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惠芳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24期11-12,15,共3页
目的观察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以2017年8月-2019年5月在该院收治的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应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应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完成... 目的观察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以2017年8月-2019年5月在该院收治的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应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应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其中临床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指标,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应组患者,其中观察组总合格率为96.6%,对应组总合格率为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应组,差距较大,具备统计学价值;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应组患者。结论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搭配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外固定架 胫腓骨远端骨折 临床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Ilizarov与Orthofix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对照 被引量:9
2
作者 散军成 罗文 李继庆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对比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与Orthofix外固定架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2例胫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法的36例为A组,采用Orthofix外固定法的36例为B... 目的对比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与Orthofix外固定架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2例胫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法的36例为A组,采用Orthofix外固定法的36例为B组。两组均随访至外固定架取出,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骨延长长度、愈合指数、再生骨比例、外固定指数(再生骨1 cm所需要时间)、愈合时间、延长期骨矿化时间,带架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参照Johner-Wruhs法对患者胫骨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但两组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在愈合时间、骨延长长度、愈合指数、再生骨比例、外固定指数、延长期骨矿化时间、带架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恢复优良率高于B组(83. 33%vs 58. 33%,P <0. 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 22%vs 75. 00%,P> 0. 05),其中A组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低于B组(P <0. 05),足下垂发生率高于B组(P <0. 01)。结论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治疗胫骨骨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疗效优于采用Orthofix外固定治疗,术后骨偏移发生率较低,但发生足下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缺损 骨搬移术 外固定支架 Ilizarov环形外固定 Orthofix外固定 Johner-Wruhs评价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方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儿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俞莹娣 陈燕利 +2 位作者 朱巧爱 汤样华 余王芬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0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儿(年龄≤14岁)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儿(年龄≤14岁)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盐酸头孢甲肟与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踝关节功能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创面愈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踝关节疼痛、活动度、功能及步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踝关节疼痛、活动度、功能及步态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创面愈合率(94.5%±8.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8%±7.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儿童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采用盐酸头孢甲肟与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缓解疼痛,增强踝关节功能,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 踝关节功能 盐酸头孢甲肟
下载PDF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儿童尺骨骨干续连症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秋亮 王鹏亮 +6 位作者 史龙彦 宋东建 张辉 刘圣孟 田震 张少华 金亚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儿童尺骨骨干续连症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7例尺骨骨干续连症患儿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共7臂畸形,年龄8.51~13.0... 目的:探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儿童尺骨骨干续连症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7例尺骨骨干续连症患儿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共7臂畸形,年龄8.51~13.0岁。均采用尺骨截骨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逐步延长尺骨的方法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肢畸形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7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尺骨延长长度2.3~4.5 cm,桡骨头有效复位。术后X射线评价和功能评价指标均优于术前(P<0.05)。1例患儿出现骨延迟愈合,调整延长速度后逐渐愈合;1例患儿出现针道感染,给予换药加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治愈。无血管、神经损伤和取出外固定后再发骨折等并发症。结论: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儿童尺骨骨干续连症可有效改善患肢功能及外观,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 骨延长技术 尺骨骨干续连症 多发性骨软骨瘤
下载PDF
半环槽外固定器建立山羊胫骨缺损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简月奎 杨柳 +2 位作者 李起鸿 刘雷 高春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索半环槽外固定器建立山羊胫骨段缺损模型。方法山羊9只分3组,制备胫骨中下段20%的骨膜和骨缺损,半环槽外固定器外固定,术后第5、10、15周分别处死1组动物。用放射学、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山羊胫骨段缺损处固... 目的探索半环槽外固定器建立山羊胫骨段缺损模型。方法山羊9只分3组,制备胫骨中下段20%的骨膜和骨缺损,半环槽外固定器外固定,术后第5、10、15周分别处死1组动物。用放射学、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山羊胫骨段缺损处固定稳定,5、10、15周骨缺损处未见骨修复,15周时见骨断端硬化,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未见骨形成。结论应用半环槽外固定器建立组织工程用大段骨缺损动物模型效果较好,山羊胫骨20%的骨膜和骨缺损不能自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环槽外固定器 山羊 骨缺损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