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条石鲷的早期生长发育特征 被引量:54
1
作者 柳学周 徐永江 +2 位作者 王妍妍 吕永谦 曲建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早期生活史阶段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描述了胚胎和胚后各发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条石鲷成熟卵子为浮性、端黄卵,卵径0.86mm±0.012mm(n=30),单油球,油球径0.18mm-0.22mm。在水温23.5℃&#... 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早期生活史阶段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描述了胚胎和胚后各发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条石鲷成熟卵子为浮性、端黄卵,卵径0.86mm±0.012mm(n=30),单油球,油球径0.18mm-0.22mm。在水温23.5℃±0.5℃、盐度30.5、pH8.0-8.3条件下,受精卵经27.5h孵化出膜。初孵仔鱼消化道细而直,随着仔鱼发育,消化道变得粗大、弯曲,肠道内褶回增多,消化能力增强。3日龄(仔鱼孵化出膜后第一天称为0日龄,以此类推)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口,肛门与外界相通,油球在6日龄消耗完毕,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仔稚鱼培育在室内水泥池进行。在水温21℃-24℃、盐度27-33、pH8.0-8.3条件下,仔鱼开口饵料为S型褶皱臂尾轮虫,4日龄仔鱼开始摄食轮虫或轮虫卵,13日龄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25日龄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30日龄后苗种摄食配合饲料良好。4日龄仔鱼鳔原基形成,7日龄时鳔开始充气变为亮泡状,生活史终生有鳔。色素细胞首先出现在12h50min的胚体上,至18h已在胚体全身分布,随着胚体发育,色素细胞增多。脊椎骨末端弯曲在15日龄开始,至24日龄弯曲过程完成,除腹鳍外其它鳍的鳍条数与成鱼一致,牙齿(硬齿和绒毛齿)生成,可咬食饵料。体表七条横向黑色素带是条石鲷的一个显著体态特征。21日龄鱼体表形成第一条横向黑色素带,23日龄时体表形成第二条色素带,25日龄时形成第三条色素带,29日龄时仔鱼体表第五条色素带形成,至40日龄时第七条色素带形成,此时稚鱼体态除背鳍、尾鳍、腹鳍上色素外与成体相似。60日龄幼鱼鳞片形成,在体态上与成体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胚胎发育 胚后生长 发育
下载PDF
条石鲷视觉器官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滔 肖志忠 +4 位作者 刘清华 马道远 徐世宏 肖永双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3,共5页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视觉器官的早期发生、分化和形成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24℃±1.0℃的条件下,受精后10.5 h,视杯出现;受精后15.5 h,晶状体形成;受精后22 h,在脉络膜裂...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视觉器官的早期发生、分化和形成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24℃±1.0℃的条件下,受精后10.5 h,视杯出现;受精后15.5 h,晶状体形成;受精后22 h,在脉络膜裂口处出现角膜;2日龄,巩膜和脉络膜形成;3日龄,虹膜出现;6日龄,视网膜分化完全,由色素层、视锥视杆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状层、内核层、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组成;13日龄,角膜分化完全,由外向内依次为复层扁平上皮、前弹性膜、纤维层、后弹性膜和内皮层;21日龄,虹膜完全分化,由内向外依次为色素层、后缘层、基质层、前缘层和内皮层。此时条石鲷眼的各个部分(巩膜、脉络膜、视网膜、晶状体、虹膜、角膜)均发育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 早期发育 组织学
下载PDF
条石鲷检出的虹彩病毒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华 孙志鹏 +1 位作者 李强 江育林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4,共7页
2009年8月份辽宁地区某网箱养殖场出现条石鲷大量死亡病情,对病鱼组织切片观察,在脾脏和肾脏等器官内发现许多形态异常肿大的嗜碱性粒细胞。病鱼组织匀浆液感染GF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脾脏、肾脏... 2009年8月份辽宁地区某网箱养殖场出现条石鲷大量死亡病情,对病鱼组织切片观察,在脾脏和肾脏等器官内发现许多形态异常肿大的嗜碱性粒细胞。病鱼组织匀浆液感染GF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脾脏、肾脏、肝脏及肠组织细胞质内存在大量呈六边形的病毒粒子,该病毒由核衣壳(100110nm)和囊膜构成,直径150180nm,似虹彩病毒。使用真鲷虹彩病毒(RSIV)959bp PstI片段特异性引物对病鱼各脏器组织进行PCR扩增,在脾脏、肾脏、鳃、肠、心脏和脑扩增出570bp大小的目的片段。同时,针对虹彩病毒主衣壳蛋白序列进行PCR扩增后得到1 400 bp大小的基因片段。病毒主衣壳蛋白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与真鲷虹彩病毒(RSIV-U1)等几株病毒位于同一进化分枝内。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作者认为引发条石鲷大批死亡的病原为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RS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虹彩病毒 肿大细胞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of Fifteen Novel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rom Rock Bream (<i>Oplegnathus fasciatus</i>)
4
作者 Jong-Oh Kim Wi-Sik Kim Myung-Joo Oh 《Open Journal of Genetics》 2014年第4期287-291,共5页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valuable fish in Korea. In recent years,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iques with molecular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nhance rock ...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valuable fish in Korea. In recent years,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iques with molecular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nhance rock bream resources. Microsatellite loci to define genetic diversity were screened in rock bream (n = 30) from Jeju areas of Korea and fifteen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newly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ranged from 9 to 34 while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ranged from 0.600 to 1.000 and from 0.772 to 0.977, respectively. These markers will serve as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population genetic studies and the selective breeding technology of rock bream f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legnathus fasciatus rock bream MICROSATELLITE MARKERS Population GENETICS
下载PDF
温度、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影响及初孵仔鱼饥饿耐受力 被引量:20
5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1 位作者 王妍妍 曲建忠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31,共7页
研究了盐度、温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和初孵仔鱼对饥饿的耐受力。结果表明,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0~35,最适盐度范围为25~30,孵化率都在89%以上,盐度低于20或高于35,孵化率都降低。盐度对孵化时间有一定影响,盐度高于35或者低... 研究了盐度、温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和初孵仔鱼对饥饿的耐受力。结果表明,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0~35,最适盐度范围为25~30,孵化率都在89%以上,盐度低于20或高于35,孵化率都降低。盐度对孵化时间有一定影响,盐度高于35或者低于15条件下孵化时间都延长。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1~27℃,孵化率都在77%以上,最适温度范围为23~25℃,孵化率达89%以上,低于19℃或者高于27℃时孵化率降低且初孵仔鱼畸形率升高。胚胎孵化时间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胚胎发育速率与温度成正相关关系。条石鲷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阈温度)为10.06℃,有效积温值为405.3℃.h。对胚胎发育的Q10值进行了计算。饥饿条件下,条石鲷初孵仔鱼8日龄全部死亡,半数死亡时间出现在第6天,饥饿对初孵仔鱼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胚胎发育 温度 盐度 饥饿
下载PDF
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蔡文超 区又君 李加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956,共6页
为了确定条石鲷胚胎孵化的适宜盐度,在试验水温为23.0℃~25.2℃条件下,设置了8个盐度组进行条石鲷胚胎孵化试验,研究了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度和高盐度对胚胎有持续性伤害,均可造成胚胎和卵黄球在卵裂期收缩而死... 为了确定条石鲷胚胎孵化的适宜盐度,在试验水温为23.0℃~25.2℃条件下,设置了8个盐度组进行条石鲷胚胎孵化试验,研究了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度和高盐度对胚胎有持续性伤害,均可造成胚胎和卵黄球在卵裂期收缩而死亡,一部分胚胎在原肠期之后收缩死亡;低盐度可造成初孵仔鱼畸形率增加,主要引起仔鱼脊柱"L"形和"C"形弯曲,而高盐度可导致胚体胚孔关闭以后尾部的畸形发育;通过分析各盐度组的孵化率、仔鱼畸形率和盐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健康仔鱼比例(PHL)和盐度(S)的关系式为PHL=-0.0018S2-0.1135S-0.8853(R2=0.948),以PHL>70%为适宜孵化盐度范围,以PHL>90%为最适孵化盐度范围,由此确定在23.0℃~25.2℃条件下,条石鲷的适宜孵化盐度范围为21~42(PHL>70%),最适为30~33(PHL>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胚胎发育 盐度 孵化 畸形
原文传递
南海区养殖条石鲷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17
7
作者 蔡文超 区又君 李加儿 《南方水产》 2009年第4期31-35,共5页
在较高温度下对南海区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的受精卵进行观察,详尽记录和描述了发育时序和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条石鲷受精卵的卵径为0.860±0.023mm,油球径为0.191±0.009mm。在孵化水温为25.64±0.77℃、... 在较高温度下对南海区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的受精卵进行观察,详尽记录和描述了发育时序和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条石鲷受精卵的卵径为0.860±0.023mm,油球径为0.191±0.009mm。在孵化水温为25.64±0.77℃、盐度30~32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22h30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孵化后10~15min)体长为1.836±0.078mm。根据受精卵的发育过程,将其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孔关闭期、克氏泡期、尾芽期、心跳期、孵化前期和孵化期等9个时相。其中卵裂期、囊胚期和原肠期分别历时3h、3h和4h45min。对比不同温度下条石鲷的胚胎发育,认为原肠期、尾芽期至孵化期这2个时期的发育速率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胚胎发育 受精卵 温度
下载PDF
条石鲷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孙中之 柳学周 +3 位作者 徐永江 李娟 曲建忠 兰功刚 《齐鲁渔业》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论述了条石鲷的工厂化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在水温18~22℃下,通过"控温+控光+强化营养"的方法,3龄以上的亲鱼可以达到性成熟,在培育池内自然产卵受精,产卵时的水温控制在23±1℃为好。条石鲷受精卵为浮性,在孵化水温23&#... 论述了条石鲷的工厂化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在水温18~22℃下,通过"控温+控光+强化营养"的方法,3龄以上的亲鱼可以达到性成熟,在培育池内自然产卵受精,产卵时的水温控制在23±1℃为好。条石鲷受精卵为浮性,在孵化水温23±0.5℃的条件下,受精卵大约27.5~32小时孵化出仔鱼。条石鲷的生存水温为6~32℃,最适宜水温为18~26℃;生存盐度5~35,最适宜盐度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百鲷 人工育苗 养殖
原文传递
条石鲷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孙中之 徐永江 +4 位作者 韩兵 李娟 柳学周 曲建忠 兰功刚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3,共7页
2008年4~8月,采用Winkler法研究了70日龄(平均全长37.68mm,平均体重1.07g)和105日龄(平均全长65.71mm,平均体重5.58g)的条石鲷在不同温度(15、20和25℃)、不同盐度(20、25和30)下的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结果表明,105日龄... 2008年4~8月,采用Winkler法研究了70日龄(平均全长37.68mm,平均体重1.07g)和105日龄(平均全长65.71mm,平均体重5.58g)的条石鲷在不同温度(15、20和25℃)、不同盐度(20、25和30)下的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结果表明,105日龄组的相对耗氧率明显低于70日龄组,但个体耗氧量明显高于70日龄组;耗氧率随幼鱼体重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盐度一定时,温度升高,相对耗氧率和个体耗氧量都随之增大。盐度对70日龄幼鱼组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对105日龄幼鱼组影响不显著(P>0.05)。盐度25左右、温度20~25℃时是条石鲷苗种培育和生长的最适盐度和最适温度。条石鲷在温度15~25℃、盐度20~30下的窒息点为1.6021~2.9538mgO2/L,窒息点随着个体的增大而降低;温度、盐度对条石鲷窒息点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条石鲷耗氧率的昼夜变化明显,白天的耗氧率平均为0.9459mgO2/g.h,夜间平均为0.2727mgO2/g.h,白天的耗氧率是夜间的3~5倍,条石鲷白天代谢旺盛并持续到夜间22∶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耗氧率 窒息点 昼夜变化
下载PDF
饥饿对条石鲷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中之 柳学周 +4 位作者 徐永江 李娟 曲建忠 兰功刚 梁翻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3,共6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条石鲷仔稚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8、22和26℃时,初孵仔鱼的PNR点分别出现在6~7d、6~7d和4~4.5d。仔鱼开口摄食时间随温度降低而滞后,22℃时初次摄食率最高,26℃时初次摄食率降至50%以下。温度...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条石鲷仔稚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8、22和26℃时,初孵仔鱼的PNR点分别出现在6~7d、6~7d和4~4.5d。仔鱼开口摄食时间随温度降低而滞后,22℃时初次摄食率最高,26℃时初次摄食率降至50%以下。温度对仔稚幼鱼耐饥饿的能力影响明显,18和22℃时,前期仔鱼半数死亡时间为4~5d,而13日龄仔鱼半数死亡时间为2.5d,24日龄稚鱼的为1.5~2d,实验鱼饥饿3d后,大部分已经不能恢复摄食。在26℃时,前期仔鱼和13日龄仔鱼的半数死亡时间为1.5d,24日龄稚鱼为2~2.5d,而45日龄幼鱼在22和26℃时半数死亡时间都为6d,表明随着生长发育,苗种对饥饿耐受能力明显增强。饥饿对条石鲷幼鱼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饥饿条件下的仔鱼全长和体重增加远远低于对照组,甚至出现体重的负增长,30日龄幼鱼在饥饿条件下的体重损失率达到50%以上,而45日龄幼鱼饥饿后的体重损失率约为10%,13日龄仔鱼阶段是条石鲷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中较为敏感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仔稚幼鱼 饥饿 生长
下载PDF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心脏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滔 肖志忠 +1 位作者 刘清华 李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2,共5页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条石鲷心脏的早期发生、分化和形成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4±1.0)℃的条件下,心脏原基在受精后13h30min出现于中部脑的腹面,其外部由卵黄多核层包围,内部则为扁平细胞所填充;受精后...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条石鲷心脏的早期发生、分化和形成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4±1.0)℃的条件下,心脏原基在受精后13h30min出现于中部脑的腹面,其外部由卵黄多核层包围,内部则为扁平细胞所填充;受精后20h30min,心脏开始搏动,可见血细胞;初孵仔鱼心脏呈直管状,位于体腔前端;2日龄(daysafterhatching,DAH),心脏分化成静脉窦、心耳(心房)、心室和动脉球四个部分;3日龄,耳室瓣和半月瓣形成;6日龄,窦耳瓣和心小室形成;12日龄,心脏内血细胞的数量急剧增加,血流量显著加大;27日龄,心耳内形成小梁结构,心脏发育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早期发育 心脏 组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