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坚清脉颗粒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氯吡格雷抵抗作用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永康 宗媛 +2 位作者 殷康力 王御震 曹烨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70-2478,共9页
目的:探索软坚清脉颗粒抗血小板及改善氯吡格雷抵抗(CR)的确切机制。方法:临床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接受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反应单位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中P2Y12 mRNA和蛋白含量差异。... 目的:探索软坚清脉颗粒抗血小板及改善氯吡格雷抵抗(CR)的确切机制。方法:临床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接受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反应单位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中P2Y12 mRNA和蛋白含量差异。随后探索软坚清脉颗粒对ASO小鼠巨核细胞中IκB/IKK/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和mRNA的影响,观察鼠血小板上P2Y12蛋白表达,并检测血小板功能与活性。结果:软坚清脉颗粒能够改善ASO患者的CR,并协同氯吡格雷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其可能机制与调控血小板上P2Y12受体表达有关。动物实验发现软坚清脉颗粒能够促进ASO小鼠巨核细胞中IκB的磷酸化,抑制IKK和p65的磷酸化,抑制IKK蛋白表达,降低P2Y12 mRNA转录和P2Y12受体蛋白表达。结论:软坚清脉颗粒能够通过抑制IκB/IKK/NF-κB信号通路降低血小板上ADP受体P2Y12的表达,协同氯吡格雷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来改善ASO患者的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坚清脉颗粒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氯吡格雷抵抗 抗血小板 血小板功能
原文传递
软坚清脉颗粒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宗媛 张永康 +1 位作者 曹烨民 马斌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对糖氧剥夺条件下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其向血管内皮细胞趋化的影响,探讨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 目的:探讨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对糖氧剥夺条件下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其向血管内皮细胞趋化的影响,探讨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共六组。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对糖氧剥夺下BMSCs细胞培养6、12、18、24 h时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对缺糖氧剥夺条件下BMSCs细胞CCND1、MYC、ERK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BMSCs细胞的迁移能力,将BMSCs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在糖氧剥夺条件下分别加入制备的空白血清组老鼠血清与中药中剂量组含药血清,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迁移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同样条件处理下HUVECs细胞表面趋化因子PDGFB、CXCL12、CCL21mRNA及BMSC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PDGFRB、CXCR4、CCR7mRNA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BMSCs细胞且纯度为95%。1)CCK-8结果示: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BMSCs细胞在6,12 h时细胞增殖能力上升(P<0.0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BMSCs在24 h时细胞增殖存活率降低(P<0.01);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较,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在24 h时不同程度的提高缺氧缺血BMSCs细胞增殖能力(P<0.01)。2)q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细胞CCND1、MYC、ERK1/2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较,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均可升高CCND1、MYC、ERK1/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0.01)。3)Transwel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共同加药组能促进BMSCs细胞向HUVECs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软坚清脉颗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软坚清脉颗粒中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5
3
作者 董文敏 安叡 +3 位作者 宋舒雨 王新宏 陈颖 梁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19-1524,共6页
目的建立软坚清脉颗粒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含量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并比较其水解前后5种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2%磷酸水溶液(A)... 目的建立软坚清脉颗粒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含量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并比较其水解前后5种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2%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软坚清脉颗粒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96,未水解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0%~101.2%;水解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5%~98.66%,两样品的RSD<3.2%,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经水解处理后,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3种成分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该方法的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为软坚清脉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坚清脉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软坚清脉颗粒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运重建术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张永康 刘家睿 +3 位作者 殷康力 王御震 宗媛 曹烨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9-26,共8页
目的:评价软坚清脉颗粒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运重建术后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ASO血运重建术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58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软坚清脉颗粒口... 目的:评价软坚清脉颗粒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运重建术后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ASO血运重建术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58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软坚清脉颗粒口服,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安慰剂口服,治疗周期为180 d。以踝肱指数(ABI)为主要疗效指标,以下肢经皮氧分压(TcpO_(2))、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次要疗效指标,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BI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AB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pO_(2)、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TcpO_(2)、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TNF-α、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坚清脉颗粒能够改善ASO血运重建术后患者的ABI、TcpO_(2)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的下肢缺血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患者的体内炎症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运重建术 软坚清脉颗粒 炎性因子 踝肱指数
原文传递
软坚清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5
作者 黄雨婷 胡鹏跃 +2 位作者 李国文 史秀峰 谢燕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24期62-67,共6页
目的 建立软坚清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垂盆草、蒲黄、豨莶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垂盆草中3种成分及蒲黄中2种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 目的 建立软坚清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垂盆草、蒲黄、豨莶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垂盆草中3种成分及蒲黄中2种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44∶56,V/V;垂盆草中3种成分)和乙腈-0.05%磷酸水溶液(14∶86,V/V;蒲黄中2种成分),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垂盆草中3种成分)和254 nm(蒲黄中2种成分),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 垂盆草、蒲黄、豨莶草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垂盆草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和蒲黄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质量浓度分别在10.0-83.2μg/mL,2.0-16.0μg/mL,5.6-44.8μg/mL,4.1-41.2μg/mL,4.2-42.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2),定量限分别为9.40 ng,21.36 ng,21.08 ng,20.24 ng,20.48 ng,检测限分别为2.81 ng,6.42 ng,6.30 ng,6.88 ng,6.96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5.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2%,109.10%,107.25%,103.56%,103.84%,RSD分别为1.38%,1.24%,1.24%,3.58%,2.94%(n=6)。结论 所建标准可用于软坚清脉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坚清脉颗粒 槲皮素 山柰素 异鼠李素 香蒲新苷 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 质量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