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泾川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及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景贯阳 邸利 +3 位作者 王安民 史再军 牟极 吴贤忠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目的】通过对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渗透性进行分析,评估陇东黄土高原泾川县中沟小流域人工刺槐林土壤水文功能,为该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和流域水土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环刀法测定不同林龄(20、25、30和35... 【目的】通过对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渗透性进行分析,评估陇东黄土高原泾川县中沟小流域人工刺槐林土壤水文功能,为该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和流域水土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环刀法测定不同林龄(20、25、30和35 a)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渗透性。【结果】在0~100 cm土层,不同生长阶段刺槐林土壤容重(g/cm3)均值变化大小依次表现为:25 a(1.330)>30 a(1.253)>20 a(1.170)>35 a(1.161);35 a生样地土壤的饱和蓄水量、毛管蓄水量及最小蓄水量均最大,25 a生样地的最小;4种林龄刺槐林土壤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2.045~4.718 mm/min,35 a生刺槐林土壤初渗速率最大,且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规律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35 a生刺槐林的土壤持水能力与渗透性较好,20 a和30 a生次之,25 a生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孔隙度 持水性 渗透性 刺槐林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秦岭北坡刺槐人工林细根垂直分布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燕辉 苏印泉 +2 位作者 李吉平 朱昱燕 季志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68,73,共5页
采用土钻法对秦岭北坡刺槐人工林3种细根参数垂直分布状况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并在对这两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就土壤养分因子对细根垂直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刺槐林细根参数总体上表现为降低的趋... 采用土钻法对秦岭北坡刺槐人工林3种细根参数垂直分布状况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并在对这两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就土壤养分因子对细根垂直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刺槐林细根参数总体上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多种土壤养分因子在土层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变化趋势。细根参数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受到土壤养分因子的重要影响。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细根参数在土层中垂直分布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在细根生物量,细根表面积,根长密度3种细根参数中,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与细根表面积的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坡 刺槐林 细根分布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长武县刺槐林立地、经营类型及现实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广军 杜纪山 +3 位作者 张存旭 李补源 王俊鹏 王效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1-36,共6页
在长武县刺槐林选取61块标准地,对其立地、现实生长状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树高能反映立地差异显著性;地貌部位是影响刺槐林生长发育的主导性因子。立地要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武县刺槐林立地可归纳为4个立地类... 在长武县刺槐林选取61块标准地,对其立地、现实生长状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树高能反映立地差异显著性;地貌部位是影响刺槐林生长发育的主导性因子。立地要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武县刺槐林立地可归纳为4个立地类型:梁峁—塬坡;台地;沟坡;沟底。两个立地类型组:梁峁—塬坡—台地和沟底—沟坡。根据立地类型间和立地类型组间的林木生长状况差异显著性检测结果,同时考虑目前当地生产经营水平,将长武县刺槐林划分为两个经营类型:(1)梁峁—塬坡刺槐林;(2)沟底—沟坡刺槐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立地 经营类型 生产力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坡向刺槐林下植物种间关联及群落稳定性
4
作者 张犇 赵廷宁 +5 位作者 张海强 杨建英 贾亚倢 赵炯昌 胡亚伟 李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为了解人工林群落内物种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以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戈登·摩尔稳定性等方法,对林下植物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结... 为了解人工林群落内物种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以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戈登·摩尔稳定性等方法,对林下植物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有植物30科56属62种。其中,灌木层植物10科18属19种,杠柳(Periploca sepium)为优势种;草本层植物22科38属43种,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为优势种。阳坡有14种灌木,阴坡有7种;阴坡有28种草本植物,阳坡有24种。(2)不同坡向刺槐人工林内植物种的关联性不同,阳坡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白首乌(Cynanchum bungei)的关联性极显著(P<0.01);半阳坡茜草(Rubia cordifolia)、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关联性极显著(P<0.01);阴坡蛇莓(Duchesnea ind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关联性显著(P<0.05);半阴坡酸枣(Ziziphus jujuba)、卫矛(Euonymus alatus)、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和披针薹草(Carex lancifolia)的关联性极显著(P<0.01)。(3)阳坡和阴坡的林下植物群落整体稳定性强,半阳坡和半阴坡的林下灌木群落稳定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种间关联 群落稳定性 坡向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刺槐林凋落物输入量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淑月 王天秀 +1 位作者 张清月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6,共9页
【目的】分析刺槐林凋落物输入量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探明其调控机制,为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动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黄土高原中部,选择林龄15年的典型人工刺槐林开展野外试验,设置对照(地上... 【目的】分析刺槐林凋落物输入量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探明其调控机制,为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动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黄土高原中部,选择林龄15年的典型人工刺槐林开展野外试验,设置对照(地上凋落物输入量无变化)、地上凋落物完全去除和加倍3个处理,采集0~10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顽固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土壤呼吸速率,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生物量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在0~1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去除处理土壤温度在2018年6,9和12月份均显著增加,而在2019年3月份无显著差异;地上凋落物加倍处理土壤温度在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在2018年6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在3个凋落物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而在2018年12月,与对照相比,凋落物去除处理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了24.44%,而地上凋落物加倍处理无显著变化;在2019年3月,3个凋落物处理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2019年3月,在0~2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凋落物加倍处理中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顽固性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而地上凋落物去除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顽固性有机碳含量均明显增加且总体差异达显著水平。在0~1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地上凋落物加倍处理仅在2018年6月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凋落物去除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2018年6月显著降低了71.96%,而在2018年9月和12月分别显著增加了101.59%和120.27%。对照和地上凋落物加倍、去除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41,1.84和1.32μmol/(m^(2)·s)。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能解释土壤有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地上凋落物 刺槐林 土壤有机碳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与有机碳组分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朱玉帆 刘伟超 +8 位作者 李佳欣 苏玉博 简俊楠 杨改河 任成杰 冯永忠 任广鑫 王晓娇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451,共8页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人工林有机碳矿化特征及有机碳组分变化规律,选择恢复13 a的人工刺槐林以及临近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不同温度处理(15、25和35℃)下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表现出先剧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有...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人工林有机碳矿化特征及有机碳组分变化规律,选择恢复13 a的人工刺槐林以及临近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不同温度处理(15、25和35℃)下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表现出先剧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有机碳累计释放量表现为培养初期增加迅速,后期逐渐缓慢;坡耕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其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为1.52,而刺槐林地仅为1.38.通过单库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可知刺槐林地和坡耕地土壤矿化潜力Cp分别在2.02~4.32g·kg^(-1)和1.25~3.17g·kg^(-1)之间,即刺槐林的矿化潜力更高.培养期内各种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刺槐林地大于坡耕地,土壤累计碳释放量与MBC和DO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Q_(10)(15~25℃)与SOC、EOC含量和SWC均呈线性关系(P<0.05).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下黄土丘陵区土壤碳固存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矿化 温度 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 有机碳组分
原文传递
太行山区刺槐林的生物量与碳汇量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超 毕君 +1 位作者 宋熙龙 尤海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4期14-18,共5页
为了评估刺槐林的碳汇量和测定其生物量计量参数,为编制土地利用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提供基础数据,依据太行山区60块刺槐林生物量样地的调查资料,对不同龄级的林分生物量和碳汇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冠比(R)随... 为了评估刺槐林的碳汇量和测定其生物量计量参数,为编制土地利用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提供基础数据,依据太行山区60块刺槐林生物量样地的调查资料,对不同龄级的林分生物量和碳汇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冠比(R)随林龄、胸径变化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刺槐幼龄林的BEF=1.535±0.127,R=0.530±0.102,n=15;中龄林BEF=1.371±0.038,R=0.381±0.045,n=45;分别建立了小班和林分2个水平尺度的生物量和碳汇量估计模型,表明林分生物量、碳汇量与蓄积量间呈线性回归关系;建立了碳汇量增长模型,推算本区刺槐林年平均碳汇量为1.79t/hm2,有较高碳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碳汇量 生物量 太行山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驱动下黄土高原刺槐林气候适宜性和脆弱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汲玉河 周广胜 李宗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48-3358,共11页
刺槐是黄土高原乡土树种,具有优良的水土保持和固碳功能。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实践中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刺槐林面积占沟壑丘陵区人工植树造林面积90%以上。由于种植时没有考虑刺槐的气候适宜性,一些地区的刺槐林出现了退化现象。采用... 刺槐是黄土高原乡土树种,具有优良的水土保持和固碳功能。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实践中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刺槐林面积占沟壑丘陵区人工植树造林面积90%以上。由于种植时没有考虑刺槐的气候适宜性,一些地区的刺槐林出现了退化现象。采用最大熵模型,在0.5km×0.5km空间精度上分别模拟了1961—1990、1966—1995、1971—2000、1976—2005、1981—2010,以及2100年(典型浓度路径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下)黄土高原刺槐的气候适宜性和敏感性。模拟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刺槐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主要受到最冷月温度、极端低温、降水量、年辐射量等气候因子影响,低温(最冷月温度、极端低温)是影响刺槐的最关键因子。黄土高原西北和北部广大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不适合刺槐林生长;黄土高原东南部(关中平原和山西南部)比较适合刺槐生长。相对1961—1990年,1961—2010年期间刺槐林适宜区分布格局基本没有改变,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下刺槐林适宜区分布格局也没有显著改变。图层叠加分析发现,刺槐的气候适宜度(即存在概率)发生了明显改变。黄土高原西部和北部属于不适宜刺槐生长的非敏感区,东部和东南部是适宜刺槐生长的区域,尤其是山西中南部和陕西关中平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展示了刺槐气候脆弱性的一面。研究结果对植树造林,优化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和维持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气候变化 植树造林 刺槐林 气候适宜性 脆弱性
下载PDF
刺槐林和柠条林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对比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吕海波 梁宗锁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4期28-31,68,共4页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退耕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探索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SOC)及相关因素的相互响应机制,对安塞县纸坊沟流域1975年柠条林(N75)、1974年农地(H74)和1978年刺槐林(C78)100 cm深度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全N、粒度、...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退耕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探索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SOC)及相关因素的相互响应机制,对安塞县纸坊沟流域1975年柠条林(N75)、1974年农地(H74)和1978年刺槐林(C78)100 cm深度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全N、粒度、碳酸钙进行了差异度分析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退耕林地SOC和全N含量在0—100 cm深度都有增加,但是C78主要表现在0—20 cm深度,而N75则主要表现在20—100 cm深度。相关度分析表明,H74在20—100 cm深度SOC含量、C/N值与0.002—0.02 mm粒径含量达显著、极显著相关,C78在40—100 cm深度SOC含量与<0.002 mm粒径含量显著相关,C/N值与<0.02 mm粒径含量由0—100 cm的负相关变为正相关。结果证明,退耕后柠条林地SOC和全N含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深层土壤上,刺槐林地的变化则主要表现在浅层土壤上;农地和刺槐林地深层土壤SOC主要吸附在细颗粒土壤上,性质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柠条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有机碳 粒度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区人工刺槐树干液流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费俊娥 焦陇慧 +8 位作者 吴贤忠 易娜 袁秀娟 刘俊俊 张晓梅 王安民 赵子龙 张瑞峰 邸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39,共9页
【目的】对陇东黄土高原区人工刺槐树干液流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进行研究,为该区域森林生态耗水的准确估计和林地水分的综合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对生长季刺槐林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并... 【目的】对陇东黄土高原区人工刺槐树干液流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进行研究,为该区域森林生态耗水的准确估计和林地水分的综合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对生长季刺槐林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并利用样地内安装的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有效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对液流速率与各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刺槐树干液流日变化存在"昼高夜低"的现象;刺槐树干液流速率在晴天呈"单峰型"变化,阴天呈"多峰型"变化,雨天呈不规则波动;刺槐树干液流速率在整个生长季月均值呈"低-高-低"的变化,其中10月份的液流速率最小(193.19 g/h),8月份的液流速率最大(652.31 g/h);环境因素对白天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表现为:温度(0.839)>相对湿度(-0.747)>太阳辐射(0.721)>水汽压亏缺(0.718)>风速(0.260);对晚间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表现为:水汽压亏缺(0.615)>空气温度(0.608)>相对湿度(-0.505)>风速(0.048).典型天气条件下,太阳辐射对晴天和阴天相关性最显著,分别为0.837、0.855(P<0.01),雨天条件下,空气温度影响最显著,相关系数为0.220(P<0.01).【结论】陇东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液流速率日变化为昼高夜低趋势,整个生长季液流速率为先升高后降低规律,不同时间尺度下影响刺槐树干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不同;建立了6种不同时间尺度下树干液流速率和环境因子的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区 刺槐林 树干液流 环境因素
下载PDF
刺槐林人工促进更新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超 王春荣 +1 位作者 于青军 尤海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8期57-60,共4页
以第3代皆伐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采取1/2环状沟、树桩扒皮、劈桩、挖除伐桩和对照5种人工促进更新措施,对萌芽苗和根蘖苗的萌发数量、生长量、生物产量和生产成本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种处理均能产生大量的萌生新株,平均每伐桩可萌生6.... 以第3代皆伐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采取1/2环状沟、树桩扒皮、劈桩、挖除伐桩和对照5种人工促进更新措施,对萌芽苗和根蘖苗的萌发数量、生长量、生物产量和生产成本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种处理均能产生大量的萌生新株,平均每伐桩可萌生6.7~8.5株,更新效果较好;其中挖除伐桩对根蘖苗促进作用明显,单株萌生量平均达7.8株,较其他措施高出160%~270%;但其他4种措施的根蘖苗平均萌生2.1~3.0株,也可满足林分更新的需要。1/2环状沟、扒皮、劈桩和对照处理每株萌芽苗3.8~6.0株,长势良好,生物产量高,可作为刺槐短期利用的对象。综合更新效果和成本,挖除伐桩是刺槐残次林更新较好的选择,1/2环状沟、扒皮和劈桩效果不明显不宜应用,对照处理及时疏伐可起到较好的林分更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人工促进更新 萌芽更新 根蘖更新
下载PDF
京北山区人工刺槐水源涵养林主要养分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世海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北京北部山区刺槐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为26 301kg/hm2。刺槐林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在叶和枝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顺序相同,均是Ca>N>K>Mg>P;在干中的含量顺... 北京北部山区刺槐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为26 301kg/hm2。刺槐林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在叶和枝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顺序相同,均是Ca>N>K>Mg>P;在干中的含量顺序是N>Ca>Mg>K>P;根系中的养分元素除Ca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外,其余的养分元素的含量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降低。刺槐林生态系统5种养分元素的贮存量为514.90 kg/hm2,其中,乔木层中的养分贮存量占总贮存量的85.5%。若以各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生物层中的贮存量来计,则Ca的贮存量最大,P的最小,不同养分元素贮存量的顺序为Ca>N>K>Mg>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北山区 刺槐林 养分元素 含量特征
下载PDF
人工抚育对刺槐林地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左志国 白冰 +1 位作者 孙冬迎 曹帮华 《吉林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7-9,共3页
在抚育12 a、8 a和4 a后的刺槐林中布设样地,采集枯落物样品,对含水量、吸水速率和持水量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抚育对刺槐林地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林木生长郁闭以后,适时抚育可使林地积累更多的枯落物,相对于抚育较晚... 在抚育12 a、8 a和4 a后的刺槐林中布设样地,采集枯落物样品,对含水量、吸水速率和持水量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抚育对刺槐林地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林木生长郁闭以后,适时抚育可使林地积累更多的枯落物,相对于抚育较晚的林分而言,其枯落物层含水量、吸水速率及持水量提高明显。人工抚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刺槐林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促进林分的健康发育,特别是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林内水分和湿度等方面的水文效应十分明显。开展抚育可以使刺槐林内生长空间增大,并可提供足够的光照、温度条件,促进枯落物的分解,有利于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抚育 刺槐林 枯落物层 持水能力
下载PDF
抚育对刺槐林地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丽军 白冰 周丽丽 《吉林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35-38,共4页
在2002年开展抚育的6 a生刺槐林中布设样地,以未抚育处理为对照,对抚育当年、4 a后(2006年)、8 a后(2010年)和12 a后(2014年)林地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木的生长,抚育样地和对照样地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 在2002年开展抚育的6 a生刺槐林中布设样地,以未抚育处理为对照,对抚育当年、4 a后(2006年)、8 a后(2010年)和12 a后(2014年)林地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木的生长,抚育样地和对照样地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均呈现梯度升高趋势,而抚育样地升高幅度更明显。抚育当年与4a后,抚育样地与对照样地的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抚育8 a后,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抚育12 a后,两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抚育能够有效提高林地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 刺槐林 枯落物 持水量 持水率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刺槐林健康等级分类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路开宇 宋音 《地理空间信息》 2017年第1期90-94,共5页
以高分辨率IKONOS影像为数据源,将呈区域性分布的刺槐林划分为孤岛、军马场和黄河故道3个地区;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基于J-M距离确定的最佳窗口和方向的8个纹理特征及2个植被指数特征中较为重要的特征。结果表明... 以高分辨率IKONOS影像为数据源,将呈区域性分布的刺槐林划分为孤岛、军马场和黄河故道3个地区;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基于J-M距离确定的最佳窗口和方向的8个纹理特征及2个植被指数特征中较为重要的特征。结果表明,孤岛地区的最佳分割尺度为3、军马场地区的最佳分割尺度为12,尺度9和3在黄河故道地区不同健康类型中有不同的优越性;最佳纹理窗口为13×13,最佳纹理方向为45°。结合实地样方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得到孤岛地区的总精度为91.15%、军马场地区为87.57%、黄河故道地区为91.57%,与实地样方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可为森林退化监测制图、防护林恢复及区域生态建设提供科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刺槐林 纹理信息 随机森林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下植被及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舒 马岚 +3 位作者 张栋 梅雪梅 李倩 潘成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10、15、20 a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原生荒草地为对照,采用时空互代法,调查分析坡面刺槐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演替和0~400 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林下灌草植被物种...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10、15、20 a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原生荒草地为对照,采用时空互代法,调查分析坡面刺槐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演替和0~400 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林下灌草植被物种丰富度变大,植被结构发育变好;不同林龄刺槐林地与荒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由大到小顺序为荒草地(16.61%)、20 a刺槐林地(10.08%)、15 a刺槐林地(9.54%)、10 a刺槐林地(8.52%);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土壤水分随坡位下降而增大的趋势有所改变,成熟刺槐林对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分配的调节作用明显;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沿垂直剖面变化方式与原生荒草地差异明显,15 a以上刺槐林对100 cm以下土壤水分的影响已基本稳定;人工刺槐林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林地土壤水分亏空,随着林龄的增长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条件有所改善,但深层土壤(200~400 cm)没有明显的恢复迹象.研究结果为黄土区植被恢复和刺槐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人工刺槐林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土壤养分背景和生产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郝文芳 单长卷 +1 位作者 梁宗锁 陈存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129-135,共7页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11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刺槐的株高、冠幅、胸径、新枝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有效养分缺乏。(2)整个生长季...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11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刺槐的株高、冠幅、胸径、新枝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有效养分缺乏。(2)整个生长季内,三个立地条件的土壤养分含量是: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说明林地自肥能力弱,地力在逐渐的衰退;(3)不同立地类型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三个立地条件下的人工刺槐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而三个立地条件下的刺槐生长量却有差异,因此认为,引起刺槐林生产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的缺乏,更加恶化了刺槐的生长条件。要想彻底改变刺槐生长“小老树”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工刺槐林的水肥条件;(4)三个立地条件之间,刺槐的生长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大小均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所以,在建造人工刺槐林时,在半阴坡、半阳坡、阳坡三个立地类型之中,宜选择在立地条件好的半阴坡进行。基于上述分析,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时,必须慎重考虑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和土壤养分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刺槐林 立地类型 土壤养分背景 生产力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养分含量 关系研究 土壤含水量 立地条件 土壤肥力水平
下载PDF
黄土半干旱区刺槐林地土壤蒸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卫强 贺康宁 +2 位作者 周毅 邓军涛 甘先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6-399,403,共5页
对黄土半干旱区刺槐林内的土壤蒸发状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微型蒸发器(Micro-lysimeters,MLS),人为控制土壤水分梯度,对不覆盖、枯枝落叶物覆盖和苔藓覆盖3种处理的林地土壤蒸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水分... 对黄土半干旱区刺槐林内的土壤蒸发状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微型蒸发器(Micro-lysimeters,MLS),人为控制土壤水分梯度,对不覆盖、枯枝落叶物覆盖和苔藓覆盖3种处理的林地土壤蒸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利用枯落物覆盖减小林地土壤蒸发效果晴天好于多云天,枯落物覆盖、苔藓覆盖与无覆盖相比,分别减少了20.15%~52.46%和11.11%~36.72%的土壤蒸发,枯落物覆盖效果好于苔藓;林地土壤蒸发量随土壤水分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土壤含水量增加到一定临界值以后,林地土壤蒸发量由上升变为下降,表现出土壤水分对林地土壤蒸发具有明显的阈值反应,土壤含水量的临界值分别为14.2%(枯落物覆盖)和16.8%(不覆盖);基于林地土壤蒸发量(E1)与水面蒸发量(E0)的观测数据,利用STATISTICA软件统计分析,建立林地土壤蒸发模型,可用于林地土壤蒸发量的估算,为林地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地 土壤水分 林地土壤蒸发 林地土壤蒸发模型 黄土半干旱区
下载PDF
渭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植物多样性动态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晶晶 赵忠 +2 位作者 宋西德 张永 刘恩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90-2496,共7页
以陕西省永寿县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法,研究了人工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渭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下植被的演变依次经历了艾蒿(水蒿)、葎草、葎草+糙苏3种主要类型;主... 以陕西省永寿县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法,研究了人工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渭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下植被的演变依次经历了艾蒿(水蒿)、葎草、葎草+糙苏3种主要类型;主要建群种表现为一年生向多年生、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趋势。(2)Patrick、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随刺槐林龄级的增加均呈现二次函数变化,说明该地区刺槐林林下植被通过自然恢复可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该过程比较缓慢。(3)阴坡的各个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阳坡,说明阳坡生态修复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土壤水分条件)更差,植被自然恢复的速率更缓慢。研究表明,渭北黄土高原阳坡的生态修复应以选用耐旱植物或者以保护和恢复草本群落为主,仅在水分条件较好、能够满足乔木或灌木生长的小地形内进行适当比例的乔、灌、草复合配置,以丰富群落层次结构,优化群落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黄土高原 人工刺槐林 植物多样性动态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对模拟降水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邓强 刘迪 +1 位作者 时新荣 袁志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气候变化对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物种多样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但目前关于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物多样性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野外控制穿透雨试验,观测了9个降水梯度处理(减雨80%,60%,... 气候变化对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物种多样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但目前关于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物多样性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野外控制穿透雨试验,观测了9个降水梯度处理(减雨80%,60%,40%,20%和增雨20%,40%,60%,80%及对照)对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增加趋势,减雨80%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低23.6%和16.1%,增雨80%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高26.2%和13.0%。不论降水减少或增加,都提高了蔷薇科和杂类草物种的重要值,但降低了豆科和禾本科物种的重要值,降水量的增加也提高了菊科物种的重要值。降水减少处理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减雨80%和60%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增雨20%和40%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但增雨60%和80%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雨80%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与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Simpson指数与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2=0.630)。上述结果说明,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林下多为一年生植物,主要受浅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植物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降水变化不利于水分胁迫耐受性低的物种生存,进而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降水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土壤含水量 物种多样性 黄土高原 刺槐人工林 控制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