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化率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00
1
作者 刘青松 邓成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1048,共8页
作为地质与环境演化过程的替代指标,磁化率被广泛地用来研究各种与古气候和环境演化相关的问题.然而,磁化率的复杂性和多解性常常被忽略.本文从磁化率的物理基础出发,系统地论述了磁化率的测量、影响磁化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磁性矿物的类... 作为地质与环境演化过程的替代指标,磁化率被广泛地用来研究各种与古气候和环境演化相关的问题.然而,磁化率的复杂性和多解性常常被忽略.本文从磁化率的物理基础出发,系统地论述了磁化率的测量、影响磁化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磁性矿物的类型、粒径、温度、频率和外加场等),简要介绍了磁化率在海陆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环境磁学 岩石磁学
下载PDF
中国黄土和阿拉斯加黄土磁化率气候记录的两种模式探讨 被引量:137
2
作者 刘秀铭 夏敦胜 +3 位作者 刘东生 丁仲礼 陈发虎 J.E.Begét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在中国和中欧黄土-古土壤研究中发现的磁化率与成壤作用(或古气候温湿程度)的正相关性已被第四纪科学家广泛认识,并应用于古气候研究中。成壤过程形成的亚铁磁性矿物被认为是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一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其... 在中国和中欧黄土-古土壤研究中发现的磁化率与成壤作用(或古气候温湿程度)的正相关性已被第四纪科学家广泛认识,并应用于古气候研究中。成壤过程形成的亚铁磁性矿物被认为是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一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黄土沉积地区,如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黄土沉积显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磁化率行为,即在黄土层获高磁化率值而在古土壤层获低磁化率。这种相反的关系过去被解释为磁化率反映的是与风动力吹来的亚铁磁性矿物的含量,即与风速或风力大小有关。本研究发现阿拉斯加黄土与古土壤的磁性矿物性质有明显差异,不仅仅是粒径的大小,还有磁性矿物的种类即矿物相的差别。这一证据很难单纯以风力强度的大小来解释,意味着阿拉斯加古土壤的低磁化率至少部分是在成壤过程中亚铁磁性矿物发生改变(如溶解)而造成,表明阿拉斯加黄土和中国黄土的磁化率与古气候记录可能存在两种模式,即氧化和还原条件下的成土模式。黄土磁化率在不同的气候(温度湿度)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在低降水量、高蒸发量的干旱氧化成壤条件下,利于亚铁磁性矿物的生成,其磁化率与古气候的关系呈正相关,如中国和中亚黄土;在高纬高湿的还原成壤条件下,亚铁磁性矿物会被破坏被分解,其磁化率与古气候呈负相关关系,如阿拉斯加黄土。如果成壤条件在氧化和还原之间来回变换,那么就很难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将磁化率应用于古气候的重建时要加倍的小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土 阿拉斯加黄土 磁化率 古气候 磁学特性 成壤作用 岩石磁学
下载PDF
磁性矿物的磁学鉴别方法回顾 被引量:104
3
作者 敖红 邓成龙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2-442,共11页
磁性矿物的组成和颗粒粒径的分布决定了岩石或沉积物的基本磁学性质及其所携带的天然剩磁在地质时期内的稳定性.由于自然界中磁性矿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有效的确定磁性矿物的成分和粒径分布一直是岩石磁学的基础和难点.本文对确定... 磁性矿物的组成和颗粒粒径的分布决定了岩石或沉积物的基本磁学性质及其所携带的天然剩磁在地质时期内的稳定性.由于自然界中磁性矿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有效的确定磁性矿物的成分和粒径分布一直是岩石磁学的基础和难点.本文对确定磁性矿物成分和粒径分布的常见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并对常见磁性矿物在高温和低温下的磁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对如何应用综合方法判定样品中的磁性矿物种类以及粒度分布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磁学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定年与早期人类演化 被引量:98
4
作者 朱日祥 邓成龙 潘永信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2-944,共23页
主要评述了近年来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建立泥河湾组的磁性地层年代格架、厘定泥河湾动物群的时代和确定华北地区早期人类活动年代序列。研究表明:第一,泥河湾组河湖相沉积序列记录了高斯正极性时末期以来的地磁极性... 主要评述了近年来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建立泥河湾组的磁性地层年代格架、厘定泥河湾动物群的时代和确定华北地区早期人类活动年代序列。研究表明:第一,泥河湾组河湖相沉积序列记录了高斯正极性时末期以来的地磁极性特征(松山和布容极性时),即沉积时代始于约2.6Ma。早期人类至少在1.66~0.78Ma期间的大约90万年的时间内长期持续地占据高纬度的泥河湾盆地。泥河湾动物群(包括广义和狭义)的时代为2.0—0.8Ma。第二,华北地区早期人类已经能够适应东亚高纬度地区冬季风增强、夏季风减弱和干旱化趋势增强的复杂环境变化,尤其能适应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前后中国北方多变而且不稳定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因此,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变性与不稳定性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第三,早期人类走出非洲以后,可能沿不同的路径并以较快的速度扩散到东亚地区。向南越过印度尼西亚的赤道地区,向北至少扩散到40°N的泥河湾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磁性地层学 岩石磁学 旧石器遗址 泥河湾动物群 早期人类演化
下载PDF
我国磁法勘探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90
5
作者 管志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299-307,共9页
简要概述了我国磁法勘探50年来的研究与进展,主要包括:地面、航空与海洋磁测工作,磁力仪研制与生产,磁异常处理与转换技术,磁异常解释理论与方法,岩石磁性研究,磁法勘探在基础地质研究、固体矿产勘查、油气勘查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磁法勘探 磁力仪 磁异常解释理论 岩石磁性
下载PDF
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磁化率的温度和频率特性及其环境磁学意义 被引量:83
6
作者 刘青松 邓成龙 潘永信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5-962,共8页
磁化率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特性(F-T)对于研究超顺磁和单畴磁性颗粒的磁学性质非常有效。文章结合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依据尼尔理论,探讨了磁性颗粒的粒径分布与其(F-T)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磁化率的最大值对应于其... 磁化率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特性(F-T)对于研究超顺磁和单畴磁性颗粒的磁学性质非常有效。文章结合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依据尼尔理论,探讨了磁性颗粒的粒径分布与其(F-T)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磁化率的最大值对应于其解阻温度,因此可以用来估算磁性颗粒的平均粒径。随温度变化的频率磁化率曲线可以转化为连续的粒径分布曲线。本方法可以用来模拟自然地质体(例如,火山灰、黄土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粒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岩石磁学 环境磁学 磁化率的温度和频率特性
下载PDF
临夏盆地新生代沉积物高分辨率岩石磁学记录与亚洲内陆干旱化过程及原因 被引量:79
7
作者 方小敏 徐先海 +3 位作者 宋春晖 韩文霞 孟庆泉 鸟居雅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9-1000,共12页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全球新生代大陆环境变化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与新生代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甘肃临夏盆地几乎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物系统岩石磁学性质研究,获取了高分辨率磁化率和非磁滞剩磁记录,揭示在29.0...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全球新生代大陆环境变化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与新生代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甘肃临夏盆地几乎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物系统岩石磁学性质研究,获取了高分辨率磁化率和非磁滞剩磁记录,揭示在29.0~8.6Ma的漫长的以湖相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的渐新世晚期和中新世早、中期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从8.6Ma开始持续增加,尤其从6.4Ma和5.3Ma开始表现出两次快速持续增加。同时,以8.6Ma为界磁性矿物相对含量发生明显变化,此前以赤铁矿为主,磁铁矿和磁赤铁矿次之,此后以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赤铁矿次之,磁性矿物类型和性质类似于风成红粘土和黄土。因此,我们将这种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组合、性质和含量的长期变化解释为流域外风成物质的加入,指示我国西北内陆现代干旱气候可能从8.6Ma开始,7.4~6.4Ma后急剧加速变干,5.3Ma后再次加速变干,并最终形成今天的干旱区的过程。9~8Ma开始的青藏高原阶段性快速隆升和随后的全球变冷可能是驱动亚洲内陆干旱化进程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岩石磁学 亚洲内陆 干旱化
下载PDF
杭州城区土壤的磁性与磁性矿物学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80
8
作者 卢升高 白世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62-769,共8页
对杭州城区四个不同功能区块土壤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测定,结果表明城市土壤的磁化率平均值为128×10-8m3·kg-1,频率磁化率平均值3.6%(样品数=182),城市土壤呈现明显的磁性增强.城市土壤的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极显著指数负相... 对杭州城区四个不同功能区块土壤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测定,结果表明城市土壤的磁化率平均值为128×10-8m3·kg-1,频率磁化率平均值3.6%(样品数=182),城市土壤呈现明显的磁性增强.城市土壤的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表明城市土壤磁性增强明显区别于自然成土过程引起的以超顺磁性(SP)颗粒为主的表土磁性增强机理.统计分析表明,城市土壤磁化率与软剩磁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呈显著直线正相关,说明亚铁磁性矿物是城市土壤剩余磁性的主要载体.综合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热磁曲线、磁滞回线等岩石磁学测定和SEM/EDX分析,城市土壤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磁性矿物以假单畴-多畴(PSD-MD)颗粒存在,粒度明显大于成土过程形成的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主要来自燃料燃烧、汽车尾气等环境污染物.因此,城市土壤磁测可作为城市土壤污染监测、污染空间分布和污染物来源判断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岩石磁学
下载PDF
华南早三叠世的古地磁学与大地构造 被引量:55
9
作者 陈海泓 孙枢 +4 位作者 李继亮 许靖华 Maja.Haag Jom Dobson Friedrich Heller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共9页
从华南几个具代表性地点的下三叠统灰岩中,获得了有意义的古地磁学初步结果.这些结果支持华南存在分离板块的设想.根据新近获得的地质与古地磁学证据,推断华南存在4个岩石图板块.它们是扬子(D=232.4°,I=-11.... 从华南几个具代表性地点的下三叠统灰岩中,获得了有意义的古地磁学初步结果.这些结果支持华南存在分离板块的设想.根据新近获得的地质与古地磁学证据,推断华南存在4个岩石图板块.它们是扬子(D=232.4°,I=-11.8°,K=28.2,α95=5.5°),湘桂(D=198.0°,I=32.2°,α95=12.9°),华夏(D=88.0°,I=13.0°,K=20.1,α95=9.1°)和海南(上二叠统D=338.2°,I=15.9°,K=10.2,α95=14.3°)板块.4个板块的古地磁极位分散,纬度差明显,并存在碰撞后的局部与区域性的旋转作用,尤其是顺时针旋转.华南早中生代的大地构造可理解为4个来自古特提斯和冈瓦纳的岩石圈碎块与欧亚大陆聚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古地磁学 大地构造
下载PDF
磁组构研究现状 被引量:47
10
作者 潘永信 朱日祥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1期52-59,共8页
磁组构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经济和无损性方法测量岩石组构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地质和古今环境研究.随着测试仪器和磁学理论的不断完善,除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测量外,近几年非磁滞剩磁各向异性(AAR)和等温剩磁的各向异性(A... 磁组构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经济和无损性方法测量岩石组构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地质和古今环境研究.随着测试仪器和磁学理论的不断完善,除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测量外,近几年非磁滞剩磁各向异性(AAR)和等温剩磁的各向异性(AIR)的研究较多.同时随着扫描电镜等非磁方法研究和岩石磁性参数测量相结合,人们认识到磁性矿物组成对磁各向异性的重要控制作用.岩石应变磁组构测量在过去几年得到较大发展.岩浆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凝灰岩古代火山口位置推断.沉积岩磁组构研究已显示出其在古今环境研究中的前景.磁组构在石油井下岩芯定向和古水流方向判别等方面的应用亦得到较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岩石应变 岩石磁学 沉积环境 岩芯定向
下载PDF
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实验室简介 被引量:29
11
作者 朱日祥 黄宝春 +1 位作者 潘永信 邓成龙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近年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实验室始终以实验、观测和理论“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为宗旨 ,提出了以先进的硬件设备、完善的测试环境和创新的实验方法为依托体系的现代实验室建设理念 ,富有创意地发展了... 近年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实验室始终以实验、观测和理论“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为宗旨 ,提出了以先进的硬件设备、完善的测试环境和创新的实验方法为依托体系的现代实验室建设理念 ,富有创意地发展了一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建立了国际水平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能力 .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富有开拓的研究思路 ,吸引了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近年来每年都有一批实验数据在Nature,JGR(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 ,EPSL(EarthPlanetSciencesLetter)和中国科学、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该实验室已逐步成为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领域国内外研究中心之一 ,大大地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岩石磁学 古地磁学 Ar-Ar测年
下载PDF
陕西交道全新世黄土-黑垆土磁化率的CBD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邓成龙 袁宝印 +3 位作者 朱日祥 K.L.Verosub M.J.Singer N.J.Vidic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514,共10页
根据黄士高原中部交道剖面全新世黄土-黑垆土剖面的非磁滞磁化率和CBD提取前后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以及热磁分析结果,分析了磁性矿物的种类和磁畴状态,讨论了古土壤的磁化率增强,指出CBD技术强有力的支持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 根据黄士高原中部交道剖面全新世黄土-黑垆土剖面的非磁滞磁化率和CBD提取前后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以及热磁分析结果,分析了磁性矿物的种类和磁畴状态,讨论了古土壤的磁化率增强,指出CBD技术强有力的支持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土壤成因观点.虽然CBD能非常有效地溶解土壤成因的磁赤铁矿,但并不是完全选择性地溶解土壤成因的磁铁矿颗粒.此外,通过对样品CBD处理前后磁化率数据的分析,从土壤化学角度为黄土的风成说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D技术 磁化率 黄土-黑垆土 土壤
下载PDF
岩石的磁学性质 被引量:22
13
作者 田莉丽 邓成龙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岩石磁学是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的基础 ,正确认识岩石的磁学性质对获得可靠的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记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较详细综述了自然界常见磁性矿物的晶体化学结构、主要磁学性质以及鉴别特征 ,并讨论了它们的磁学性质在古地磁学和... 岩石磁学是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的基础 ,正确认识岩石的磁学性质对获得可靠的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记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较详细综述了自然界常见磁性矿物的晶体化学结构、主要磁学性质以及鉴别特征 ,并讨论了它们的磁学性质在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研究中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矿物 晶体结构 岩石磁学 环境磁学 古地磁学 磁铁矿
下载PDF
新疆尼勒克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变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涛 刘秀铭 +3 位作者 吕镔 马明明 赵国永 陈家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1-503,共13页
新疆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相比,无论在物源还是后期成土环境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二者的磁学特征有所不同。本文选取伊犁尼勒克地区的一个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及粒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尼勒克剖面中磁性矿物具有以下特... 新疆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相比,无论在物源还是后期成土环境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二者的磁学特征有所不同。本文选取伊犁尼勒克地区的一个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及粒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尼勒克剖面中磁性矿物具有以下特征:1)以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反铁磁性矿物赤铁矿和针铁矿;2)各黄土层成壤作用弱,磁性矿物以原始输入的粗颗粒MD和PSD为主。PS_1古土壤层成壤作用强,以细颗粒SD为主。弱发育古土壤层PS。既包含SD颗粒,又有粗颗粒。各地层均不含SP颗粒;3)PS_1古土壤层原始含铁矿物输入量略低于黄土高原地区,其他各地层均高于黄土高原地区,但受成土作用及其他因素影响,剖面中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远低于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层。PS_1古土壤层成壤作用强,在新疆地区较为少见,但其磁化率却低于各黄土层,说明尼勒克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变化机制与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古土壤层原始输入含铁矿物的量较黄土层低,但原始含铁矿物只是影响剖面磁化率变化的原因之一。PS_1古土壤层在沉积后期受到间歇性水流作用,成土成因的强磁性SP磁铁矿/磁赤铁矿颗粒遭受破坏并转化为赤铁矿,导致PS_1古土壤层磁化率的急剧降低,并使该层赤铁矿的相对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 岩石磁学 磁化率 成壤作用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全新世风成沉积的岩石磁学性质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邓成龙 朱日祥 袁宝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5,共9页
对黄土高原NW-SE断面上的现代沙丘砂、原生黄土、全新世黄土和黑垆土的κ-T曲线及其磁滞性质和X射线衍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在源区还是沉积区,磁铁矿都是对磁化率贡献最大的磁性矿物,源区风化作用没有使磁赤铁矿含量显... 对黄土高原NW-SE断面上的现代沙丘砂、原生黄土、全新世黄土和黑垆土的κ-T曲线及其磁滞性质和X射线衍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在源区还是沉积区,磁铁矿都是对磁化率贡献最大的磁性矿物,源区风化作用没有使磁赤铁矿含量显著增加,黄土中的赤铁矿至少有一部分是原生的。黄土中的磁赤铁矿以成土成因为主。土壤化程度越高,磁赤铁矿含量越高,由于磁赤铁矿分解导致的磁化率下降越明显,κ-T曲线上510℃附近的磁化率峰越不显著。κ-T分析能非常灵敏地反映热处理过程中磁性矿物的转化情况,而且这种转化与样品所经历的土壤化作用强度密切相关。因此,κ-T分析可作为研究成土作用强度和古气候变化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磁学 全新世 风成沉积 温度 磁化率 成土作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6
作者 方大钧 金国海 +2 位作者 姜莉萍 王朋岩 王兆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22-532,共11页
发表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古地磁新数据,大部分数据通过了剩磁分离或一致性检验、倒转检验、极性对比检验、褶皱检验和烘烤检验.根据新的数据绘制了塔里木板块古生代视磁极游移曲线(APWP),探讨... 发表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古地磁新数据,大部分数据通过了剩磁分离或一致性检验、倒转检验、极性对比检验、褶皱检验和烘烤检验.根据新的数据绘制了塔里木板块古生代视磁极游移曲线(APWP),探讨了塔里木板块构造演化规律,强调了奥陶纪末的加里东构造运动及早海西构造运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岩石磁学 塔里木盆地 古生代 构造地质
下载PDF
滦河三角洲南部MT04孔磁性地层研究及其构造与气候耦合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8
17
作者 胥勤勉 袁桂邦 +2 位作者 秦雅飞 杨吉龙 杨俊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0-552,共13页
对滦河三角洲南部孔深383m的MT04孔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1)孔深0~90m和244~383m沉积物携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90~244m沉积物携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2)基于208个样品(28个交变样品,180个热退样品)分离... 对滦河三角洲南部孔深383m的MT04孔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1)孔深0~90m和244~383m沉积物携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90~244m沉积物携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2)基于208个样品(28个交变样品,180个热退样品)分离出的特征剩磁,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并与标准极性年表相对比。结果显示,MT04孔记录了Mammoth负极性亚时(C2An.2r)至Brunhes正极性时(C1n)之间的沉积,钻孔M/B界限埋深122.4m,G/M界限埋深为327.2m,钻孔底部年龄约为3.2Ma,而钻孔上更新统底界埋深为83m。MT04孔包括3个沉积阶段:Ⅰ阶段为1.0~3.2Ma,沉积速率平均为92m/Ma,湖相地层为主,为构造稳定期,气候控制了MT04孔的沉积环境和速率;Ⅱ阶段为0.8~1.0Ma,为构造活动期,沉积物以细砂为主,且多为人湖河流和富有机质的粉砂;Ⅲ阶段为0~0.8Ma,构造和气候变化双重作用控制沉积过程,MIS5阶段T3阶地形成之后河流下切,研究区沉积约30m厚连续砂层,且部分层位受海侵影响形成潮控河流;MIS3阶段滦河东流并入青龙河人海,在此沉积约15m厚连续砂层;MIS1阶段滦河摆动至此人海形成典型的两期沙坝一漏湖海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三角洲 第四纪 岩石磁学性质 磁性地层学
原文传递
天山北麓典型黄土沉积序列的磁学特征及主控因子初探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冠华 夏敦胜 +3 位作者 温仰磊 柳加波 赵爽 贾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0-910,共11页
新疆黄土岩石磁学特征与地层性质的对应关系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本文选取沙湾黄土剖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岩石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湾剖面的磁性矿物组成与黄土高原及新疆北部其他黄土剖面相似,以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磁赤铁矿)为... 新疆黄土岩石磁学特征与地层性质的对应关系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本文选取沙湾黄土剖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岩石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湾剖面的磁性矿物组成与黄土高原及新疆北部其他黄土剖面相似,以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磁赤铁矿)为主要的载磁矿物,同时含有一定量的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如赤铁矿、针铁矿)和顺磁性矿物。假单畴(PSD)和多畴(MD)为样品的主要磁畴特征,部分土壤样品中磁性矿物磁畴状态表现为单畴(SD)。进一步分析发现,磁化率与地层对应关系较为复杂,剖面3m以上地层中的磁化率及其他相关磁学参数与成壤强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全新世以来发育的古土壤中磁化率值较高,细颗粒磁性矿物含量也较高;而3m之下地层中磁学参数显著表现为风力强度驱动变化模式。古风场强度的变化可能对剖面整体磁学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成壤作用受到风动力条件的制约,主要决定了较细颗粒磁性矿物的含量变化。χ_(ARM)/SIRM参数与磁化率相比对地层成壤强度的指示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黄土 岩石磁学 古风场强度 成壤作用
原文传递
History of the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 susceptibi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Preliminary results along an E-W transect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被引量:25
19
作者 ZHU Rixiang LIN Mian PAN Yongxin 1)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2) Institute of Mechanis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S1期81-86,共6页
An investigation of rock magnetic properties using the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susceptibility (TDS) and the coercivity of different IRM components was conducted on samples ofthe Malan loess (L1) and the last inte... An investigation of rock magnetic properties using the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susceptibility (TDS) and the coercivity of different IRM components was conducted on samples ofthe Malan loess (L1) and the last interglacial soil (S1) along an E-W transect of the Chinese LoessPlateau. We find that the behavior of the TDS is useful in identifying maghemite (γ-Fe<sub>2</sub>O<sub>3</sub>) in bothloess and paleosol, and that it can be used as a new proxy of the degree of pedogenesis, which isclosely linked to climatic conditions. Based on results from the TDS, we conclude that (1) thedetrital magnetite grains predominate in the L1 unit to the west of Liupan Mts, where theweathering and pedogenetic processes were weakest; (2) a comparable degree of pedogenesisexists in the L1 at the east of the Liupan Mts and the S1 at the west of the Liupan Mts; (3) a higherconcentration of maghemite is found in the S1 unit at the eastern sections, suggesting that the localclimate was warmer and more humid in this interval. In addition, we propose that TDSmeasurements can be used as a rapid means of deter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aleomagneticsecular variation (PSV) record in loess/poleoso/sequen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LOESS rock magnetism PALEOCLIMATE
原文传递
花岗岩上发育的亚热带红土岩石磁学特征 被引量:23
20
作者 吕镔 刘秀铭 +3 位作者 王涛 温绣娟 赵国永 陈渠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4-515,共12页
本文对发育于花岗岩上的两个亚热带红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测试了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磁滞回线等常温磁学参数,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了高低温岩石磁学分析,拟探讨亚热带红土磁性矿物的特征及湿热环境... 本文对发育于花岗岩上的两个亚热带红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测试了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磁滞回线等常温磁学参数,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了高低温岩石磁学分析,拟探讨亚热带红土磁性矿物的特征及湿热环境下土壤中磁性矿物的转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土的强磁性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弱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和针铁矿,滞水土层中含有纤铁矿。花岗岩具有较强的磁性,在其上发育的红土也因此具有较强的磁性。花岗岩中的亚铁磁性矿物的磁畴以多畴占主导地位,随着风化强度的增强,逐渐形成较细粒的超顺磁与单畴磁性矿物。亚热带红土中的磁赤铁矿与位于半干旱区黄土高原成土作用形成的磁赤铁矿存在着磁学性质上的差异,表现为具有更高的居里点(约600℃和640℃),可能说明亚热带红土中的磁赤铁矿粒径更粗。两个剖面在磁学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泉州剖面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磁化率最高可达1823×10^(-8)m^3/kg,平均值为1033.1×10^(-8)m^3/kg,具有较低的剩磁矫顽力;福州剖面磁性矿物以磁铁矿和部分热稳定磁赤铁矿为主,磁化率最高为385.73×10^(-8)m^3/kg,平均值为91.5×10^(-8)m^3/kg。基于磁学参数分析,认为母质与后期成土作用共同造成了两个剖面的磁学性质差异,但后者起主导作用。磁化率在两个剖面中,均随着深度减小而减小,与温带地区表层土磁化率增强有很大区别。湿热环境条件下,强磁性矿物溶解或转化为弱磁性矿物的程度主导剖面磁化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红土 岩石磁学 磁性矿物 花岗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