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8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刘红玉 吕宪国 刘振乾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 ,是我国滨海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理区域。该区三角洲以辽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为主 ,湿地总面积为648284hm2。其中黄河三角洲 (东营市 )总湿地面积为333427hm2 ,占黄河三角洲总面积的42.7 % ;辽河三...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 ,是我国滨海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理区域。该区三角洲以辽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为主 ,湿地总面积为648284hm2。其中黄河三角洲 (东营市 )总湿地面积为333427hm2 ,占黄河三角洲总面积的42.7 % ;辽河三角洲 (盘锦市 )湿地总面积为314857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9.5 %。两三角洲均以天然湿地占优势 ,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 ,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辽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水文条件的差异 ,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 ,其湿地在空间分布结构、资源类型、生态功能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论文在系统研究湿地分类基础上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两三角洲湿地类型、资源现状进行研究 ,并结合前人科研成果对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生态功能特征等进行分析评价 ,最后提出区域资源开发与湿地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环渤海三角州 生态功能 生物多样性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红玉 李兆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5-1222,共8页
从流域尺度,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1954年以来6个时段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洪河保护区及其所在浓江河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连通度进行计算,系统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结果显示... 从流域尺度,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1954年以来6个时段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洪河保护区及其所在浓江河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连通度进行计算,系统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浓江河流域大规模土地利用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均耕地面积增长速度为101km2/a;②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直接导致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降低,同时也间接影响了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③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景观连通度降低严重割断了景观之间原有的物质交换和功能维持关系,是导致保护区湿地景观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④恢复保护区周围一定面积的湿地,维持良好的景观连通度是实现保护区自然保护效益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河 土地利用 保护区 湿地景观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湿地与全球变化 被引量:28
3
作者 周广胜 周莉 +1 位作者 关恩凯 赵芳文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4期7-12,共6页
重点介绍了辽河三角洲湿地的类型、形成与发育的主导影响因子和全球变化的影响,阐述了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立的区域代表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期辽河三角洲湿地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辽河 三角洲 湿地 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与护岸新技术 被引量:32
4
作者 关春曼 张桂荣 +2 位作者 赵波 程大鹏 费宗如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7-80,共4页
我国传统的硬质化、规整化的城市河流整治工程片面强调行洪、排涝等功能,降低甚至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造成河流自净能力消失殆尽,河水严重污染。结合我国城市水域大面积污染现状,概述了城市河流污染成因与整治现状,提出污染河流的治理... 我国传统的硬质化、规整化的城市河流整治工程片面强调行洪、排涝等功能,降低甚至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造成河流自净能力消失殆尽,河水严重污染。结合我国城市水域大面积污染现状,概述了城市河流污染成因与整治现状,提出污染河流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指出芦苇生态湿地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多种常用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适用于城市狭窄河流的岸坡生态修复技术:空心砌块生态护面的加筋土轻质护岸技术、石笼网装生态袋和废旧轮胎联合的生态护岸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生态修复 芦苇湿地 生态护岸
下载PDF
湿地的生境修复及景观规划设计——以潍坊市白浪河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0,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周边的湿地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导致污染加剧,湿地的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湿地环境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有悖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通过对白浪河...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周边的湿地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导致污染加剧,湿地的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湿地环境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有悖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通过对白浪河现状进行SWOT分析,确定湿地生境恢复的原则、目标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介绍了白浪绿洲湿地公园在功能分区、水系营造、植被修复、交通及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具体手法,以修复白浪河湿地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白浪河 湿地 生境恢复 潍坊
下载PDF
中国现代网状河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被引量:20
6
作者 谢庆宾 朱筱敏 +6 位作者 管守锐 王贵文 刘少宾 张周良 陈方鸿 薛培华 韩德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9-227,共9页
中国境内的许多河流发育有网状河段 ,从长江、黑龙江、珠江等这样的大型河流到嫩江、赣江等中小型河流都有。依据这些网状河的地理和构造背景的不同 ,可以把它们划分为 :平原网状河流、山谷网状河流、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和入海三角... 中国境内的许多河流发育有网状河段 ,从长江、黑龙江、珠江等这样的大型河流到嫩江、赣江等中小型河流都有。依据这些网状河的地理和构造背景的不同 ,可以把它们划分为 :平原网状河流、山谷网状河流、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和入海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四大类型。作者通过实地挖掘探槽、密集采样 ,对嫩江齐齐哈尔平原网状河段、赣江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段、珠江入海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段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研究 ,并建立了网状河的沉积模式 ,探讨了网状河的成因。认为网状河流体系的发育不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限制 ,低坡降是形成网状河的必要条件 ,相对稳定的网状河道不同于曲流河和辫状河 ,湿地环境是网状河流体系中最发育的地貌单元 ,堤岸植被繁茂、粘结性高是河道稳定的重要因素 ,与曲流河和辫状河相比 ,网状河出现的几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网状河流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长江 黑龙江 珠江 构造背景 湿地环境
下载PDF
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潜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骆林川 董国政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8,共5页
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湿地被填埋,导致湿地的生态与社会服务功能丧失。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模式。笔者分析了规划建设中的秦淮河湿地公园对区域潜在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该公园建成后对南京江宁区社会经济... 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湿地被填埋,导致湿地的生态与社会服务功能丧失。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模式。笔者分析了规划建设中的秦淮河湿地公园对区域潜在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该公园建成后对南京江宁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可伎地区经济增长1.69%~3.03%,可新提供3900-7400个就业岗位,公园周边土地增值达102.3亿元,产生7.8亿元的代际净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淮河 湿地公园 生态经济效益
下载PDF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晓燕 连煜 可素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6-961,968,共7页
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变化过程对保障其河口三角洲生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认为该生态系统关键期为5—9月。分析了黄河渔洼以下三角洲生态系统中的陆域湿地、河流湿地以及近海... 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变化过程对保障其河口三角洲生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认为该生态系统关键期为5—9月。分析了黄河渔洼以下三角洲生态系统中的陆域湿地、河流湿地以及近海水域等重要生态单元生境修复与黄河径流条件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鸟类生境、河道内鱼类生境和近海水生生物繁衍生境的生态需水,提出了它们对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过程的要求。在统筹考虑黄河天然径流条件、自然功能用水和社会功能用水的平衡、黄河水资源配置条件等因素后,进一步提出现阶段黄河向其三角洲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用水控制指标:5—6月繁殖关键期的适宜水量约22亿m3,相应的利津断面流量应不低于150 m3/s,最好能达到250m3/s;7—10月应保障洪水量级不低于3500m3/s、平水期流量不低于200~300m3/s;11月—次年4月流量应不低于75m3/s,最好能达到120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三角洲 湿地 生态 需水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松花江下游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徐飞 张拓 +2 位作者 怀宝东 隋文志 杨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1-2540,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沿江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识别受损滨江湿地的自然恢复潜力,以期为松花江湿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7月,通过采集松花江下游自然湿地、水稻田、采砂迹地和恢复湿地的土壤,对土... 本研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沿江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识别受损滨江湿地的自然恢复潜力,以期为松花江湿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7月,通过采集松花江下游自然湿地、水稻田、采砂迹地和恢复湿地的土壤,对土壤真菌ITS间隔区定向酶扩增,并使用Illumina MiSeq PE300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类型样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沿江湿地开垦为稻田或进行采砂活动可造成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 <0.05),采砂迹地被修复为人工湿地后可显著提高土壤真菌Ace和Chao1指数(P <0.05).稻田与其它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 <0.05).沿江湿地土壤真菌划分为16个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隐真菌门(Rozellomycota)为沿江湿地的主要真菌门类(相对丰度> 1%).自然湿地和恢复湿地的真菌功能群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辅以苔藓寄生真菌、地衣寄生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稻田和采砂迹地的主要功能菌群以凋落物腐生菌和土壤腐生菌为主.动植物病原菌群在稻田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它样地(P <0.05).土壤p H、总碳、有机碳、总氮和总磷是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由此可见,在自然湿地进行资源开发增加了潜在的生态风险,降低了生态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湿地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真菌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原文传递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2
10
作者 于守兵 凡姚申 +1 位作者 余欣 窦身堂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1-1110,共10页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包括河流生态需水、湿地生态需水和近海生态需水。系统梳理了近20年来黄河河口生态需水目标、需水类别和需水量计算结果;结合黄河河口演变特点,提出生态需水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河流生态需水以满足重要渔业物种生境...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包括河流生态需水、湿地生态需水和近海生态需水。系统梳理了近20年来黄河河口生态需水目标、需水类别和需水量计算结果;结合黄河河口演变特点,提出生态需水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河流生态需水以满足重要渔业物种生境为主,重点研究指示物种对天然径流量节律的响应特征,量化水文-生态响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恢复自然水文情势的生态功能。湿地生态需水应深入研究植被、土壤、水体的水盐平衡和蒸散发规律,从植被和鸟类生态位的合理设计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出发构建生态系统结构,确定湿地合理规模。近海生态需水应研究入海冲淡水对渔业物种低盐产卵育幼场的塑造和维持机制,以及重要渔业物种习性、适宜营养盐水平与磷酸盐输送扩散机制。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利津断面径流量满足已有生态需水径流量各项研究成果要求的年份比例为37%~58%,春季经流过程经常缺乏流量脉冲。初步分析以湿地、河道鱼类和近海鱼类为主要目标的全年生态需水量为86亿m^3,径流过程需要阶段性场次洪水。建议对小浪底水库调度方案进行多年优化调整,兼顾春季流量脉冲的塑造,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河口生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生态需水 河流 湿地 近海
下载PDF
北京北沙河湿地维管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辰 刘全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5-819,共5页
北京北沙河湿地有维管植物 87种 5变种 1变型 ,共 93个分类群 ,隶属于 36科 68属 .其中蕨类植物 1科 ,1属 ,3种 ;双子叶植物 2 3科 ,4 0属 ,5 3种 ,1变种 ;单子叶植物 12科 ,2 7属 ,31种 ,4变种 ,1变型 .可分为 10个分布区类型 ,包括世... 北京北沙河湿地有维管植物 87种 5变种 1变型 ,共 93个分类群 ,隶属于 36科 68属 .其中蕨类植物 1科 ,1属 ,3种 ;双子叶植物 2 3科 ,4 0属 ,5 3种 ,1变种 ;单子叶植物 12科 ,2 7属 ,31种 ,4变种 ,1变型 .可分为 10个分布区类型 ,包括世界广布属 2 3属 ,热带属 13属 ,温带性质的属32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北京 北沙河 湿地 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下载PDF
Changes of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in Dadu River catchment from 1985 to 2000, China 被引量:17
12
作者 Laibin HUANG Junhong BAI +3 位作者 Denghua YAN Bin CHEN Rong XIAO Haifeng GAO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37-249,共13页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ector process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1985 and 2000, the spatial changes of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in Dadu River catchment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were studied using spatial...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ector process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1985 and 2000, the spatial changes of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in Dadu River catchment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were studied using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Supported by Apack soft-ware, the indices of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IE) was also introduced to show the changes of wetland landscape inform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wetland landscape in this region was characteristic of patch-corridor-matrix configuration and dominantly consisted of natural wetlands. Landscape patterns changed a little with low fragment and showed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with partial scattered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85 to 2000. The values of patch density and convergence index kept stable, and the values of diversity, evenness indices decrease, while dominance and and IE showed a slight fractal dimension indices were increased. All types of wetland landscapes had higher adjacency probabilities with grassland landscape in 1985 and 2000, and there was extremely weak hydrological link and large spatial gap among river, glacier, reservoir and pond wetlands due to low adjacency matrix values. Since their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exceeded 81% through the PCA analysis, the agriculture activities would b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to the landscape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 landscape indices wetland management Dadu river catchment
原文传递
1956年-2005年挠力河径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姚允龙 吕宪国 王蕾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8-655,共8页
挠力河作为三江平原一条典型的沼泽性河流,其径流过程的演变受到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挠力河2个水文站(宝清站、菜嘴子站)1956年~2005年50年来年均径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和周期性进... 挠力河作为三江平原一条典型的沼泽性河流,其径流过程的演变受到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挠力河2个水文站(宝清站、菜嘴子站)1956年~2005年50年来年均径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和周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个水文站年均径流量减少趋势都非常明显,其中宝清站的夏汛期和菜嘴子站的春汛期减少趋势更明显;宝清站年平均径流量的演变存在着15a和45a的年际周期变化,菜嘴子站的年径流演变存在25a和40a的年际周期变化;目前挠力河流域正处于30a和40a以上尺度的枯水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径流演变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降水的减少和温度的升高,而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流域大面积沼泽湿地的垦殖和水利工程的修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 径流特征 Mann—Kendall 小波分析 气候变化 湿地垦殖
原文传递
河流湿地氮循环修复过程中的新型功能微生物 被引量:20
14
作者 范改娜 祝贵兵 +3 位作者 王雨 王衫允 王朝旭 尹澄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58-1563,共6页
自然生态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和氨氧化古菌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氮循环过程的认识.通过氨氧化古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在缺氧/厌氧的条件下完成硝化反应和封闭的氮循环,对于河流氮循环生态修复意义显著.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水体沉积物... 自然生态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和氨氧化古菌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氮循环过程的认识.通过氨氧化古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在缺氧/厌氧的条件下完成硝化反应和封闭的氮循环,对于河流氮循环生态修复意义显著.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水体沉积物理化指标,研究典型河流湿地中厌氧氨氧化菌和氨氧化古菌及其在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海河支流北运河湿地中存在厌氧氨氧化菌和氨氧化古菌,它们对于水体和底泥沉积物的氮转化有较重要作用.通过构建16S rRNA克隆文库生物多样性分析比较,发现湿地中厌氧氨氧化菌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96个克隆序列只分为3个OTUs;其与基因库(GenBank)中已探明的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Kuenenia stuttgartiensis"和Candidatus"Brocadia fulgida"的相似度分别为98%和95%.通过建立氨氧化古菌克隆文库发现,96个克隆子共得到5个OTUs,其与GenBank中关系最近序列(土壤/沉积物中)的相似度均大于95%;对本实验样本和水相、土壤/沉积物相中不同氨氧化古菌进行进化谱系分析,发现北运河河流湿地的古菌amoA基因属于土壤/沉积物进化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湿地 厌氧氨氧化菌 氨氧化古菌 生物多样性 氮循环
原文传递
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慧敏 庞春花 +1 位作者 张峰 赵彩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07-2512,共6页
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的34个优势种,共561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χ2检验有178个种对呈正相关,256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0;Pearson... 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的34个优势种,共561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χ2检验有178个种对呈正相关,256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0;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57个种对呈正相关,402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39;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216个种对呈正相关,343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63;与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相比,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561个种对中负关联居多,达到极显著或显著的种对少,说明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群落处于演替初期。根据这34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辅助以PC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4种生态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 湿地植被 种间关联 生态种组
原文传递
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云成 王瑞玲 娄广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8,共8页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湿地 鱼类栖息地
下载PDF
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破碎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8
17
作者 姜朋辉 赵锐锋 +2 位作者 赵海莉 卢李朋 谢作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61-1668,共8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1975—2010年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资料,结合小波分析、趋势面模拟与空间插值法,选取斑块密度(PD)、斑块平均面积(MPS)、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FS)等景观指数,分析了黑河中游的气候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1975—2010年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资料,结合小波分析、趋势面模拟与空间插值法,选取斑块密度(PD)、斑块平均面积(MPS)、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FS)等景观指数,分析了黑河中游的气候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该区域湿地的景观破碎化;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破碎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75—2010年,研究区降水量和气温的整体分布格局为高气温区低降水量、低气温区高降水量,且干转湿和冷转暖为其主要变化特征;内陆干旱地区气温对湿地动态变化的影响大于降水,降水对湿地的生态作用甚微;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MPS减小、PD上升以及FS增大,研究期间,湿地MPS减少48.95hm2,PD上升0.006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湿地 景观破碎化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河南黄河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汪万森 卓卫华 阴三军 《河南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1-3,24,共4页
在对河南黄河湿地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对河南黄河湿地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 ,针对河南黄河湿地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宣传教育、加快立法步伐、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护与科研水平和... 在对河南黄河湿地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对河南黄河湿地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 ,针对河南黄河湿地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宣传教育、加快立法步伐、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护与科研水平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等合理化建议 ,以保护河南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湿地保护 河南
下载PDF
2000-2014年呼伦贝尔沙地河流湿地植被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连发 来全 +1 位作者 伊博力 银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7-272,共6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可以直接反映植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产能力,利用遥感影像、气温降水数据结合简单差值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线性回归分析对呼伦贝尔沙地河流湿地NPP进行了时空变化研究与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呼伦贝尔沙地河...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可以直接反映植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产能力,利用遥感影像、气温降水数据结合简单差值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线性回归分析对呼伦贝尔沙地河流湿地NPP进行了时空变化研究与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呼伦贝尔沙地河流湿地NPP呈现波动式增长,NPP增长面积可达整个湿地面积的92.51%,年增长率为0~2gC/(m^2·a);空间上,河流湿地NPP值呈现东高西低格局。而15年间NPP增加最快的湿地为处于西部的克鲁伦河湿地,增长面积可达99.5%;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导致NPP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NPP增长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703),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559)。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减小,促使湿地NPP的增加。同时,国家政策以及治沙工程同样影响着NPP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变化 驱动力分析 河流湿地
下载PDF
不同植物湿地系统对高盐再生水的除氮能力比较 被引量:17
20
作者 鞠瑾 张志扬 +2 位作者 唐运平 付春平 张洪芬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56-58,共3页
以氮营养物为去除目标,研究了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内的生态砾石床及4种水生植物湿地床的除氮效果。结果表明,单纯的砾石床对高盐再生水的除氮能力比水生植物湿地床的差,在水葱、美人蕉、三棱草和芦苇等4种水生植物湿地床中,以芦苇床的除... 以氮营养物为去除目标,研究了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内的生态砾石床及4种水生植物湿地床的除氮效果。结果表明,单纯的砾石床对高盐再生水的除氮能力比水生植物湿地床的差,在水葱、美人蕉、三棱草和芦苇等4种水生植物湿地床中,以芦苇床的除氮效果最佳;4种植物湿地床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其次是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则较差;进水中总氮和氨氮负荷的变化对水生植物湿地床的除氮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河道 高盐再生水 湿地 水生植物 除氮 芦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