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朝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及其儒学译述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罗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经》(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进而以该书《中庸》译文为例,比较卫氏译文与其他拉丁文译本之间的异同。一方面勾勒出16-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翻译与阐释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卫氏译文的独特之处及个中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 《中庸》 概念译介
下载PDF
明末耶稣会龙华民的福音保守主义之再发现——耶稣会内的译名、礼仪争论和本土化平民路线
2
作者 《基督宗教研究》 2024年第1期262-278,共17页
弄清明末耶稣会传教史上译名、礼仪争论发生的主要原因,一直是后代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现有的主要研究观点将利玛窦和龙华民之间的关系一分为二地对立了起来,把龙华民视为耶稣会在中国传教失败和阻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负面人物。如果置身... 弄清明末耶稣会传教史上译名、礼仪争论发生的主要原因,一直是后代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现有的主要研究观点将利玛窦和龙华民之间的关系一分为二地对立了起来,把龙华民视为耶稣会在中国传教失败和阻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负面人物。如果置身于耶稣会“传教神学—天学”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这种认识忽视了平民路线出现的真实背景和过程。本文将重点放在龙华民对利玛窦的继承性上,力图通过对被忽视的龙华民平民灵性传教路线进行分析和考察,还原出其中隐藏的历史真相和意义。在耶稣会内,接受了利玛窦遗命的龙华民不仅继承了利玛窦的知识传教,同时还非常重视福音的纯洁性,将维持自己摸索出来的传教路线与利玛窦路线之间的均衡作为核心工作。纵观龙华民的一生,可以说他是耶稣会灵修本土化即福音的完美道德和博爱主义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 龙华民 礼仪之争 保守主义 平民路线 灵修本土化
原文传递
皇帝、“国王”与土司——从“议征安南”事件前后看明嘉靖时期的帝国意识形态 被引量:4
3
作者 杜树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5,共10页
在明嘉靖时期的宫廷政治中,以"大礼议"为线索,逐渐强化形成关注帝系正统与权力传承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将"大礼议"宫廷政治与"议征安南"的"国际"政治以及统驭土司的地方政治置于同一视域时,这... 在明嘉靖时期的宫廷政治中,以"大礼议"为线索,逐渐强化形成关注帝系正统与权力传承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将"大礼议"宫廷政治与"议征安南"的"国际"政治以及统驭土司的地方政治置于同一视域时,这种意识形态不仅影响到中原王朝处理安南国内篡权行为的方式,还引致朝廷对于边境土司权力传承谱系的格外关注。在此种意识形态之下,不同人物、势力经历不同的命运境遇,展示不同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礼议 安南 土司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