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关键指标体系 被引量:32
1
作者 侯冰 陈勉 +1 位作者 王凯 李丹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2-49,共8页
从美国的页岩压裂作业经验看,压裂后产能高的气井并非压裂过程复杂、破裂压力高的地层,而是可压裂性好的地层。借鉴美国典型页岩气田的成功压裂经验,从地质评价指标、页岩体积压裂评价指标和工程技术评价指标三方面探索国内页岩可压性... 从美国的页岩压裂作业经验看,压裂后产能高的气井并非压裂过程复杂、破裂压力高的地层,而是可压裂性好的地层。借鉴美国典型页岩气田的成功压裂经验,从地质评价指标、页岩体积压裂评价指标和工程技术评价指标三方面探索国内页岩可压性评价体系,对页岩气储层的地质特点进行评价,确定总地质储量、地质"甜点"区、成熟度等;获得储层岩石的脆性参数、天然裂缝、地层倾角、地应力等数据,对储层形成体积裂缝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探讨压裂增产的方式、射孔方式、压裂液性能等工程技术指标。从中优选影响储层可压性的主导因素,挑选出最能直接反应页岩地质力学可压性的指标,建立一套适合国内复杂地质和工程条件下的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指标体系,为构建页岩可压性评价模型与风险控制方法提供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可压性评价 岩石力学 体积压裂 地质力学
下载PDF
拉剪条件下节理岩体中锚杆的力学作用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伍佑伦 王元汉 许梦国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69-772,共4页
在分析穿过节理的锚杆与岩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后,采用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方法,分析在拉剪综合作用下锚杆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产生的贡献,并揭示了各种应力作用情况以及锚杆与节理面之间不同的夹角下锚杆的作用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锚... 在分析穿过节理的锚杆与岩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后,采用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方法,分析在拉剪综合作用下锚杆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产生的贡献,并揭示了各种应力作用情况以及锚杆与节理面之间不同的夹角下锚杆的作用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锚杆的作用使节理端部的应力强度因子发生转换,从而明显降低了对岩体破坏产生主要作用的应力强度因子。这是锚杆能够加固节理岩体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工程 拉剪 节理岩体 锚杆 力学作用
下载PDF
不同加卸载路径下岩石卸荷劣化特征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风达 张玉军 于秋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7-127,共11页
为研究深部煤层底板卸荷劣化破坏机理,开展了轴压不变卸围压、加轴压卸围压、卸轴压卸围压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假三轴力学试验,分析并拟合了不同应力路径下岩石弹性模量、广义泊松比与围压的变化关系;构建了岩石断裂力学模型,分析了... 为研究深部煤层底板卸荷劣化破坏机理,开展了轴压不变卸围压、加轴压卸围压、卸轴压卸围压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假三轴力学试验,分析并拟合了不同应力路径下岩石弹性模量、广义泊松比与围压的变化关系;构建了岩石断裂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加卸载路径下,分支裂纹端部应力集中程度;从偏应力、能量、声发射事件等方面剖析了卸荷过程中岩石力学参数劣化机制。研究表明:①不同轴压加载方式下岩样的弹性模量劣化程度和泊松比变化幅度依次为加轴压>轴压保持不变>卸轴压;相同轴压不同围压卸载速率下,岩样的弹性模量劣化程度和泊松比变化幅度与卸荷速率呈正相关变化。②围压卸荷过程中,轴向加载或保持不变的应力路径相比于轴向卸载的应力路径,岩石积聚的能量增长幅度较大;在围压卸载至一定程度时,内部闭合的微裂隙和原生裂隙重新被打开,用于裂纹扩展的能量迅速增加,泊松比和弹性模量变化比例明显增大,声发射事件振铃数呈现出非线性增长的特点。③不同加卸载路径下,偏应力是诱发岩石失稳破坏的根本原因,偏应力增长越快,岩石弹性模量劣化程度和泊松比变化程度越明显。工作面附近处于压剪破坏区偏应力相对较大,岩体劣化程度相对较为严重,这与工作面底板突水事故多发生在工作面附近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断裂力学 加卸载 卸荷点 深部底板 卸荷劣化
下载PDF
SK气田井壁稳定性判别图版的测井研究
4
作者 夏宏泉 王成龙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5期634-639,共6页
SK气田古近系地层发育巨厚的膏岩、泥岩、夹泥质粉砂岩,构造高陡,处于异常高压和强地应力状态,钻井过程中井壁垮塌和井漏较严重。利用声波时差和密度等测井资料和岩心实验及实钻数据,针对古近系地层钻井井壁失稳的问题,从岩石力学角度出... SK气田古近系地层发育巨厚的膏岩、泥岩、夹泥质粉砂岩,构造高陡,处于异常高压和强地应力状态,钻井过程中井壁垮塌和井漏较严重。利用声波时差和密度等测井资料和岩心实验及实钻数据,针对古近系地层钻井井壁失稳的问题,从岩石力学角度出发,考虑地层倾斜对地应力的影响,建立适合工区高陡地层的地应力计算模型;考虑岩石剪切强度、裂缝发育情况和水平主应力比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引入抗剪强度、渗透率增大系数和水平主应力比建立古近系地层钻井井壁稳定性判别图版。利用该图版能快速准确地判断钻井过程中是否发生井壁垮塌和井漏,可为钻井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岩石力学分析 高陡构造 水平主应力比 井壁稳定 判别图版
下载PDF
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问题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来贵 黄润秋 +2 位作者 张倬元 王士天 王泳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36-241,共6页
本文从岩石工程破坏过程稳定性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岩石力学系统及其运动稳定性的概念,分析了岩石力学系统的特点和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所要研究的内容,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岩石力学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现状,提出在今后的岩石力学系统稳... 本文从岩石工程破坏过程稳定性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岩石力学系统及其运动稳定性的概念,分析了岩石力学系统的特点和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所要研究的内容,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岩石力学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现状,提出在今后的岩石力学系统稳定性的研究中,要从系统运动的角度考虑,对各类稳定性问题可采用统一的研究思路,并对岩石力学系统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系统运动 稳定性 研究现状
下载PDF
用岩体结构力学衡量采空区上部岩体的稳定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占魁 张冰川 张大林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了岩体结构力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并运用岩体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了霍各气铜矿采空区上部岩体在外加载荷作用下的破裂深度和变形量,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岩体结构力学 稳定性 采空区 变形 破裂面
下载PDF
垃圾土地基静力触探特性及碎石桩加固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海 艾英钵 张坤勇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469,共6页
对深圳已填埋11年的垃圾场碎石桩加固现场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及原位静力触探试验,结合国内外相关试验成果,分析原位静力触探试验与取样室内试验结果,得到垃圾土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干密度与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侧摩阻力的相关规... 对深圳已填埋11年的垃圾场碎石桩加固现场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及原位静力触探试验,结合国内外相关试验成果,分析原位静力触探试验与取样室内试验结果,得到垃圾土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干密度与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侧摩阻力的相关规律.经碎石桩复合地基现场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计算复核,按原位试验确定的碎石桩处理垃圾土复合地基承载力合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垃圾土地基 静力触探 城市固体废弃物 三轴剪切试验 锥尖阻力 侧摩阻力 碎石桩 承载力
下载PDF
从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研究滑坡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来贵 黄润秋 《山地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31-35,共5页
从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出发,将边坡力学系统的破坏分成五类,对其中的连续协调变形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判据,找出了系统的控制变量是系统的广义刚度系数,同时对影响系统控制变量的... 从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出发,将边坡力学系统的破坏分成五类,对其中的连续协调变形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判据,找出了系统的控制变量是系统的广义刚度系数,同时对影响系统控制变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探,指出影响边坡系统稳定性的控制变量主要是系统的几何结构因素和系统的力学参数性质,最后提出对系统控制变量进行人为的调控,达到调整系统、加强系统稳定性和防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系统 运动稳定性 滑坡 失稳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瑞和 倪红坚 +1 位作者 宋维强 肖彩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超临界CO_2钻井技术是以CO_2为钻井介质的新型钻井技术,在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和提高非常规油气钻探效益等方面潜力巨大,其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超临界CO_2在井筒中的流动规律、携岩能力、射流破岩及井壁稳定性等井筒多相流和流... 超临界CO_2钻井技术是以CO_2为钻井介质的新型钻井技术,在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和提高非常规油气钻探效益等方面潜力巨大,其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超临界CO_2在井筒中的流动规律、携岩能力、射流破岩及井壁稳定性等井筒多相流和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方面。为此,利用超临界CO_2在井筒中的流动模型分析了影响超临界CO_2钻井环空压力分布的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和室内携岩试验分析了超临界CO_2的携岩能力;根据理论分析和室内射流破岩试验分析了超临界CO_2射流破岩机理;利用临界CO_2与井壁围岩的力-热耦合模型并结合超临界CO_2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超临界CO_2钻井的井壁稳定性。结果表明:循环流量和井口回压是影响超临界CO_2钻井环空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井斜角为48°~72°时超临界CO_2携岩最小返速比较高,超临界CO_2的携岩效果与清水接近,但远优于空气;超临界CO_2射流破岩产生的温度应力可有效降低破岩门限压力,提高破岩效率;采用超临界CO_2钻进水平层理硬质页岩地层时井壁稳定性好。研究结果为完善超临界CO_2钻井理论和尽快形成超临界CO_2钻井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流动规律 携岩能力 射流 破岩机理 井眼稳定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