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种气候生产力模型在华北土石山区的适用性分析
1
作者 江睿 郑艺伟 +3 位作者 桑玉强 孙守家 张劲松 段志强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4期363-373,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陆地植物的净固碳量,对于全球碳估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土石山区作为中国林业工程重点区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准确估算该地区NPP大小及其变化特征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有...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陆地植物的净固碳量,对于全球碳估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土石山区作为中国林业工程重点区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准确估算该地区NPP大小及其变化特征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南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980-2020年气候数据,利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Chikugo模型、朱志辉模型及周广胜模型共5种气候生产力模型估算,分析NPP的变化趋势,运用随机森林算法探讨NPP影响因素,并以区域MODISNPP数据为标准进行评价,以探究适合估算该地区NPP的气候生产力模型。结果表明:(1)华北土石山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05℃×a^(-1)、0.04℃×a^(-1)、0.05℃×a^(-1)和1.58mm×a^(-1);年平均太阳辐射和平均相对湿度则呈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46MJ×m^(-2)×a^(-1)和0.17个百分点×a^(-1)。(2)采用5种模型计算的华北土石山区NPP均呈上升趋势,但NPP值存在差异,变化范围在739.35~958.48gC×m^(-2)×a^(-1),均值为862.19gC×m^(-2)×a^(-1)。其中Miami模型估算值最大(958.48gC×m^(-2)×a^(-1)),周广胜模型估算值最小(739.35gC×m^(-2)×a^(-1))。(3)随机森林算法表明,降水是影响该地区NPP的关键因子。适用性分析显示,周广胜模型估算值与MODIS NPP最接近,其相对误差、RMSE和MAE分别为1.45%、451.05gC×m^(-2)×a^(-1)和446.03gC×m^(-2)×a^(-1),且相关系数最大(0.49)。综上可知,周广胜模型更适宜该地区的NPP估算,在使用气候生产力模型估算华北土石山区NPP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周广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生产力模型 华北土石山区 MODISNPP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空气负离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家兴 蒋丽娅 +4 位作者 高峻 贾长荣 李剑侠 桑玉强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9,共9页
[目的]探究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生长季与非生长空气负离子(NAI)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影响因子的差异性,为揭示该地区不同季节影响NAI浓度的环境因子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空气... [目的]探究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生长季与非生长空气负离子(NAI)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影响因子的差异性,为揭示该地区不同季节影响NAI浓度的环境因子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空气负离子、PM2.5、PM10和气象数据,分析该地区生长季与非生长季栓皮栎和侧柏的NAI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F)比较了影响NAI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重要性得分。[结果]生长季栓皮栎人工林NAI浓度日内变化呈单峰曲线,非生长季则不明显。生长季和非生长季侧柏人工林NAI浓度日内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趋势,但峰值大小差异较大;观测期栓皮栎人工林平均NAI浓度(740.32 ion·cm^(−3))>侧柏(703.74 ion·cm^(−3))(p<0.01),其中,生长季栓皮栎人工林日均NAI浓度(858.94 ion·cm^(−3))>侧柏(724.33 ion·cm^(−3))(p<0.01);非生长季侧柏人工林日均NAI浓度(683.16ion·cm^(−3))>栓皮栎(621.70 ion·cm^(−3))(p<0.01);生长季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亏缺(VPD)、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气象因子均高于非生长季,而颗粒物(PM2.5、PM10)表现为非生长季高于生长季,且同时期PM10浓度>PM2.5浓度,风速(WS)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差异不明显;随机森林模型显示,生长季影响栓皮栎和侧柏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VPD、PAR和WS,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20.22、15.08、14.71和25.08、16.76、16.49;非生长季影响栓皮栎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M2.5、WS和PM10,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33.36、17.58和14.28,影响侧柏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WS、PM2.5和PM10,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17.51、15.89和14.62。[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生长季栓皮栎与侧柏NAI浓度日内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非生长季栓皮栎NAI浓度变化不明显,而侧柏呈单峰曲线。栓皮栎和侧柏人工林NAI浓度差异显著,其中,生长季人工林的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典型人工林 空气负离子 随机森林模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荆条潜在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丽娅 张家兴 +3 位作者 程向芬 高峻 桑玉强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9,共10页
[目的]研究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变化趋势,为半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及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站2021年5—10月份的蒸渗仪数据、逐日气象数据、荆条叶面积指数(LAI)及新梢生长量数据,... [目的]研究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变化趋势,为半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及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站2021年5—10月份的蒸渗仪数据、逐日气象数据、荆条叶面积指数(LAI)及新梢生长量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生长状况基本一致、水分充足条件下的荆条不同生育期的潜在蒸散量、作物系数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生长指标的关系。[结果](1)在荆条生育期内,ET0值整体呈下降趋势,5、6月份较高,7月份后开始下降,ET0总值为630.86 mm,日均值为3.43 mm·d^(-1)。(2)荆条生育期内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呈抛物线式变化,表现为开花期最大,总值为336.26±18.19 mm,日均值为5.51±0.30 mm·d^(-1);结果期和展叶期次之,落叶期最小,总值为41.57±3.61 mm,日均值为1.98±0.17 mm·d^(-1);整个生育期的总值为716.47±40.21 mm,日均值为3.89±0.22 mm·d^(-1)。(3)荆条灌丛LAI和新梢生长量在5、6月增长较快,之后变缓。其中LAI在8月达到最大值(2.93±0.07),之后开始下降,10月降为最小值(1.63±0.08)。新梢在5月增长量最大,为6.85±0.25 cm,10月基本停止生长。(4)荆条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结果期最大(1.45±0.22),开花期次之(1.25±0.13),展叶期(0.98±0.05)和落叶期(0.95±0.14)最小,整个生育期平均为1.28±0.16。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R2为0.736,与新梢生长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参考作物蒸散量 荆条 潜在蒸散量 作物系数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不同ET_(0)计算方法在华北土石山区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蒋丽娅 陈静 +3 位作者 桑玉强 贾长荣 何春霞 张劲松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5期830-838,848,共10页
【目的】解决气象数据不足条件下华北土石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ET_(0))的选择问题。【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站2019年和2020年5—11月的逐日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PM)方法为标准,对5种ET_(0)计... 【目的】解决气象数据不足条件下华北土石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ET_(0))的选择问题。【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站2019年和2020年5—11月的逐日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PM)方法为标准,对5种ET_(0)计算方法(Hargreaves、Irmark-Allen、Priestley-Taylor、Mc Clound和Penman1963)进行评价,探究其在华北土石山区的适用性。【结果】(1)利用PM方法计算的ET_(0)值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表现为观测前期(5—7月)较高,后期(8—11月)逐渐下降,2019年和2020年观测期总ET_(0)分别为678.96和539.83 mm,日均值分别为3.17和2.52 mm。5种方法计算的ET_(0)变化趋势与PM方法基本一致,但数值变化较大,其中Irmark-Allen方法(784.81 mm)与PM方法最为接近,Hargreaves方法(2223.08 mm)和Penman1963方法(929.80 mm)偏大,Mc Clound方法(355.50 mm)和Priestley-Taylor方法(211.81 mm)则偏小。(2)各方法与PM方法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enman1963方法与PM方法的相关性最强,2019年和2020年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和0.99,Hargreaves方法、Priestley-Taylor方法和Irmark-Allen方法R^(2)分别为0.63和0.71、0.56和0.61、0.52和0.62,Mc Clound方法R^(2)最小,仅为0.49和0.45。(3)Penman1963方法和Irmark-Allen方法与PM方法间的误差最小,两者的MAE、RMSE和d分别为1.50 mm·d^(-1)、1.79 mm·d^(-1)、89.03%和1.51 mm·d^(-1)、1.77 mm·d^(-1)、73.48%,表明Penman1963方法和Irmark-Allen方法的精度高,适用于华北土石山区。但因Penman1963方法所需参数较多,计算过程复杂。【结论】综合考虑参数获取、计算简便等因素,选择基于辐射法的Irmark-Allen方法,对于华北土石山区更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气象因子 参考作物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方法 误差 适用性
下载PDF
北方土石山区薄土坡耕地石坎反坡阶措施减流减沙效益分析
5
作者 姜宇 程宏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2,共8页
为解决我国北方土石山区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布设标准径流小区来研究石坎反坡阶措施的水土保持综合效果。结果表明:石坎反坡阶措施对于坡耕地水土流失调控效果显著,该措施相较于等高耕作措施,坡面径流削减率和泥沙削减率分别达... 为解决我国北方土石山区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布设标准径流小区来研究石坎反坡阶措施的水土保持综合效果。结果表明:石坎反坡阶措施对于坡耕地水土流失调控效果显著,该措施相较于等高耕作措施,坡面径流削减率和泥沙削减率分别达到68.57%和94.29%;石坎反坡阶措施在提高坡面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坡面水分分布均匀度方面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作用,该措施相较于等高耕作措施,坡面总体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7.78%;石坎反坡阶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坡耕地的农作物产量,相较于常规等高耕作措施,玉米产量提高了12.69%。石坎反坡阶的设计及作用效果研究,丰富了我国北方土石山区薄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坎反坡阶 薄土坡耕地 水土流失 北方土石山区 径流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降雨类型对北方土石山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邬铃莉 王云琦 +2 位作者 王晨沣 王玉杰 王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57-164,共8页
该文基于北京市房山区蒲洼径流小区2013-2015年观测的105场自然降雨,采用实测水文数据与WEPP模型模拟降雨侵蚀过程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了北方土石山区不同雨型下的坡面土壤侵蚀差异。结果表明:1)自然降雨中,单场降雨的侵蚀能力表现为B型雨... 该文基于北京市房山区蒲洼径流小区2013-2015年观测的105场自然降雨,采用实测水文数据与WEPP模型模拟降雨侵蚀过程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了北方土石山区不同雨型下的坡面土壤侵蚀差异。结果表明:1)自然降雨中,单场降雨的侵蚀能力表现为B型雨(低频率、短历时、中雨量、大雨强)>A型雨(中频率、长历时、大雨量、中雨强)>C型雨(高频率、中历时、小雨量、小雨强),其中,侵蚀性降雨中A型雨降雨频率最高、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的累计贡献率最大;而C型雨几乎不会引发土壤侵蚀。2)诱发北方土石山区棕壤坡面土壤侵蚀的临界雨量为8 mm、临界雨强为9.5 mm/h。3)利用WEPP模型通过设置最大30 min雨强I30出现的不同时间将3类雨型进一步划分为4个子雨型,结果表明同一雨强出现的降雨时序差异会影响土壤侵蚀的发生程度,且子雨型下土壤侵蚀量整体表现为递增型>峰值型>递减型>均值型,其中A型雨4个子雨型下侵蚀量差异最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土石山区棕壤坡面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及土壤侵蚀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径流 雨型 径流小区 WEPP模型 北方土石山区
下载PDF
北京市红门川流域森林植被/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丽 秦富仓 +1 位作者 姚云峰 余新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287-4294,共8页
根据北京市红门川流域原有1∶1万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遥感影像,在GIS支持下,得到4期土地利用图,采用ArcView分析获得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利用研究区逐日降水量和径流量数据,从年径流量、汛期(6-9月... 根据北京市红门川流域原有1∶1万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遥感影像,在GIS支持下,得到4期土地利用图,采用ArcView分析获得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利用研究区逐日降水量和径流量数据,从年径流量、汛期(6-9月份)径流量和单次径流量3个层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时期的水文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具有显著影响。2001-2005年植被条件较好的土地利用较1990-1995年和1996-2000年产流有所减少,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下降了70%以上。不同土地利用在相同降水条件下的产流仅在生长季节具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的影响具有季节性,在枯水季节无显著影响。2001-2006年的单次产流均小于1990-1995和1996-2000年的单次产流,仅为前期的1/3,降水利用率提高,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响应 森林植被/土地覆被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雨型对华北土石山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黎俊佑 马岚 +5 位作者 刘京晶 沈雨珺 张金阁 孙占薇 燕琳 张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为研究雨型对华北土石山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华北土石山区主要土壤类型黄土性褐土和石灰性褐土为研究对象,设计次降雨中平均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相同的3种不同降雨类型(均匀型、增加型、减弱型对应的降雨强... 为研究雨型对华北土石山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华北土石山区主要土壤类型黄土性褐土和石灰性褐土为研究对象,设计次降雨中平均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相同的3种不同降雨类型(均匀型、增加型、减弱型对应的降雨强度组合分别为60,30~60~90,90~60~30 mm/h),分析不同雨型下华北土石山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雨型的产流时间与起始阶段降雨强度呈负相关,增加型降雨的坡面产流时间最长,且分别为均匀型和减弱型的1.98,4.15倍;减弱型降雨的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最大,而均匀型降雨的最小,减弱型降雨的总径流量是均匀型和增加型降雨的1.05~1.12倍,总侵蚀量分别是增加型和均匀型的1.22,1.78倍。(2)在不同雨型下,同一降雨强度出现在不同降雨阶段,使得坡面产流产沙的过程不同。(3)同一降雨强度出现在雨型起始阶段的径流量和贡献率与结束阶段相比偏小。次降雨起始阶段的强度为30 mm/h时,黄土性褐土的侵蚀量和贡献率大于其在结束阶段的侵蚀量和贡献率,而石灰性褐土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人工模拟降雨 华北土石山区 土壤侵蚀 坡面径流
下载PDF
雨强对华北土石山区坡面侵蚀及其颗粒富集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薛孟君 马岚 +3 位作者 张栋 梅雪梅 孙一惠 陈佩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研究雨强对华北土石山区坡面侵蚀过程和泥沙颗粒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华北土石山区2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4种雨强(30,60,90,120mm/h)条件下,分析了径流的变化过程和侵蚀泥沙的颗粒组成及其颗粒富集率的变化... 为研究雨强对华北土石山区坡面侵蚀过程和泥沙颗粒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华北土石山区2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4种雨强(30,60,90,120mm/h)条件下,分析了径流的变化过程和侵蚀泥沙的颗粒组成及其颗粒富集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雨强从30mm/h增大至120mm/h,黄土性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的产流时间均逐渐减小,分别缩短了79%和85%;(2)在60,90,120mm/h雨强条件下,黄土性褐土的径流强度和泥沙浓度均随降雨时间先减小后增大,而后趋于稳定状态,石灰性褐土仅在120mm/h雨强条件下出现相似规律;(3)当雨强从30mm/h增大至120mm/h,黄土性褐土泥沙流失朝粗颗粒化发展,侵蚀泥沙的砂粒和粗粉粒含量分别增加了86%和21%,而石灰性褐土的变化不明显;(4)在降雨初始阶段,粒径较小的黏粒和细粉粒明显富集,而粒径较大的粗粉粒和砂粒不易流失,但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不同粒径泥沙颗粒的富集率趋于1,这种现象在大雨强下表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华北土石山区 雨强 侵蚀泥沙 富集率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分配特征
10
作者 胡蕾 贾剑波 +3 位作者 闫文德 王一帆 吴瑞乔 陈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径阶大小选取18棵样树,在2014年生长季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持续观测夜间液流,结合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微型蒸渗仪来计算蒸腾量,解析夜间液流的去向;并进行夜间液流与土壤含水量、大气温度、湿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以确定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在6—9月典型晴天,夜间液流速率都呈逐渐降低趋势,18:00—24:00的夜间液流速率高于00:00—05:00,夜间液流主要用于对白天失水过多的茎干进行补水,以至于在24:00时油松茎干储水量基本达到饱和,因此,00:00—05:00夜间液流速率趋于稳定;油松夜间液流用于茎干补水的比例(95.34%)显著高于用于夜间蒸腾量的比例(4.66%);油松夜间茎干补水量与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3,P<0.01),而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响应不敏感(R^(2)=0.105,P>0.05),表明夜间液流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影响。【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随着夜间时间的进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绝大部分的夜间液流用于夜间茎干补水,在气象因子中,饱和水汽压是驱动夜间茎干补水及夜间液流的重要因子(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液流 分配特征 茎干补水 夜间蒸腾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森林枯落物与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塔莉 杨新兵 +2 位作者 朱辰光 刘海翔 李生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3,共5页
以河北省易县崇陵小流域3种不同林分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为研究对象,对其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分枯落物蓄积量差异较大,侧柏枯落物蓄积量最大,高达57.9t/hm2,油松枯落物蓄积量次之,为29.8t/hm2,刺槐枯落物蓄积量最小,是... 以河北省易县崇陵小流域3种不同林分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为研究对象,对其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分枯落物蓄积量差异较大,侧柏枯落物蓄积量最大,高达57.9t/hm2,油松枯落物蓄积量次之,为29.8t/hm2,刺槐枯落物蓄积量最小,是28.7t/hm2;3种林分枯落物中,侧柏林的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强,为114.5t/hm2,油松林的枯落物持最小,仅为60.1t/hm2;3种林分下土壤的平均容重和总孔隙度差别不大,容重的变化范围在1.46~1.66g/cm3;总孔隙度均偏低,具体表现为:侧柏(30.86%)〉油松(29.31%)〉刺槐(27.1%);3种林分林下土壤持水能力有所差异,表现为:侧柏〉油松〉刺槐。土壤持水能力与各林分林下土壤的孔隙度大小呈正相关,即土壤孔隙度越大,土壤的持水能力越强;3种林分的土壤稳渗速率相差较大,表现为:刺槐(10.50mm/min)〉油松(2.80mm/min)〉侧柏(0.80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崇陵小流域 枯落物水文 土壤水文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流域森林覆盖率对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贺年 余新晓 +1 位作者 贾国栋 吕锡芝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2-441,共10页
森林对径流的影响历来是生态水文学的热点话题,对流域的管理和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华北土石山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利用空间大尺度上多流域之间的对比以及时间尺度上的多年平均和季节性的双重分析,定量分析了流域径流随森林覆盖率的... 森林对径流的影响历来是生态水文学的热点话题,对流域的管理和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华北土石山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利用空间大尺度上多流域之间的对比以及时间尺度上的多年平均和季节性的双重分析,定量分析了流域径流随森林覆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降水量较低的地区(本研究区为MAP<500mm),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变化并不明显,森林对径流的影响很微弱;在降水量较高的地区(本研究区为MAP>500mm),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二次多项式的变化趋势,当森林覆盖率为40%时具有最大的径流系数(约26%);对于枯水季径流(本研究区为10月—来年5月),其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小,流域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0%,其枯水季径流系数约减少2.7%;对于汛期径流(本研究区为6—9月),流域汛期径流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二次多项式的变化趋势,当森林覆盖率为40%时具有最大的汛期径流系数(约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森林覆盖率 径流 季节性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生态系统尺度森林健康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薇 吕锡芝 余新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134,F0003,共5页
应用北京和河北北部五县的"十五"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利用健康距离模型,并基于ArcGIS9.2对华北土石山区210 792个小班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林小班占较优等级的比例较人工林小班大;森林经营小班处于... 应用北京和河北北部五县的"十五"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利用健康距离模型,并基于ArcGIS9.2对华北土石山区210 792个小班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林小班占较优等级的比例较人工林小班大;森林经营小班处于亚健康的最多,达95 757个,面积比例占48.85%,属于优质和疾病的小班较少,面积比例分别占11.08%和4.76%,不健康的占15.68%。说明华北土石山区急需进行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以提高森林健康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森林健康 健康距离模型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公路边坡常见植物根系地下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洪雨 王英宇 +1 位作者 宋桂龙 韩烈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2期51-58,共8页
以京承高速公路(三期)边坡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挖法,调查研究华北土石山区公路边坡常见植物根系地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木本植物根系的总根长和总干质量远远大于草本植物;2)在不同土层,随着地下深度的加深,木本植物的根长和根... 以京承高速公路(三期)边坡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挖法,调查研究华北土石山区公路边坡常见植物根系地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木本植物根系的总根长和总干质量远远大于草本植物;2)在不同土层,随着地下深度的加深,木本植物的根长和根干质量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草本植物沙打旺和紫花苜蓿的则逐渐升高,草本植物高羊茅的根系集中分布在垂直坡面的地下10 cm范围内;3)植物总根长的比较结果为胡枝子>刺槐>紫穗槐,高羊茅>沙打旺>紫花苜蓿;木本植物刺槐和紫穗槐以粗根的根长比例最大,胡枝子细根的根长比例最大,草本植物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粗根的根长比例最大,高羊茅细根的根长比例最大;4)随着地下深度的加深,刺槐、紫穗槐、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的主根与边坡夹角逐渐变小,最终贴着岩面顺势向下生长,遇到岩面后会改变其生长方向或扎入岩缝生长;5)高羊茅须根与边坡的夹角约为10°,基本为沿着坡面向下生长,胡枝子无明显主根,地下分布深度较浅,以茎干为中心向坡面四周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植物根系 地下分布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草地过滤带布设方式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金阁 马岚 +6 位作者 张栋 刘京晶 黎俊佑 孙占薇 燕琳 孙旭 王福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0,共5页
为治理华北土石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提出坡面草地过滤带优化布设方式,以该区典型的土壤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褐土为研究对象,在9°坡度、90 mm/h雨强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分析草地过滤带的布设方式(坡下片状、坡下条状、坡上片... 为治理华北土石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提出坡面草地过滤带优化布设方式,以该区典型的土壤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褐土为研究对象,在9°坡度、90 mm/h雨强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分析草地过滤带的布设方式(坡下片状、坡下条状、坡上片状、坡上条状)对坡面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下条状布设方式可以有效延缓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相比其他3种布设方式初始产流时间延长了1.3~1.6倍,且坡下条状布设方式可增加坡面径流入渗,减少产流量,在累计产流量上,坡下片状>坡上条状>坡上条状>坡下条状。(2)坡上布设方式下的累计产沙量是坡下布设方式的10~23倍,坡上布设方式的产沙率随时间变化波动明显,坡上布设方式下的产沙率是坡下布设方式的3~35倍,当在坡下布设草地过滤带时对泥沙的削减效益最优。(3)坡下布设可以抑制细沟侵蚀的发育,坡下条状布设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细沟产生的数量和沟长,护坡效益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过滤带 布设方式 坡面侵蚀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