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匀亚洲带绦虫感染免疫抑制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利红 包怀恩 戎聚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2-604,627,共4页
目的建立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囊尾蚴的发育过程及形态变化。方法将亚洲带绦虫成熟孕节内虫卵经次氯酸钠孵化后经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灌喂三种方式感染小鼠,同时用地塞米松(1mg/d)皮下注射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在30、40... 目的建立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囊尾蚴的发育过程及形态变化。方法将亚洲带绦虫成熟孕节内虫卵经次氯酸钠孵化后经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灌喂三种方式感染小鼠,同时用地塞米松(1mg/d)皮下注射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在30、40、506、0d剖杀,观察小鼠的感染情况,囊尾蚴用胆汁进行头节翻出及组织压片,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皮下注射组的感染率为46.7%,囊尾蚴总数359个,腹腔注射组感染率为20%,囊尾蚴69个,灌喂组感染率为零。皮下组感染30d发现早期囊尾蚴,组织学检查显示头节,未见吸盘和小钩。40d后囊尾蚴出现吸盘的雏形,随感染时间延长,囊尾蚴大小,吸盘直径增加,50d后看见明显的四个吸盘和不完整两圈呈点状小钩结构。结论用免疫抑制小鼠可替代scid小鼠感染亚洲带绦虫六钩蚴建立囊尾蚴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小鼠 昆明种 动物模型 免疫抑制
下载PDF
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吕金芝 向玉仙 +5 位作者 王丹 李俊霞 高耀 杜鑫哲 李忻蓉 刘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03,共11页
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常见精神障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抑郁症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抑郁症的疾病表型,帮助人类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抗抑郁药物。尽管既往研究已构建多种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但现有的单一模型都不... 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常见精神障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抑郁症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抑郁症的疾病表型,帮助人类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抗抑郁药物。尽管既往研究已构建多种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但现有的单一模型都不能很好地模拟疾病的全貌,复合模型的发展为更全面地解析抑郁症提供了手段以及更高的可靠性,但也存在实际操作复杂、一致性差等问题。因此,为了筛选更符合实验要求的动物模型,本综述回顾了截至2021年发表的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相关文章,对比了近5年各模型的使用频率,从抑郁症的病因学与病理生理学机制出发,全面汇总了其建模方法、可靠性评价、优缺点对比及现阶段应用情况等,系统地回顾了目前常用的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包括应激模型、药理学模型、遗传模型、手术损伤模型、复合模型及其他模型)。此外,同时展望了未来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的建立和使用时所面临的挑战,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可行的抑郁症建模参考、优选方案和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动物模型 模型建立 模型评价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啮齿类动物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廖宝莹 齐新宇 +1 位作者 乔杰 庞艳莉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8-955,共8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异质性高。代谢异常是PCOS的重要特征,在PCOS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PCOS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生殖内分泌和代谢特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异质性高。代谢异常是PCOS的重要特征,在PCOS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PCOS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生殖内分泌和代谢特征,讨论了各种模型所适用的研究类型,为PCOS病因学研究及防治策略探索所需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啮齿类动物模型 代谢异常 生殖内分泌紊乱 造模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啮齿类动物的决策行为研究及其脑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程九清 李勇辉 隋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1-725,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以啮齿类动物为对象,关于决策的行为表现及其内在脑机制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决策的概念,以及啮齿类动物的决策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决策模型的共同的心理过程:计算、动机和记忆,并且介绍了业已发现的参... 介绍了近年来以啮齿类动物为对象,关于决策的行为表现及其内在脑机制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决策的概念,以及啮齿类动物的决策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决策模型的共同的心理过程:计算、动机和记忆,并且介绍了业已发现的参与这些心理机制的脑机制。最后,还从决策的角度探讨了其与药物成瘾之间的关系,包括成瘾药物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决策个体差异与药物成瘾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 脑机制 药物成瘾 啮齿动物模型
下载PDF
甲状腺疾病啮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塔拉 金山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综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啮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大鼠模型的建立提出设想。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啮齿类模型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啮齿动物条件性恐惧模型建立与评价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梦圆 于功昌 +1 位作者 孙鹏(综述) 李丽(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2-656,共5页
条件性恐惧模型是基于中性的条件刺激(CS)与厌恶性非条件刺激(US)配对并反射性激活非条件恐惧反应(UR)建立的一种恐惧学习和记忆的行为范式模型。而造模过程中动物品系和性别的选择、配对类型和次数、CS和US参数以及评估方法的不同均会... 条件性恐惧模型是基于中性的条件刺激(CS)与厌恶性非条件刺激(US)配对并反射性激活非条件恐惧反应(UR)建立的一种恐惧学习和记忆的行为范式模型。而造模过程中动物品系和性别的选择、配对类型和次数、CS和US参数以及评估方法的不同均会影响模型的建立。因此,文章就条件性恐惧模型的构建方法和评价指标及其涉及的脑区和神经回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恐惧 啮齿动物模型 建模方法 评估方法
下载PDF
牙周炎对2型糖尿病发病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欣然 和璐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表明牙周炎是DM发生发展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免疫反应可能是重要机制。动物实验研究较人体研究可控制许多干扰因素,技术更为成熟,选取动物模型研究牙周炎对糖代谢的影响机制优势明显。本文对牙周炎对T2DM发病影响...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表明牙周炎是DM发生发展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免疫反应可能是重要机制。动物实验研究较人体研究可控制许多干扰因素,技术更为成熟,选取动物模型研究牙周炎对糖代谢的影响机制优势明显。本文对牙周炎对T2DM发病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糖尿病 2型 鼠类动物模型 炎症
原文传递
经尾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行大鼠肝动脉插管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张利捷 李卿 +4 位作者 张鑫 洪伟 王子卓 刘凤永 梁斌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5期354-360,共7页
目的在大鼠模型中,比较经尾动脉(VCA)和胃十二指肠动脉(GDA)入路行肝动脉插管与栓塞的技术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健康20只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分别通过VCA(V组,10例)或GDA(G组,10例)入路行导管插入、血管造影和栓塞。技术有效性... 目的在大鼠模型中,比较经尾动脉(VCA)和胃十二指肠动脉(GDA)入路行肝动脉插管与栓塞的技术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健康20只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分别通过VCA(V组,10例)或GDA(G组,10例)入路行导管插入、血管造影和栓塞。技术有效性评估包括入路成功率、技术成功率、造影表现、栓塞微球大小、操作时间和重新插管的可行性。安全性评估包括辐射剂量、辐射暴露时间、实验动物反应评分和并发症(包括死亡率)。结果V组的平均手术时间[(94±11.09)min]短于G组[(121±10.28)min],动物反应评分(1.6±0.51)优于G组(2.60±0.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重复插管在V组可行,而G组不可行。G组动物辐射暴露时间[(16.00±4.85)min]及接受辐射剂量[(19.09±4.26)mGy]均显著低于V组动物[(77.20±10.19)min,(62.70±9.32)mGy,P均<0.001]。G组中可使用的微球最大直径[(300~500)μm]大于V组[(100~300)μm]。两种不同入路的入路成功率、技术成功率、血管造影表现、导管插入深度和死亡率相似。结论除辐射暴露风险外,VCA入路在大鼠耐受性、手术时间和可重复性方面优于GDA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类动物模型 尾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经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肖晓霞 夏亲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222-1225,共4页
建立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对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已建立多种动物模型,包括家兔、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鸡胚尿囊膜等。其中灵长类动物模型与人类相似,是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模型;啮齿类动物模型应用最广、研... 建立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对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已建立多种动物模型,包括家兔、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鸡胚尿囊膜等。其中灵长类动物模型与人类相似,是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模型;啮齿类动物模型应用最广、研究最多。本文就近年来这2类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展开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 灵长类动物模型 啮齿类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WIFI指纹定位的仿生SLAM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国威 孙新柱 陈孟元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7-413,共7页
针对复杂室内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定位问题,基于Rat SLAM模型的定位方法,由于室内环境的复杂性及易变性,定位精度及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本文基于此提出Rat SLAM和WIFI相结合的策略,利用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指纹识别方法,离线阶段建立位... 针对复杂室内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定位问题,基于Rat SLAM模型的定位方法,由于室内环境的复杂性及易变性,定位精度及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本文基于此提出Rat SLAM和WIFI相结合的策略,利用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指纹识别方法,离线阶段建立位置指纹数据库,在线定位阶段采用位置指纹定位算法完成认知点的匹配,从局部场景中获取更加精确的经历制图。实验分析表明:两种算法的结合使得移动机器人的定位精确度更高,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使系统具备了良好的定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信号网络 啮齿类动物模型 位置指纹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模板匹配 经历制图 准确率 精度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彤淼 秦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6-591,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当代世界65岁以上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对ARMD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需求促进了多种动物模型的发展。ARMD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涉及遗传、年龄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动物模型重建了ARMD...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当代世界65岁以上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对ARMD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需求促进了多种动物模型的发展。ARMD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涉及遗传、年龄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动物模型重建了ARMD的许多组织学特征,使人们对该疾病潜在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成为可能。尽管没有一种模型能复制出人类ARMD的所有表型,但可通过表达ARMD的不同特征,揭示ARMD发展过程中慢性氧化损伤、炎症、免疫失调和脂质代谢的作用。本文将对已报道的多种ARMD动物模型进行综述,通过对各模型优势和局限性的分析,为选取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相应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并提供新的造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模型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啮齿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连丽 戚荣丰(综述) 卢光明(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9-633,共5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暴露于严重心理创伤后产生的一种应激相关障碍,会使得个体变得脆弱,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近年各种类型的创伤事件不断增多,PTS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关于PTSD的研究也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暴露于严重心理创伤后产生的一种应激相关障碍,会使得个体变得脆弱,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近年各种类型的创伤事件不断增多,PTS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关于PTSD的研究也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方向。动物模型是揭示PT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有效工具,且可用于探究新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实现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文章总结了动物模型的一般评估标准以及针对PTSD动物模型构建的评估标准,列举了几种常见的PTSD啮齿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和应用,并提出一些建议,为PTSD啮齿动物模型的选择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标准 啮齿动物模型 评估标准 理想的动物模型
下载PDF
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自然发病啮齿动物模型(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才锐 孙曙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目前世界各地有超过一亿人感染此病,造成极其严重社会和经济问题。自然发病的糖尿病啮齿动物模型对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糖尿病并发症和增加糖尿病危险性的遗传或环境影响等的研究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目前世界各地有超过一亿人感染此病,造成极其严重社会和经济问题。自然发病的糖尿病啮齿动物模型对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糖尿病并发症和增加糖尿病危险性的遗传或环境影响等的研究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我们综述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自然发病啮齿动物模型的发生发展和其特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模型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Rodent models for experimental heat stroke research 被引量:1
14
作者 Yong-qi ZHAO Fei ZOU Ming FAN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34-537,542,共5页
Because of the aggressive threaten of heat stroke and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mammal animal models for experimental heat stroke were well developed. During the past 5 decades, anesthetized ... Because of the aggressive threaten of heat stroke and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mammal animal models for experimental heat stroke were well developed. During the past 5 decades, anesthetized mouse, rat, rabbit, dog, baboon and monkey were used as animal model for experimental heat stroke. However, anesthetized mammals models have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anesthetic agents, possible disturbance on injury and recovery of stroke animals by anesthetic agents, difficulty of discussing animal behavior before and after heat stroke, it was also difficult for the models to evaluate cognitive function of animal under hot environment. Considering humanitarian, only awaked and unrestrained mouse heat stroke model was accepted so far. Therefore, we also developed an awaked and unrestrained rat heat stroke model, and found it was helpful to evaluate drug effectiveness for animal behavior and cognitive function under hot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类动物 模型实验 中暑 神经保护作用 动物模型 动物行为 认知功能 麻醉剂
下载PDF
脂多糖诱发的同基因妊娠BALB/c和NOD/SCID小鼠早产模型
15
作者 林羿 刘兆宇 +1 位作者 狄静芳 曾耀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发同基因妊娠BALB/c小鼠和非肥胖性糖尿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早产的机制。方法:在预先阻断或未阻断Toll样受体4(TLR4)的条件下采用LPS刺激,并比较各组BALB/c和NOD/SCID小鼠的早产率和胚胎死亡率。...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发同基因妊娠BALB/c小鼠和非肥胖性糖尿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早产的机制。方法:在预先阻断或未阻断Toll样受体4(TLR4)的条件下采用LPS刺激,并比较各组BALB/c和NOD/SCID小鼠的早产率和胚胎死亡率。由于预实验显示预期的早产均发生于孕16d,因此,实验中在早产发生之前处死小鼠,收集每只孕鼠的胎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胎盘CD45+细胞表面TLR4、CD80和细胞内TNF-α的表达率。结果:采用LPS可诱发BALB/c小鼠早产,而NOD/SCID小鼠则对LPS的诱导有抵抗。经LPS刺激后,TLR4的表达在BALB/c和NOD/SCID小鼠均无显著改变,但是两组小鼠CD45+CD80+细胞的百分率均升高。相反,LPS刺激后仅BALB/c小鼠CD45+TNF-α+细胞的百分率升高,而NOD/SCID小鼠则否。通过预先阻断TLR4的表达可消除LPS对BALB/c小鼠CD80和TNF-α表达的影响,并显著降低LPS诱发的早产率。结论:虽然LPS未能改变TLR4的表达,但是二者相互作用,可激发CD45+CD80+细胞的动员,导致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增多,并最终导致早产。BALB/c和NOD/SCID小鼠对LPS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提示NOD/SCID小鼠缺乏功能正常的T细胞和NK细胞,可能是这种小鼠对LPS诱发的早产有抵抗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 妊娠耐受 早产 啮齿动物模型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鼠类模型的行为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袁小婕 池霞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24-327,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目前已知的最严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全球发病率不断上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ASD许多方面的研究需要通过动物模型进行,其中鼠类模型是经典的ASD动物模型。行为学实验...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目前已知的最严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全球发病率不断上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ASD许多方面的研究需要通过动物模型进行,其中鼠类模型是经典的ASD动物模型。行为学实验是评估ASD鼠类模型造模成功与否的重要工具,了解ASD鼠类模型相关行为学实验对实验研究尤为重要。该文就ASD鼠类动物模型的行为学方法进行系统性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鼠类动物模型 行为学实验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哌喹抗性系的建立及其抗性表型特征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虹 周利民 +4 位作者 潘在用 黄宪希 薛伟玲 吴金燕 易国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865-869,875,共6页
目的:建立伯氏疟原虫(P.b.)抗哌喹(PQR)系鼠疟模型;比较其抗性表型基本特征。方法:采用鼠-鼠间血传、药物剂量递增法对P.b.ANKA哌喹敏感株(PQS)进行抗性培育,通过测定PQS ED50和PQR ED50计算抗性指数及抗性稳定性;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变... 目的:建立伯氏疟原虫(P.b.)抗哌喹(PQR)系鼠疟模型;比较其抗性表型基本特征。方法:采用鼠-鼠间血传、药物剂量递增法对P.b.ANKA哌喹敏感株(PQS)进行抗性培育,通过测定PQS ED50和PQR ED50计算抗性指数及抗性稳定性;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变化、计数原虫率,记录分析小鼠接种后存活时间及肝、脾及体重变化等特征。结果:磷酸哌喹(PQ)起始剂量7 mg/kg,传14代,历时8个月,PQ浓度达35 mg/kg时,抗性指数大于敏感株>186倍;P.b.PQR光镜下形态变化显著,原虫率上升缓慢、致病力下降,感染鼠存活时间延长、贫血程度较轻,肝脾肿大显著等。去除药物压力传代6次后,RI仍>100,抗性表型无明显改变。结论:建立了P.b.ANKA株PQR系,该系抗性相对稳定,抗性表型特征明显。该模型的建立,为深入研究PQ抗性分子机制及抗性相关免疫调节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哌喹 抗性系 鼠疟模型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组蛋白修饰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萦倩 赵光义 +4 位作者 韩雨薇 张静怡 曹成琦 王力 张昆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14,共17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具有复杂病因学的精神疾病,多发生于个体受到重大创伤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到环境和遗传易感性的共同作用,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表观遗传学作为一门研究多变环境因素调控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具有复杂病因学的精神疾病,多发生于个体受到重大创伤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到环境和遗传易感性的共同作用,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表观遗传学作为一门研究多变环境因素调控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的学科,近年来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表观遗传机制之一——组蛋白修饰机制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由于组蛋白修饰可以受到多种酶的调控,其灵活的可逆化和精细调控为相应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因此,深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组蛋白修饰机制,对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组蛋白修饰研究主要使用动物模型,临床研究较少;组蛋白的类型则主要关注组蛋白H3和H4乙酰化;此外,同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组蛋白修饰水平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前额叶、海马体和杏仁核区域,参与免疫系统、血清素系统和神经肽Y能系统等相关通路的调节。当前PTSD组蛋白修饰的研究结果间还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未来的研究应采用更加一致和实用的分析和报道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组蛋白修饰 PTSD啮齿动物模型 药物研发
下载PDF
Podocyte loss and albuminuria of KK-Ay mouse: A 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for huma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被引量:1
19
作者 Yuji Ishikawa Takamichi Ito +10 位作者 Mitsuo Tanimoto Shinji Hagiwara Masako Furukawa Saori Yamaguchi Keisuke Omote Katsuhiko Asanuma Tomohito Gohda Yoshio Shimizu Kazuhiko Funabiki Satoshi Horikoshi Yasuhiko Tomino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2012年第3期346-352,共7页
Podocyte loss was well known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podocytes and the degree of albuminuria in diabetic KK-Ay/Ta (KK-Ay) mice which h... Podocyte loss was well known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podocytes and the degree of albuminuria in diabetic KK-Ay/Ta (KK-Ay) mice which had been reported as diabetic nephropathy model. Diabetic KK-Ay mice, diabetic KK/Ta mice and non-diabetic BALB/cA Jcl (BALB/cA) mice were studied. We analyzed glomerular lesions in all mice by morphometric analysis and immunofluorescence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podocytes. Level of urinary albumin was also measured. Glomerular enlargement and mesangial expansion were observed in KK-Ay mice. Mean number of podocytes per glomerulus (NG pod) in diabetic KK-Ay mi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n-diabetic BALB/cA mice. Mean NG pod/glomerular area (GA) per glomerulu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diabetic KK-Ay mice. The level of 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 in diabetic KK-Ay mi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n-diabetic BALB/cA mic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podocyte loss might induce albuminuria in KK-Ay mice. This finding confirmed our previous report that KK-Ay mice, especially in terms of histological findings, are a suitable animal model for glomerular injury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DOCYTE LOSS ALBUMINURIA DIABETIC rodent model Diabetes Type 2 DiabeticNephropathy
下载PDF
HIV动物模型在毒品滥用研究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婵 杨根梦 +5 位作者 刘柳 王浩伟 苗霖 李怡 李娟 曾晓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3-659,共7页
目前,毒品滥用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共病问题备受关注。毒品滥用是HIV传播的促发因素之一,其同样可加重HIV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载量水平和加速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associated neurocog... 目前,毒品滥用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共病问题备受关注。毒品滥用是HIV传播的促发因素之一,其同样可加重HIV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载量水平和加速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HAND)的疾病进展速度。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常用的HIV感染相关动物模型,如非人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及猫科动物,分析了其局限性和优势性,并对HIV感染相关动物模型在毒品滥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毒品滥用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HIV感染相关啮齿类动物模型 FIV/家猫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