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蔷薇一变种红刺玫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罗玉兰 张冬梅 陈伟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1-566,共6页
以野蔷薇的一变种红刺玫(Rosa multiflora Thunb.var.cathayensis Rehd.)为材料,对其染色体数和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刺玫染色体数目为2n=3x=21,为三倍体;减数分裂始于4月上旬,此时花苞开始膨大、但未开裂,... 以野蔷薇的一变种红刺玫(Rosa multiflora Thunb.var.cathayensis Rehd.)为材料,对其染色体数和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刺玫染色体数目为2n=3x=21,为三倍体;减数分裂始于4月上旬,此时花苞开始膨大、但未开裂,花瓣由绿变成黄色;在同一花药中,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并不同步,可以观察到前期到末期Ⅱ之间各个时期的分裂相;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诸如单价体、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等一系列异常现象。实验还从细胞遗传学上分析了红刺玫育性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关系,部分可育花粉的存在为红刺玫育种实践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刺玫 染色体 减数分裂
下载PDF
红刺玫离体培养及试管内开花初报 被引量:2
2
作者 吕秀立 张冬梅 罗玉兰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2期88-90,共3页
对红刺玫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高约2 cm的无菌苗在培养基MS+BA 0.6 mg/L+NAA 0.1 mg/L(单位下同)上增殖的不定芽比较多,诱导率为100%,增殖系数达到5.7。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0.4 NAA时,生根率及平均根数分别为93.3%和4.3条,移栽成... 对红刺玫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高约2 cm的无菌苗在培养基MS+BA 0.6 mg/L+NAA 0.1 mg/L(单位下同)上增殖的不定芽比较多,诱导率为100%,增殖系数达到5.7。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0.4 NAA时,生根率及平均根数分别为93.3%和4.3条,移栽成活率为83%。并对红刺玫试管内开花的现象进行了初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刺玫 离体培养 试管内开花
下载PDF
粉团蔷薇的扦插繁殖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虹 钟小清 +3 位作者 黄夕洋 甘金佳 向巧彦 蒋水元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4-48,共5页
为促进粉团蔷薇的培育,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以平均根长、生根数、根重、生根率和生根指数为指标,研究不同的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浸泡时间、留叶片数、扦插基质等对粉团蔷薇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留2张叶片数的粉团蔷薇插穗在NA... 为促进粉团蔷薇的培育,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以平均根长、生根数、根重、生根率和生根指数为指标,研究不同的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浸泡时间、留叶片数、扦插基质等对粉团蔷薇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留2张叶片数的粉团蔷薇插穗在NAA+IAA=1∶1浓度为100 mg·L^-1中浸泡8 h,之后在沙子中扦插的生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团蔷薇 扦插繁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SSR标记及形态性状鉴定红刺玫和月季杂交F_1后代 被引量:15
4
作者 罗玉兰 张冬梅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39-842,共4页
运用传统杂交方法,以红刺玫为父本、现代月季"锦寒1号"为母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6株杂交F_1后代。本文利用形态学观察与SSR分子标记相结合对5个单株进行杂种鉴定,结果确定为红刺玫和锦寒1号的杂交后代,其中杂5-2和杂5-4与父本... 运用传统杂交方法,以红刺玫为父本、现代月季"锦寒1号"为母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6株杂交F_1后代。本文利用形态学观察与SSR分子标记相结合对5个单株进行杂种鉴定,结果确定为红刺玫和锦寒1号的杂交后代,其中杂5-2和杂5-4与父本聚为一组,杂5-1、杂5-3和杂5-6与母本聚为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刺玫 月季 SSR分子标记 杂种鉴定 形态性状
下载PDF
红刺玫愈伤组织诱导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5
作者 姜灵敏 徐有明 +1 位作者 张冬梅 罗玉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4-916,共3页
红刺玫(Rosa multiflora Thunb.var.cathayensis)为蔷薇科蔷薇属野蔷薇的一个变种,半常绿灌木,花色粉红。红刺玫以花期长、耐受高温和高湿气候等特性成为园林绿化的新宠[1]。但红刺玫的单瓣花和花色单一的缺陷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改... 红刺玫(Rosa multiflora Thunb.var.cathayensis)为蔷薇科蔷薇属野蔷薇的一个变种,半常绿灌木,花色粉红。红刺玫以花期长、耐受高温和高湿气候等特性成为园林绿化的新宠[1]。但红刺玫的单瓣花和花色单一的缺陷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改良红刺玫花色引起园艺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刺玫 愈伤组织 诱导 再生体系
下载PDF
粉团蔷薇根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巧玉 李宇璐 +6 位作者 马国需 许旭东 罗轶 周艳林 钟小清 易蔚 袁经权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25-1132,共8页
目的:建立金樱根基原之一的粉团蔷薇根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性状、显微、TLC法进行定性鉴别;根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进行检查和浸出物测定;UPLC测定粉团蔷薇根中构莓苷F1、阿江榄仁亭、野蔷薇苷含量,并以UPLC建立指纹图... 目的:建立金樱根基原之一的粉团蔷薇根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性状、显微、TLC法进行定性鉴别;根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进行检查和浸出物测定;UPLC测定粉团蔷薇根中构莓苷F1、阿江榄仁亭、野蔷薇苷含量,并以UPLC建立指纹图谱。结果:所建立的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UPLC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行。药材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水分不得过13.87%,总灰分不得过8.72%,浸出物不得少于5.08%;11个批次粉团蔷薇根中所测构莓苷F1、阿江榄仁亭、野蔷薇苷含量范围分别是0.44-12.45、0.32-3.79、1.10^8.08 mg·g^(-1),暂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构莓苷F1不得少于0.35 mg·g^(-1),含阿江榄仁亭不得少于0.26 mg·g^(-1),含野蔷薇苷不得少于0.88 mg·g^(-1);同时测定了11批粉团蔷薇根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建立了共有模式,标定共有峰15个,指认了其中的构莓苷F1、阿江榄仁亭、野蔷薇苷、蔷薇酸、委陵菜酸5个成分。结论:该研究所建方法专属性强,可从整体上对粉团蔷薇根进行鉴别和质量控制,也为最终制定金樱根药材质量标准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团蔷薇根 构莓苷F1 阿江榄仁亭 野蔷薇苷 蔷薇酸 委陵菜酸 薄层色谱鉴别 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粉团蔷薇根中1个新三萜苷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宇璐 代华年 +9 位作者 马国需 章文 吴桐宇 王云卿 邹节明 钟小清 周艳林 易蔚 许旭东 袁经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208-4214,共7页
目的研究粉团蔷薇Rosa multiflora var.cathay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粉团蔷薇根的醋酸乙酯及二氯甲烷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9个三萜类... 目的研究粉团蔷薇Rosa multiflora var.cathay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粉团蔷薇根的醋酸乙酯及二氯甲烷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9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粉团蔷薇甲苷(1)、阿江榄仁尼酸(2)、1β-羟基蔷薇酸(3)、阿江榄仁亭(4)、构莓苷F_1(5)、蔷薇酸(6)、委陵菜酸(7)、千花木酸(8)、野蔷薇苷(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粉团蔷薇甲苷;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粉团蔷薇根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团蔷薇 三萜类 粉团蔷薇甲苷 阿江榄仁尼酸 1β-羟基蔷薇酸 阿江榄仁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