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传统东亚秩序的礼治:一种分析框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康令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9,156-157,共31页
文章旨在提出一个分析理解传统东亚秩序的礼治框架。通过对各个相关学科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文章将"礼"的概念引入国际关系研究中,并指出,传统东亚秩序礼治的统合性原则规范是所谓"天下礼"。通过中央国家的推行,天... 文章旨在提出一个分析理解传统东亚秩序的礼治框架。通过对各个相关学科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文章将"礼"的概念引入国际关系研究中,并指出,传统东亚秩序礼治的统合性原则规范是所谓"天下礼"。通过中央国家的推行,天下礼得以普遍实施,传统东亚秩序因此得以有序运转、平稳发展。礼治的理想状态是"礼秩",作者将其抽象为"4Li稳定模型",该模型展示了理(天下礼的基本原则)、力(权力资源运用的礼仪逻辑)和利(礼仪化的国际制度)如何在礼治框架下实现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东亚秩序 天下礼 礼治原则 礼仪逻辑
原文传递
宋代祭天礼中三岁一亲郊制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高凡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147,共7页
祭天礼中的三岁一亲郊制虽肇端于秦,但宋以前并没有严格执行,其制度内涵亦呈现出多重内容。降及宋代,三岁一亲郊制开始趋向稳定。在制度内容上,宋代的三岁一亲郊制主要包括南郊大礼和明堂大礼。在制度路径上,它开始实施于宋真宗朝,形成... 祭天礼中的三岁一亲郊制虽肇端于秦,但宋以前并没有严格执行,其制度内涵亦呈现出多重内容。降及宋代,三岁一亲郊制开始趋向稳定。在制度内容上,宋代的三岁一亲郊制主要包括南郊大礼和明堂大礼。在制度路径上,它开始实施于宋真宗朝,形成定制于宋仁宗朝明道年间,完善于嘉祐末年。三岁一亲郊制能在宋代发展完善,不仅与宋代中央集权的强大、新儒学的理论支撑息息相关,同时,祭典和赏赐的耗费、礼仪的繁冗以及中国古代祭天礼由繁至简日益世俗化的趋向亦构成了三岁一亲郊制逐步稳定的深层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三岁一亲郊制 南郊大礼 明堂大礼
下载PDF
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之思考:乐竹村纳西族祭天仪式的田野记录 被引量:1
3
作者 和虎 《民族学刊》 2016年第6期41-49,107-108,共11页
以乐竹村纳西族祭天仪式作为研究个案,本文试图呈现一条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思考的诠释路径,进而对丽江坝区纳西村落的社会真实进行建构,探讨一个处于特定地域的典型纳西族村落,如何历经社会变迁,重组整合其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在... 以乐竹村纳西族祭天仪式作为研究个案,本文试图呈现一条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思考的诠释路径,进而对丽江坝区纳西村落的社会真实进行建构,探讨一个处于特定地域的典型纳西族村落,如何历经社会变迁,重组整合其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文化的交流、变迁中展出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祭天仪式 传承与变迁
下载PDF
“類”与“禷”祭 被引量:3
4
作者 庞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解为祭天之礼。但根据经籍中的记载来看,“禷”祭指的是当国有大事时,向上帝或社稷宗庙祈福禳灾的一种“祷祈”仪式,与祭天之礼并不是一回事。据《说文解字》等书,“類”字本义是一种犬,可能是白犬。“禷”祭应是指特以“類”为牺牲的祭仪。《山海经》等说“類”具有“自为牝牡”的神奇特性,这与该书所记“白犬有牝牡,是生犬戎”的传说非常相似。在先秦文献中,“類”字常用来指出自同一祖先的子孙后代。这些材料表明“類”与古代中国某些族群的祖先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禷”祭之形成,正植根于此种观念之上。“禷”祭当属于曾广为流行于上古中国北方地区的犬祭礼俗中某种特定的类型,它的消亡可能与周人颇具理性色彩的的礼制改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禷祭 祭仪 犬祭 白犬
下载PDF
“应天制礼”观念的思想生成与学理阐释——以《礼纬》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付林鹏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21,159,共13页
在关于礼之起源的众多说法中,“应天制礼”说最具思想史意味。这一观念肇端于春秋时期,被儒家学者所继承,为礼的制作找到了终极性根源。及至汉代,这一观念又发展出更为丰富的思想层次,董仲舒在赋予天以宇宙总体秩序内涵的基础上,从天道... 在关于礼之起源的众多说法中,“应天制礼”说最具思想史意味。这一观念肇端于春秋时期,被儒家学者所继承,为礼的制作找到了终极性根源。及至汉代,这一观念又发展出更为丰富的思想层次,董仲舒在赋予天以宇宙总体秩序内涵的基础上,从天道和天命两个角度探讨了“应天制礼”的内在学理。《礼纬》则以董仲舒的学说为理论框架,不但从细节上丰富了“应天制礼”的具体内容,更深入讨论了“应天制礼”的感应模式,甚至还与汉代的礼仪实践产生了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天制礼 董仲舒 《礼纬》 天人感应
原文传递
皇帝祭天礼与五代十国的正统意识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美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9,共7页
五代十国时期建国称帝的诸政权纷纷举行皇帝祭天礼,但因为礼仪传统的差异,北方五代政权的祭天仪式多严谨周备,而南方诸国的祭天仪式则多草率简略。皇帝祭天礼的举行与乱世之中各政权极力宣示自身统治的正统性的意识直接相关,然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建国称帝的诸政权纷纷举行皇帝祭天礼,但因为礼仪传统的差异,北方五代政权的祭天仪式多严谨周备,而南方诸国的祭天仪式则多草率简略。皇帝祭天礼的举行与乱世之中各政权极力宣示自身统治的正统性的意识直接相关,然五代十国后期随着正统纷争的减弱,新建国称帝的诸政权对皇帝祭天礼仪的关注程度相比前期诸政权而言明显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祭天 五代十国 正统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