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周代礼乐文化中的乐舞艺术的象征性艺术精神 被引量:1
1
作者 褚春元 《巢湖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33-137,共5页
周代是我国历史上礼乐文化最鼎盛的时期。在周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成为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祭祀活动在长期反复的举行过程中,逐渐程式化、秩序化,并形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泉征文化。贯穿... 周代是我国历史上礼乐文化最鼎盛的时期。在周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成为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祭祀活动在长期反复的举行过程中,逐渐程式化、秩序化,并形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泉征文化。贯穿于其中的文化精神是一种象征性文化精神,受这种象征性文化精神的影响,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艺术上就体现出一种泉征性艺术精神,这一点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周代的乐舞艺术上。周代的"六大舞"、"六小舞"等都充满着强烈的象征意味,体现出象征性艺术精神;周代的乐舞的队列,乐器的配制,乐舞的选用等,也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礼乐文化 乐舞艺术 象征 艺术精神
下载PDF
儒家礼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丽端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儒家礼乐文化,其实质在于运用"礼乐"的外在规范性与内在感化、熏陶性对人进行教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因而,科学、合理地将其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既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大学... 儒家礼乐文化,其实质在于运用"礼乐"的外在规范性与内在感化、熏陶性对人进行教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因而,科学、合理地将其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既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提高德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礼乐文化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下载PDF
灵璧磬石文化溯源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曙辉 霍美丽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9-24,共6页
为厘清灵璧石文化的发展历程,采用社会历史研究法,从探源视角对灵璧磬石文化发展的源头进行追溯。据考证:《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泗滨浮磬"原是徐州吕梁洪所产磬石,在南北朝时期,因为南北战争和资源枯竭等原因,吕梁磬石... 为厘清灵璧石文化的发展历程,采用社会历史研究法,从探源视角对灵璧磬石文化发展的源头进行追溯。据考证:《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泗滨浮磬"原是徐州吕梁洪所产磬石,在南北朝时期,因为南北战争和资源枯竭等原因,吕梁磬石开采停止,同时灵璧县磬石山开始成为新的磬石开采地。在唐代灵璧磬石与"泗滨浮磬"这一经典文化符号相融合,成为此后朝廷雅乐磬石开采的指定地点。"泗滨浮磬"以其经典意义为灵璧磬石进入雅乐文化体系提供了合法性根基,而"泗滨浮磬"所承载的礼乐文化内涵也正是灵璧磬石文化产生的根源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璧 吕梁洪 磬石文化 泗滨浮磬 礼乐文化
下载PDF
明清以降白鹿洞书院与嵩阳书院比较研究
4
作者 陈静 李钰婷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6-50,共5页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载体,有着丰富的空间文化。选取明清以降复建的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为研究对象,从发展脉络、书院选址、空间布局、建筑规制4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剖析书院建筑群空间形成背后的内在逻辑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 书院 选址 空间布局 建筑规制 程朱理学 礼乐文化
下载PDF
西周孝之为孝礼的规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凡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1-35,共5页
"孝"是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即父母子女之间纵向的"亲亲之情",这种自然之情发乎于外,成为协调父子关系和谐的行为规范。这种发乎自然人伦的文明形式,与传统礼乐文化在"伦理和谐"的价值旨趣上是完全一致的... "孝"是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即父母子女之间纵向的"亲亲之情",这种自然之情发乎于外,成为协调父子关系和谐的行为规范。这种发乎自然人伦的文明形式,与传统礼乐文化在"伦理和谐"的价值旨趣上是完全一致的。孝与礼相结合而为孝礼,是礼乐文化的逻辑起点。由礼乐文化中所确立的孝之为孝礼的规定性,首先体现在周人对祖先祭祀的宗教礼仪之中,进而逐步推展到丧葬、婚冠、生育以及对在世尊长的敬爱与服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宗法制 家国一体
下载PDF
传承五四传统与重建礼乐文化——论台湾三三文学集团的乡土书写
6
作者 吴学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3,113,共9页
台湾三三文学集团诞生在乡土文学论战时期,一般都被定位为乡土派的对立面。实际上,他们并不反对乡土书写,只是其所指涉的乡土文学概念、内涵与主流有所区别。三三文学集团的作家传承了五四文学传统,描写了乡土社会在现代化冲击下面临的... 台湾三三文学集团诞生在乡土文学论战时期,一般都被定位为乡土派的对立面。实际上,他们并不反对乡土书写,只是其所指涉的乡土文学概念、内涵与主流有所区别。三三文学集团的作家传承了五四文学传统,描写了乡土社会在现代化冲击下面临的多种问题,试图透过贤德者的引领、学习科学技术、"回归民间"来解决问题。他们的重点不在批判与启蒙,而是致力于描绘天清地宁的乡土画卷,意图重建中华礼乐文化,也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吸收了中国古典叙事美学,在认同微观视域、回归传统、宗教"复魅"等方面,表现出了与台湾后乡土文学相同的特征和取向。三三文学集团的乡土书写催生了台湾后乡土文学,是台湾乡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华文脉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三文学集团 乡土书写 朱西宁 五四传统 礼乐文化
下载PDF
荀子的礼乐文化观念与文艺思想研究
7
作者 陈莉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1-16,共6页
荀子在礼乐文化崩坏、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下,批判了墨子功利主义的“非乐”思想,同时也对孔子片面强调礼的内在精神而忽视礼的审美形式的弊端进行了矫正,进而强调了礼乐文化的超功利性和文饰特征。在理性和科学有了进一步发展,神性消逝... 荀子在礼乐文化崩坏、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下,批判了墨子功利主义的“非乐”思想,同时也对孔子片面强调礼的内在精神而忽视礼的审美形式的弊端进行了矫正,进而强调了礼乐文化的超功利性和文饰特征。在理性和科学有了进一步发展,神性消逝、个体欲望放纵、各诸侯国纷纷推行法制的时代背景下,荀子审时度势,去除了礼乐文化的宗教神学色彩,肯定了人和动物有着共同的欲望,但荀子进一步指出放纵欲望将导致社会的混乱,因而人需要以礼乐文化“伪饰”本能欲望,才能使社会免于争端。荀子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强化了礼乐文饰的等级性特征,使礼乐文化在法制观念有了巨大发展的时代得到传承。荀子能够根据社会现状机动灵活地传承礼乐文化,这一传承传统文化的模式是值得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艺术性 荀子 文饰
下载PDF
西周礼乐文化与法治
8
作者 陈全方 《文博》 2015年第4期36-40,15,共6页
西周是我国古代礼乐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而周公在整合和发展当时的礼乐文化中起了重大作用,他从事制定巩固周王朝统治全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度,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具体规定,而这些规定贯穿于各种形式的&... 西周是我国古代礼乐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而周公在整合和发展当时的礼乐文化中起了重大作用,他从事制定巩固周王朝统治全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度,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具体规定,而这些规定贯穿于各种形式的"礼仪"之中。后人据此整理编撰成《周礼》《仪礼》《礼记》三礼等礼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影响甚深,是我国古代文化史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又一创新和贡献。这对今天依法治国,实现中国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古代礼乐文化 巩固周王朝统治 礼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