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板火箭引射冲压发动机引射模态燃烧流动 (Ⅰ)瞬时掺混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黄生洪 何国强 何洪庆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65,共6页
针对一种适用于多种工作模态的支板火箭引射冲压组合发动机构型,Ma在0~1来流范围的瞬时掺混(SMC)引射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低速模态SMC湍流流场的流动结构及特征,并对其Ma在0~1范围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Ma在大于等于0.... 针对一种适用于多种工作模态的支板火箭引射冲压组合发动机构型,Ma在0~1来流范围的瞬时掺混(SMC)引射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低速模态SMC湍流流场的流动结构及特征,并对其Ma在0~1范围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Ma在大于等于0.7范围内获得了推力增强。结论认为该种构型的组合发动机适用于作为机载导弹的动力装置,而更低马赫数范围(包括Ma=0)内的推力增强取决于多种因素的优化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 冲压火箭发动机 引射式冲压发动机 燃烧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支板火箭引射冲压发动机引射模态燃烧流动 (Ⅱ )二次燃烧及构型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生洪 何洪庆 何国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对比研究了两种构型的支板火箭引射冲压发动机引射模态的瞬时掺混燃烧(SMC)三维掺混和反应流场,详细分析了静态海平面零马赫数情况下燃烧及构型对引射流场的影响,发现几何构型和二次燃烧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引射掺混后流体的速度、总温、... 对比研究了两种构型的支板火箭引射冲压发动机引射模态的瞬时掺混燃烧(SMC)三维掺混和反应流场,详细分析了静态海平面零马赫数情况下燃烧及构型对引射流场的影响,发现几何构型和二次燃烧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引射掺混后流体的速度、总温、总压及引射流量,从而也主要确定了发动机的性能,其中构型因素主要决定了掺混的质量,从而决定了低速模态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 引射式冲压发动机 引射流场
下载PDF
RBCC-RKT两级入轨飞行器飞行轨迹优化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阮建刚 何国强 吕翔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4-1291,共8页
针对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比冲和推进剂质量流量随飞行条件改变而不断变化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增广拉格朗日遗传算法优化飞行器飞行轨迹的方法,在飞行器气动参数和发动机比冲已知、最大飞行动压给定等条件下,进行了火箭基组合循环... 针对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比冲和推进剂质量流量随飞行条件改变而不断变化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增广拉格朗日遗传算法优化飞行器飞行轨迹的方法,在飞行器气动参数和发动机比冲已知、最大飞行动压给定等条件下,进行了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液体火箭(RKT)发动机推进的水平起飞两级入轨(TSTO)飞行器飞行轨迹优化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飞行俯仰角和发动机推进剂质量流量变化范围已知的情况下,利用该方法能够在较好满足给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优化得到飞行俯仰角和发动机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飞行轨迹初步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入轨 水平起飞 火箭基组合循环 发动机 轨迹优化 增广拉格朗日遗传算法
原文传递
超临界裂解煤油的并联通道流量分配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景婷婷 何国强 +3 位作者 秦飞 李文强 张铎 王明皓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以周向热流分布极为不均匀的RBCC发动机为应用背景,采用经过校验的高精度数值仿真方法,基于超临界裂解煤油开展了并联再生冷却通道流量分配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壁面热流强度、非均匀热流以及入口集液腔对并联再生冷却通道流... 以周向热流分布极为不均匀的RBCC发动机为应用背景,采用经过校验的高精度数值仿真方法,基于超临界裂解煤油开展了并联再生冷却通道流量分配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壁面热流强度、非均匀热流以及入口集液腔对并联再生冷却通道流量分配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均匀热流条件下的热流强度增大时,分支管不均匀分配特性增强,但是当壁面加热量使得给定质量流率的煤油出口温度大于完全裂解温度时,非均匀分配特性有所缓和;壁面非均匀加热时,会造成分支管流量不均匀度急剧增大,且热流越大的分支管对应的质量流量越小,进而增大了该位置发生壁面超温的可能性,在热流相差仅0.25 MW/m2时,分支管热流相差最大为33.2%;通过增大入口集液腔流通面积可以改善并联分支管的流量分配特性,但是同时也会带来换热效率降低和压降增大的影响,在所研究工况中,入口集液腔为分支管总流通面积的4倍时,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流量分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冷却 并联通道 流量分配 超临界碳氢燃料 非均匀加热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下载PDF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热结构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秦飞 赵征 +3 位作者 何国强 景婷婷 孙星 魏祥庚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83,共18页
宽速域、大空域、高比冲的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作为实现未来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平台等新型空天飞行器的主要动力系统之一,近年在宽域燃烧组织、模态过渡控制、高效热防护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进... 宽速域、大空域、高比冲的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作为实现未来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平台等新型空天飞行器的主要动力系统之一,近年在宽域燃烧组织、模态过渡控制、高效热防护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在发动机热结构技术方面,由于新型空天飞行器要求动力系统工作速域更宽、结构系数更低,而发动机热结构设计面临宽域飞发任务耦合特性强、时空非均匀力热环境复杂、薄壁结构轻量化难度大、多次重复使用等难题,因此,必须一方面通过飞发总体参数匹配研究确定合理的发动机热结构指标约束,另一方面多角度提升发动机热结构设计水平和指标能力边界。首先,将国外以典型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为动力的空天飞行器作为对象,分析了入轨方式对动力系统热结构指标需求的影响规律,并梳理了GTX、Strutjet两款典型发动机的热防护与热结构方案,进而通过发动机燃烧组织与热环境分布特征分析,介绍了主被动结构热防护、高温结构可变可调、结构重复使用与健康管理三类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飞行器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主动热防护 轻质热结构 可重复使用
原文传递
流量连续可调火箭发动机极度富燃燃烧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成鹏 李清廉 +1 位作者 张新桥 康忠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8,共7页
以气氧/煤油作为推进剂对火箭发动机进行流量连续调节试验,研究火箭发动机连续变工况过程中的燃烧特性。火箭发动机通过可调气蚀文氏管连续调节煤油流量。试验在富燃工况(混合比0.405-0.690)下成功点火,并实现了混合比、燃气总流量连... 以气氧/煤油作为推进剂对火箭发动机进行流量连续调节试验,研究火箭发动机连续变工况过程中的燃烧特性。火箭发动机通过可调气蚀文氏管连续调节煤油流量。试验在富燃工况(混合比0.405-0.690)下成功点火,并实现了混合比、燃气总流量连续调节。试验发现流量连续调节过程中,当混合比小于0.535时,燃烧室压力随煤油流量减小而增大;当混合比大于0.535时,燃烧室压力随煤油流量减小而减小。同时,特征速度和燃烧效率随混合比增大而增大,并且混合比小于0.535时特征速度、燃烧效率增大的速率大于混合比大于0.535时的速率。研究表明推进剂流量与燃烧效率同时影响燃烧室压力。当混合比小于0.535时,燃烧效率的影响占优;混合比大于0.535时,推进剂流量影响占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 火箭发动机 气氧/煤油 连续调节
下载PDF
RBCC用变工况气氧/煤油引射火箭发动机设计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魏祥庚 秦飞 +2 位作者 石磊 张保庆 何国强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8-564,共7页
引射火箭是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须具有变工况工作能力。针对RBCC发动机用引射火箭的技术要求,基于挤压式推进剂供应系统,设计了变工况工作气氧/煤油引射火箭系统,完成了4种工作状态下的点火试验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引射火箭是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须具有变工况工作能力。针对RBCC发动机用引射火箭的技术要求,基于挤压式推进剂供应系统,设计了变工况工作气氧/煤油引射火箭系统,完成了4种工作状态下的点火试验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变工况工作引射火箭发动机稳定可靠工作,工作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可实现快速调节。为开展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试验及大调节比引射火箭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 引射火箭 流量调节 试验
下载PDF
RBCC引射模态气流抵抗反压能力受掺混程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军 白菡尘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40,共9页
为了获得气流的掺混效果与引射过程总体性能的关系,研究了轴对称引射流场中圆形和环形喷管的掺混程度及其对引射比和气流抵抗反压能力的影响。以一次流动量覆盖整个横截面位置为分界截面,将引射流场中的掺混分为上游掺混和下游掺混两个... 为了获得气流的掺混效果与引射过程总体性能的关系,研究了轴对称引射流场中圆形和环形喷管的掺混程度及其对引射比和气流抵抗反压能力的影响。以一次流动量覆盖整个横截面位置为分界截面,将引射流场中的掺混分为上游掺混和下游掺混两个过程。研究表明,气流的引射效果以及抵抗反压能力几乎不受下游掺混过程掺混程度影响,而是由分界截面的掺混程度决定。上游掺混过程决定了分界截面的掺混程度,对引射过程的引射比以及抵抗反压能力有明显影响,分界截面位置的掺混程度越高,被引射的二次流流量越大,抵抗反压能力越弱。对于RBCC发动机引射模态,引射比和抵抗反压能力指标相互矛盾,不应以引射比为唯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引射 掺混 二次流 引射比 反压
下载PDF
支板/凹腔组合稳焰器耦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兴良 景婷婷 +1 位作者 朱韶华 秦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3-202,共10页
针对典型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RBCC)发动机高效稳定燃烧问题,对模型燃烧室支板/凹腔组合稳焰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结合局部流动特性、燃烧释热规律、流场旋涡结构以及质量输运特性,分析了飞行马赫数6.0条件... 针对典型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RBCC)发动机高效稳定燃烧问题,对模型燃烧室支板/凹腔组合稳焰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结合局部流动特性、燃烧释热规律、流场旋涡结构以及质量输运特性,分析了飞行马赫数6.0条件下支板/凹腔组合稳焰性能以及耦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凹腔稳焰能力受凹腔与主流燃气之间的质量输运特性影响;而引入支板后,支板尾缘的螺旋上升式旋涡结构使得燃料由支板回流区向凹腔回流区转移,燃料在回流区内的停留时间增加,掺混效果增强,凹腔内局部释热增加。在不同旋涡结构的作用下,凹腔与主流间质量交换率约占来流空气流量的10%~20%。较优的旋涡结构和质量输运特性将使稳焰区燃温提升9%,燃烧效率提升超过10%。因此,支板/凹腔组合稳焰器稳焰性能由局部旋涡结构和燃气质量输运特性共同影响。当支板/凹腔间距缩短时,支板/凹腔组合稳焰器耦合作用更强,燃烧稳焰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火焰稳定 回流区 旋涡结构 质量输运
下载PDF
利用TDLAS技术开展碳氢燃料高速燃气参数测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斌 潘科玮 +2 位作者 黄斌 刘佩进 何国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6-1241,共6页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吸收光谱技术(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广泛应用于碳氢燃料燃气参数(温度、组分浓度和气流速度)实时在线和非接触测量。针对碳氢燃料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RBCC)...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吸收光谱技术(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广泛应用于碳氢燃料燃气参数(温度、组分浓度和气流速度)实时在线和非接触测量。针对碳氢燃料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RBCC)发动机的高速燃气参数测量,设计了双交叉光束(7444.352+7444.371)/7185.597cm-1谱线对扫描波长-时分复用双线直接吸收光谱技术(Direc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DAS)系统,将其应用于RBCC地面实验高速燃气参数在线测量,同时获得了燃气温度、H2O组分浓度和速度等多参数,并将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相对偏差不超过12%,这为RBCC发动机燃烧组织优化和结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技术 激光光谱技术 燃烧诊断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下载PDF
RBCC发动机燃料喷注位置变化对混合燃烧模式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科玮 何国强 +2 位作者 刘佩进 秦飞 杨斌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00-1906,共7页
为了研究混合燃烧模式下燃料喷注位置对燃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喷注位置变化时,流道组分质量分数分布、高温放热区域及流道压强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合燃烧模式中,喷注位置变化对燃烧流场影响很大.在燃烧室中,燃料... 为了研究混合燃烧模式下燃料喷注位置对燃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喷注位置变化时,流道组分质量分数分布、高温放热区域及流道压强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合燃烧模式中,喷注位置变化对燃烧流场影响很大.在燃烧室中,燃料喷注位置靠前能给燃烧带来帮助,提高燃料与二次来流的掺混能力,并且由于燃料与一次火箭高温羽流相互掺混等影响提前,加快燃料的雾化蒸发,促进燃烧流场的火焰传播,减少煤油点火延迟时间,提高了燃烧效率.因此为了提高混合燃烧模式下的燃烧性能,应尽可能选择燃烧室前端位置进行燃料喷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RBCC)发动机 喷注位置 燃烧 煤油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几何高度对RBCC发动机超声速侧压式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伟 何国强 刘佩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99-1804,共6页
对两类典型的侧压式进气道在来流Ma=1.5~5.0范围内的起动性能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几何高度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高度的进气道起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流场特征差别较大,对于合适的高度,进气道未起动时的性能大为改善,起... 对两类典型的侧压式进气道在来流Ma=1.5~5.0范围内的起动性能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几何高度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高度的进气道起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流场特征差别较大,对于合适的高度,进气道未起动时的性能大为改善,起动过程的性能变化趋于平缓,起动马赫数较小(存在最小值),此时进气道具有较好的起动性能并能在来流马赫数小于自起动马赫数时较好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C(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侧压式进气道 进气道起动 数值模拟 起动性能
原文传递
RBCC进气道双流道变几何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晓伟 李永洲 +1 位作者 张蒙正 吕奇伟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59-2664,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道变几何的二元进气道设计方案:通过下流道的开关,实现进气道压缩角和收缩比的调节,使得进气道能够适应更宽的工作范围,并能兼顾与飞行器和燃烧室的一体化设计.研究表明:该方案可在保证原有双模态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高...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道变几何的二元进气道设计方案:通过下流道的开关,实现进气道压缩角和收缩比的调节,使得进气道能够适应更宽的工作范围,并能兼顾与飞行器和燃烧室的一体化设计.研究表明:该方案可在保证原有双模态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高来流马赫数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将自起动马赫数降至引射/亚燃模态过渡点附近,该方案自起动马赫数为2.8;低来流马赫数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流量系数(来流马赫数为3.0时达到0.62)、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来流马赫数为3.0时达到0.79)和较低的阻力(低来流马赫数时降低了30%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 变几何进气道 双流道 进气道起动 马赫数
原文传递
RBCC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内流场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梦磊 杨雪 +2 位作者 杨一言 李佩波 石磊 《火箭推进》 CAS 2021年第6期39-45,共7页
为了获得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工作特性,对基于宽调节比火箭的引射-亚燃模态转换过程中流场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了特定几何构型的RBCC隔离段和后段燃烧室在火箭射流和背压综合影响下的波系结构和参数分布规... 为了获得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工作特性,对基于宽调节比火箭的引射-亚燃模态转换过程中流场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了特定几何构型的RBCC隔离段和后段燃烧室在火箭射流和背压综合影响下的波系结构和参数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火箭射流和背压调节综合作用下,流场可分为主流区、背压影响区和火箭射流影响区,主流会在燃烧室下壁面发生流动分离或气体回流,这恰好为稳定燃烧提供了物理条件;模态转换中,火箭调至小流量工作状态最有利于维持流场参数的稳定,此时特征点处的压力和马赫数值的最大方差仅为0.087和0.003,最大波动幅度为27.44%和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引射/亚燃模态 数值模拟 分离涡模拟 调控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机动力需求探讨 被引量:19
15
作者 左林玄 张辰琳 +2 位作者 王霄 卢恩巍 朱伟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86,共17页
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长足进步,特别是在超燃冲压技术逐渐面向工程化的背景下,关于高超声速飞机及其动力系统的讨论也频繁出现。为了在宽速域条件下工作,基于不同热力循环工作模式的组合动力系统相继被提出,高超声速飞机的动力发... 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长足进步,特别是在超燃冲压技术逐渐面向工程化的背景下,关于高超声速飞机及其动力系统的讨论也频繁出现。为了在宽速域条件下工作,基于不同热力循环工作模式的组合动力系统相继被提出,高超声速飞机的动力发展形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对高超声速飞机动力系统的选型提出了巨大挑战。通过对飞机发展史及高超声速相关发展技术的综述,阐述了现阶段组合动力是高超声速飞机动力主要发展方向这一结论,针对高超声速飞机需求,梳理和分析了几种高超声速组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优缺点,并展望了采用组合动力系统对未来高超声速飞机研究带来的挑战。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高超声速飞机和动力系统的一体化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机 组合动力 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 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 冲压发动机 飞/发一体化
原文传递
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燃烧的若干基础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何国强 秦飞 +3 位作者 魏祥庚 曹东刚 黄志伟 刘冰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27,共15页
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包含多个工作模态,不同模态灵活组合的优势使其具有宽速域和广空域的工作特点,兼具加速和巡航的优点。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燃烧室中存在着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共存的流动结构,具有流动速度高、混合时间短、反应强... 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包含多个工作模态,不同模态灵活组合的优势使其具有宽速域和广空域的工作特点,兼具加速和巡航的优点。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燃烧室中存在着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共存的流动结构,具有流动速度高、混合时间短、反应强度大、燃烧空间受限和波系结构复杂等特点。围绕火箭射流的强剪切性、燃烧模式的多样性和燃烧过程的动态性,分析了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的流动与燃烧特征,总结了面向发动机的高速湍流燃烧研究进展,研究了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中超声速反应混合层的生长特性、燃烧模式与空间释热分布和动态燃烧特性等问题。通过对碳氢燃料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的简化、校验,获得了分别适合于工程计算和细致燃烧机理研究的总包反应与框架机理。从火箭射流主导的反应混合层生长模型,宽范围、变来流工作中流动燃烧过程的不确定性和碳氢燃料动力学的简化与加速算法研究出发,提出了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基础研究中需要突破的问题,为认识发动机中多尺度燃烧机理、优化多模态燃烧组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 高超声速飞行器 超声速燃烧 燃烧动态特性 火焰稳定 化学动力学
下载PDF
RBCC发动机亚燃模态一次火箭引导燃烧的实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朝启 何国强 +2 位作者 刘佩进 秦飞 潘科玮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7-572,共6页
针对使用液体煤油燃料(JP-10)的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RBCC)发动机在亚燃模态下使用一次火箭作为引导的燃烧组织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在低来流总温条件下,使用小流量一次火箭羽流作为引导火焰可以实现液体煤油的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并在扩... 针对使用液体煤油燃料(JP-10)的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RBCC)发动机在亚燃模态下使用一次火箭作为引导的燃烧组织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在低来流总温条件下,使用小流量一次火箭羽流作为引导火焰可以实现液体煤油的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并在扩张燃烧室中实现"热力壅塞",从而完成RBCC发动机亚燃模态的高效燃烧.在目前发动机燃烧室构型下,通过一系列的发动机壁面压力分布曲线和推力增益的比较,研究了凹腔,支板及壁面喷注位置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实验的结果表明:在一次火箭的下游使用支板喷注器可以使得燃料较容易的分布在主流中,并且在一次火焰羽流的引导下可以实现稳定高效的燃烧.支板喷注器的位置对于发动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凹腔前壁面横向喷注燃料,有利于RBCC发动机燃烧性能的提升.为了获得较优的发动机亚燃模态性能,需要进一步对燃料的喷注策略开展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RBCC) 亚燃模态 引导燃烧 一次火箭 发动机性能
原文传递
RBCC单级入轨运载器总体方案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文豪 邓新宇 +2 位作者 马英 秦曈 王利明 《战术导弹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6,共7页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在进入纯火箭模态前,具有更大的马赫数工作区间,有利于减少燃料消耗,提高有效载荷。基于此,构建了RBCC单级入轨飞行器的数学模型,并使用hp-Radau伪谱法优化了上升段轨迹,分析了状态量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一组包括起...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在进入纯火箭模态前,具有更大的马赫数工作区间,有利于减少燃料消耗,提高有效载荷。基于此,构建了RBCC单级入轨飞行器的数学模型,并使用hp-Radau伪谱法优化了上升段轨迹,分析了状态量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一组包括起飞规模与入轨质量,发动机组合形式与临界点选择在内的大型RBCC单级入轨运载器的初步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冲压发动机性能优异,在技术上可以作为单级入轨运载器的推进方案,但严苛的工作条件间接导致飞行器结构质量偏大,制约RBCC运载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入轨 火箭基组合循环 轨迹优化 重复使用运载器 组合式发动机
原文传递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总体布局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Tian-tian ZHANG Zhen-guo WANG +2 位作者 Wei HUANG Jian CHEN Ming-bo SU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63-183,共21页
本综述从总体布局层面综述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在各个国家的发展现状,旨在展现该型发动机在单级入轨任务中的发展前景,为设计组合循环发动机以及进行空天往返任务规划提供参考。本文将RBCC按照构型特点进行归类并举例介绍,概述... 本综述从总体布局层面综述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在各个国家的发展现状,旨在展现该型发动机在单级入轨任务中的发展前景,为设计组合循环发动机以及进行空天往返任务规划提供参考。本文将RBCC按照构型特点进行归类并举例介绍,概述了发动机-机身一体化设计情况,并简要介绍了RBCC动力飞行器的任务规划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当前,尽管RBCC的研究面临着很多艰难的挑战,但是RBCC具有单级入轨的潜力,能够降低空天往返的成本。对RBCC发动机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研究也有利于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单级入轨 空天往返 发动机-机身一体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