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顶板的破坏机理与锚杆支护技术 被引量:98
1
作者 杨峰 王连国 +2 位作者 贺安民 高峰 许东来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6-289,共4页
为缓解翟镇煤矿复合顶板巷道支护的困难局面,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主要是因锚杆的主动支护作用较差,加之复合顶板各岩层的节... 为缓解翟镇煤矿复合顶板巷道支护的困难局面,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主要是因锚杆的主动支护作用较差,加之复合顶板各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使复合顶板的初期离层量和变形量较大,顶板的稳定性持续恶化,最终导致复合顶板的大变形以至破坏.为此应提高锚杆(索)的预紧力以充分发挥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增强支护系统的护表功能并加强锚索支护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顶板 破坏机理 锚杆支护
下载PDF
浅埋暗挖隧道管棚变形监测及受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69
2
作者 苟德明 阳军生 张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58-1264,共7页
在土江冲隧道进口段采用应变计对管棚纵向变形进行监测,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分析管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性,讨论管棚的作用机制。对管棚的刚性固定端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进行改进,建立浅埋暗挖隧道管棚受力的弹性固定端双参数弹性... 在土江冲隧道进口段采用应变计对管棚纵向变形进行监测,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分析管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性,讨论管棚的作用机制。对管棚的刚性固定端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进行改进,建立浅埋暗挖隧道管棚受力的弹性固定端双参数弹性地基梁模型,推导出管棚的扰度方程及应力、应变计算公式,提出求解方法。将弹性固定端双参数弹性地基梁模型应用于土江冲隧道管棚作用机制的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说明采用弹性固定端双参数弹性地基梁模型分析管棚受力特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隧道 管棚 变形监测 受力机制
下载PDF
深井复合顶板煤巷变形机理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68
3
作者 余伟健 王卫军 +3 位作者 文国华 张农 吴海 张永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01-1508,共8页
针对深部高应力条件下复合型顶板煤巷的大变形问题,以江西曲江煤矿为例进行了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工业试验等研究。首先,经现场调查发现该矿表现出了典型"三高"矿井的特点,加上顶板锚索和两帮锚杆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使整个巷... 针对深部高应力条件下复合型顶板煤巷的大变形问题,以江西曲江煤矿为例进行了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工业试验等研究。首先,经现场调查发现该矿表现出了典型"三高"矿井的特点,加上顶板锚索和两帮锚杆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使整个巷道支护系统失去平衡而发生破坏。然后,研究了深部高应力工作面煤巷的力学作用,认为该力学作用是一个渐进过程,其变形动力主要来自于巷道顶板压力,底板变形大是直接导致整个巷道系统失效的重要标志;另外,根据深部高应力复合型顶板煤巷的受力特征,建议应将顶板的控制作为关键部位,尽力维护顶板的完整性,提高岩层自承能力,使支护结构与围岩能够协调地工作,并提出了以"预应力桁架锚索"为主体,以"锚杆+锚索+钢筋网等支护"为辅助的综合控制技术。实践证明:经以"预应力桁架锚索"为主体的综合控制技术支护后的巷道,其变形较原支护有明显好转;监测数据表明:经91 d后,巷道两帮的相对收敛速率小于1.7 mm/d,而且顶底板的相对收敛量大大减少,最大值为297 mm,变形速度小于1.4 mm/d,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应力 煤巷 复合型顶板 变形机理 控制技术
下载PDF
锚网索联合支护沿空留巷顶板离层分析 被引量:53
4
作者 唐建新 邓月华 +1 位作者 涂兴东 胡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7-1831,共5页
在锚网索联合支护条件下,将沿空留巷顶板的变形分为3种类型,分析了顶板离层与顶板变形形态的关系,阐述了顶板离层机理,计算了顶板离层临界值,并将理论分析结果应用于四川达竹煤电集团金刚煤矿3117回采工作面沿空留巷中,巷内采用锚网索... 在锚网索联合支护条件下,将沿空留巷顶板的变形分为3种类型,分析了顶板离层与顶板变形形态的关系,阐述了顶板离层机理,计算了顶板离层临界值,并将理论分析结果应用于四川达竹煤电集团金刚煤矿3117回采工作面沿空留巷中,巷内采用锚网索联合主动支护方式控制顶板离层,巷旁采空区侧增补顶板锚索及时切顶以弥补普通混凝土巷旁充填体初期强度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网索联合支护 沿空留巷 顶板离层 顶板变形
下载PDF
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锚杆支护技术 被引量:37
5
作者 高峰 李纯宝 张树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25,34,共4页
为解决辛置煤矿复合顶板巷道支护困难,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主要因锚杆的主动支护作用较差,加之复合顶板各岩层的节理裂隙发... 为解决辛置煤矿复合顶板巷道支护困难,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主要因锚杆的主动支护作用较差,加之复合顶板各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使复合顶板的初期离层量和变形量较大,顶板的稳定性持续恶化,最终导致复合顶板的大变形以至破坏。因此应提高锚杆(索)的预紧力,增强支护系统护表功能并加强锚索支护强度,以充分发挥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顶板 巷道变形 破坏机理 锚杆支护
下载PDF
浅埋下穿高速公路黄土隧道管棚变形监测及受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健 谭忠盛 +1 位作者 喻渝 倪鲁肃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002-3008,共7页
依托郑西客运专线阌乡隧道,开展浅埋大跨黄土隧道长大管棚受力机制的研究。对隧道进入下穿高速公路前的管棚纵向变形进行监测,根据实测结果分析长大管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性与作用机制;建立浅埋暗挖黄土隧道管棚受力的双参数地... 依托郑西客运专线阌乡隧道,开展浅埋大跨黄土隧道长大管棚受力机制的研究。对隧道进入下穿高速公路前的管棚纵向变形进行监测,根据实测结果分析长大管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性与作用机制;建立浅埋暗挖黄土隧道管棚受力的双参数地基梁模型,对长大管棚受力机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前方约15 m处管棚开始受力,掌子面过后约15 m处管棚的受力趋于稳定,管棚的纵向变形总体上呈凹槽形分布,掌子面处管棚受力最大;同时,管棚变形与开挖面位置、开挖进尺、管棚及岩体物性指标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为隧道下穿段管棚工法及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在下穿段沉降监测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暗挖 下穿施工 黄土隧道 管棚 变形监测 受力机制
下载PDF
煤巷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理及支护技术 被引量:31
7
作者 崔希鹏 谷拴成 苏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6-59,89,共5页
为解决复合顶板巷道支护问题,以亭南煤矿二盘区2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巷道变形、顶板岩层离层、锚杆荷载的监测和围岩松动圈测试,分析得到了亭南煤矿复合顶板结构承载调整—结构刚度弱化—应力调整—结构失稳(或稳定)的变形破坏机理... 为解决复合顶板巷道支护问题,以亭南煤矿二盘区2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巷道变形、顶板岩层离层、锚杆荷载的监测和围岩松动圈测试,分析得到了亭南煤矿复合顶板结构承载调整—结构刚度弱化—应力调整—结构失稳(或稳定)的变形破坏机理。运用工程地质学、软岩工程力学等多学科理论,针对复合顶板破坏机理得到了亭南煤矿复合顶板巷道破碎的主要原因。采用梁-拱结构模型进行亭南煤矿二盘区复合顶板巷道支护设计,现场应用时巷道顶板下沉量比原支护方案减少46.5%,有效遏制了复合顶板巷道剧烈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顶板 软弱夹层 顶板变形 顶板支护 梁一拱结构模型
下载PDF
无煤柱自成巷“短臂梁”结构特征及变形计算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亚军 何满潮 +2 位作者 杨军 付强 高玉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8-726,759,共10页
为了探索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条件下"短臂梁"顶板结构及变形特征,建立了顶板变形计算模型,运用能量理论与位移变分方法对顶板变形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留巷宽度、断裂岩块回转运动对顶板变形影响较为显著;而巷内锚... 为了探索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条件下"短臂梁"顶板结构及变形特征,建立了顶板变形计算模型,运用能量理论与位移变分方法对顶板变形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留巷宽度、断裂岩块回转运动对顶板变形影响较为显著;而巷内锚索支护、临时支护对顶板变形控制作用有限.顶板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留巷宽度、岩体泊松比、断裂岩块回转角度、岩体弹性模量、临时支护强度、锚索支护强度.据此提出应严格控制留巷宽度,合理设计顶板切缝高度的围岩控制思路,可降低上覆岩层断裂岩块回转下沉空间,减小"短臂梁"顶板变形,有利于提高巷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煤柱自成巷 短臂梁 顶板变形 顶板切缝 留巷宽度
原文传递
双层空区开挖顶板稳定性的FLAC^(3D)数值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何忠明 彭振斌 +1 位作者 曹平 林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6-1071,共6页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双层空区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厚度折减理论分析开挖后空区的安全顶板厚度和应力、变形、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得到:安全顶板厚度与空区跨度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当跨度较小时,上部空区处于压应力状态,下部空区处于拉应力状态...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双层空区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厚度折减理论分析开挖后空区的安全顶板厚度和应力、变形、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得到:安全顶板厚度与空区跨度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当跨度较小时,上部空区处于压应力状态,下部空区处于拉应力状态,最大拉应力随跨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系统达到临界状态时,上、下空区顶板的竖直位移最大,上空区的大位移区域面积明显大于下空区的大位移区域面积;空区对整体位移存在一定影响,如水平方向对整体位移的影响范围大致为跨度的1.5倍,且两空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大位移区域两空区显示出相互接近的趋势;当跨度较小时,上部空区顶板主要发生剪切破坏,下部空区两侧帮发生拉剪破坏,随着跨度的增大,此范围破坏形式转变为冲切破坏,整体塑性区面积明显增大,下部空区顶板塑性区逐渐发展,并延伸至上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空区 顶板厚度 应力 变形 塑性区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顶板变形机制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军 魏庆龙 +3 位作者 王亚军 高玉兵 侯世林 乔博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9-998,共10页
为了探究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下短臂梁顶板的变形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了该技术条件下的顶板结构及运动过程,建立了短臂梁顶板的力学模型,运用功能原理推导了短臂梁顶板在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的变形量计算公式,讨论了短臂... 为了探究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下短臂梁顶板的变形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了该技术条件下的顶板结构及运动过程,建立了短臂梁顶板的力学模型,运用功能原理推导了短臂梁顶板在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的变形量计算公式,讨论了短臂梁顶板在各变形阶段的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并针对各变形阶段的主控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思路。结果表明:短臂梁顶板在前期阶段的变形量较小,此阶段基本顶弹性模量、巷内及切顶支护强度、切顶高度对其影响比较显著;在中期阶段的变形量较大,碎胀系数、短臂梁弹性模量、留巷宽度对其影响比较显著;后期阶段顶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变形量基本不再变化。为此针对柠条塔矿S12012工作面提出了"巷内及时高强支护+切顶方案优化"的阶段性主控因素控制对策,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无煤柱自成巷 切顶短臂梁 顶板变形 影响因素 控制对策
下载PDF
大断面交岔点顶板变形与加固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黄乃斌 孔德惠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9-252,共4页
针对交岔点断面大,厚复合顶板,顶板淋水大等实际情况,模拟分析了交岔点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得到在交岔点顶板受较大的水平应力,在交岔点岩柱上垂直应力最大.提出对交岔点顶板采用化学加固封堵顶板水和锚索补强支护,能充分发挥... 针对交岔点断面大,厚复合顶板,顶板淋水大等实际情况,模拟分析了交岔点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得到在交岔点顶板受较大的水平应力,在交岔点岩柱上垂直应力最大.提出对交岔点顶板采用化学加固封堵顶板水和锚索补强支护,能充分发挥锚岩支护体的整体承载能力.工程应用表明,对交岔点顶板采用化学加固和锚索补强支护后,有效地控制了交岔点围岩变形,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交岔点 顶板变形 化学注浆加固 锚索补强
下载PDF
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全周期围岩受力及变形规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军 付强 +2 位作者 高玉兵 程昱 张家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87-98,共12页
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所留巷道需经受掘进期间影响、本工作面超前采动影响、滞后工作面覆岩运动影响及下一工作面超前采动影响,因此对巷道顶板变形的全周期性研究至关重要。以神府-东胜煤田典型特点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 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所留巷道需经受掘进期间影响、本工作面超前采动影响、滞后工作面覆岩运动影响及下一工作面超前采动影响,因此对巷道顶板变形的全周期性研究至关重要。以神府-东胜煤田典型特点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方法对无煤柱自成巷过程中的顶板变形规律和机进行研究。理论分析认为,开采煤层在基岩层薄、松散层厚的赋存条件下,厚松散层可简化为上覆荷载,巷道顶板的变形可视为顶板来压控制关键岩层的变形。巷道掘进阶段可将顶板视为两端固支的超静定梁式结构,预裂切缝阶段、留巷稳定阶段和二次回采超前影响阶段可将顶板视为受力状态不同的简支状态,一次采动影响阶段可将其视为悬臂状态。在一次采动影响阶段,顶板最易发生变形的位置为悬臂岩梁的自由端,该阶段是留巷过程中稳定性最差的阶段,应做好高强临时支护。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发现,巷道顶板在掘进阶段应力及位移最小且呈现对称分布,预裂切缝后顶板应力开始出现非对称分布。一次采动阶段,围岩应力显著增大并最终趋于平稳,二次采动阶段巷道围岩应力会再次轻微增大。巷道顶板变形与应力分布相对应。巷道掘进阶段和预裂切缝阶段顶板轻微变形,一次采动影响阶段为巷道围岩变形最剧烈阶段,顶板变形增量主要集中在该阶段,而后顶板趋于稳定,二次回采对巷道顶板位移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无煤柱自成巷 全周期 顶板变形 围岩变形机
下载PDF
沿空留巷厚层复合顶板传递承载机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韩昌良 张农 +2 位作者 姚亚虎 张念超 季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18-323,共6页
为探寻沿空留巷厚层复合顶板的传递承载机制,结合复合顶板松软易变形、容易造成巷旁充填区顶板抽冒和巷内顶板切落的特征,建立巷旁支撑系统力学模型,得出顶板、墙体和底板的系统刚度算式,阐明复合顶板吸收变形的特征。直接顶、墙体和直... 为探寻沿空留巷厚层复合顶板的传递承载机制,结合复合顶板松软易变形、容易造成巷旁充填区顶板抽冒和巷内顶板切落的特征,建立巷旁支撑系统力学模型,得出顶板、墙体和底板的系统刚度算式,阐明复合顶板吸收变形的特征。直接顶、墙体和直接底组成巷旁支护系统共同承担顶板压力,系统刚度随着顶底板刚度的增加而增大,初始刚度越小增大的效果越明显;厚层复合顶板具有良好的吸收变形能力,利于缓解巷旁墙体的压力;提出可有效提高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增强复合顶板传递承载能力的整体化加固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10 m厚复合顶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顶板 传递承载 系统刚度 吸收变形 沿空留巷
下载PDF
管幕内箱涵顶进中顶部管幕竖向变形预测 被引量:18
14
作者 肖世国 夏才初 +2 位作者 朱合华 李向阳 刘学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87-1892,共6页
上海市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下立交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饱和含水软土地层中施工的横截面最大的管幕法工程。针对实际箱涵顶进施工过程中顶部管幕出现的以隆起为主的竖向变形,根据对箱涵前方滑动土体及箱涵体的力学分析,确定作用于顶部管幕... 上海市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下立交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饱和含水软土地层中施工的横截面最大的管幕法工程。针对实际箱涵顶进施工过程中顶部管幕出现的以隆起为主的竖向变形,根据对箱涵前方滑动土体及箱涵体的力学分析,确定作用于顶部管幕下的附加荷载,进而将顶部中间部分的钢管视为在该附加荷载作用下的倒置于Winkler地基上的弹性地基梁,以此模型预测分析顶部中间部分钢管幕的竖向变形,并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规律及大小上都较为接近,说明该预测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管幕 箱涵 竖向变形 WINKLER地基
下载PDF
深部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东印 邢奇生 张瑞林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457-460,共4页
高应力下软弱复合顶板的持续塑性变形破坏,是深矿井巷道支护与维护的难点之一.分析了车集煤矿2405工作面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的围岩结构和岩性特征,构建了该类巷道复合顶板的力学模型,导出了该模型的力学变形方程.对巷道顶板变... 高应力下软弱复合顶板的持续塑性变形破坏,是深矿井巷道支护与维护的难点之一.分析了车集煤矿2405工作面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的围岩结构和岩性特征,构建了该类巷道复合顶板的力学模型,导出了该模型的力学变形方程.对巷道顶板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巷道顶板岩层所受轴向压力大于岩梁达到屈服时的临界压力0.8倍时,巷道变形(下沉)明显增大,严重时产生冒顶.提出了同类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控制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复合顶板 回采巷道 变形 破坏机理
下载PDF
大同矿区坚硬顶板破断步距及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夏彬伟 李晓龙 +1 位作者 卢义玉 贾金龙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8-1044,共7页
以大同矿区某工作面坚硬顶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难以垮落并伴有大小来压的现象,采用岩层控制关键层理论、Vlasov厚板理论及薄板理论,求得了近距离厚度差异较大坚硬岩层的破断步距,解释该工作面岩层垮落大小来压现象;通过3DEC数值模拟软... 以大同矿区某工作面坚硬顶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难以垮落并伴有大小来压的现象,采用岩层控制关键层理论、Vlasov厚板理论及薄板理论,求得了近距离厚度差异较大坚硬岩层的破断步距,解释该工作面岩层垮落大小来压现象;通过3DEC数值模拟软件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并得到煤壁支承压力峰值、覆岩裂隙随坚硬直接顶变形挠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工作面上层较厚坚硬顶板断裂步距大致为下层较薄坚硬顶板断裂步距的2倍,易形成大小来压;且坚硬直接顶变形所对应的支承压力峰值变化与裂隙分形维数变化具有阶段性,前者呈现出"前快,中慢,后稳"趋势,后者呈现出"前慢,后快"趋势,并且在坚硬直接顶每次破断时,裂隙分形维数的增加具有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厚板理论 大小来压 变形 破断
原文传递
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顶板受载与变形破坏倾角效应 被引量:17
17
作者 罗生虎 田程阳 +3 位作者 伍永平 皇普靖宇 王红伟 解盘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1-1050,共10页
大倾角煤层长壁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是对围岩的有效控制,以新疆2130煤矿25221大倾角长壁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值计算+模拟实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顶板的破坏-运移-充填特征综合厘定与分... 大倾角煤层长壁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是对围岩的有效控制,以新疆2130煤矿25221大倾角长壁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值计算+模拟实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顶板的破坏-运移-充填特征综合厘定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顶板力学模型,系统研究了充填矸石非均衡约束条件下顶板的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倾角效应.结果表明:在大倾角煤层开采中,煤层倾角的变化不仅会改变顶板的受载特征,亦会改变其对应的边界条件,且较前者而言,后者对顶板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顶板所受法向载荷逐渐减小,充填矸石对顶板的非均衡约束效应逐渐增强,顶板的挠度和弯矩明显减小,挠度和弯矩沿工作面倾向的演化规律明显改变,顶板的最大变形位置由倾向中部区域向倾向上部区域迁移,顶板的最大弯矩位置由倾向下侧区段煤柱→倾向上侧区段煤柱→倾向中上部区域迁移.工作面倾向下部区域顶板受充填矸石支撑载荷作用后稳定性增强,顶板破坏运动的活动范围上移,工作面倾向中上部区域顶板岩层运动的幅度和剧烈程度加大,该区域煤壁、"支架-围岩"系统等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易出现动态失稳而引发围岩灾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非均匀充填 顶板 变形破坏 倾角效应
原文传递
采场坚硬顶板断裂步距的板极限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谭云亮 蒋金泉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21-26,共6页
本文建立了顶板的屈服状态结构模型,利用板的刚塑性极限载荷上限解推导出弹塑性上限解,消除了因忽略弹塑性变形而造成断裂步距偏大的影响,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四边实体煤采场顶板断裂步距计算式,并用实测资料确定了其修正参量的取值范围。
关键词 采场 顶板压力 断裂步距 板极限
下载PDF
程潮铁矿西区不同采矿水平下的岩体变形规律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夏开宗 陈从新 +4 位作者 付华 刘秀敏 邓洋洋 董元滨 蒋玄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2-805,共14页
金属矿山不同采矿水平下的岩体变形规律分析,能为矿山地表移动沉陷范围的圈定及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依据。以湖北鄂州程潮铁矿西区为例,依据近8 a监测所得的地表及深部岩体变形成果,对不同采矿水平下的岩体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采... 金属矿山不同采矿水平下的岩体变形规律分析,能为矿山地表移动沉陷范围的圈定及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依据。以湖北鄂州程潮铁矿西区为例,依据近8 a监测所得的地表及深部岩体变形成果,对不同采矿水平下的岩体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采-290,-307.5和-325水平时,顶板岩体进入初始冒落阶段;开采-342.5水平时,顶板岩体进入了大量冒落阶段,其崩落是间断发生的;开采-358水平时,地面沉降漏斗均匀扩展,岩层移动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开采-375水平时,围岩进入快速向外扩展阶段,边界线、移动线得到了较大的扩展,下盘沉降漏斗在2010年1月之后变为不均匀扩展,岩层移动出现了突变性;开采-395水平时,围岩进入扩展放缓阶段,边界线、移动线基本未向外扩展,下盘沉陷坑区域变形仍旧非常剧烈,没有减缓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地下采矿 开采水平 岩体变形 顶板冒落 变形扩展
原文传递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 被引量:15
20
作者 侯公羽 胡涛 +4 位作者 徐桂城 马占彪 梁海平 王顺光 郑纲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当前巷道顶板变形监测方式为基于井下工业环网的在线实时监测,采用电子式和光纤光栅式的位移传感器并以无线方式连接,存在有较多监测盲点、误差较大、依靠连续供电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 当前巷道顶板变形监测方式为基于井下工业环网的在线实时监测,采用电子式和光纤光栅式的位移传感器并以无线方式连接,存在有较多监测盲点、误差较大、依靠连续供电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作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核心监测工具,采用5 mm钢绞线光纤作为感测光纤,以锚杆、锚索为固定点布设光缆,通过顶板光纤的应变变化来监测顶板变形状况,实现了对煤矿巷道顶板的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光纤应变变化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顶板变形情况,基于光纤应变的顶板监测结果与顶板离层仪监测结果、十字法观测结果一致。用光纤应变表征顶板变形程度消除了人为因素和断电等影响,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客观性,这种长距离、耐腐蚀、抗干扰、无需供电的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方式为煤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巷道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顶板监测 顶板变形 分布式光纤技术 光纤应变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 钢绞线光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