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碳微生物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固碳能力测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珺 樊芳芳 +2 位作者 王立革 武爱莲 郑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7,共8页
利用微生物回收和固定CO2气体的生物固碳方法,成为解决"温室效应"这一重大环境问题的焦点,本研究目的是分离筛选固碳微生物菌株。利用无碳源无机培养基从活性污泥、沼液和设施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以CO2为碳源的菌株24株,选取其... 利用微生物回收和固定CO2气体的生物固碳方法,成为解决"温室效应"这一重大环境问题的焦点,本研究目的是分离筛选固碳微生物菌株。利用无碳源无机培养基从活性污泥、沼液和设施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以CO2为碳源的菌株24株,选取其中生长较快的8株菌进行cbbL基因、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和16S rDNA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在BlAST数据库中比对,进行固碳菌株的分子鉴定,并对其菌体含量和RubisCO酶活性进行比较。选取RubisCO酶活性最高的菌株C2-8R,进行土壤施用试验,通过土壤RubisCO酶活性的测定,确定分离筛选的固碳菌的固碳能力。研究表明,可通过无碳源培养基进行固碳微生物菌株的筛选,筛选的固碳菌分别隶属于假单胞菌属和嗜甲基菌属,并可通过RubisCO酶活性来反映微生物的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微生物菌株 cbbL基因 16S RDNA rubisco活性
下载PDF
放牧干扰对内蒙古草甸草原羊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子荷 龚吉蕊 +5 位作者 晏欣 黄永梅 安然 祁瑜 张梓瑜 刘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48,共13页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放牧草地和围封草地为实验样地,通过对两种样地羊草的水分关系、气体交换、渗透调节等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研究放牧干扰对羊草的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牧处理下,羊草对水分亏缺更加敏感,...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放牧草地和围封草地为实验样地,通过对两种样地羊草的水分关系、气体交换、渗透调节等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研究放牧干扰对羊草的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牧处理下,羊草对水分亏缺更加敏感,通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来应对放牧干扰。羊草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改变电子流动方向、提高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活性、增强Rubisco酶活性、提高光合氮、磷利用效率(PNUE、PPUE)适应放牧干扰,利于有机物积累。放牧和围封样地羊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型",出现"午休现象",受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的共同限制。在光合能量分配上,两种样地羊草PS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出现光抑制现象,放牧样地羊草在光照较强时增加非光化学猝灭(NPQ),而在光照适宜时增加光化学猝灭(qP),将更多的能量用于光合反应中心,放牧干扰下羊草对能量的分配和利用更加迅速灵敏。因此,适宜放牧能够促进羊草的生长发育,维持草地较高的生产力,为内蒙古草甸草原生产力的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羊草 气体交换特性 荧光特性 rubisco活性
下载PDF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的光合特征及Rubisco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单提波 赵明辉 +1 位作者 武静莲 徐正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2-1148,共7页
以籼粳杂交后代(F13)中具有高、中、低气孔密度叶片的品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系对光强和CO2浓度处理下的光合特征以及Rubisco酶活性,以期揭示气孔性状对光强和CO2浓度响应机制以及与Rubisco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光响应中,高气... 以籼粳杂交后代(F13)中具有高、中、低气孔密度叶片的品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系对光强和CO2浓度处理下的光合特征以及Rubisco酶活性,以期揭示气孔性状对光强和CO2浓度响应机制以及与Rubisco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光响应中,高气孔密度水稻的最大光合速率为24.6μmol·m-2·s-1,比中、低气孔密度水稻分别高4.3%和19.6%。在CO2响应中,高气孔密度水稻的最大光合速率为30.8μmol·m-2·s-1,比中、低气孔密度水稻分别高4.6%和9.5%。此外,不同气孔密度水稻的Rubisco酶活性与气孔密度变化相一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2,P<0.01)。因此叶片气孔密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光能和CO2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从籼粳交后代中选育高光效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气孔密度 光响应 CO2响应 rubisco活性
下载PDF
水分含量对紫色土自养微生物丰度与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魏万玲 程永毅 +1 位作者 周志峰 王明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1-548,共8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对紫色土自养微生物丰度与活性的影响。土壤含水量(质量百分比)设置为4个处理,分别为10%(W10)、15%(W15)、25%(W25)及淹水(WL),于室温下培养28天。分别于培养的第3、7、14、28天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对紫色土自养微生物丰度与活性的影响。土壤含水量(质量百分比)设置为4个处理,分别为10%(W10)、15%(W15)、25%(W25)及淹水(WL),于室温下培养28天。分别于培养的第3、7、14、28天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cbb L基因(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大亚基基因)丰度、Rubis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酶活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cbbL基因丰度于培养的前14天呈现随含水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且淹水处理(WL)在整个培养期间其cbbL丰度均处于最高水平。各处理土壤的RubisCO酶活性在培养初期(第3天)无显著差异,培养后期(第28天)低含水量(W10和W15)处理中RubisCO酶活性显著低于高含水量的W25及WL处理(P<0.05)。单因素重复检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量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F=11.91,P=0.03)、cbbL丰度(F=42.33,P<0.01)和RubisCO酶活性(F=51.55,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bbL丰度与RubisCO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3,P<0.01),而它们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紫色土自养微生物丰度和活性的关键因子,它们均随含水量升高而增加,此结果可为揭示土壤碳转化对土壤湿度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量 紫色土 cbbL基因 rubisco活性 有机碳
原文传递
水位波动下火烧干扰对南荻土壤碳组分、微生物固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江玉梅 卢鹏伟 +2 位作者 张志斌 简敏菲 朱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火烧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国内外火生态学和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水位波动下,火烧对鄱阳湖湿地南荻土壤碳组分及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仍不是很清楚。因此,选择火烧后的南荻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火烧后的第三天2015年1月18... 火烧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国内外火生态学和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水位波动下,火烧对鄱阳湖湿地南荻土壤碳组分及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仍不是很清楚。因此,选择火烧后的南荻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火烧后的第三天2015年1月18日(枯水期)、2015年4月12日(涨水期)和2015年11月10日(退水期)3个水位时期,各采集0~10 cm表层土壤,对比分析火烧和未火烧南荻土壤碳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活性有机碳)、微生物固碳潜力(土壤RubisCO酶活和固碳功能基因cbbL丰度)的差异,以期阐明水位波动下火烧干扰对土壤碳库及微生物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枯水期火烧干扰土壤中易氧化活性有机碳含量(4.12±0.30 mg/g)显著低于未火烧的土壤(16.14±0.17 mg/g)(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2359±535 mg/kg)和cbbL基因拷贝数(1.68±0.17×10^(5)copies/g)显著高于未火烧的土壤(1095±110 mg/kg和4.61±3.12×10^(4)copies/g)(p<0.05),而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RubisCO酶活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随后的涨水期和退水期,火烧和未火烧对土壤碳组分、cbbL基因拷贝数、RubisCO酶活影响无显著差异。另外,从3个水位时期来分析,火烧后水位时期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p<0.05),且表现为枯水期>涨水期>平水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碳组分显著负相关,cbbL基因丰度和碳组分含量为负相关关系,土壤碳组分(易氧化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呼吸和羧化酶活性的关系表现为正相关。说明土壤温度升高,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另外,土壤羧化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微生物同化CO_(2),从而提高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火烧 土壤碳组分 rubisco活性 固碳功能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