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1O省(市)2009-2014年15岁以下儿童流感确诊住院病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彭质斌 翁育伟 +21 位作者 姜慧 许军 余昭 孙倩莱 李鲁生 杨鹏 姜中毅 康敏 熊辛 刘磊 朱国忠 刘玲琳 董旭 潘慧琼 曹照龙 林海森 郭华 李玲 郑建东 许真 冯录召 余宏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 探讨我国〈15岁儿童流感确诊病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临床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10省市2009年12月至2014年6月SARI哨点监测系统纳入的〈15岁儿童流感实验室确诊住院病例。通过调查表收集病例人口学、既往疾病史、... 目的 探讨我国〈15岁儿童流感确诊病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临床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10省市2009年12月至2014年6月SARI哨点监测系统纳入的〈15岁儿童流感实验室确诊住院病例。通过调查表收集病例人口学、既往疾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和结局等信息,描述临床特征及流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2 937例儿童SARI住院病例中,190例(6.5%)为流感确诊病例。流感确诊病例中,男性123例(64.7%),〈5岁儿童139例(73.2%),年龄M=3.0(IQR:1.0~5.0)岁。20例(10.5%)至少有一种慢性基础性疾病,其中慢性心血管疾病(3.2%)、免疫抑制性疾病(3.2%)和肿瘤(2.6%)最常见。发热(92.6%)和咳嗽(88.8%)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肺部听诊异常(51.1%)和X线表现肺部异常(36.1%)是最常见的临床体征。29例(15.8%)出现并发症,以肺炎(15.3%)为最常见的并发症。16例(8.6%)服用抗病毒药物,4例(2.2%)收入ICU治疗。危险因素分析提示,〈6月龄是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OR=0.406,95%CI:0.203~0.815),5~9岁是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OR=2.535,95%CI:1.059~6.066)。结论 流感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儿童,不同年龄组病例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确诊病例 临床特征 感染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2014~2020年陕西省人民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与同期抗生素暴露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赵颖 李茁 +4 位作者 张鹏 马娟 苍金荣 王翠 李连香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究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剖析引起耐药菌株增加的关键点,以期对抑制CRKP的产生提供重要信息。方法选取2014~2020年陕西省人民医院CRKP检出率快速上... 目的探究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剖析引起耐药菌株增加的关键点,以期对抑制CRKP的产生提供重要信息。方法选取2014~2020年陕西省人民医院CRKP检出率快速上升期患者病例资料,对比同期检出的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患者病例资料,分析产生CRKP的危险因素,并统计同期抗生素的消耗量以验证抗生素的使用与CRKP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2014~2020年CRKP检出率分别为9.47%,15.98%,14.5%,42.1%,48.5%,28.2%和20.6%。2016~2017年为快速上升期,抗生素的前期暴露(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前期使用)、机械通气均为引起CRKP检出的危险因素(OR=4.0~11.9,均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消耗量与CRKP的检出率具有显著相关性(r=0.273,0.452,均P=0.016),且在CRKP检出率快速上升期,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消耗量与CRKP检出率呈高度正相关(r=0.784,P=0.021),在CRKP检出率下降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消耗量与CRKP检出率也呈正相关(r=0.215,P=0.03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使用会使CRKP检出率上升。需要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降低CRKP检出率,遏制细菌耐药态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危险因素 抗生素消耗量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影响新生儿免疫功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莉 何伟红 董武 《新疆医学》 2016年第8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究围产期高危感染危险因素、胎龄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分娩孕妇1200例,均为单胎分娩,统计其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是否存在围产期感染高危危险因素分为对照组和高危组,根据不同分娩... 目的探究围产期高危感染危险因素、胎龄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分娩孕妇1200例,均为单胎分娩,统计其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是否存在围产期感染高危危险因素分为对照组和高危组,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产组和剖宫产组,根据早产情况分为早产组和非早产组。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测定其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其补体C4、C3的水平。结果对照组IgA、IgM水平和与高危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IgA、IgM水平与阴道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IgG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补体C4、C3水平与阴道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早产组补体C4、C3水平和IgG水平明显低于非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存在明显相关性,新生儿免疫功能受胎龄的影响,胎龄不足易造成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危险因素 免疫功能 新生儿 胎龄
下载PDF
乳腺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和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冯玉珊 陈丽佳 +4 位作者 陈计赏 李晓文 黄晓渝 黎达锋 杨华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对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为判定感染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本院乳腺外科行乳腺肿物手术患者436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组,感染组37例,统计感染部位、... 目的观察乳腺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对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为判定感染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本院乳腺外科行乳腺肿物手术患者436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组,感染组37例,统计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未感染组399例,比较两组基本情况,治疗相关指标,以感染为自变量,手术持续时间、营养状况、抗生素使用等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37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46株,包括G-球菌33株,占71.74%,G+球菌11株,占23.91%,真菌2株,占4.35%。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持续≥60 min、营养状况差是乳腺手术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保护因素。结论乳腺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球菌为主,手术时间长、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应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手术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感染高危因素
下载PDF
国内某地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5
作者 郑思琪 武士杰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探讨黑龙江大庆地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黑龙江大庆地区25家医院住院的660例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660株KP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黑龙江大庆地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黑龙江大庆地区25家医院住院的660例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660株KP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拉丝试验结果将纳入的KP菌株分为高黏液表型KP(hypermucoviscosity Klebsiella pneumoniae,hmKP)菌株(143株)和非hmKP菌株(517株)。分析hmKP的检出率、分布、血清荚膜型分布、毒力基因检出情况及感染hmKP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感染hmKP的风险评分模型,采用X-tile软件获得评分的截断值;分别采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hmKP组菌株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来源临床科室主要为ICU、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外科;其血清荚膜型以K1、K2为主,RmpA、entB、Aerobactin和ycfM的毒力基因检出率均为100%;合并COPD、合并败血症、合并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入住ICU、感染前住院时间≥3周、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周、近3个月使用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是住院患者感染hmK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mKP分布于多个临床科室及多种类型标本,2019—2020年间黑龙江大庆地区25所医院分离的hmKP的血清荚膜型以K1、K2为主,毒力基因检出率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RmpA、entB、Aerobactin、ycfM。合并COPD、合并血流感染、合并肝脓肿、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合并糖尿病、入住ICU、感染前住院时间≥3周、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周、近3个月使用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是住院患者感染hmKP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较高,准确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高黏液表型 分子流行病学 感染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柱 张晶 +5 位作者 安永寿 何斌 马渊 王建生 王俊卿 魏晨阳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究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于2013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了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1例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原菌分布与感染危险因素,并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感染... 目的探究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于2013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了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1例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原菌分布与感染危险因素,并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感染问题的护理工作,并对比和分析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的分布区域,而泌尿外科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医院住院环境相对较差以及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医疗经验等是导致患者受到感染病原菌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据总量的38.93%、32.06%和29.01%。并且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所有患者护理后抑郁量评分(23.83±2.48)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抑郁量评分(36.77±3.16)分,表明护理前后抑郁问题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7,P=0.00)。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实际情况,而导致患者受到感染问题影响的危险因素,与泌尿外科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医院住院环境相对较差以及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医疗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进行问题的改善,对于帮助泌尿外科感染患者减少受到抑郁问题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外科 感染病原菌分布 感染危险因素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眼科疾病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欢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眼疾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眼科收治的患者86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对眼科诊疗过程中存在易感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的眼科患者90例资料作为干... 目的:分析临床眼疾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眼科收治的患者86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对眼科诊疗过程中存在易感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的眼科患者90例资料作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眼科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患者住院时间和患者年龄等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住院时间大于1周的眼科感染率高于住院时间小于7 d,同时年龄大于60岁眼科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青少年人群(P<0.05);经感染控制干预后眼科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而手术种类、手术器械和使用药品等因素均是眼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眼科感染的因素诸多,其中患者年龄及其住院时间属于2种易感因素,而眼科手术类型、手术器械等也是导致眼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基于此,在患者眼科治疗时应保证所有医疗护理措施均按标准无菌操作实施,同时注重细节处理,避免眼科患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患者 感染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和社区获得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赵良 许永华 管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64-866,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患者医院获得性(HAI)和社区获得性(CAI)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GICU内68例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耐药谱以及临床表现。结果①与CAI组相比,HAI组患者感染前接受三代头孢抗生素... 目的探讨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患者医院获得性(HAI)和社区获得性(CAI)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GICU内68例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耐药谱以及临床表现。结果①与CAI组相比,HAI组患者感染前接受三代头孢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有创操作的机会多。②二组感染患者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利福平的耐药率均较低,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VRS);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ORS)检出率是62.7%(89/142),但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的比率HAI组显著高于CAI组(74.11%vs 45.61%);替考拉宁在CAI组未发现耐药株,HAI组的耐药率也较低(30.9%);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HAI组显著高于CAI组。③菌群交替的发生率和死亡率HAI组显著高于CAI组。结论①感染前有创操作多可能是HAI组患者MRS分离株高于CAI组的重要原因之一。②感染起病方式和抗生素经验用药的差异,可能导致HAI组患者葡萄球菌分离株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CAI组。③尽可能减少有创操作、准确及时地送检感染标本、遵循抗生素经验用药原则,有助于控制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和降低葡萄球菌感染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 葡萄球菌感染 感染危险因素 耐药谱
下载PDF
2017年许昌市中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空气细菌学和患儿感染危险因素调查
9
作者 胡婷 《预防医学论坛》 2019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空气环境中细菌学特点及患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许昌市中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同一病区收治的448例重症患儿,对其感染发生24 h内进行血、尿、便等标本采集,同时进行空气样本采样以进行病房...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空气环境中细菌学特点及患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许昌市中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同一病区收治的448例重症患儿,对其感染发生24 h内进行血、尿、便等标本采集,同时进行空气样本采样以进行病房环境细菌学及感染病原体鉴定,对影响患儿感染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448例患儿中,有110例出现新发细菌感染情况,感染率为24.55%,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为24.55%(27例),下呼吸道感染为38.18%(42例),泌尿道感染为17.27%(19例),胃肠道感染为7.27%(8例),其他部位感染为12.73%(14例)(P<0.01)。大间病房细菌菌落总数(479.47±52.27)CFU/m^3多于小间病房(179.72±35.28)CFU/m^3(P<0.01);大间病房的细菌株数(91株)多于小房间细菌株数(48株)(P<0.01)。3月份细菌菌落总数最多,分别为(524.64±57.61)、(204.61±38.34)CFU/m^3;细菌株数分别为98、54株(P<0.01)。5月份细菌菌落总数最低为(438.45±42.34)、(154.17±26.88)CFU/m^3(P<0.01);细菌株数分别为84株、42株(P<0.05)。病区内空气中共鉴定出91种病原菌,G^+球菌占46.15%,G^+杆菌占19.78%。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大间病房(OR=3.99,95%CI=1.92~5.41)、气管插管(OR=2.66,95%CI=1.68~2.97)、置留尿管(OR=2.43,95%CI=1.72~2.65)、住院天数长(OR=1.28,95%CI=0.35~1.99)和意识昏迷(OR=1.33,95%CI=1.21~2.72)。结论该院儿科病房空气悬浮菌以G^+球菌致病菌为主,危险因素为大间病房、气管插管、置留尿管、住院>7 d和意识昏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空气细菌学 感染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明春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1期3188-3190,共3页
目的:探讨ICU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64例诊断明确的符合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中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 目的:探讨ICU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64例诊断明确的符合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中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约为6.41‰,发生感染的64例病人中原发感染占78.2%,继发感染占21.8%;58.5%的病人年龄>60岁;抗菌药物使用率87.5%;52.9%的病人使用时间>7 d,69.2%属于经验性用药;置管时间>7d者占85.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茵、念珠菌为分离出的最常见菌种。结论:年龄、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史、长期置管史、免疫功能低下是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血管导管 感染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丽平 李伟博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4期577-578,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320例NICU新生儿根据病原菌检查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320例NICU患儿的感染发生...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320例NICU新生儿根据病原菌检查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320例NICU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为9.06%(29/320)。29例患儿中检出3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2.86%。感染组的胎龄<37周、住院时间>10 d、体质量<1500 g、静脉营养、侵入性操作、应用抗菌药物时间>7 d的比例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0 d、静脉营养、侵入性操作、应用抗菌药物时间>7 d是NICU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NICU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加强识别潜在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分布 感染高危因素
下载PDF
330例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高危因素调查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纪称 马宝良 +1 位作者 胡小梅 祖永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期42-45,共4页
目的调查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1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30例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30例相同职业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疗效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循... 目的调查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1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30例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30例相同职业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疗效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民族、工种、工龄、卫生习惯及接触牲畜情况者的构成,并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布氏杆菌病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痊愈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显著高于有效及无效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均低于有效及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及民族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工种、工龄、卫生习惯及接触牲畜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销售、工龄<1年、未按规定饭前洗手、未按规定应用消毒液、未按规定消毒工作场所、饮用生奶、吃病死牲畜、处理病死羔羊、接触流产或接生牲畜因素均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免疫状态较差,且不同预后患者的差异明显,工种、工龄、卫生习惯及接触牲畜情况等是感染的高危因素,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免疫的监控与调节,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防控措施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牧区 布氏杆菌病 免疫状态 感染高危因素
下载PDF
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甜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8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该次纳入对象为该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者300例,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感...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该次纳入对象为该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者300例,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感染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1.3%,低于对照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监测指标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细节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 感染高危因素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赵爱宝 《智慧健康》 2022年第10期27-30,共4页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MPI)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中医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MPI患儿133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和整理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MPI)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中医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MPI患儿133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和整理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特点和致病因素。结果 (1)患儿临床特点:在133例患儿中,发热109例(81.95%)、乏力82例(61.65%)、头痛74例(55.64%)、咽痛95例(71.43%)、肌肉酸痛101例(75.94%)、咳嗽(初为干咳,部分表现为百日咳样咳嗽,后期伴有痰)104例(78.20%),病情严重者出现气促68例(51.13%)、喘憋71例(53.38%)。感染疾病中,主要以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为主,且支气管肺炎的占比最高,发热程度中,以高热与超高热为主,其他程度者人数较少;发热病程多为1~7d,8~14d者人数较少;胸部听闻细湿啰音、痰鸣音症状最为明显;咳嗽多为阵发性连声咳,患者血常规多数显示白细胞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白细胞呈升高状;约有一半患者的C反应蛋白均为升高状;且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也多呈升高状;X胸片检查可见患者的小斑点状模糊影明显;(2)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温控制不佳(持续发热超过7d)、皮疹、CRP>100mg/L、出凝血时间异常以及补体C3降低等(P <0.05)。结论 MPI患儿临床表现和致病因素多样,还需积极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对症治疗,恰当诊断、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此来减少病发率和促进患儿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特点 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患者在ICU期间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及对患者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长江 黎宁君 朱团结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调查患者在ICU期间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并评估其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所有进入ICU并且在ICU期间送检血培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的数据包括患者人口统计数据、可能的感染源、既往抗生素使用情况和ICU内的处理过程。使用急性... 目的调查患者在ICU期间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并评估其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所有进入ICU并且在ICU期间送检血培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的数据包括患者人口统计数据、可能的感染源、既往抗生素使用情况和ICU内的处理过程。使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在被调查的567名患者中,42%的患者使用过抗生素,64%的患者因急症直接进入ICU,10.76%的患者来自病房,19.05%的患者来自其他类ICU,19.05%的患者转自其他医院。血培养阳性患者占10.6%,其病死率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患者(45%vs 13.6%,P=0.000)。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抗生素的使用与血流感染患者高病死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0.002)。结论在疑似感染的ICU患者中只有少数患者血培养是阳性的,然而这些血培养阳性患者的预后是很差的,特别是正在使用抗生素而血培养为阳性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多脏器功能障碍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一鸣 顾体军 刘文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52例,未感染49例。检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52例,未感染49例。检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部位及感染病原菌种类;收集患者的年龄、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其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PC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N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例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共例37,占71.15%;分离出病原菌1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2株(77.55%),革兰阳性菌44株(22.45%)。单因素分析显示,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住院时间≥15d,心功能等级≥Ⅲ,患有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操作及血清白蛋白<30g/L等有关(P<0.05)。检测hs-CRP、PCT、BNP水平,感染组分别为(35.74±6.30)mg/L、(3.69±0.20)μg/L和(127.62±15.07)ng/L,对照组分别为(5.59±0.93)mg/L、(1.82±0.37)μg/L和(71.50±8.2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92,31.84和22.991,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院内感染的发生与高龄、住院时间长、心功能等级高、有基础疾病、侵入操作及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同时患者炎症因子及BNP水平升高,可为该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病原学分布 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相关因子
原文传递
探讨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情况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滢丽 吴清 +2 位作者 罗雅会 郝雁红 李引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6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情况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一般情况、感染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详细记录下...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情况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一般情况、感染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结果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感染38例,感染率为38.0%,在感染部位方面,呼吸系统16例,泌尿系统10例,皮肤软组织9例,消化系统1例,其他部位2例,分别占总感染例数的42.1%、26.3%、23.7%、2.6%、5.3%。38例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共分离出63株病原菌,其中32株为G-菌,24株为G+菌,6株为真菌,1株为支原体,分别占50.8%、38.1%、9.5%、1.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0岁、病程≥5年、空腹血糖≥10 mmol/L、餐后2 h血糖≥16.7 mmol/L、酮症酸中毒、并发症(P<0.05),不包括HbA1c≥10.0%、果糖胺≥3.0 mmol DMF/L、住院时间≥37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空腹血糖、住院时间(P<0.05),不包括病程、餐后2 h血糖、酮症酸中毒、并发症。结论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比例高,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空腹血糖、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 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DEMATEL的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善春 张锦锦 +2 位作者 陶燕霞 宋巍 李洪涛 《卫生软科学》 2023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采用决策试用和评估实验室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And Trial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对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成立研究小组,采取5M1E理论和专家咨询法对文献研究获得的新冠疫情常态... [目的]采用决策试用和评估实验室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And Trial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对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成立研究小组,采取5M1E理论和专家咨询法对文献研究获得的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风险因素的直接影响矩阵,再通过DEMATEL方法对因素间关系进行计算。[结果]研究获得医院感染风险因素27项,通过DEMATEL方法识别出12个原因因素和15个结果因素,影响因素中有8个因素的原因度和中心度均较高,对体系的影响力最大,是整个系统中的驱动要素,分别为人力配置、培训考核、感控理念、感控标准、一体防控、监督机制、绩效考核、科研教学。[结论]DEMATEL方法可作为分析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及制定改进措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医院感染风险因素 改进措施 决策试用和评估实验室分析法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云清 张京晓 +1 位作者 孙宏志 马新利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过程中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70例行CRRT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病种、置管留置时间、置管次数、检验... 目的探讨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过程中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70例行CRRT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病种、置管留置时间、置管次数、检验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CRRT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7.30%,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CRRT治疗时间、置管时穿刺次数、营养是否达标.结论针对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预防及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CRRT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流感染影响因素 分析
下载PDF
Risk Factors, Clinical Features, Baselin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CD4+ Count of Children with HIV Co-Infection with Hepatitis B and C at a Tertiary Hospital in Southwest Nigeria 被引量:1
20
作者 M. O. Durowaye S. K. Ernest I. A. Ojuaw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6年第4期280-291,共12页
Backgrou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hepatitis B and C viruses are endemic in sub- 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including Nigeria.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e burden of co-infection of HIV with hepatitis B and h... Backgrou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hepatitis B and C viruses are endemic in sub- 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including Nigeria.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e burden of co-infection of HIV with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but th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have not been much addressed especially in children. Methodology: This was a prospective cross sectional study that determined the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clinical features, baseline CD4<sup>+</sup> count, CD4<sup>+</sup> percentage,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of newly diagnosed, HAART na?ve HIV co-infection among children who were managed at a Tertiary Hospital in Ilorin, Nigeria. Result: Of the 60 HIV- infected children recruited, 11.7% had HIV co-infection with HBV or HCV. Children with co-infec- tions (mean age 8.43 ± 2.37 years) were significantly older than their HIV mono-infected counterparts (mean age 5.25 ± 3.96 years) (p = 0.01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IV monoinfection and HIV co-infection with respect to gender (p = 0.758), ethnicity (p = 0.707), religion of parents (p = 0.436), family type (p = 0.184), social class (p = 0.535), previous transfusion (p = 0.053), scarification (p = 0.612),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 (p = 0.778), and sharing of clippers (p = 0.806). The mean BMI, immunological staging (p = 0.535), baseline ALT (p = 0.940), and mean baseline CD4<sup>+</sup> count (p = 0.928) were comparable. However, the body mass index of HIV co-infec- ted children decreased with age up till age 10 years. Conclusion: There were no risk factors, nor clinical features predictive of co-infection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Co-infection did not negatively impact baseline, CD4<sup>+</sup> count and A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nfection Hepatitis B Hepatitis C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IV HBV HCV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Monoinfection CD4+ risk factors for Co-infection Transmission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VsA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