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岩区肉桂品种茶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华葵 杨江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287-1294,共8页
目的比较名岩区和丹岩区肉桂品种茶叶品质的差异,分析造成不同岩区茶叶品质差异的化学基础。方法从生化成分和矿质元素两方面分析名岩区和丹岩区肉桂品种的鲜叶、半成品茶的差异,并对这两个地区肉桂品种半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名岩... 目的比较名岩区和丹岩区肉桂品种茶叶品质的差异,分析造成不同岩区茶叶品质差异的化学基础。方法从生化成分和矿质元素两方面分析名岩区和丹岩区肉桂品种的鲜叶、半成品茶的差异,并对这两个地区肉桂品种半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名岩区肉桂鲜叶的内含物更为丰富,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丹岩区(P<0.05),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丹岩区肉桂鲜叶(P<0.05)。从矿质元素来看,名岩区原料鲜叶中的P元素和Cu元素的含量较低。制成半成品茶后,名岩区半成品茶的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显著高于丹岩区;丹岩区半成品茶中Cu元素和Ni元素高于名岩区半成品茶;而名岩区半成品茶K、Mg元素含量较高。结论岩区的差异在生化成分和矿质元素两方面同时对肉桂品种茶叶的品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产地 品质化学
下载PDF
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及其与矿质元素间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叶江华 张奇 +6 位作者 刘德发 刘扬 贾小丽 李奇松 徐斌 暨小红 张渤 《茶叶通讯》 2021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为探明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造成茶叶品质差异的原因,以649个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滋味物质和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获奖肉桂茶滋味物质含量比未入围肉桂茶丰富。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除K、M... 为探明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造成茶叶品质差异的原因,以649个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滋味物质和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获奖肉桂茶滋味物质含量比未入围肉桂茶丰富。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除K、Mg、Mn、Co外,大多数矿质元素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对武夷肉桂茶等级间差异的总差异解释达到43.391%,矿质元素解释度仅有26.996%。热图分析表明,武夷肉桂茶RA(特等奖)和RB(一等奖)在总黄酮、可溶性糖、茶多酚、咖啡因、EGCG、EGC、GC、GCG等指标显著积累,其酚氨比更高,RC(优质奖)和RD(未入围)在Mn和Mg有显著积累。相关性分析表明,武夷肉桂茶等级与茶多酚、EGCG、酚氨比、咖啡碱、ECG、EGC呈显著正相关,与M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客观判别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茶 滋味物质 矿质元素 武夷山 茶叶
下载PDF
发酵型猕猴桃茶果酒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傅平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8-11,共4页
以新鲜猕猴桃和肉桂茶为原料,通过液态发酵制成猕猴桃茶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温度26℃,接种量1%,猕猴桃果肉与茶汤比1∶2,发酵初始pH值为3.5;产品的酒精度为5.6%,可溶性固形物4.35%,pH值为... 以新鲜猕猴桃和肉桂茶为原料,通过液态发酵制成猕猴桃茶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温度26℃,接种量1%,猕猴桃果肉与茶汤比1∶2,发酵初始pH值为3.5;产品的酒精度为5.6%,可溶性固形物4.35%,pH值为3.9,总酸度5.7 g/L,感官评分93分,口感符合饮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型茶果酒 弥猴桃 肉桂茶 正交试验法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不同烘焙程度与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徐邢燕 陈思 +7 位作者 俞晓敏 赵小嫚 林宏政 刘国英 苏峰 高峰 孙云 郝志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2-28,共7页
为探明不同烘焙程度(轻火和中火)与等级(低等级和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通过茶汤理化特性测定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分别对武夷肉桂茶茶汤的色差、pH值、电导率和主要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 为探明不同烘焙程度(轻火和中火)与等级(低等级和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通过茶汤理化特性测定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分别对武夷肉桂茶茶汤的色差、pH值、电导率和主要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武夷肉桂茶茶汤pH值、电导率、明亮度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茶汤色彩饱和度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5),说明高等级茶汤的亮度优于低等级茶汤;中火茶茶汤红绿度、黄蓝度、色相、色调彩度、色彩饱和度和色相角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中火高等级茶茶汤pH值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色泽更偏红,而轻火茶汤色泽偏黄。主要滋味物质中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7种儿茶素组分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含量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其中13种氨基酸组分含量在高等级茶中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5,P<0.01),在中火高等级茶中均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而酪氨酸(Tyr)含量在高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在中火低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轻火低等级茶(P<0.01);高等级茶茶黄素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咖啡碱和芦丁含量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可见高等级茶汤内含物更加丰富。这些品质差异指标分析结果可为武夷肉桂茶品质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茶 PH值 电导率 色差 滋味物质
下载PDF
冲泡条件对武夷肉桂生化成分浸出率和茶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芳 王飞权 +1 位作者 陈百文 杨江帆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5,共4页
冲泡方式对茶汤的风味品质具有很大影响,为冲泡出滋味和香气都好的茶汤,试验从水温、茶水比和冲泡时间等方面来探索冲泡条件对武夷肉桂生化成分浸出率和品质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和冲泡时间的增加,武夷肉桂茶汤中茶多酚... 冲泡方式对茶汤的风味品质具有很大影响,为冲泡出滋味和香气都好的茶汤,试验从水温、茶水比和冲泡时间等方面来探索冲泡条件对武夷肉桂生化成分浸出率和品质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和冲泡时间的增加,武夷肉桂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咖啡碱等生化成分均呈增长趋势,在感官品质上也表现为滋味由醇和变醇厚变浓强,香气的浓度和高扬感也增强。茶水比越大,各生化成分的浸出率越低,冲泡次数越多,各生化成分的浸出总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浸泡时间 武夷肉桂茶 浸出率 茶汤品质
原文传递
基于LOX-HPL途径的武夷肉桂加工中香气物质的形成与调控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子维 刘宝顺 +4 位作者 武清扬 毕婉君 倪子鑫 赖钟雄 孙云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武夷肉桂是以福建省级茶树良种肉桂(Camellia sinensis cv.Rougui)鲜叶为原料制成的乌龙茶,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除茶树鲜叶外,武夷肉桂的品质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工艺,但生产加工过程中以绿叶挥发... 武夷肉桂是以福建省级茶树良种肉桂(Camellia sinensis cv.Rougui)鲜叶为原料制成的乌龙茶,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除茶树鲜叶外,武夷肉桂的品质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工艺,但生产加工过程中以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GLVs)和果酯类为代表的脂肪族类香气成分代谢机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武夷肉桂的鲜叶、晒青叶及做青过程叶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EM)结合气相色谱与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对加工过程样中的脂肪族类香气成分检测发现:脂肪族醛类在做青过程中显著降低,而大量的脂肪族醇类和酯类显著积累,其中叶醇酯类和己烯醇、酯类分别对静置失水和机械损伤存在响应;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加工过程样中LOX-HPL途径中关键酶活力,结果表明,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及乙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s,AAT)的活力分别在第三次摇青叶(3T)、第四次摇青后叶(4T)及第五次摇青后叶(5T)中达到最大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结果表明,CsLOX2、CsLOX5基因主要在做青初始阶段(2T、3T)相对表达量较高,而随着工艺过程的推进,CsADH2-1、CsAAT基因在做青后期(4T、5T)开始上调表达;通过Pearson系数评估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的脂肪族类香气、酶活力和基因表达量间的相关性,发现正己醇、戊酸叶醇酯、己酸己酯、丁酸甲基叶醇酯、柳酸叶醇酯等大量具有天然花果香的脂肪族醇类和酯类与CsADH2-1基因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CsAAT基因与CsLOX2、CsLOX5基因在加工过程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r=0.762,r=0.732)。LOX-HPL途径关键基因的共表达,驱动了脂肪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氧合酶 途径 武夷岩茶 加工过程 香气 酶活力 基因
下载PDF
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对武夷肉桂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华葵 杨江帆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4年第3期216-221,共6页
对丹岩区和名岩区各5个取样点的武夷肉桂茶树鲜叶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名岩区肉桂茶树鲜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总体均高于丹岩区,名岩区的茶树鲜叶具有比丹岩区更优的物质基础。名岩区产的肉桂成品茶的主要生化成分茶... 对丹岩区和名岩区各5个取样点的武夷肉桂茶树鲜叶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名岩区肉桂茶树鲜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总体均高于丹岩区,名岩区的茶树鲜叶具有比丹岩区更优的物质基础。名岩区产的肉桂成品茶的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亦略高于丹岩区,其他成分差异不显著。测定武夷肉桂茶树鲜叶和成品茶微量营养元素表明,二者在全铜含量上呈显著性相关,且丹岩区肉桂茶树鲜叶的Cu含量显著高于名岩区。对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分析表明,丹岩区的Cu、Zn含量显著高于名岩区,而Fe、Mn含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茶 鲜叶 土壤 微量营养元素
下载PDF
不同等级武夷肉桂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国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40,共5页
以不同等级的武夷肉桂为研究材料,测定其6种品质指标,计算酚氨比,并结合审评得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肉桂,品质指标含量高,其中茶多酚在3个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儿茶素在一等和三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等和二等的可溶性糖均与三... 以不同等级的武夷肉桂为研究材料,测定其6种品质指标,计算酚氨比,并结合审评得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肉桂,品质指标含量高,其中茶多酚在3个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儿茶素在一等和三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等和二等的可溶性糖均与三等之间差异显著。线性分析发现等级和6种品质指标均呈正相关,与茶多酚的R2达0.64。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咖啡碱外,其余指标均与审评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指标大多也呈两两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茶多酚、儿茶素、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武夷肉桂代表性的品质指标,尤其是茶多酚含量最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 感官评价 茶叶品质 线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做青工序对肉桂茶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林馥茗 孙威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21-928,共8页
【目的】通过GC-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茶叶做青工序对武夷肉桂茶树叶片代谢物的影响,探究做青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作用机制,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摘武夷肉桂中开面3、4叶,经短时间晒青后,按照闽北乌龙茶的做青工艺制成做青组样... 【目的】通过GC-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茶叶做青工序对武夷肉桂茶树叶片代谢物的影响,探究做青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作用机制,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摘武夷肉桂中开面3、4叶,经短时间晒青后,按照闽北乌龙茶的做青工艺制成做青组样品,将叶片自然摊放作为对照组(CK),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样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OPLS-DA和单变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KEGG富集分析。【结果】与晒青叶相比,对照组及做青组样品中能够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21个和14个,其含量主要呈现上调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做青组样品中显著上调和下调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9个和3个;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包括莽草酸、柠檬酸、L-苹果酸、棉子糖、麦芽糖等有机酸和糖类物质。【结论】做青工序显著刺激了三羧酸循环中部分中间产物以及莽草酸途径中莽草酸含量发生变化,这主要与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物质代谢有关;其中莽草酸含量在做青结束时显著降低,而苯丙氨酸含量有所提高,这可能与茶叶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 做青 非靶向代谢组学 初级代谢物
下载PDF
乌龙茶ATD-GC-MS检测方法优化及不同等级肉桂乌龙茶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毕婉君 郑玉成 +4 位作者 柳镇章 陈彬 邓慧莉 胡清财 孙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3-251,共9页
对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肉桂乌龙茶挥发性物质的方法进行优化,并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分析3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肉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对全自动热脱附方法中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冷阱温度参... 对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肉桂乌龙茶挥发性物质的方法进行优化,并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分析3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肉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对全自动热脱附方法中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冷阱温度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参数为吸附温度55℃、吸附时间37 min、冷阱温度-29℃。对不同等级肉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香气成分173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90种。基于肉桂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峰面积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可区分3个等级的肉桂乌龙茶样品;并通过层序聚类分析探讨47种特征香气成分在3个等级肉桂乌龙茶的分布规律。本研究为肉桂乌龙茶香气品质和等级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乌龙茶 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优化 香气成分 化学计量法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对肉桂乌龙茶香气的保护
11
作者 徐艳群 黄静 +8 位作者 吴梓青 谭南峰 徐嘉忆 陈佳 叶田 王根女 龙丹 许勇泉 罗自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9-137,共9页
乌龙茶因香气浓郁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乌龙茶产品等在加工贮藏中香气损耗严重,亟需开发对应的香气分子稳态化技术。本研究采用旋转锥体柱蒸馏技术萃取了肉桂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利用气相色... 乌龙茶因香气浓郁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乌龙茶产品等在加工贮藏中香气损耗严重,亟需开发对应的香气分子稳态化技术。本研究采用旋转锥体柱蒸馏技术萃取了肉桂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检测技术,探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肉桂乌龙茶VOCs萃取液贮藏过程中香气损耗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乌龙茶VOCs萃取液在常温(25℃)贮藏7、21、42 d后,添加羟丙基-β-环糊精的样品(处理组)中分别有39、37、35种VOC含量显著(P<0.05)高于未添加的样品(对照组)。其中,处理组中反式-2-己烯醛、2-庚酮和2-己酮等21种VOCs含量高出对照组2倍以上。此外,热重分析发现,羟丙基-β-环糊精包埋延缓了样品中关键香气成分2-甲基丁醛和乙酸己酯在30~100℃条件下的损耗,同时提高α-蒎烯的热稳定性,说明该稳态化技术对于热加工过程中的乌龙茶的香气分子也具有保护作用。综上,羟丙基-β-环糊精是肉桂乌龙茶水基产品中香气分子的有效保香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乌龙茶 挥发性香气成分 羟丙基-Β-环糊精 贮藏稳定性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武夷肉桂加工中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和香气品质形成研究
12
作者 吴宗杰 欧晓西 +5 位作者 林宏政 余欣茹 程守悦 吴晴阳 李鑫磊 孙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100,共17页
肉桂是武夷岩茶主栽品种,具有馥郁的花果香和辛锐的桂皮味特征。为明确武夷肉桂关键呈香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GBVs)对香气的贡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系统(UHPLC-Q-Exactive/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 肉桂是武夷岩茶主栽品种,具有馥郁的花果香和辛锐的桂皮味特征。为明确武夷肉桂关键呈香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GBVs)对香气的贡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系统(UHPLC-Q-Exactive/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武夷肉桂加工过程GBVs和香气物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武夷肉桂11个不同加工阶段的276种香气物质,这些香气物质包括酯类、醇类、杂环化合物类、酮类、醛类、萜类等多种组分,其中杂环化合物类、酯类、萜类和醇类香气组分含量较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发现,武夷肉桂中30种特征香气物质变量重投影要性值和香气活度值均大于1,其中具有青味的(Z)-3-己烯醇和(E)-2-己烯醛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下降,呈花香或果香的芳樟醇、苯甲醇、苯乙醛、香叶醇和β-罗勒烯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上升,脱氢芳樟醇和α-石竹烯具有辛香的特征,可能是肉桂品种特征香气桂皮辛香的主要贡献物。在武夷肉桂毛茶中芳樟醇、苯乙醛、苯甲醇、2-乙氧基-3-甲基吡嗪和(E,E)-3,5-辛二烯-2-酮等物质香气特征影响值大于1,说明这些物质是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关键呈香物质。在武夷肉桂中鉴定到10种GBVs,在加工过程中,葡萄糖苷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樱草糖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GBVs总含量上保持相对稳定。在做青后期,葡萄糖苷和樱草糖苷的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苯甲基樱草糖苷、2-苯乙基樱草糖苷、香叶基樱草糖苷、芳樟基樱草糖苷和香叶基葡萄糖苷显著下降,结果表明GBVs参与了武夷肉桂花果香和甜香的形成。研究结果阐明武夷肉桂特征香气成分以及GBVs在武夷肉桂香气形成中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武夷肉桂香气品质,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 代谢组学 加工过程 香气 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
下载PDF
不同焙火程度对武夷肉桂品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丽 官小倩 +1 位作者 余能煌 林芷青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2-286,共5页
以武夷当家品种肉桂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焙火程度对武夷肉桂的主要生化成分、感官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火功(130℃,1.5 h复焙2次)烘焙的武夷肉桂感官品质较佳,花果香显,滋味醇厚回甘。焙火后武夷肉桂的水浸出物、游离... 以武夷当家品种肉桂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焙火程度对武夷肉桂的主要生化成分、感官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火功(130℃,1.5 h复焙2次)烘焙的武夷肉桂感官品质较佳,花果香显,滋味醇厚回甘。焙火后武夷肉桂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黄酮等的含量随着焙火程度增加而减少,与毛茶样相比差异显著。肉桂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的能力随着焙火程度的增加而减弱,依次为毛茶样>轻焙火>中轻火>中焙火>高焙火。综合感官评价和保健功效,中火功可以作为实际生产中的烘焙方案,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乌龙茶的烘焙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 焙火程度 生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