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SA与立体定向框架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孙霄 陶英群 +7 位作者 金海 许峰 李晓秋 王新红 杨兴旺 王宇 徐梦婷 王俊和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4-677,共4页
目的对比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ROSA)与立体定向框架辅助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框架辅助... 目的对比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ROSA)与立体定向框架辅助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框架辅助和ROSA辅助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立体定向框架组(A组)和ROSA组(B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出血至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的手术时间[(27.3±8.4)min]和再出血发生率(1.7%,3/172)均小于A组[手术时间:(44.2±7.7)min,再出血发生率:8.7%(17/196)](均P〈0.01)。A组有12例(6.1%)术后发生颅内感染,B组则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的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2.5±0.7)d和(1.2±0.5)d(P〈0.001)。B组的发病后30d病死率低于A组[分别为2.3%(4/172)和9.2%(18/196),P=0.006]。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立体定向框架辅助手术相比,ROSA辅助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并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发病后30d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 立体定向框架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辅助系统引导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健 关宇光 +6 位作者 鲍民 翟锋 赵萌 滕鹏飞 陈述花 王静 栾国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ROSA)引导下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精确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三博脑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采用ROSA引导下的颅内电极置入术的40例局灶性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资料.资料包括患... 目的 初步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ROSA)引导下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精确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三博脑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采用ROSA引导下的颅内电极置入术的40例局灶性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资料.资料包括患者的自然情况、非侵袭性检查资料、电极置入后致痫灶的检出率、并发症以及手术疗效.结果 ROSA引导下颅内电极置入共40例,其中39例完成电极置入并行视频脑电监测.1例因出现颅内出血而中止电极置入.电极留置颅内4 ~34 d,平均11.4d;捕捉到临床发作2~38次,平均9.9次.置入电极后无一例出现脑脊液外漏、颅内血肿、电极折断或死亡.1例出现头皮感染.37例明确致痫灶,其中32例行局灶性切除手术.术后随访结果:Engel Ⅰ级27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2例.结论 采用颅内电极置入并进行长程脑电图监测是定位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ROSA引导下的立体定向电极置入术,因其微创、手术时间短、安全、致痫灶定位精确,故而可以有效地指导致痫灶的精确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颅内电极 脑电描记术 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
原文传递
应用ROSA机器人优化STN—DBS手术的皮质穿刺点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兴旺 陶英群 +6 位作者 金海 许峰 李晓秋 王新红 王宇 孙霄 徐梦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SB)(简称为STN-DBS)的最佳皮质穿刺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STN-DBS治疗的50例... 目的探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SB)(简称为STN-DBS)的最佳皮质穿刺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STN-DBS治疗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共植入100根治疗电极)。所有患者均应用CT血管成像和MRI融合图像确定手术路径,术中记录电生理信号长度。选取典型电生理信号长度≥5 mm的80侧手术计划的影像资料,在ROSA?系统三维图像上建立笛卡尔坐标系。分别测量皮质入点至皮质正中矢状线的距离、皮质入点至颅骨冠状缝下皮 投影的距离,计算其参考范围,构建出皮质穿刺点的最佳区域。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出血。皮质入点至皮质正中矢状线的距离为29.6~50.8 mm,平均(37.9±5.0)mm,参考范围为32.9~42.8 mm;皮质入点至颅骨冠状缝下皮质投影的距离为-8.5~30.3 mm,平均(9.0±6.5)mm 参考范围为2.5~15.5 mm。结论以STN为靶点的DBS中,在旁开距离为32.9~42.8 mm,冠状缝前2.5~15.5 mm的区域内选择电极皮质穿刺点,术中有机会获得更长的典型电生理信号。这一区域范围对传统的框架辅助STN-DBS手术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 皮质穿刺点 微电极记录
原文传递
ROSA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SA)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8例,分为ROSA辅助治疗组(ROSA组)与框架辅助治疗组(框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框架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再出血率...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SA)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8例,分为ROSA辅助治疗组(ROSA组)与框架辅助治疗组(框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框架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再出血率均显著高于ROSA组(P<0.05)。结论:ROSA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下载PDF
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后癫痫灶切除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翟锋 周健 +6 位作者 丁浩然 卢东爽 陈思畅 王静 王梦阳 李天富 栾国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4-57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ROSA)引导颅内电极植入后,癫痫灶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采用ROSA引导颅内电极植入并行癫痫灶切除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时... 目的初步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ROSA)引导颅内电极植入后,癫痫灶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采用ROSA引导颅内电极植入并行癫痫灶切除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时机。其中5例行癫痫灶切除+功能区皮质电凝热灼术。结果电极拔除后当日手术16例(12.1%);1周内手术10例(7.6%);1周至1个月内手术33例(25.0%);1~3个月内手术27例(20.5%);3个月后手术46例(34.8%)。术后4例(3.0%)感染:其中1例为电极拔除后16 d手术,1例为电极拔出后65 d手术,1例为电极拔除后109 d手术,1例为电极拔出后120 d手术,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各时间段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SA引导颅内电极植入定位癫痫灶后,癫痫灶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距离电极拔出时间的长短)与颅内感染无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切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外科手术 时间安排 感染 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
原文传递
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在癫痫外科深部电极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强 朱丹 +3 位作者 陈俊喜 苏菊萍 华刚 谭红平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robotized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3年3月至6月,对11例顽固性癫痫患者,经过电一临床症状学、影像学、头皮脑电图等无创手段严谨的术前评估,设计...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robotized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3年3月至6月,对11例顽固性癫痫患者,经过电一临床症状学、影像学、头皮脑电图等无创手段严谨的术前评估,设计颅内电极埋置方案。在ROSA引导下,定向植入脑深部电极。埋置电极后进行颅内脑电图长程监测,最终手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平均年龄26.3岁(13~48岁),平均病史11.9年(1~23年)。共植入72根深部电极,1例患者进行单侧植入,10例系双侧植入。其中包括额叶17根,颞叶52根,岛叶3根。平均每根电极植入时间小于10分钟。术后复查CT,与术前MRI相融合之后分析,可见各电极末端位置与植入术前计划靶点位置基本一致,平均位置误差1.7mm(0.3~3.1mm)。1例患者在电极入路点有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仅表现轻微头痛。本组患者均无显著的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ROSA引导植入脑深部电极应用于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克服了传统的框架式立体定向仪应用的局限性,更加安全、精准、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颅内电极脑电图 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 立体脑电图
原文传递
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辅助下的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入精准定位致痫灶及切除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健 翟锋 +7 位作者 关宇光 赵萌 栾伟 滕鹏飞 陈述花 王静 王梦阳 栾国明 《癫痫杂志》 2016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精确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对三博脑科医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间行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人的140例癫痫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电极置入,其中单侧置入109例,双侧置入31例.3例在置...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精确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对三博脑科医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间行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人的140例癫痫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电极置入,其中单侧置入109例,双侧置入31例.3例在置入过程中出血.139例完成了长程视频脑电(VEEG)监测,平均监测8.4 d(2~35d),平均捕捉到10.8次(0~98次)惯常发作.置入电极后无脑脊液外漏、颅内血肿、电极折断和死亡病例发生,2例患者出现头皮感染(感染率为1.43%).140例患者中7例进行了二次置入,1例进行了三次置人.130例监测后明确了致痫灶.行致痫灶切除并且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共71例,其中Engel评级I级56例(占78.9%),Ⅱ级2例(占2.8%),Ⅲ级3例(占4.2%),Ⅳ级10例(占14.1%).结论 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当非侵人性评估结果难以确定致痫区时,采用颅内电极置人并进行VEEG监测是定位致痫区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立体定向电极置入术,其微创、手术时间短、无永久性副作用及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电极 癫痫外科 立体定向脑电图 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系统
原文传递
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手术在儿童癫痫和肌张力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解自行 徐金山 +7 位作者 方铁 方方 郑莉莉 李华 邓劼 陈春红 伍妘 王晓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对24名需要立体定向手术的儿童患者,采用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ROSA)。术前使用ROSA设定电极入点和靶点,术中应用ROSA确定入点、方向... 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对24名需要立体定向手术的儿童患者,采用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ROSA)。术前使用ROSA设定电极入点和靶点,术中应用ROSA确定入点、方向和深度,术后评估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24例儿童患者平均年龄7.5岁(3~16岁),平均病史4年(1~9年)。共植入210根深部电极,13例进行单侧植入,11例进行双侧植入。其中包括额叶90根,颞叶68根,枕叶10根,顶叶26根,岛叶12根,苍白球4根。平均每根电极植入时间小于10 min。术后复查CT,与术前MRI相融合之后分析,可见各电极末端位置与植入术前计划靶点位置基本一致,平均位置误差2.6 mm(0.3~5.9 mm)。1例患者在颞骨入颅点周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无不适表现。本组患者无颅内血肿、电极脱出等并发症。结论 ROSA引导立体定向植入儿童颅内深部电极,克服了传统框架式立体定向仪在儿童的应用局限,且更加安全、精准、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机器人 儿童患者 立体定向手术 癫痫 肌张力障碍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秀峰 李豪 +2 位作者 程刚 吉宏明 马久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9-893,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18例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4.7±1.7)分(3~8分);血肿量为(9.7±4.3)ml(5.2~18.3 ml)。其中血肿破入脑室者8例,合并脑积水者5例,血肿向中脑、延髓延伸者10例。ROSA机器人的骨性注册误差为(0.31±0.13)mm(0.14~0.59 mm)。临床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根据末次随访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3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OSA机器人辅助的血肿穿刺和侧脑室外引流术。无一例出现侧脑室穿刺路径出血或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血肿腔引流管和侧脑室外引流管于术后3~7d内拔除。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的GOS为:Ⅳ级3例,Ⅲ级6例,Ⅱ级4例,Ⅰ级5例。存活的13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再出血。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入院GCS更低[(3.4±0.5)分对比(5.2±1.7)分,t=3.384,P=0.004]、术前血肿量更多[(13.4±4.0)ml对比(8.3±3.5)ml,t=-2.640,P=0.018];而在性别、年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伴脑积水、血肿是否向中脑或延髓延伸发病至手术时间、ROSA机器人注册误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可精准、有效地清除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血肿,且并发症少。入院GCS低和血肿量较多的脑干出血患者其病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脑干 治疗结果 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 穿刺引流
原文传递
ROSA系统引导下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在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宝平 宋国元 +3 位作者 马丽娟 侯生魁 刘佳庆 卢旺盛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0期97-101,共5页
目的:观察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ROSA)系统引导下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观察组接受ROS... 目的:观察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ROSA)系统引导下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观察组接受ROSA系统引导下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以及术后6个月癫痫发作次数及神经心理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4,P<0.05);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78,P<0.05)。两组术后6个月癫痫发作次数均少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22,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总智商(FIQ)和语言智商(VIQ)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1,t=2.692;P<0.05)。结论:ROSA引导下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效果优于大脑半球离断术,且癫痫发作次数、神经心理学指标改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 难治性癫痫 临床效果 神经心理学 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ROSA)
下载PDF
ROSA辅助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 被引量:17
11
作者 许峰 陶英群 +6 位作者 孙霄 杨兴旺 王宇 徐梦婷 王俊和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高血压脑干出血的病例资料,均经微创手术治疗,根据时间节点分为框架辅助组17例(2014年1月-2016年3月)...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高血压脑干出血的病例资料,均经微创手术治疗,根据时间节点分为框架辅助组17例(2014年1月-2016年3月)与ROSA辅助组16例(2016年5月-10月)。结果 ROSA辅助组血肿清除率优于框架辅助组(P=0.031),ROSA辅助组手术时间与术后拔管时间均少于框架辅助组(分别为t=1.762,P<0.05;t=2.493,P<0.05)。框架辅助组术后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2例;ROSA辅助组无再出血和颅内感染,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25和P=0.258)。结论 ROSA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等方面,均优于框架立体定向辅助治疗,适用于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超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立体定位技术 微创治疗
下载PDF
ROSA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越性及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霄 陶英群 +6 位作者 许峰 杨兴旺 王宇 徐梦婷 王俊和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与框架立体定向辅助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均采用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根据时间节点分为框架...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与框架立体定向辅助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均采用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根据时间节点分为框架辅助组58例(2015年8月-2016年4月)和ROSA辅助组88例(2016年5月-11月)。结果框架辅助组手术时间(48.02±7.68)min,ROSA辅助组(30.13±8.72)min。框架辅助组术后再出血率为10.3%(6/58),ROSA辅助组为1.1%(1/88)。框架辅助组术后拔管时间(3.64±0.87)d,ROSA辅助组(1.12±0.36)d。ROSA辅助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拔管时间均优于框架辅助组(均P<0.05)。结论 ROSA辅助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及术后拔管时间,减轻病人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立体定位技术 引流术
下载PDF
ROSA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精准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兴旺 陶英群 +7 位作者 金海 许峰 孙霄 王宇 徐梦婷 王俊和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下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18例帕金森病和2例特发性震颤病人,均行ROSA辅助下DBS,术后复查CT,记录电极在x轴和y轴最大偏差距离和最小偏差距离,...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下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18例帕金森病和2例特发性震颤病人,均行ROSA辅助下DBS,术后复查CT,记录电极在x轴和y轴最大偏差距离和最小偏差距离,计算平均值。记录术中电极相关出血事件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20例病人术前计划植入电极39根,实际植入电极39根,其中植入丘脑底核37根,丘脑腹中间核2根。电极尖端距靶点x轴最大偏差距离2.13 mm,最小偏差距离0.09 mm,平均偏差距离(0.68±0.43)mm;y轴最大偏差距离1.50 mm,最小偏差距离0.21 mm,平均偏差距离(0.63±0.29)mm。结论 ROSA辅助下行DBS,电极植入准确,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脑深部电刺激术 立体定位技术 研究 精准性
下载PDF
两种注册方式对ROSA精准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峰 陶英群 +7 位作者 金海 杨兴旺 孙霄 王宇 王俊和 徐梦婷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通过颅骨模型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两种不同注册方式对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精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颅骨模型,在骨性标记组(骨性标记点注册方式)和激光组(激光注册方式),分别进行20次模拟电极... 目的通过颅骨模型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两种不同注册方式对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精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颅骨模型,在骨性标记组(骨性标记点注册方式)和激光组(激光注册方式),分别进行20次模拟电极植入手术,观察微电极记录针尖端与设计靶点之间的偏差距离范围。结果骨性标记组,20次实验平均注册误差为0.41 mm(最大0.51 mm,最小0.30 mm),平均时间为3 min 15 s,每次注册完成后,执行手术计划微电极尖端均可成功达到直径1 mm空心螺丝钉内圈范围内。通过激光注册方式,20次实验平均花费时间为17 min 22 s,7次记录针尖端可指向直径1 mm空心螺丝钉内圈范围,13次只能满足指向直径1.6 mm空心螺丝钉内圈。结论 ROSA系统精准度高,骨性标记点注册方式比激光注册方式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脑深部电刺激术 骨性标记点 激光表面识别 注册
下载PDF
CTA在ROSA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峰 陶英群 +7 位作者 金海 杨兴旺 孙霄 王宇 王俊和 徐梦婷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CTA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帕金森病和2例特发性震颤病人均行ROSA辅助DBS,利用ROSA观察穿刺针道在CTA图像上与血管重合情况。结果 20例病... 目的探讨CTA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帕金森病和2例特发性震颤病人均行ROSA辅助DBS,利用ROSA观察穿刺针道在CTA图像上与血管重合情况。结果 20例病人术前计划植入电极39根,实际植入电极39根,其中植入丘脑底核37根,丘脑腹中间核2根。按传统定位与手术计划方法 ,17侧手术计划与CTA成像血管重叠,需重新调整手术路径。结论 CTA应用于ROSA辅助DBS,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CT血管成像 脑深部电刺激术 图像融合
下载PDF
ROSA注册误差校正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峰 陶英群 +7 位作者 金海 杨兴旺 孙霄 王宇 王俊和 徐梦婷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制定注册计划时,探头圆圈与骨性标记点的位置关系对注册误差的影响。方法头模固定16个骨性标记点,行头部CT扫描,数据导入ROSA。每次随机任选5个骨性标记点注册,分别执...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制定注册计划时,探头圆圈与骨性标记点的位置关系对注册误差的影响。方法头模固定16个骨性标记点,行头部CT扫描,数据导入ROSA。每次随机任选5个骨性标记点注册,分别执行3种注册计划,A组注册计划探头圆圈切于标记点尾端边缘,B组和C组分别向标记点尖端及反方向移动0.5 mm。进行15次试验,共注册45次。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A组误差范围0.42~0.77 mm,平均(0.557±0.105)mm;B组误差范围0.23~0.68 mm,平均(0.349±0.109)mm;C组误差范围0.64~1.12 mm,平均(0.897±0.145)mm。A、B两组误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B组误差更小(t=8.16,P<0.001)。A、C两组误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A组误差更小(t=12.93,P<0.001)。按误差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C组>A组>B组。结论ROSA设计注册时将探头圆圈向标记点尖端方向靠近0.5 mm,可明显减小注册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骨性标记点 注册 误差
下载PDF
ROSA辅助与传统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峰 陶英群 +6 位作者 孙霄 杨兴旺 王宇 徐梦婷 王俊和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血肿清除与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小脑出血的病例资料,根据时间节点将其分为幕下开颅组22例(2014年1月-2016年4月,采用幕下开颅...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血肿清除与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小脑出血的病例资料,根据时间节点将其分为幕下开颅组22例(2014年1月-2016年4月,采用幕下开颅术清除血肿)与ROSA辅助组21例(2016年5月-10月,采用ROSA辅助血肿清除术)。结果手术时间与术后拔管时间,ROSA辅助组均明显少于幕下开颅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0,P<0.001;t=2.390,P<0.05)。颅内感染与术后再出血,幕下开颅组均为3例(13.6%),ROSA辅助组无颅内感染与再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χ2=1.336,P>0.05)。结论 ROSA辅助血肿清除治疗小脑出血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均优于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幕下开颅术 微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