选育的菲律宾蛤仔不同壳色品系(C:对照组;Tr:两道红品系;Tw:两道白品系;Ab:玛瑙黑品系;Or:海洋红品系;Pw:珍珠白品系;Z:斑马蛤品系;W:波纹蛤品系)F1和F2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F1的壳长以Pw最大,与Tr差异不显... 于2007年9月,对选育的菲律宾蛤仔不同壳色品系(C:对照组;Tr:两道红品系;Tw:两道白品系;Ab:玛瑙黑品系;Or:海洋红品系;Pw:珍珠白品系;Z:斑马蛤品系;W:波纹蛤品系)F1和F2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F1的壳长以Pw最大,与Tr差异不显著(P>0.05),明显大于对照组及其它品系,Z壳长最小且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P<0.05),C的壳长明显小于Tw、Ab(P<0.05),但与Or、W差异不显著(P>0.05);F1鲜重也以Pw最大,Z最小,且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P<0.05),Tr、Tw、Ab和Or鲜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大于C(P<0.05);F1产卵量Pw、Tr明显高于其它品系,Z、C明显小于其它品系(P>0.05),Tw、Ab、Or和W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F2的表型性状,C的孵化率低于其它品系(P<0.05),但与Tw无显著差异(P>0.05),各壳色品系间卵径、受精率和D形幼虫大小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期结束时(9日龄),W与Z幼虫壳长明显大于其它品系(P<0.05),Tw、Ab、Or、Pw、Z彼此间差异不显著(P>0.05);幼虫存活率大小顺序为,Ab、Z>Or、W>Tw、Pw>Tr>C,彼此差异显著(P<0.05)。变态时间和变态规格各品系间无显著差异(P>0.05),变态率大小的顺序为Ab>Z>Tw>Or>Pw>W>Tr>C,彼此差异显著(P<0.05)。室内培育阶段结束时(240日龄),Ab壳长最大,但与Or、Tr差异不显著,Z壳长最小,但与C、W差异不显著(P>0.05),C与Pw、W,Tr、Tw、Or之间,以及Tw与Pw差异也不显著;Z的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除Ab外的其它品系,C的存活率最低,明显低于除Tr、Tw外的其它品系,W>Or>Pw,彼此差异显著(P<0.05)。360日龄时,Pw壳长和鲜重最大,显著大于其它壳色品系(P<0.05),Ab和Z壳长和鲜重显著小于其它壳色品系(P<0.05);Ab和Z的存活率高于其它品系(P<0.05),但与Or、Pw差异不显著(P>0.05),Or存活率高于C(P<0.05),其它各品系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从相对产量上看,Z(678.63%±56.80%)>Ab(554.88%±69.42%)>Or(527.23%±76.21%)>W(475.97%±90.25%)>Pw(405.90%±55.19%)>Tw(22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色 品系 表型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