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事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达及其旅游影响——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的旅游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30
1
作者 宗晓莲 戴光全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节日庆典能高度浓缩多种地方文化内容, 以旅游、经济为指向的节事活动必然对当地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 在仪式表演上再现了东巴文化的舞台化真实, 从文化工业的角度来看, 这些仪式表演是一个... 节日庆典能高度浓缩多种地方文化内容, 以旅游、经济为指向的节事活动必然对当地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 在仪式表演上再现了东巴文化的舞台化真实, 从文化工业的角度来看, 这些仪式表演是一个“新现实”的文化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仪式表演 东巴文化 文化表达
下载PDF
社会表演理论在仪式和策略之间建立文化语用学模型(下) 被引量:12
2
作者 杰弗里.查尔斯.亚历山大 侯园园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共32页
一直以来,对文化的社会研究不是被极端化为结构主义理论就是被极端化为实用主义理论,前者视意义为文本并注重探索提供相对自主性的模式,后者则将意义处理为由个人或集体行动之权变性的创发——即所谓的实践本身,并将文化模式作为权力和... 一直以来,对文化的社会研究不是被极端化为结构主义理论就是被极端化为实用主义理论,前者视意义为文本并注重探索提供相对自主性的模式,后者则将意义处理为由个人或集体行动之权变性的创发——即所谓的实践本身,并将文化模式作为权力和物质利益之反应加以分析。在本文中,我将阐述一个超越这种极化视野的文化语用学理论,以新的方式将意义结构、权变性、权力和物质性融为一体。我的论点是,实践的物质性可以由维度更多的表演概念所取代。通过对表演研究这一新领域的成果的吸收,文化语用学说明社会表演,无论个人还是集体的,是如何可能被系统地类推为剧场表演的。在定义了社会表演的要素之后,我认为,随着社会变得更加复杂,这些要素已经趋于"分解"(de-fused)。只有在能够将这些日渐离析的要素"再融合"的情况下,表演才会成功。在融合化的表演中,观众认同演员,且文化剧本通过有效的舞台布景达到逼真的程度。而当诸要素重新连接的过程并不完美时,表演就会失败:表演要素仍处于分离状态,社会行动看上去不但不够本真(authentic),而且显得造作和难以令人信服。与此相对,再融合能使演员成功地传达其行动的意义并有效地实现他们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社会研究 礼仪 社会表演 再融合 文化语用学
下载PDF
贵州傩戏文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庹修明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3期89-95,133-136,共11页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贵州民间傩戏系统,主要是两个系列,三个层次。汉、苗、...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贵州民间傩戏系统,主要是两个系列,三个层次。汉、苗、侗、土家、彝、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为一个系列,即民间傩系列。彝族傩戏"撮泰吉"完成了傩祭向傩戏的初步过渡,是傩戏的雏形,属低级层次;汉、苗、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是向单一的戏剧艺术过渡的中间层次;贵州地戏属于军傩系列,是傩戏发展的较高层次,是地道的"农民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类型 分布 仪式 演出
下载PDF
周初藉田礼仪乐歌考 被引量:7
4
作者 韩高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6,72,共5页
周人重农, 周天子举行亲耕仪式, 是西周时代重要的公共性政治礼仪。礼以乐成, 乐必有歌。从诗本文所体现的时代文化内涵来看,《周颂》中的《载芟》、《良耜》、《噫嘻》、《臣工》, 就是周成王时用于藉田仪式的乐歌。
关键词 藉田礼 仪式展演 仪式乐歌
下载PDF
民族旅游仪式展演及其市场化运作的思考——以云南德宏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晓萍 刘德鹏 《旅游研究》 2010年第2期69-75,共7页
节日,特别是带有民族宗教的节日,往往通过仪式的表演来体现其文化内涵。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展示载体。在旅游开发中,民族节日中的仪式展演是旅游者所青睐的旅游对象,往往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开发。"目瑙纵歌"节... 节日,特别是带有民族宗教的节日,往往通过仪式的表演来体现其文化内涵。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展示载体。在旅游开发中,民族节日中的仪式展演是旅游者所青睐的旅游对象,往往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开发。"目瑙纵歌"节作为景颇族最隆重的节日,其仪式展演包含了景颇族众多的文化元素,为了使"目瑙纵歌"节更好地体现其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体验的需求,同时避免节日文化在市场化过程中失色,有必要了解该节日的文化特质,并提出市场化运作的思考和建议,赋予该节日以经济的属性,从而使该节日文化在旅游环境下得到传承与保护。同时也可以对类似民族节日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瑙纵歌” 节日文化 仪式展演 市场化运作
下载PDF
团体操表演功能:仪式、文化与艺术 被引量:9
6
作者 高留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48,63,共7页
团体操表演功能的研究,对明确团体操艺术发展的方向具有基石性的作用,亦是为体育院校原创新学科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项基础性研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以及44部国家级团体操视频资料统计法,运用文化人类学、象征学、语言学等工具,以团体操起... 团体操表演功能的研究,对明确团体操艺术发展的方向具有基石性的作用,亦是为体育院校原创新学科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项基础性研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以及44部国家级团体操视频资料统计法,运用文化人类学、象征学、语言学等工具,以团体操起源、表演形式与各种仪式的交汇、手段要素为线索探讨团体操的表演功能。得出:团体操起源于斯拉夫民族国家,因团体操宏大精美的表演形式受到斯拉夫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这种宏大精美的表演形式被奥运会开幕式、国家纪念日以及国家级会议的开幕式或晚宴所运用,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仪式表演。团体操表演是通过对手段要素的选择、重组,形成特定图案,这一特定图案用于彰显人性中的正能量,即对生命的礼赞。礼赞的对象,称为团体操的文化、艺术功能。团体操表演功能是,完成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完成民族命运密码的展示和完成主题的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操 艺术功能 仪式表演 文化符号 民族命运密码
原文传递
仪式、角色表演与乡村女性主体性的建构——皖东T村妇女“做会”现象的深描 被引量:9
7
作者 陆益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7,共11页
乡村女性的角色与主体性问题是乡村社会研究和性别关系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性别不平等和结构主义的理论范式更多关注女性的不平等问题,并常常把性别关系的各种问题指向社会制度和男权社会的结构。然而,这一范式遮蔽或忽视了诸如女性... 乡村女性的角色与主体性问题是乡村社会研究和性别关系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性别不平等和结构主义的理论范式更多关注女性的不平等问题,并常常把性别关系的各种问题指向社会制度和男权社会的结构。然而,这一范式遮蔽或忽视了诸如女性当家等性别关系的多样现实形态。皖东T村的经验就呈现出了父系从夫居婚姻家庭制度依然维续与妇女普遍当家做主等悖论现象,从实践建构论的视角来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可领会到现实生活中乡村女性的行动实践对性别关系价值与文化的建构意义。解析T村妇女"做会"现象的"深层密码",会发现这一仪式不仅仅是妇女自组织的普通集体活动,而且为乡村女性建构角色和主体性文化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机会和舞台。在仪式过程中,乡村女性主动建构起公共的空间与舞台,并通过集体表演和社会建构实践,建构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隐性权力"和具有女性主体性的价值与文化象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角色表演 乡村女性 主体性 建构
原文传递
“表演”观照下的仪式教育——以中国古代释奠礼的表演性因素分析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孙丽丽 屈博 《基础教育》 CSSCI 2014年第3期12-22,共11页
"表演"是人类基本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之一,表演性是将仪式与教育连接在一起的枢纽。"表演"观照下的仪式教育进程以人的身体或自我意识为起点,在参与者与仪式中的偶像之间、仪式参与者之间、仪式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 "表演"是人类基本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之一,表演性是将仪式与教育连接在一起的枢纽。"表演"观照下的仪式教育进程以人的身体或自我意识为起点,在参与者与仪式中的偶像之间、仪式参与者之间、仪式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仪式参与者角色与自我之间等多重关系中展开。"表演"观照也意味着仪式教育进程在虚拟世界与日常经验的不断矛盾与融合中形成。"表演"观照下的仪式更多是一种加强仪式,通过模仿、原型提供等过程,形成作用于参与者身心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奠礼 表演 模仿 原型
下载PDF
基于仪式展演理论的景颇族“目瑙纵歌”旅游化探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德鹏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年第3期40-45,共6页
仪式是各种社会性活动的总称,也可作为单个活动的特指。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活动形式,因而是一种民族仪式。仪式具有象征性,"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充满了众多文化符号的象征系统。该仪式受到政府... 仪式是各种社会性活动的总称,也可作为单个活动的特指。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活动形式,因而是一种民族仪式。仪式具有象征性,"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充满了众多文化符号的象征系统。该仪式受到政府、市场的双重推动,正面临旅游化的趋势。针对"目瑙纵歌"当前旅游化趋势的现实,用西方仪式展演理论进行本土化研究,就景颇族"目瑙纵歌"的旅游化原则、方式进行初探,构建科学合理的展演模式,以更好地促进节日文化在旅游环境下的传承与保护,同时满足旅游者的文化体验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化 仪式展演 模式 “目瑙纵歌”
下载PDF
论现代奥运会开幕式从仪式到展演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8
10
作者 牛静 马法超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
现代开幕式的结构分为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前者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器物、角色和行为,在二战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导致开幕式的本质从仪式转向了展演。本文在分析了这些具体变化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结构-功... 现代开幕式的结构分为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前者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器物、角色和行为,在二战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导致开幕式的本质从仪式转向了展演。本文在分析了这些具体变化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述了其对奥运会的影响及其功能的演变。最后,本文试图剖析这种带有一定程度"失范"意味的变化的原因,以期梳理出其变化的清晰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开幕式 仪式 展演
下载PDF
萍乡傩舞艺术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维 柯黎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17,共4页
萍乡傩舞作为江西傩舞艺术的重要代表,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周傩、楚巫有着密切关系。"驱鬼去疫"的攻击性,以及军傩的影响,萍乡傩舞表现出"武味十足"的风格特点。无论其表演程式,还是节目内容,都以戏的方式呈现,道教文... 萍乡傩舞作为江西傩舞艺术的重要代表,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周傩、楚巫有着密切关系。"驱鬼去疫"的攻击性,以及军傩的影响,萍乡傩舞表现出"武味十足"的风格特点。无论其表演程式,还是节目内容,都以戏的方式呈现,道教文化的影响在萍乡傩舞中无处不在,突显了萍乡傩舞的本质内涵。锣鼓乐伴奏,节奏、节拍、曲牌的不同要求则充分体现出萍乡傩舞"乐随舞变"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傩舞 仪式结构 存在方式 表演风格 文化内涵 审美趣味
原文传递
仪式的超越表征研究——以河口瑶族度戒仪式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桂榕 刘虎飞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6-157,共12页
以河口瑶族度戒仪式为例的超越表征研究,是在当下全球性的非遗保护语境中,对传统的人类学仪式研究开展的一次创新性学术探索。研究以仪式展演和遗产心态为核心概念,以仪式主体的文化展演和情感实践为核心内容。仪式展演研究揭示了仪式... 以河口瑶族度戒仪式为例的超越表征研究,是在当下全球性的非遗保护语境中,对传统的人类学仪式研究开展的一次创新性学术探索。研究以仪式展演和遗产心态为核心概念,以仪式主体的文化展演和情感实践为核心内容。仪式展演研究揭示了仪式情感经验对仪式主体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对族群认同实践的影响,展现了仪式“活在当下”的意义,也展示了超越表征研究与表征符号、物质媒介及遗产空间等基础研究的关联。遗产心态是针对目前超越表征研究存在的局限而提出的一个理论分析概念,它是遗产情感实践在较长历史时段不断积淀而形成的遗产观念和情感态度,其形成及发展变化受全球非遗话语、国家非遗保护制度和传媒科技等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遗产实践主体与时代互构的产物,遗产心态是在更广阔社会历史维度中认识和把握遗产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也是影响仪式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对推进大众对仪式类小众非遗、少数民族文化权益及我国多民族国家非遗观念的包容性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超越表征 展演 情感实践 遗产心态 瑶族度戒
下载PDF
仪式过程、社会戏剧与维克多·特纳的学术人生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剑波 郑絮文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19,共9页
人们在阅读理论时,往往局限于理论本身,忽视理论背后的生产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理解维克多·特纳及其理论需要摒弃那种将学术与生活截然二分的看法。他热爱诗歌,热爱戏剧和表演,在人群中总是那个被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是受人爱戴... 人们在阅读理论时,往往局限于理论本身,忽视理论背后的生产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理解维克多·特纳及其理论需要摒弃那种将学术与生活截然二分的看法。他热爱诗歌,热爱戏剧和表演,在人群中总是那个被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是受人爱戴的幽默风趣的老师。他深受马克思主义和天主教信仰的影响,又经历过中年丧子之痛。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个人气质构成了他展开研究的问题意识来源,并滲透在其理论书写的字里行间,学术思想随着其人生历程而不断演进。在特纳的人生经历、社会场景及思想脉络中阅读特纳及其理论,可以展现一个更为立体的理论生成过程。仪式过程、社会戏剧这类学术概念的发展与特纳自身成为一位人类学家的学术人生互为映照、相生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特纳 仪式过程 社会戏剧 展演与体验
下载PDF
圣俗同构——青藏高原东缘大、小金川流域嘉绒“达尔尕”制度性表演的文化阐释
14
作者 卢婷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7,共11页
“达尔尕”是青藏高原东缘大、小金川流域嘉绒藏族在人生仪礼、传统年节、法会祭典等特定时空场域下展开的仪式性歌舞。“达尔尕”受制于其赖以生存的人文生态系统,在信仰观念、社会制度、文化规则的影响下维持着极具制度性的表演模式... “达尔尕”是青藏高原东缘大、小金川流域嘉绒藏族在人生仪礼、传统年节、法会祭典等特定时空场域下展开的仪式性歌舞。“达尔尕”受制于其赖以生存的人文生态系统,在信仰观念、社会制度、文化规则的影响下维持着极具制度性的表演模式。其中“信仰观念”是建构“达尔尕”制度性表演的核心要素。日常生活中“达尔尕”虽以“俗”的面相展现,但其精神内核却是超越世俗娱乐的对“圣”的追求。本文对“达尔尕”的制度性表演进行描述,并对其“圣俗同构”的文化属性做深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绒 “达尔尕” 圣俗同构 制度性表演
原文传递
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文艺——重建民间文学学科版图中的说唱与戏曲
15
作者 陈泳超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158,共14页
民间文学概论体系中一向包含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但在实际研究中这两类却鲜有问津,如此反差显示出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尚未完善。现代学术史告诉我们,这两类从一开始就处于多学科之间,并非民间文学所专有。1949年之后,随着国家文艺政策的变... 民间文学概论体系中一向包含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但在实际研究中这两类却鲜有问津,如此反差显示出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尚未完善。现代学术史告诉我们,这两类从一开始就处于多学科之间,并非民间文学所专有。1949年之后,随着国家文艺政策的变动,它们在内涵和外延上均有重大调整,民间文学界将“曲艺”和“民间小戏”等国家话语转换成了学科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间仪式活动的解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以仪式为主的实用功能引起了充分关注,民间文学界理应站在考察民众日常生活的基本立场上,展开与曲艺学、戏曲学既有交叉又有自身特质的专业研究,并可在“民间表演文艺”的概念统摄下,将它们安置于民间文学学科版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说唱 民间戏曲 民间小戏 仪式文艺 表演文艺
原文传递
悲愤与痛苦:五四妇女解放运动中的情感动员——以天津为中心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剑侠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9,共10页
从情感史的研究视野出发,以邓颖超、刘清扬、李峙山等五四时期天津妇女解放运动家为中心,考察她们如何借助妇女报刊展开情感动员,以唤起妇女意识觉醒和公众同情的历史过程,探索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情感逻辑。研究发现,对国家的爱、对丧... 从情感史的研究视野出发,以邓颖超、刘清扬、李峙山等五四时期天津妇女解放运动家为中心,考察她们如何借助妇女报刊展开情感动员,以唤起妇女意识觉醒和公众同情的历史过程,探索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情感逻辑。研究发现,对国家的爱、对丧权辱国的愤怒,和作为"女国民"平等承担国家与社会责任的自豪感,共同型塑她们的主体意识。因妇女普遍而深重的苦难所产生的"悲愤"和"痛苦"之情,是她们投身妇女解放运动的情感驱动力,也是她们通过情感仪式和媒介展演来动员妇女最常用的情感资源,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圈层共振,建立起妇女解放的团结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情感动员 情感仪式 媒介展演
下载PDF
朝鲜半岛农乐舞巫戏构造与演绎程式
17
作者 韩贤杰 郭罗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农乐舞是朝鲜半岛古老的舞蹈形态,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文章列举农耕仪礼中的祝愿仪礼、播种仪礼、成长仪礼、收获,分析农乐舞巫戏演绎程式与角色构造,阐述其蕴含的审美特征,体现执器而舞的审美传统,阐释朝鲜半岛传统舞蹈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 传统农乐 巫戏构造 演绎程式
原文传递
先秦仪式展演对诗艺的孕育——对“颂诗”文化内涵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高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共4页
代表中国诗歌早期形态的颂诗是先秦仪式展演的产物。梳理从《吕氏春秋·古乐》、《文心雕龙·赋颂》以至近代以来刘师培、黄叔琳等人的相关论述 ,将近代以前对诗艺孕育这一诗学命题的思考理路进一步明晰化 ,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 代表中国诗歌早期形态的颂诗是先秦仪式展演的产物。梳理从《吕氏春秋·古乐》、《文心雕龙·赋颂》以至近代以来刘师培、黄叔琳等人的相关论述 ,将近代以前对诗艺孕育这一诗学命题的思考理路进一步明晰化 ,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仪式展演对诗艺的孕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展演 诗艺孕育 颂诗 历史性考察
下载PDF
旅游展演·行为实践·社会交流——以丽江玉水寨“东巴法会”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光映炯 黄静华 光映霞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8-165,共8页
以"祭丁巴什罗"仪式等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法会"已成为一种现代社会交流与旅游展演活动,并主要通过旅游舞台的建构、音声的展演、体化及行动实践三个层面来表达与展现东巴文化的认同与现代身份的转换、东道主与游客... 以"祭丁巴什罗"仪式等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法会"已成为一种现代社会交流与旅游展演活动,并主要通过旅游舞台的建构、音声的展演、体化及行动实践三个层面来表达与展现东巴文化的认同与现代身份的转换、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的社会交往,同时在增进社会交流中获得所需资本和利益转换并稳固特定的社会秩序。而"旅游展演"则在旅游场景中建构起一套"音声—行为—交流"舞台化呈现的活态机制,不仅透视出旅游社会生活的结构,也凸显出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互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法会 仪式 旅游展演 行为实践 社会交流
下载PDF
边界与融合:关刀文武灯阵仪式体育参与者的身体展演与话语叙事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莲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76,共6页
运用参与式观察、无结构访谈等方法,以福建高地畲族村关刀文武灯阵仪式体育为研究对象,探讨村落场域中畲、客族群空间边界与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关刀文武灯阵是高地村客家族群为祭祀祖先而构建的族群仪式体育活动。研究认为,在客家关刀... 运用参与式观察、无结构访谈等方法,以福建高地畲族村关刀文武灯阵仪式体育为研究对象,探讨村落场域中畲、客族群空间边界与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关刀文武灯阵是高地村客家族群为祭祀祖先而构建的族群仪式体育活动。研究认为,在客家关刀文武灯阵仪式体育的族祭场域,形塑了村落畲族、客家之间的空间边界;在畲族庆典场域中,客家关刀文武灯阵仪式体育的参演,促生了两个相互隔离的村落族群的融合。村落族群空间边界是为了保存族群特质而构建,而族群融合推动了村落共同体的构建,使得多宗族共同体之间的协同治理格局被形塑,边界与融合是村落族群寻找自我存在与共同发展的需要,而具有象征意义的族群仪式体育成为这种需要实现的工具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体育 身体媒介 关刀文武灯阵 身体展演 话语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